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六宫凤华> 六宫凤华 第705节

六宫凤华 第705节

  他下手挺有分寸,专挑皮厚肉糙之处动手。只最后一拳不小心,打中了汾阳郡王的胳膊,留下了一块青淤。半点都不耽搁喝酒。
  安王陪着笑脸,连着敬了汾阳郡王三杯酒。
  汾阳郡王也是个好性子,装模作样地生了会儿气,便将此事抛开。和安王喝起酒来。几杯酒下肚,挨揍的事也就抛到了脑后。
  喝酒喝至酣畅时,汾阳郡王忍不住感慨了几句:“不瞒你说,当年我被皇上选中,做了宗人府宗正时,比你此时还要忐忑惊惶得多。”
  “后来才知,皇上心胸宽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安王,你可得好好当差,别负了皇上对你的栽培之意。”
  安王挑了挑眉:“那是当然。你就等着看我如何收拾那些归京的藩王吧!”
  第1020章 安王(四)
  “端太妃今夜怕是难以入睡安寝了。”
  夜凉如水,月华漫天。
  椒房殿的寝室里,传来谢明曦略含嘲弄的低语声:“你不愿安王闲散玩乐下去,对他委以重任,有意栽培他。不过,你这一片好心,端太妃无福消受,只以为你是有意要出手对付安王。”
  盛鸿挑了挑眉头,一脸深思:“我自问登基以来,从没做过什么恶事。对唯一的胞弟也格外纵容宽厚。为什么端太妃会对我有这样的误解?”
  没等谢明曦回应,又长叹一声:“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句话确实有道理。这世间,真正了解我高洁品性的,唯有你一人了。”
  谢明曦瞥了自我吹嘘夸耀的夫婿一眼,笑着拧了拧他的厚脸皮。
  盛鸿笑嘻嘻地将另一边脸也凑过来,顺便咬住她的指尖。
  夫妻两人嬉闹亲热片刻,才又继续这个话题。
  “安王是个难得的聪明人。”
  谢明曦眸光微闪,低声说道:“这几年,他从不出头露脸,处处韬光养晦低调隐忍。有意将自己变成一个只懂吃喝玩乐游手好闲胸无志向之人。”
  “他这是怕自己露出锋芒,招了你的忌讳。也是自保之举。”
  盛鸿收敛笑意,轻叹一声:“宁王他们几个为了争夺皇位,起兵谋逆,自相残杀。否则,这皇位也不会落到我的头上来。”
  “当年我登基之前,俞太后有意拿安王做筏子,刁难一下我。那时,安王就是个小滑头,装晕躲了过去。”
  “亏得他一装就是七年。”
  这些年,盛鸿一直将安王的言行举动看在眼底。
  安王对皇位确实没有野心,打定主意要做一个富贵藩王。
  正因如此,盛鸿反而不忍见安王年纪轻轻就如此颓废玩乐。打定主意要“提点”安王一回。
  盛鸿将今日移清殿里发生之事一一道来:“……安王今日已应了我,说是会尽心尽力好好当差。我对他也没抱太大期望,反正,做些事总比整日闲着好得多。”
  谢明曦随口笑道:“这可未必。说不定,安王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盛鸿一笑置之:“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
  隔日,安王便去了宗人府报到。
  宗人府里最高官职是宗正,其次就是左宗人右宗人。任左宗人的郡王年迈告病,空了出来,安王一来,正好补了这一空缺。
  自先祖建朝以来,已有百余年。经过几代繁衍,没出五服的皇室宗亲就有近千人。出了五服的更多。零零总总共有数千人。每日大事小事不断,汾阳郡王这个宗正,忙得恨不得多生两只手。
  安王一来,汾阳郡王毫不客气地将杂事琐事分了两成过去。
  懒散惯了的安王,乍然接手宗人府事务,便是有人时时提点,依然手忙脚乱忙得焦头烂额。
  没到半个月,就瘦了一圈。
  这半个月里,又有两位藩王归京。其余诸藩王,也陆续启程,在归京的途中。藩王们大多子嗣兴旺儿孙众多,纵然不及陈留王,加起来数字也十分庞大可观。这么多人要安置,绝不是件易事。
  安置藩王之事,都归宗人府来管。
  可以想见,汾阳郡王有多忙碌。
  汾阳郡王一忙,安王也不得消停。每天天不亮出府,不到子时别想回府。
  安王妃心疼夫婿,每日精心为安王准备补品参汤。安王年轻活力盛,禁不起“滋补”,有一回在人前流了鼻血,一时成了京城最新的笑料谈资。
  宫中端太妃自然也听说了,心疼得哗哗流眼泪。
  往日安王隔三差五就进宫请安。现在正事且忙不过来,每日早出晚归,哪里还有闲暇进宫。她已经快半个月没见过儿子了。
  端太妃没敢去椒房殿,索性来了寒香宫,对着心软的梅太妃一通哭诉:“……安王自小惫懒,读书平平,习武练箭也不成。我也算认了,只要他平平安安身体康健就好。”
  “皇上派他去宗人府当差,是着意提携他。我心里不是不感激。只是,他委实不是那块做事的料。听闻这半个月已经瘦了许多。我想见他一面,他都没闲空进宫来。”
  “我这心里,怎么想都不是滋味。”
  一边说一边哭,还一边拉扯着梅太妃的衣袖,言下之意,不说也明白。
  梅太妃果然心软,陪着端太妃哭了一回,却绝口不提为安王说情。
  安王再可怜,也比不上自己儿子的喜怒要紧。
  端太妃无奈之下,只得将话挑明,哀求梅太妃道:“梅姐姐,我今日前来,是想求你在皇上面前为安王说说情。让皇上撤了安王这桩差事。安王没什么能耐出息,我早就认了。别让他胡闹,连累了皇上的名声。”
  梅太妃歉然叹道:“我们身在后宫,哪懂国朝之事。若是去向皇后说情,我倒是可以一试。皇上那里,我委实不知该如何张口。”
  端太妃:“……”
  ……
  宫中大小事,都瞒不过谢明曦。
  谢明曦知道此事后,微微一笑。
  梅太妃性情软弱,没什么主见。不过,她有一条最大的好处。就是什么都不如儿子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婆媳两个的立场完全一致。
  端太妃日日哭啼抹泪,传出去总归不太好听。
  谢明曦主动召端太妃前来,不轻不重地敲打了几句:“安王做了宗人府左宗人,每日忙碌,用心当差,为皇上分忧。这是好事,也是皇上给安王的体面尊荣。”
  “这等好事,端太妃不高兴也就罢了,怎么倒在人前人后抹泪?传出去,岂不是令人误会,以为安王对皇上心存怨怼?抑或是太妃娘娘对此事心中不满?”
  端太妃听的冷汗涔涔,战战兢兢地应道:“皇后误会了。我绝无怨怼之意,更无半分不满。安王能得皇上重要,我心中不知有多高兴,这才喜极而泣。”
  谢明曦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原来是喜极而泣,那倒是本宫误会了。”
  端太妃连连陪笑称是。
  之后,再不敢去寒香宫叨扰梅太妃了。
  第1021章 藩王(一)
  秋凉之际,十余位藩王皆归京。
  不管情愿与否,藩王在离开藩地的时候,都得交出藩兵,由朝中年轻武将接手。这些年轻武将,会重新整编,将藩兵变为驻军。
  藩王们私下豢养的私兵,自然是不会交出来的。有的混在亲兵里一起带回京城,私兵数量太多蒙混不过去的,就暗中留在藩地。
  藩王们私下也有自己的盘算。明着和朝廷抗争,那是以卵击石。一旦抗旨不从,就是谋逆重罪。只得先接了圣旨,回京后再做打算。
  不过,也有自恃资历老兵力足藩地远的藩王,存了和年轻天子较劲的心思。共有三个藩王称病,未曾归京。
  这三个藩王,分别是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
  颍川王是藩王中封地最广之人,河靖王最富足,彰德王的藩地兵力最足。
  这三个藩王,平日来往密切,联络频繁。此次削藩的旨意一下,三个藩王不约而同地称病,可见早有“默契”。
  而其余藩王,诸如陈留王等人,虽然接了圣旨交了藩兵回了京城,心中却打着观望的主意。各藩王手中皆有私兵,或三五千,或一两万,抑或更多。单看都不算多,加起来却是一股庞大的能撼动朝野的兵力。
  一旦颍川王河靖王彰德王起兵对抗朝廷,其余藩王们会作何反应,委实不好定断。
  京城看似繁华太平,实则波涛暗涌,令人心惊。
  ……
  盛鸿召汾阳郡王和安王进宫,闻讯安置藩王之策。
  汾阳郡王恭敬地应道:“这几个月来,安王早有计划,已写成了奏折,请皇上过目。”
  安王心里暗骂汾阳郡王是个滑不溜丢的老狐狸,却也未退缩,上前递了奏折。
  汾阳郡王看在眼里,心里十分快慰。
  年轻人嘛,就是有朝气有锐气,也丝毫不惧得罪藩王……现在想来,当日厚着脸谏言让安王来宗人府当差,委实是一个再明智不过的决定。
  安王是天子胞弟,论封号,也在一众藩王之上。凡事有安王出面,那些趾高气昂的藩王们,顿时就矮了三分。“安置”起来也就便利多了。
  盛鸿翻阅奏折,看完后,不动声色地问道:“安王,你的想法不错。只不知能否顺利实施。”
  瘦了一大圈的安王,身量挺拔,清秀的眉眼中透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闻言挑眉笑道:“试一试就知道了。”
  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盛鸿哑然失笑,很快点头应允:“好,此事就交给你。”想了想又道:“朕派些御林侍卫给你。你去藩王府的时候,多带些人在身边。”
  安王自己有一千亲兵。
  不过,御林侍卫是天子亲兵。所到之处,代表的是天威。有御林侍卫在侧,也能震一震藩王们。
  安王闻之大喜,眼睛一亮:“多谢皇兄。”腆着脸问道:“皇兄打算派多少御林侍卫给我?一千还是两千?”
  盛鸿:“……”
  汾阳郡王猛地用力咳嗽几声,连连冲安王使眼色。
  当年他接掌宗人府的时候,皇上也只打发了一百御林侍卫到他身边,给他壮壮声势而已。安王倒好,一张口就是一千两千……
  脸可真够大的。
  安王看向汾阳郡王,一脸关切:“郡王咳嗽得这么厉害,要不要请太医瞧瞧?”
  汾阳郡王:“……”
  汾阳郡王憋屈地停了咳嗽,挤出笑容:“不用不用,我刚才就是被口水呛着了。现在已经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