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帝国风云> 第74章 机不可失

第74章 机不可失

  两天后,冯承乾收到了提尔皮茨发来的消息。
  德皇已经采纳了提尔皮茨的建议,决定把“格本”号战列巡洋舰与“布雷斯劳”号轻巡洋舰赠送给奥斯曼帝国。只是德皇也明确提到,赠送这两艘战舰的前提是奥斯曼帝国成为盟国。为此,德皇已经派遣外交官员与军事代表前往奥斯曼帝国,进行结盟谈判。在正式签署同盟条约之后,两艘战舰就将加入奥斯曼帝国海军,两艘战舰上的帝国海军官兵也将留在奥斯曼帝国。
  德皇很慷慨,只是目的也很明确。
  如果能用两艘战舰还来一个庞大的帝国,绝对是世界上最划算的买卖。
  同时送来的,还有英国皇家海军的情报。
  早在离开帝国海军部的时候,冯承乾就利用支持军事科技发展为名,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情报机构。在担任帝国海军战争大臣期间,冯承乾极为重视情报工作,并且收到了显著成效。受冯承乾影响,提尔皮茨也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在他继任之后,扩大与完善了由冯承乾建立的帝国海军情报局。
  这次的情报,正是由帝国海军情报局提供的。
  情报中明确提到,在年底之前,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最多只有六艘战列巡洋舰,即三艘“无敌”级与三艘“不倦”级,“狮”号与“皇家公主”号在地中海,“玛丽女王”号还在进行维护。虽然事后证明,这条消息并不完全准确,即正在维护的是“无敌”级的“不屈”号,“玛丽女王”号并没维护,而且是英国本土第一战列巡洋舰分队的旗舰,但是其他方面基本无误。
  当然,关键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
  当时,英国海军舰队中,总共有四支战列舰分队,第一分队包括三艘“伯勒罗丰”级与一艘“阿尔库金”级,第二分队包括三艘“圣文森特”级与一艘“海王”级,第三分队为四艘“白羊座”级,第四分队为四艘“乔治五世”级。此外,还有两艘“巨人”级与一艘“爱尔兰”级战列舰没有编入。已经建成的四艘“铁公爵”级,因为没有完成训练,暂时没有编入作战序列。至于被帝国海军当成头号大敌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虽然已有两艘下水,三艘正在进行船台建造,但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年内建成,能在明年年底建成服役就非常不错了。
  也就是说,除掉改装成训练舰的“无畏”号,英国皇家海军拥有二十三艘战列舰。
  虽然在规模上看,英国皇家海军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但是除掉还不具备作战能力的四艘“铁公爵”级战列舰,英国皇家海军真正能够动用的,也就只有十九艘战列舰,而帝国海军拥有十三艘可以打的战列舰。
  这个差距很明显吗?
  如果英国皇家海军把所有战列舰都集中到北海,优势就非常明显,可是英国皇家海军不可能这么做。
  至少在战争爆发的时候,英国皇家海军在北海方向上没有这么多战列舰。
  情报中,没有提到具体情况,但是有足够的消息证明,英国皇家海军至少向地中海派遣了一支战列舰分队,而且很有可能是第四分队。也就是说,英国皇家海军很有可能把四艘性能较为先进的“乔治五世”级派往地中海。
  这样一来,英国皇家海军的本土舰队就只有三支战列舰分队。
  即便把两艘“巨人”级与征用的“爱尔兰”号算上,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也只有十五艘战列舰。如果考虑到双方在战列巡洋舰上的差距,那么帝国海军不但没有劣势,反而拥有微弱的优势。
  这场仗绝对能打,而且得尽快打。
  原因很简单,冯承乾能看到的,英国皇家海军的将领也能看到或者想到,而且随着帝国海军开始动员,英国皇家海军就会感受到威胁,从而立即加强本土舰队,加强面向帝国的作战力量。
  八月十三日,提尔皮茨再次发来消息。
  英国正在与法国进行紧急磋商,要求法国在地中海方向上承担更多的义务,以便英国把主力舰队派回本土。
  虽然提尔皮茨也提到,法国并不希望英国削弱地中海舰队,主要是意大利的立场仍然没有明了,奥匈帝国也有一支规模不算小的海军,法国海军不可能单独对抗意大利与奥匈帝国海军,需要英国在地中海做出贡献,但是有更多的迹象表明,英国肯定会把新式主力舰抽调回去。
  留给冯承乾的时间,肯定不会太多。
  那么,该怎么打?
  八月十四日,冯承乾给提尔皮茨发了一封电报,让他去找德皇,暂缓向奥斯曼帝国赠送战舰的事情,并且让“格本”号与“布雷斯劳”号做好进入爱琴海的准备工作,以便牵制住英国地中海舰队。
  冯承乾在电报中说得很明确,即便无法牵制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也要让那两艘战列巡洋舰留在地中海。
  这一天,冯承乾也收到消息,英国在八月十二日,正式向奥匈帝国宣战。
  到了八月十五日,欧洲大陆上的战斗已经打得如火如荼了。
  虽然德军在进入比利时境内之后,遇到了一些麻烦,特别是在攻打列日要塞的战斗中受到挫折,没有能够按照计划完成任务,但是德军的右翼大回旋进攻没有停顿,一字排开的五个集团军,以法比卢边境地区为轴心,像一扇巨大的铁门压向法国,而法军在骚扰性的攻击了阿尔萨斯地区之后,已经撤回到边境防线上,正在全力调整防御部署,应对从比利时方向杀来的德军。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西线战况对德军极为有利。
  东线上,俄军正在猛攻奥匈帝国,而康拉德错误判断了俄国的战争决心,在开战初期把主力放在南面对付塞尔维亚,导致奥军在北面战线上节节败退。有趣的是,俄军在进攻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没能大规模歼灭奥军,而是像推土机一样,压着奥军向本土腹地溃退。因为把重点放在了西线上,小毛奇又把第八军团抽调了出来,所以德军在东线战场上暂时没有采取行动。
  虽然冯承乾不好对帝国陆军的作战行动指手画脚,但是在与提尔皮茨通信时,他仍然提到了一些担忧,比如德军在东线上的薄弱防御力量,很有可能鼓动俄国在压服了奥匈帝国之后转而攻打东普鲁士。
  不管怎么说,地面战场不是冯承乾的舞台。
  八月二十日,希佩尔回到威廉港,带来了冯承乾企盼已久的好消息。
  五艘前拿骚级战列舰的改造工作已经加速,肯定能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完成,舰队官兵的训练工作也已开始。因为留用了大批老兵,所以官兵的培训工作与战舰改造同步进行,能在战舰重新服役时全部就绪。四艘“拿骚”级的情况也差不多,改造工作已经加速,均能在九月底之前达到作战状态。“赫尔戈兰”级与“图格林根”级的改造工作已经暂停,四艘战列舰将在八月底重新下水,没有完成的改造工作将在重新服役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最大的麻烦是“冯-德-坦恩”号,这艘战列巡洋舰的船台改造已经完成一大半,如果现在取消将前功尽弃。希佩尔的意思是让其继续改造,如果不能赶在九月底完成,就不编入作战序列。
  综合考虑之后,冯承乾采纳了希佩尔的建议。
  即便没有“冯-德-坦恩”号,帝国海军也有三艘战列巡洋舰,以及五艘达到了战列巡洋舰级别的主力舰。
  八月二十一日,希佩尔与冯承乾正式向舍尔提出,公海舰队主动出海挑战英国海军。
  可惜的是,舍尔想都没想,就否决了两人的提议,认为公海舰队还没完成备战工作,不适合出海作战。
  显然,冯承乾对舍尔的判断一点都没有错。
  这个得到德皇赏识、得到提尔皮茨重用的海军将领看到的只是舰队的安危,而没有看到大好的时机。虽然公海舰队在这个时候出海作战有一定的风险,但是与巨大的回报相比,这点风险根本算不了什么。
  当时,舍尔反对公海舰队出海作战的主要理由是海军还没有完成备战工作。
  问题是,英国皇家海军就完成了备战工作吗?
  虽然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很有远见,在年初的时候就下令暂缓向奥斯曼帝国移交两艘即将建成的战列舰,还对皇家海军的部署做了调整,但是即便在大战爆发的前一天,也没有人想到战争会这么快到来。
  如果说帝国海军没有做好准备,英国皇家海军更是仓促上场。
  要不然,“格本”号与“布雷斯劳”号也不会轻易进入马尔马拉海,英国皇家海军更不会在地中海上疲于奔命。
  显然,舍尔的观点很有问题。
  如果等到帝国海军完成备战工作,英国皇家海军也早就准备就绪了。到时候公海舰队得面对由二十三艘战列舰与九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英国本土舰队。如果拖到一九一五年底,英德海军差距将更加明显。
  冯承乾没有就此罢休,当天晚上就启程返回柏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