第21节

  赵明月说:“以后有机会,别那么高风亮节了。”
  沈旭跃笑起来:“好。其实我是不太想欠别人的人情,所以这才不愿意去。正好老宋家里母亲重病,急着回去,就把机会让给了他。”
  到了八月份,沈旭跃接到了父亲的信,他觉得十分诧异,还觉得有些不安,就在上个月底,他才接到了父亲的信,怎么这么快又写信来了。他有些心急地打开信,还好,不是坏消息,算得上是好事,父亲在信上说,他一个在教育系统工作的朋友写信告诉他,目前正在北京召开的科教工作座谈会上提到了恢复高考的可能性,最迟在明年就要恢复高考,但是招考方式和对象还没有确定,下乡知识青年极有可能会是招生对象,让他有时间多看看书、读读报。
  沈旭跃拿着信,反复咀嚼了几遍,才体会到父亲的深意,这大概是在提醒自己要做好准备,没准还会有机会参加高考。
  沈旭跃按捺不住内心的雀跃,如果真的能够考大学,那就意味着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回城了,这简直是再好也没有的事了。而且从父亲的信里可以看出来,他跟朋友的联系也自由了,那就说明对他的监管也松懈了许多,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也能恢复工作了吧。
  沈旭跃想着,现在当务之急,得去将整套高中教材找齐,如果真要高考,提前复习总是没有错的。想到借教材,他突然想起了赵明月来,还是去年的时候,赵明月就找自己借高中课本了,难道是她早就提前预知到这些事了?
  沈旭跃想到这个问题,惊讶了许久,不过很快就推翻了这个想法,肯定不会那么巧,赵明月可能是比较上进好学,才想着学习。不过正巧,可以提前跟她打一声招呼,让她也好好准备一下,没准到时候都能参加高考,要是都上了大学,以后他们在一起岂不是更容易了?
  他俩现在虽然没有公开挑明在处对象,但也没有完全掩饰,明眼人早就看出端倪来了,况且人们开他们的玩笑时,赵明月没有否认,沈旭跃也默认了,这也相当于半公开状态了。尽管大部分人都不太看好他们,觉得他们有点门不当户不对,认为赵明月的心气果然高,看不上解放军,想要嫁个城里人。但也没人敢明面上说什么,只是静观其变,自然,等着看笑话的人更多一些。
  赵明月的家人非常担心,沈旭跃人是不错,条件也很好,但他到底和他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那些知青就好比从天而降的天人,然后又倏地一下子消失了。他们担心沈旭跃某天也突然消失了,留下赵明月伤心不说,还可能会影响到她的声誉。这个年代,恋爱分手并不是什么正常的事,对女方的名誉损失是很大的。
  沈旭跃每次找赵明月,都是通过赵明秀帮忙,她已经成了两个人的小喜鹊,总是在牵线搭桥。赵明秀开始不懂,后来慢慢也懂了,对能够帮堂姐和大队书记通风报信觉得还挺自豪的,沈书记长得好看,又有本事,要是能做姐夫,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沈旭跃将赵明月找出来,天气炎热,两人约在河边的大树下见面,风从水面吹上来,无比凉爽舒适,也算是盛夏里的一丝慰藉了。赵明月在树下找到躺在草地上斜躺着的沈旭跃:“你找我?”她总是不大好意思直接唤他的名字。
  沈旭跃将嘴里的草扔掉,抬头看着她,赵明月刚刚从太阳地里走过来,天热,她走得急,脸颊都泛红了,汗湿的刘海贴在额头上,看起来娇俏可人,沈旭跃笑得露出了八颗洁白的牙齿:“来啦?热坏了吧,这儿凉快,坐着吹会儿风。”说着拍拍身边的草地。
  赵明月在他身边坐下来,望着河面,午后的阳光在水面上跳跃着,银鳞闪闪。树上的蝉急促地叫唤着,有一种“蝉噪林逾静”的意境,一时间两人都静默不说话,享受着凉爽的风的抚慰。
  沈旭跃继续往后躺去,从侧后方看着弓腰坐着的赵明月,她穿着一件鹅黄的短袖衬衫,非常明媚美丽,单薄的脊背弯曲着,腰背的脊椎微微凸显了出来,形状优美,令人想忍不住用手去抚摸一下。但沈旭跃也只是想一下,过了片刻,他终于开口说话:“明月,我今天接到我爸的信,他告诉我说,可能要恢复高考了。”
  “真的啊?”赵明月惊奇地看着沈旭跃,这惊奇绝对不是装出来的,她只知道十月份才发通知说要高考,没想到这才八月,沈旭跃就听到消息了,说不惊奇那是假的。
  沈旭跃点头:“对,现在招生对象还没有定,也许招生面会非常广,到时候我们都能报名参加考试。你上次让我帮你借书,看得怎么样了?”
  赵明月说:“还好,都看过一遍了。”
  “这么快?都看完了?”沈旭跃有些意外,白天大家都要出工,时间是非常紧的,那么多课本她都看过了,这未免也太快了些。
  赵明月说:“主要就是数学要多花点时间,别的就都看看。”她的记性非常好,像历史政治类的东西,看过之后,都能记个七七八八,等到时候再复习一遍也就差不多了。
  “上次给你的书,好像没有物理和化学是不是?”沈旭跃问。
  赵明月回头看他,点头:“对。”
  沈旭跃想了想:“应该关系也不大,以前的高考也是分了文理科的,如果恢复高考,我估计还会继续沿用以前的分科方法。”沈旭跃说到这里坐了起来,郑重其事地望着她,“明月,你从现在开始要好好准备,我们的命运,可能就在此一搏了。”
  赵明月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想说,接下来的路会越来越宽,就算是没有上大学,我们也会有出路的,但是她没说,只是点了点头:“好,我一定好好学习。”
  第三十五章 承诺
  赵明月回去之后,将这个消息跟赵明朗说了,赵明朗诧异地看着妹妹:“你说的是真的?”难道妹妹的预言这次又要应验?
  “嗯,是沈旭跃跟我说的。所以哥,机会来啦,赶紧学习准备考试吧。”
  赵明朗抓抓脑袋:“但是我能行吗,我都没怎么学习啊。”除了数学,别的他都只马马虎虎地看了一点。
  赵明月说:“那就抓紧时间,现在开始学。”
  “那到底什么时候考试啊?”赵明朗急了,怎么还会有这种事。
  赵明月说:“我也不太清楚,反正会很快了,我们抓紧时间就好。”她是知道时间的,但是却不能说,不然她怎么解释自己会未卜先知呢。
  从这天开始,兄妹俩开始挑灯熬夜苦读,除了出工,别的时间全都用来学习了。父母都知道了高考要恢复的消息,也很激动,虽然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考,但也全力支持他们。每天晚上,胡年春都会给两个子女做宵夜,一人碗底卧一个荷包蛋,给他们补充营养。
  赵明月和赵明朗都吃得不好意思了:“妈,别煎蛋了,留着换油盐。”
  胡年春笑着说:“这算什么,要是你们都能考上,一人吃两个蛋都是值得的啊。”
  赵明月和赵明朗听了母亲的话,越发埋头苦读起来。
  与此同时,沈旭跃也在挑灯夜读,离开学校快十年了,虽然平时也读书看报,但是跟课本还是有差距的,不过还好当初的基础牢固,重新学起来并不算太难。
  等到了十月下旬,招生文件果然下来了:“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报名不唯成分,考试时间就在本年的十二月,时间之匆促,叫人惊讶。赵明月兄妹才觉得无比庆幸,起码比别人多了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已经非常占有优势了。
  一时间,所有的知识青年都沸腾了,大家都在想办法借书、复习,准备高考。赵明月去上工的时候,大家笑她:“明月,昨晚上又在熬夜呢,两只眼睛跟黑炭画过似的,真的要考大学啊?”
  赵明月笑一笑:“试一试,说不定走狗屎运了呢。”
  于有芬问赵明月:“明月,你说我们家这个成分也能报名吗?”
  赵明月说:“当然可以啊,你忘了招生文件上怎么说的了,本人表现好,只要你是人才,不管是什么出身,都可以的,人家是择优录取。有芬姐,你也要考啦?”
  于有芬摇摇头:“我不考,有清他要报名。”
  “那好啊。有芬姐,你也一起来报名参加考试吧。万一要是考上了,这一辈子都跳出农门啦。”赵明月劝她。
  于有芬摇了摇头:“算了,我怕我考不上。”
  “考不上也没关系,试一试,又不掉块肉。”赵明月不知道于有芬怎么想的,当初那么想出农门,结果现在有机会了,她却不愿意把握了。
  于有芬突然笑起来:“我看你就不止掉了一块肉了。你看看你,最近脸上还有肉吗?”
  赵明月笑着摸摸脸:“要是能够考上,再掉一些都是值得的。有芬姐,你真不试试?”
  于有芬摇了摇头:“不了,隔得太久了,要从头来过,我肯定不行,我不像有清那样,学了那么久,这总共才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了。”
  赵明月说:“大家都一样啊,你可以考中专啊。试试吧,有芬姐。”
  于有芬不说话,只是低头干活。
  赵明月又说:“有芬姐,我哥他也会考啊,万一他考上了,你们怎么办?”
  于有芬抬头看着赵明月:“明月,姐知道你的好意,我也努力试过,拿起书本来,却发现根本看不进去,我是没法考了。这个东西可能就是个命吧,不管怎么样,我信命吧。”
  赵明月看着于有芬,她想说:只要你自己想要去改变,就一定能够改变的,你们的命运,我一直都在帮着悄悄改变啊,你为何要自己放弃呢。但于有芬已经说了,她看不进去书,这也就无能为力了。
  准备考试的一群人中,有一半左右是初中毕业,高考报名要求不一定是非得有高中毕业证,但是要具有高中毕业同等学力,这个学力证明,就是学校的摸底考试以及地方单位的证明。恢复高考信息一出来,各地的中学都办了补习班,为考生提供补习,还有各种模拟考试。
  沈旭跃带着大家去乡中学听课,参加模拟考试,赵明月的模拟成绩非常好,在整个补习班中文科生中是最好的,那些时间真不是白花的。出乎大家的意料,于有清的模拟成绩也非常好,跟沈旭跃都不相上下。于有清是个很沉默寡言的人,他的心志坚定,做事有点一根筋,学习也非常刻苦努力,加上天资聪颖,还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报名的时候于有清还非常担心,担心人家因为他的出身问题不让报,但是报名非常顺利,根本就没有提到出身问题,五毛钱报名费,填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学校有老师给大家补习,但是是晚上,从乡里来回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大家去了几天,便决定在家复习,可以互相讨论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就累积起来,到时候一次性去学校问老师。
  宽厚的大队主任非常体谅这群备考的年轻人,到了临近考试那段时间,放了大家的假,让大家专心复习,他大手一挥:“好好学习去吧,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
  月亮湾报名高考的人连知青在内,一共有十二个,大家为了讨论交流方便,都聚在一起复习,地点就在大队办公室。
  已经是冬天了,南方的冬天非常阴冷,复习的时候,冻得人手脚都是冰冷的,有人提议在屋里烧柴烤火。但是烧柴烟大,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哪里还能复习呢。大家便凑了钱,上街去买木炭来烤火。木炭无烟,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一屋子年轻人才终于有了安心学习的环境。
  赵明月和沈旭跃两人坐在面对面,学习累了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对方埋头苦读的样子,感受到对方的视线,便抬起头来对视一眼,便立即精神百倍、疲倦全消,这比任何良方都好使。
  唯一受煎熬的就是于有清,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和她喜欢的人心有灵犀,当然非常不是滋味,他很想回家自己复习,但是这些人中,他和沈旭跃的理科成绩最好,他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给别人当老师,所以走不开身。他也只能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让赵明月对他刮目相看。
  高考不考英语,这无疑使得于有清大松了口气,赵明月和哥哥赵明朗都报的是文科,因为物理化学他们都没学过,沈旭跃和于有清则都报的是理科。不论文理,都需要考语文、数学和政治,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都是四科。
  每天他们都学习到深夜才回去,夜里十分寒冷,沈旭跃每晚都坚持送赵明月回去,虽然他们一整天都在一起学习,但是几乎没有说闲话的时候,只有这段时间,两人才放松下来,一路聊聊天,权当休息。沈旭跃会说很多他以前的事,赵明月听得津津有味,她对现在的、过去的沈旭跃都怀有无比浓厚的兴趣,了解得越多越好。
  有一天晚上,沈旭跃突然问:“明月,你有没有想过去哪里上学?”
  赵明月愣了一下:“你呢?”
  沈旭跃笑起来:“是不是我去哪里,你就跟着去哪里?”
  赵明月不好意思说是。
  沈旭跃又说:“我们当然最好是在一起上学。我想去北京,你想呢?”
  赵明月说:“都可以,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其实我觉得海城也不错。”
  “对,海城离你们家比较近。但是北京曾经是我的家,我好多年没回去了,想回去看看。报考北京好吗?”沈旭跃的语气有一点恳求。
  赵明月点头:“好。”
  由于时间紧迫,各地都是自主招生,各省自主命题,因此全国考试的时间并不统一,他们省的考试时间是十二月十号开始,考语文、数学、政治、史地(理化)四门,共两天时间。
  考试题目出乎意料的简单,考完最后一门政治,赵明月一身轻松地走出考场,看见沈旭跃已经在考场外推着车等着自己了,两人相视一笑,尽在不言中。
  赵明朗从后面追出来,大松了口气:“可算是考完了,真是没想到会这么容易。你们也觉得不难吧。”
  沈旭跃点头:“是不难,我担心的是,报考的人太多了,到时候录取才是真正的难题。”
  赵明月看着沈旭跃,心里不禁怀疑,沈旭跃难道也是重生的,但怎么看都不像啊,如果不是重生的,他未免也太有见识了一些,考虑到的问题非常全面到位。
  77年的高考是不难,但是录取比例却是前所未有的高峰,全国报名的多达五百七十万,但是录取的只有二十多万,录取比例是二十九比一,这种录取率,就算是你过了录取线,也未必能够录取得到的。所以赵明月此刻也不敢打包票自己能考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多考一些分数,这样才能保证更大的胜算。
  于有清从后面出来了,脸色凝重,赵明月担忧地看着他:“有清,怎么啦?”
  于有清抹了一把脸:“好像死了一次似的。觉得好困,想回去睡觉。”
  赵明朗笑起来:“那就走吧,过两天再来填志愿。”这一年是考完试之后填志愿。
  沈旭跃说:“明月,你坐我车后面吧。有清坐你哥的车。”考场就在乡里的中学,因为离得不远,他们都住在家里,每天早晚来回,大冬天的,寒风刺骨,迎着风,确实不太好受,不过对吃够了苦的年轻人来说,这点苦又算什么呢。
  赵明月点点头:“好。”说着跳上了沈旭跃的车后座,沈旭跃稳住自行车,按了一下铃铛,响起叮铃铃清脆的声音,踩动踏板,载着他的幸福回家,他希望,这一次,他们能真正抵达向往的彼岸。
  赵明月坐在沈旭跃身后,一手抓着自行车座的座椅,将脸靠在离沈旭跃背部十公分远的地方,让他宽厚的背为自己挡风,还能嗅到他外套上传来的干净清爽的气息,心里冒着欢喜的小泡泡。她不敢搂着沈旭跃的腰,这在这个年代太惊世骇俗了。沈旭跃的心情显然非常好,一路上都在吹口哨,俏皮轻快的口哨感染了一路回家的同村考生,大家都此起彼伏地吹起口哨来。
  赵明月一直抿着嘴带着笑意听他的哨音,只觉得心情轻快无比,沈旭跃的口哨从《东方红》突然一换,变成了一首异域情调的曲子,赵明月仔细一听,居然是《红莓花儿开》,她特别喜欢这首歌,听见沈旭跃吹口哨,便忍不住跟着哼了起来,于是独奏变成了二重奏。
  这首曲子也特别符合两个人的心境,他们现在虽然已经互明心迹,但是谁也没有开口表白过,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一起了,所以这首歌,也算是互相在表白了。
  一曲毕,沈旭跃欣喜地转头问:“你也会这首歌?”
  赵明月“嗯”了一声。
  沈旭跃有些诧异,这首歌已经被禁唱很多年了,与苏联关系破裂的时候,赵明月还只有几岁吧:“你跟谁学的?”
  赵明月说:“我偷偷地学的。”
  “我特别喜欢这歌。”
  “我也很喜欢。”
  两个人都不得会心笑了起来,仿佛在不自觉中,两人就有了灵犀,不用刻意去点化,就已经通了。
  填志愿之前,沈旭跃来找赵明月商量,他决定填报清华,全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赵明月说:“会不会有点冒险?”
  沈旭跃说:“不怕,上清华这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从来都没想过还会有填报它的一天,就算是考不上,也算是偿了我的心愿。”
  “我是文科,报什么学校比较好?”
  沈旭跃问:“你想上北大还是人大?这几个学校都在一块儿。”
  赵明月笑起来:“不是我想上就能上啊,关键是我能不能上,还是填一个比较保险的吧。”北大和人大谁不想上啊,关键是上不上得了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