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帝国风云> 第365章 急功近利

第365章 急功近利

  直到美国正式参战,“阿拉斯加”级的建造工作才确定了下来。
  事实上,当时美国海军已经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即在中日海军的决战中,舰队航母展现出了空前的打击能力,直接导致舰队防空的压力骤然增加,所有在战前制定的防空标准都过时了。更要命的是,在美国海军中,就没有真正合适的防空战舰,即便是正在建造的快速战列舰,也不见得是合适的防空战舰。至于重巡洋舰,因为吨位偏低、舰面有限,也不可能成为防空中坚力量。
  显然,只有大型巡洋舰,才有足够的防空能力。
  只是,在这个时候,美国海军依然无法绕过造价的问题,即“阿拉斯加”级过于全面的性能,使造价根本降不下来。更要命的是,在防空作战中,并非所有性能都用得上,因此过于全面的性能,等于在浪费宝贵的资源。别的不说,十二英寸主炮就没有多大用途,至少在防空作战中是绝对的摆设。
  当然,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美国参战的时候,“阿拉斯加”级的设计工作还没有完成了。只是因为参战,军费拨款较为宽松,所以海军先拿到了建造经费。
  对美国海军来说,当务之急是获得一种出色的防空战舰。
  至于这种战舰的其他性能如何,以及造价如何,在当时都是次要问题。
  结果就是,“阿拉斯加”级的设计工作加速,建造进度也非常快。当然,美国海军没有忘记重新设计一种价格低廉,在防空能力上不比“阿拉斯加”级差多少,对其他性能没有太高要求的巡洋舰。
  问题是,这种新设计的战舰显然不可能在“阿拉斯加”级之前服役。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较为突出的问题。比如,在美国海军能选择的主炮中,十二英寸往下就是八英寸了,并没有十英寸舰炮可选。显然,用于重巡洋舰的八英寸舰炮,肯定无法压住中国海军防空巡洋舰上的二百四十毫米舰炮,就更别说对付配备了二百八十毫米舰炮的大型巡洋舰了。
  此外,单独为一种战舰开发一种新口径舰炮,也是不大划算的事情。
  再说了,开发新口径的舰炮,不但需要很多的时间,还需要重新建立一套弹药生产与供应体系,成本极为高昂。
  受此影响,美国海军全新设计的防空巡洋舰一直没有成型。
  为了弥补舰队防空能力的不足,美国海军除了增加“阿拉斯加”级的建造量之外,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在“阿拉斯加”级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准确的说是降低次要性能,从而降低建造价格。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一九四一年底,“阿拉斯加”级的设计工作才结束,而且在此之前,建造工作就已经开始了。“阿拉斯加”号于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在纽约造船厂开工,仅仅用了一年零八个月,也就是到一九四三年八月分就完成了船台建造,随后又只用了不到四个月,在年底的时候就完成了舾装。
  对一种全新的战舰来说,这个速度不可以说不快。
  要知道,吨位略大于“阿拉斯加”号的“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在在一九三七年十月底开工,花了三十二个月,也就是到一九四零年的六月份才下水,然后又花了十个月才完成舾装。开工时间略早的“南达科他”号花了二十三个月与八个月才分别完成了船台建造与舾装。
  超快的建造速度,有利也有弊。
  好的一方面是美国海军能够及时获得防空战舰,在“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批量服役参战之后,美国海军就不会再用重巡洋舰去执行防空任务,也用不着拿昂贵的快速战列舰去掩护舰队航母了。
  只是,坏的方面更多一些。
  “阿拉斯加”号在服役的时候,不但没有进行海军验收,甚至连船厂测试都没完成,很多必要工作都安排在服役之后进行。比如,mk6型五十倍径十二英寸主炮的测试工作就安排在一九四四年一月底进行。
  可以说,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虽然“阿拉斯加”级的主炮是全新研制的,但是其基础来自三十年前。要知道,美国海军上一种装备十二英寸主炮的战舰是一九一零年代初建成的“怀俄明”级战列舰,而且采用的也是五十倍镜十二英寸主炮。
  显然,“阿拉斯加”级的主炮肯定不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问题。
  随后,美军在使用中就发现,mk6型十二英寸舰炮的身管质量依然不过关,在全装药发射穿甲弹的时候,烧蚀得非常严重,寿命在三百发以内,比设计要求达到的一千发相差得很远。此外,还存在散热的问题,即在全装发射的时候,持续射速只能达到每分钟一发,而设计要求是每分钟三发。最严重的问题在药室的容量上,即受药室容量现实,无法把新式穿甲弹的性能全部发挥出来。
  除了主炮,“阿拉斯加”级的副炮与高射炮也是问题重重。
  最初的时候,美国海军希望为“阿拉斯加”级配备最新式的三英寸高射炮,填补五英寸高射炮与四十毫米高射炮之间的空白。可惜的是,在“阿拉斯加”号与“关岛”号建成的时候,这种具有重大价值的中等口径高射炮并没有研制成功,离量产的距离更远,也就没有能够用上。结果就是,“阿拉斯加”级的主要高射炮依然是mk12型五英寸高平两用炮、四十毫米博福斯高射炮、以及二十毫米厄利空机关炮。
  当然,这三种高射炮都非常成熟可靠,而且在实战中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问题是,实战还证明了一点,在大口径高射炮与四十毫米高射炮之间,存在着很大一块火力空白,而填补这块空白的就是中等口径高射炮。为此,中国海军在德军八十八毫米高射炮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八十毫米高射炮。
  显然,中等口径高射炮的确实,极大的降低了“阿拉斯加”级的防空作战能力。
  要知道,在“阿拉斯加”级服役的时候,中国海军的八十毫米高射炮已经开始量产,并且加装到了所有防空战舰上。更重要的是,中国海军专门为八十毫米高射炮研制的电磁感应近炸炮弹也已经开始生产,在一九四四年初就已经下放到部队,舰队的防空作战能力空前提高。
  当然,“阿拉斯加”级的防空能力,最大的问题还是在高射炮的配制上。
  在中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与防空巡洋舰上,大口径高射炮的数量都不低于十六门,即每侧至少有八门。可以说,这是最低标准了。主要就是,在进行远程拦截的时候,至少需要两座炮塔的四门大口径高射炮同时射击一个目标,才能形成较密的弹幕,达到驱散敌机机群的目的。根据中国海军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经验,防空战舰在作战时,其一侧来袭敌机机群的数量往往在两批以上。也就是说,至少需要两个大口径高射炮组,才能够应付一个方向上同时到来的威胁。
  低于这个数量的话,大口径高射炮的价值就将大打折扣。
  在“阿拉斯加”级上,大口径高射炮总共只有十二门,即每侧只有三座双联装炮塔,也就只能同时拦截一批敌机。换句话说,如果有两批敌机从一侧进入,而且角度不一样,就无法同时进行拦截。
  没有大口径高射炮的远程拦截,舰队防空效率将大幅度降低。
  实战早就证明,如果攻击机群在进入过程中没有受到干扰,那么攻击敌舰的成功率要比受到干扰高出好几倍。绝大部分情况下,受到机群集中攻击的战舰,都不可能用中小口径高射炮击落所有敌机。
  显然,“阿拉斯加”级的大口径高射炮严重不足。
  当然,美军不是不知道这一点,而是希望用中等口径高射炮、加上配备了电磁感应近炸引信的炮弹来弥补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中国海军在战争后期就逐步降低了对大口径高射炮的需求,防空主力成为了配备了电磁感应近炸炮弹的中等口径高射炮。
  问题是,美军的中等口径高射炮还没有研制成功,电磁感应近炸引信也只用在了大口径高射炮炮弹上。
  这个缺陷,将使“阿拉斯加”级,以及美国海军在随后的战斗中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然,这还不是所有问题。
  在对海火力上,“阿拉斯加”级也有缺陷。不是说十二英寸舰炮的威力不够,与中国海军的二百八十毫米舰炮相比,美军的十二英寸舰炮在各项性能上都不差,甚至在炮口动能上还有一些优势。问题是,美国海军在二十多年前就淘汰了所有配备十二英寸舰炮的战舰,也就没有库存的十二英寸炮弹。到参战的时候,美国海军战列舰大多是十六英寸主炮,因此库存弹药也以十六英寸炮弹为主。更要命的是,“阿拉斯加”级开建的时间太晚了,而美军并没有为该级战舰单独研制炮弹。
  当时,美军的十二英寸炮弹,大多来自英国。
  主要就是,英国有很多库存的十二英寸炮弹还没有使用掉!
  显然,这些有着数十年历史的炮弹,即便全面翻新、确保了其可靠性,其威力也远远满足不了作战需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