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帝国风云> 第620章 现代海军之父

第620章 现代海军之父

  从个人出发,顾祝同并不想参与政治。//www.//
  虽然任何了解顾祝同的人都知道,他有着出类拔萃的战略眼光,以及为人低调,因此拥有很强的政治能力,但是顾祝同本人却对政治较为反感,甚至在没有绝对必要的时候,很少谈及政治话题。
  只是,国家的需要,将他推到了这个其他人都梦寐以求的位置上。
  顾祝同非常清楚,由他来负责战后援助工作,本身就是冯承乾精心安排的结果,而且冯承乾还为此牺牲了一些外在的名誉。
  比如,冯承乾为此放弃了在美国投降签字仪式上的首席位置。
  根据顾祝同的了解,早在十一月初,美国投降的征兆就很明显了,而当时军内就由谁担任中**方代表产生了严重矛盾,而且主要就是陆军与海军之间的矛盾。原因很简单,海军把战火烧到了美国本土,而且打赢了最为艰难的几场战斗,为击败美国打下了基础,而陆军则是后期的主力。结果就是,陆军与海军都认为应该由自己的将领来代表中**队接受美国投降。
  显然,这只是一个虚无的荣誉。
  不管谁代表中**队去接受美国投降,都不能改变事实,而且对海陆两军的关系没有丝毫影响。
  问题是,绝大部分军人在乎的只是荣誉。
  要知道,接受美国投降,绝对是这场大战中最高的荣誉。
  结果就是,冯承乾利用了这一点。
  争论持续到十一月底,在迫使陆军做出了很多让步之后,冯承乾最后才答应,由陆军将领去接受美国投降。
  在陆军做出的这些让步中,就包括让顾祝同负责战后援助工作。
  显然,这是一件辛苦事,但是有着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中国海军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战后援助,巩固地位,并且在战后维持较大的规模。
  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好处显然比空洞的荣誉更有价值。
  比如,在对外援助中,中国以运送援助物资为由。在数十个国家获得了上百座港口的通行权与使用权。这些港口大部分都是天然良港、或者是所在国最主要的军港,中国海军由此获得了向这些港口派遣战舰。并且安排战舰长期驻扎的机会。在援助行动结束之后,这些港口中的半数成为了中国海军的海外基地,而中国政府随后以援助为由,与拥有这些港口的国家签署了租借合同。这些港口中,包括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直布罗陀要塞、突尼斯的丹吉尔港、马耳他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港、伊拉克的巴士拉港、斯里兰卡的亭可马里、印度的孟买港与维沙卡帕特南港、新加坡的樟宜军港、菲律宾的马尼拉港、越南的金兰湾、日本的佐世保港与大阪港、夏威夷的珍珠港、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港、新西兰的惠灵顿港、民主美国的旧金山港与圣迭戈港、邦联美国的新奥尔良港与彭萨科拉港、联邦美国的纽约港与波士顿港、古巴的圣地亚哥、英国的朴茨茅斯港、法国的瑟堡与马赛港、意大利的塔兰托港、南非的开普敦港与德班港、以及巴拿马的科隆港。这些港口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基地群,成为了中国海军称霸全球海洋的基础。
  显然,这个庞大的海军基地群是维护中国全球利益的基础。
  问题是。有了基地,就必须要有使用这些基地的舰队。
  结果就是,在战后,中国海军依然保持了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而且是自英国皇家海军之后唯一达到了两强标准的海军。
  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拥有上千艘大型战舰。
  这个规模,别说两强标准,连三强标准都能达到。
  显然,中国海军根本要不了这么多战舰,而且也不需要用这么多的战舰来维护中国的海外利益。
  只是。在大战结束之后,中国海军的裁军行动并没有全面展开。
  主要就是,庞大的援助任务,需要足够强大的海运力量做基础,而就算把全世界的运输船只都动用起来,也难以满足需求。
  为此,中国海军承担了部分运输任务。
  比如,中国海军的所有舰队航母与小型航母都被当成了滚装货轮。专门负责向受援国家运送各种车辆。事实上,航母的运送能力强于任何一种滚装货轮。一艘舰队航母,最多能在机库与飞行甲板上搭载近三千台车辆。而一艘万吨级滚装货轮一次也就只能运送一千五百台车辆。
  可以说,航母是非常理想的运输工具。
  当然。其他战舰也没有闲着。比如登陆舰也被改造成了运输船只,用来运送粮食等散装货物。
  至于快速战斗支援舰,是更加理想的运输工具,特别使用用来运送油料等液货。
  可以说,战后援助,让中国海军有事可做,也就没有必要急着裁军。
  结果就是,直到一九五五年,大规模援助工作基本结束的时候,中国海军的裁军工作才正式开启。
  只是,此时的环境已经大为改善,裁军压力也减轻了许多。
  更重要的是,五年的援助工作,充分证明了海军的价值,特别是在和平时期保持一支强大舰队的必要性。
  最终,海军的裁军方案大幅度缩水。
  按照一九五五年底订下的裁军计划,中国海军最终将保留二十八艘舰队航母、并且把十二艘舰队航母与十二艘小型航母改造成两栖攻击舰,还将保留三十六艘防空巡洋舰,四十八艘多用途巡洋舰,七十二艘大型驱逐舰、一百二十八艘反潜驱逐舰、一百零八艘潜艇、以及一百二十四艘各类登陆舰。
  这个规模,比按照最出制订的裁军方案裁减之后增加了百分之三十。
  更重要的是,在减少裁减规模的同时,海军还获得了建造新式战舰的机会。
  最重要的,莫过于大型航母了。
  早在一九五二年,海军就获得了建造四艘大型舰队航母的第一笔拨款,而海军只花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大型航母的设计工作。一九五六年,海军正式启动了“琉球群岛”级大型航母的建造工程,首舰“琉球群岛”号在当年就正式动工建造,而后继三艘,即“马里亚纳群岛”号、“所罗门群岛”号与“新赫布里底群岛”号在接下来的两年内陆续开工,该级航母也正式拉开了大型航母的历史篇章。
  虽然在此之后,出现了航母的大小之争,即部分海军将领认为,在核时代,大型航母是敌人核武器的理想打击目标,因此主张放弃大型航母,转为建造小型航母,但是中国海军从此之后所建造的,全都是大型航母。
  一九五六年,海军还获得了一笔额外拨款,即设计第二种大型航母。
  后来,这种被命名为“冯承乾”级的大型航母,开启了中国航母的标准化时代,而且是中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种常规动力航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在战后援助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中国海军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关键就是,负责战后援助的是顾祝同,而不是某位陆军将领或者空军将领。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由海军将领来负责战后援助工作,那么中国海军肯定无法在其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讲,顾祝同为中国海军做出的贡献,已经可以跟冯承乾相提并论了。
  可以说,冯承乾是中国海军之父,没有他,就不会有中国海军,甚至不会有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只是,冯承乾的主要贡献,是在近代为中国打造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且率领这支海军战胜了最强大的敌人。与之相比,顾祝同除了是中国海军近代史中最为耀眼夺目的将军之外,其主要贡献是为中国打造了一支现代化的海军,一支在第二次世界之后的数十年里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
  显然,没有顾祝同,就没有现代中国海军。
  要知道,中国海军在战后二十年内的发展轨迹完全由顾祝同一手策划,而中国海军在此期间建造的所有战舰,从大型航母、核动力航母、核动力巡洋舰、核潜艇、战略核潜艇到多用途驱逐舰等等,无一例外的都有顾祝同的影响。
  由此可见,称顾祝同为“现代中国海军之父”也不为过。
  正是如此,人们知道得更多的是战后的顾祝同,而不是战争中的顾祝同,而且对顾祝同的评价,也主要集中在战后。
  说白了,仅仅是主持战后援助,就足够让顾祝同名留青史了。
  不可否认,战后援助具有极为重大的影响,可是对中国海军来说,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军事力量更加关键。
  显然,这是一项更加适合顾祝同的使命。
  原因很简单,丰富的战争经验、以及对海军战斗力的深刻认识,让顾祝同极为了解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
  海军是高技术含量军种,对新技术的重视与应用,直接决定着海军的未来。
  可以说,在这方面,顾祝同与冯承乾极为相似。
  也许,这才是冯承乾看重顾祝同的地方。(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