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三国之化龙> 第427章 谁为荆州牧?

第427章 谁为荆州牧?

  长安。
  伏完脚步缓慢的迈入朝堂,不时有人向他拱手致意,还有人直言恭喜,甚至就连往日眼珠子只对着天上看的李傕郭汜,也主动给他送来了笑脸。
  伏完知道,这都是沾了李易的光。
  昨天晚上,李易的正式战报送到长安,长安城内的人得知袁术的三十万大军被李易打败,不管之前对李易有着何种看法,但只要是心里稍微向着点汉室的人,此刻都是欢喜的,毕竟李易打败袁术,这是在给大汉续命。
  因为李易是伏完的女婿,伏完又曾举荐李易为征南将军,这次功劳伏完也有一份,再加上李易之后很大可能会成为荆州牧,如此,李易就是货真价实的一方大员了,甚至可以左右天下大势,这分量已经足够让人任何人正视,于是,人们对于李易的老丈人更加重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只是伏完自己的内心却不轻松,他除了得知李易战报,还从伏德那里得到了一个消息。
  刘表已经死了。
  虽然不是李易下令杀的,但跟被李易逼死的没什么差别,而且李易在发往长安的消息中刻意隐瞒了这一点。
  伏完震惊非常,虽然早就知道这个便宜女婿野心不小,却也没想到他这么很,这么的迫不及待。
  大汉南边最为厉害的两个人物,几天内接连栽在了李易手里,成全了他威名。
  这种种种表现,要说李易是什么对大汉忠心耿耿的人,伏完打死也不信。
  伏完有些怕了,内心也彷徨了,对自己,还有大汉的前路充满迷茫。
  很快,小皇帝到了,朝议开始。
  今天的小皇帝非常高兴,脸上难得的出现了少年人当有的活泼欢喜,高高兴兴的与满朝文武说着李易的事情,俨然一副好像有了李易,大汉中兴有望的模样。
  伏完只是在一旁老老实实的当着听众,少有发言,就算有人提到他,说他举荐有功,伏完也只是表示谦虚,然后表示李傕功劳更多,因为李傕是第一个举荐李易,他只是拾人牙慧罢了。
  李傕见状很高兴,他占了内城后就没干过啥正经事,这回李易打得好,也算是给他争了面子。
  众人说了一阵,自然而然的就谈到了奖赏方面。
  朝臣们只是略微商议,便根据李易的战报,大致定下了对此战中李易部下将士的封赏。
  比如张辽,因为率先突破袁术大营,然后斩杀张勋,活捉纪灵,另外又斩杀其他将领数名,功劳甚大,朝廷便加封张辽为乡侯,偏将军。
  其次就是文聘,虽然文聘并无斩将夺旗,但指挥调度有方,使大军层层推进,让袁术不得不一路狼狈后撤,功劳同样不少,封其为亭侯,裨将军。
  其他随军的文武官员,如徐盛、刘辟、郭嘉、诸葛玄等人,也各有封赏。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典韦,李易在战报上给典韦请了一个虎威将军的名号,虽然按照功劳来看,稍稍差了一点,不过朝廷也没计较太多,反正就是个杂号将军,朝廷又不负责俸禄,很大方的就给了。
  关于李易这些部下的赏赐,朝廷给的比较大方,哪怕是看李易不顺眼的人,也没站出来说什么,因为所有人都清楚,这些人都是小虾米,真正关键的,只有李易本人。
  定下李易部下们的赏赐后,小皇帝看看左右,问道:“荆州牧刘表已经上书请辞,自言有愧,然后举荐李易为荆州牧,朕有意应允,以李易为荆州牧,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说罢,小皇帝下意识的看向了李傕。
  李傕想了想,没出声,他现在能安稳占着长安,把控天子,却又没有像董卓那样被人围攻,固然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天下诸侯各有心思,已经很难再合兵一处,但还有一点就是李傕虽然对长安官员残暴,却不会轻易往外伸手,平白惹人嫉恨。
  之前李傕帮李易,那是因为他跟袁家已经是死仇了,自然也就没有顾虑。
  小皇帝将无人发声,就要一锤定音,但这时人群中一个声音传来:“陛下,老臣以为不妥!”
  小皇帝一听这声音,就知道不妙,然后就无奈的看着王允施施然出列,拱手道:“陛下,所谓州牧,乃是为天子牧守一方,责任何其重大,非老成持重之人不能担此重任,而李易,虽然战功卓著,隐隐有当年冠军侯之风,但其不过双十年纪,纵然凭借一时之勇于战场得胜,但沙场征战与治理地方却不能一概而论,如今荆州更是战后烽烟,急需有德之士治理,所以,还请陛下三思。”
  小皇帝面露为难之色,如今他长大了一些,不像之前那么单纯,知道王允与李易有矛盾,王允这么说恐怕是不想让李易做大。
  但王允平日对小皇帝也很是忠心,经常出言维护于他,小皇帝也不忍直接驳了王允面子,顿了顿,又不见有人来跟王允打擂台,只好说道:“司徒,李易此次大胜袁术,此乃匡扶社稷之功,荆州牧刘表也亲自来信举荐,可见李易为荆州牧乃是众望所归,朕若是不允,岂不是让李易寒心,也让天下的忠臣义士寒心?”
  小皇帝的话很实在,李易这么大功劳,以如今大汉的风雨飘摇,别说小皇帝对李易有好感,就算是没好感,他也得把李易扶上荆州牧的位置,不然将来再有个袁术跳出来作乱,谁还肯为大汉效力?
  王允混了一辈子的官场,心里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换个人,他可能会从大局考虑,可这次是李易,王允就顾不得那许多了,他隐隐有种感觉,让李易上位,对他绝对是大祸事。
  于是,王允又梗着脖子道:“李襄侯对陛下忠心耿耿,岂会因为区区小事就心怀不满?而且,老臣也并非是要抹杀襄侯的功劳。”
  小皇帝好奇了,问道:“哦?还请王司徒细细道来。”
  王允深吸一口气,道:“今袁术战败遁走,荆州百废待兴,然,襄侯太过年轻,恐难治理荆州,所以,老臣建议,天子可另选贤能于荆州赴任,至于襄侯……”
  小皇帝追问道:“襄侯如何?”
  王允说道:“如今袁术虽败,但根基尚在,虽然有陆康于扬州起兵,但陆康无兵无将,长久绝非袁术敌手,所以,老臣以为,天子但督促襄侯迅速进兵扬州,乘胜追击,务必将袁术一举剿灭!”
  小皇帝对这个意见很是心动,但他也不傻,摇头道:“李易之前只是南阳太守,据战报来看,此次带兵不过两万人马,虽然大胜袁术,可自身折损也是不少,以如此疲惫之师继续进兵,恐非上策,而且,李易有此大功,朕不予封赏,反而让其继续奔波,此非为君之道,不妥,不妥!”
  小皇帝已经有了回绝王允的意思,朝堂上不少臣子虽然没参与两人的言谈,其实多数都是暗暗点头,认为这位天子虽然还小,但的确聪慧,将来长安若能摆脱李郭二人摆布,或许真能有所作为。
  王允感觉到小皇帝有了些生气的意思,不敢再耽搁,直接说道:“老臣以为,陛下可以在督促李易进兵扬州的同时,任命李易为扬州牧!”
  “扬州牧?”
  小皇帝眨了眨眼睛,他到底是有些嫩,思路一时跟不上王允,不明白把李易弄去扬州干嘛。
  但其他朝臣们却是瞬间就了解了王允的意思,暗道老家伙阴险,竟然拿袁术的地盘来封赏李易,着实有些无耻。
  王允却是一脸坦然,对小皇帝解释道:“李襄侯将来攻打扬州,攻城略地之后,自然要任命官员治理地方,若是与其荆州之位,则名不正,且言不顺,相反,若李易为扬州牧,一切官员任免也就名正言顺,而且,等到将来扬州平定,李易有着平定扬州之功,再加上之前的那些官员辅佐,想来也能够担负州牧之位了。”
  “这……容朕想想。”
  小皇帝有些动心了,其实荆州那块地方太好了,他也有点不舍得让李易过去,内心更加倾向于宗室之人,只是之前没有理由那么做,现在王允却把这个台子给他搭好了,这让小皇帝很是犹豫,只是他也明白,如此对李易有点不地道,担心会让李易生出别样心思。
  小皇帝一时权衡不定,看向朝臣,然而满堂无人言语,他只能又问王允道:“如此的话,司徒以为何人可为荆州牧?”
  不少人下意识的看向了王允,想知道这老头子会举荐谁。
  王允轻咳一声,左右看看,轻声道:“辅国将军伏完,可为荆州牧!”
  原本一直老神在在,好像朝堂上什么都跟自己无关的伏完顿时睁大眼睛,有些愤怒的瞪着王允,不等天子说话,直接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老臣年迈,不堪重任,而且老臣与李易乃是翁婿,若去荆州,与李易恐难公私分明,担心会失了法度,反倒是王司徒,虽与李易有旧,但刚正不阿,不会徇私枉法,当为荆州牧!”
  小皇帝在上面,原本正为王允提名伏完而感到高兴,毕竟伏完是他亲戚,而且让伏完去荆州,想来李易不会有太多怨言,这样安排挺好的,哪想到伏完反应如此激烈,自己不去不说,反而让王允过去。
  王允也没料到伏完反应这么大,他可是听说了,伏完把长子已经送去荆州了,很可能就是想着往荆州伸手,自己的提议应该是顺了伏完的心思才对的。
  王允诧异的看着伏完,伏完却不看他,只瞧着小皇帝,等候小皇帝决断。
  小皇帝感觉有些不对头,但具体问题在哪说不清,也不敢胡乱开口,便继续看着王允,想瞧他怎么说。
  王允迎上小皇帝的目光,一个激灵回过神来,他去了荆州恐怕这把老骨头就要入土了,连忙说道:“老夫德才浅薄,当不得州牧之职,不过既然伏完将军推辞,也罢,老臣可再为天子举荐一人。”
  小皇帝当即问道:“何人?”
  王允道:“司空府刘繇,天子宗室,才学广搏,品行高洁,素有名望,可为荆州牧!”
  小皇帝当即要问刘繇何在,就见朝臣后排有一人站了出来,正是刘瑶。
  刘繇拱手道:“启禀天子,之前袁术势大,刘表连败,荆州危难,无人能当袁术锋芒,幸有李易挺身而出,将之挫败,否则大汉半壁危矣。”
  说到这里时,刘繇话语中还多是唏嘘,但下一瞬,只听他语气忽然转冷,道:“然而,襄侯有功于社稷,本当封赏,王司徒却从中阻挠,将其另置扬州,反而让繇这身无寸功之人去接掌荆州,呵呵,繇想知道,王司徒如此究竟是何居心,难道你要以私利而不顾天下么!”
  刘繇说罢,对着王允怒目而视,作为汉室宗亲,他对李易还是比较有好感的,而且他也的确如王允所说,品性不差,干不出那摘桃子的事。
  王允脸色顿时涨红,几欲吐血,他没想到自己连着举荐两人,一个不同意,另一个直接当众骂他,这叫他颜面何存?
  “你——”
  王允咬了咬牙,他不好与刘繇对骂,只能回头看向小皇帝,还要继续说些什么,却听得一声幽幽叹息,王允转头望去,见是大汉的老将军,如今担任太尉的黄埔嵩向他走了过来。
  面对黄埔嵩,王允丝毫不敢托大,赶忙向其行礼。
  小皇帝对黄埔嵩也是非常敬重,微微弯着腰问道:“不知老将军有何话说?”
  黄埔嵩向小皇帝行了一礼,随后却是转头看向王允,说道:“治天下,首当赏罚分明,王司徒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么?”
  王允脸红的简直要滴出血来,但又不敢反驳,只能低垂着脑袋。
  黄埔嵩叹了口气,其实,他心里也认为李易不适合担任荆州牧,尽管王允别有用心,可王允说的没错,李易的年纪,资历,都不适合担任州牧这样的高官,反倒是王允举荐的人都挺合适的。
  然而,心里虽然明白,可黄埔嵩却不得不站出来,找了理由打消王允的念头,因为自黄巾后,先有董卓,又有袁术,大汉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昨天李易将战报与刘表的辞呈一起送来,这摆明就是跟朝廷要荆州牧的位置,虽然此举似乎不妥,但李易确实有功,朝廷给他一个州牧,也算是皆大欢喜。
  可如果朝廷按照王允的意思,把李易的功劳给黑掉,李易肯定会对朝廷失望,对天子失望,再加上他是个年轻人,那些兵马也是李易一手带出来的,天知道他气愤之下会不会自封一个荆州牧来当。
  真到了那种地步,朝廷是既丢面子又丢里子,更可怕的是之后还会有其他人效仿,如此天下就彻底乱了,大汉,恐怕也就完了。
  看着王允,黄埔嵩失望的摇摇头,然后对着小皇帝说道:“老臣以为,李易可为荆州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