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42节

重生九零,我成了零食大王 第42节

  老人家感慨地说:“有两年没看见梅娃了,袁京都结婚了,要是快的话,明年梅娃就也做奶奶了啊!时间过得真快!”
  施开梅接过话就说:“大姨和姨父的身体还是这么好哪!下回我回来咱们还去东方红吃烤馍,南南出息啦,叫南南掏钱咱们去吃。”
  姨奶奶拍了她一下,笑着说:“你这也是当大姑的说的话!”
  “大姨你又不是不知道,阳娃生了南南,四处跟人炫耀说他生了个闺女,以后指定有大出息哪!这不真让他说中了,今儿要是阳娃也在,不知道得高兴成什么样。”
  姨奶奶乐了,点点头:“这倒是,我跟你姨父也听阳娃说过他闺女以后有出息!人家这话也没说错!南南是有出息了!”
  施向南连忙说:“大姑你大老远回来一趟,可要多住一段时间。这次我们都不知道你要来,下回叫我爸妈带上奶奶,都坐客车来县城,我们一大家子聚在一起,还在这里吃!”
  虽说改革开放了,家家户户的条件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但施家的条件也就是能吃饱穿暖而已。
  更多就没有了。
  大姑为什么几年才回来一次?
  不就是因为车费贵,舍不得么。
  回来了娘家还得管饭、给她收拾些粮食啥的带走,不收下她娘就要生闷气的那种。
  可是娘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她哪敢常常回来。
  再者就是她嫁的男人把白酒当白开水喝,一天到晚醉醺醺的,家里地里什么活儿都干不好。
  两个儿子还小的时候,他当家男人干不好,那就只有大姑一个人咬着牙干。
  公公婆婆人倒是还不错,知道自家儿子不像话,会帮着干活。
  但他们岁数大了,是从很艰苦的年月过来的,年轻时候吃过很多苦头,身子骨不行。
  大姑也不敢让他们干什么重活儿。
  万一累出病来,家里哪来的钱给他们看病啊!
  就全都是她一个人干。
  一年忙到头,一天都走不开。
  这次回来也是听人说起娘家大不一样了。
  她两个儿子都大了、能顶事了,她可算走得开了。
  村子里一伙儿一伙儿的人结伴去南方打工,大儿子结了婚后准备带着儿媳妇一起去。
  没过几个月就要过年了,他们这时候坐火车去南方,过年肯定是不会回来了。
  新媳妇还没到她娘家这边认亲,没有见过外婆哪!
  这时候恰好又听说了娘家这边传来的消息。
  大姑就想着带着新媳妇回来一趟。
  她只是听人说了一两句,哪能知道,娘家的变化这么大!
  外甥女儿真的开起了这么大的食品厂!
  第52章
  饭吃得差不多了,姨奶奶问了,大姑就说起这次回来的原因。
  施向南一听,似乎前世也有这么个事儿。
  他们这儿的人虽然嘴上没有什么成家立业的说法,但行动上就是这么做的。
  不管男女,没有成家前,很多人心里就默认你干不了什么大事。
  就像她跟韩鹏杰,前世也是结了婚后两人一起去的南方。
  但她记得前世十几年后回来,去大姑家的时候,袁京哥跟嫂子都在家里。
  两口子生了三个小孩儿。
  家里还是没什么钱。
  施向南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开口。
  倒是姨奶奶,老一辈的人,听不得晚辈们背井离乡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在老人们看来,那都是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
  现在有了别的路可走,那为啥还非要去南方?
  老人家就开口说:“梅娃,咋都非要去深城啊?恁远,去了也没个亲戚朋友照应,要是遇上点什么事还不知道找谁帮把手!”
  “南南这不是开了厂子吗?她厂里普通工人一个月都能拿一百五,还包吃住,比市里的大厂工资都高!”
  姨奶奶看了看施向南,又看了看袁京。
  她继续说道:“这可是亲亲的表兄妹!袁京两口子在这儿干活,有点什么事就算不叫我们老头子老太婆,叫他舅舅、叫表兄弟们都能帮上忙,啥也不用怕。”
  最后问施向南:“南南你说哪?你这厂子才开,肯定还要招人吧?来的路上还听你说做饭的婶子一个人忙不过来。”
  施向南点头:“是。”
  她原本是想着就二十多个人,厨房里请一个人够了。
  以前没有类似的经验。
  真开火了就发现一个人在厨房里根本忙不过来。
  二十多个人也得做大锅饭、炒大锅菜了。
  这会儿可买不到什么清洗干净、整理好的精品菜,就算有卖的施向南也不会去买。
  她可还背着大笔的债呢,该省的地方还是要省。
  二十多个人一顿饭要吃的菜,光是择菜洗菜就需要很长时间。
  别说炒菜了。
  吃完了还得收拾厨房、清理碗筷。
  施向南大多时候也在食堂里跟大家伙儿一起吃饭。
  她习惯十几年后那种收拾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的厨房了,稍微脏一点就看不过眼、难以忍受。
  厨房里的卫生情况直接关系着厂子里职工们的身体健康,也不能含糊过去。
  施向南最开始找的是一个住在附近的大婶。
  说好了她就管厂里的一日三餐,吃完饭收拾好了厨房就可以回去了。
  施向南都没有算她是食品厂的正式职工。
  只能算是个兼职的。
  那个大婶一听一个月有一百块钱,就给二十几个人一天做三顿饭、搞一下厨房卫生,这还不简单?!
  一口就答应下来。
  这才刚做了两天哪,今天上午施向南去市场买菜回来送到厨房的时候,婶子就跟她嘀咕了几句。
  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她一个人干不了这些活儿。
  她也不是嫌钱少了,但是这么干下来,从早到晚她基本就没有能闲下来的时候。
  厂子里八点开工,最迟七点半要吃上早饭吧。
  她一个人做饭快不起来,几乎五点多就要来开始准备了。
  职工们吃完把碗筷往厨房一放就开始干活,婶子就得去清洗碗筷、收拾厨房。
  卫生搞得差不多,就要开始准备中午的饭菜了,下午到晚上也是一样。
  人家原本想的是就做三顿饭,最多三四个小时的事儿,一个月拿一百块钱,真多!
  可要是早上五点多就要来厂子厨房里开始干活,一直干到下午七点钟。
  这一百块就不划算了啊!
  施向南也觉得这样不合适。
  而且现在煮瓜子的几个人不能去干别的。
  每天厂里货物的进进出出,现在光是瓜子,以后会更多……
  这么点职工确实不够用。
  除非施向南把那五个在县城里零卖瓜子的女工也收回来到厂里一起干活。
  但零售这一块每天稳定在八百斤以上,跟批发相比一斤多挣一毛钱。
  施向南暂时没打算完全不做了。
  她的瓜子收购价三毛一斤,零售六毛五,还要扣掉香料、水电、人工等等费用,一斤瓜子的本来挣得就不多。
  施向南没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是想着要走薄利多销的路子。
  1991年全国人口十一点五个亿,哪怕一个人一天吃半斤她的瓜子,她一天能卖出去的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是出生在这个国家独有的人口红利之一。
  按照施向南的计划,零售的钱并不是她利润的大头。
  现在的问题就是她的摊子还没能铺开那么大!
  现在别说是全国了,她连市里都才刚刚沾到边。
  云山县城的市场已经打开,大多数人都认可了她的瓜子,一天卖出去八百斤,零售的钱比批发价高出一毛。
  一天多挣八十块。
  一个月就是两千多块。
  现在除了下海经商成功的,全国上下,有几个人一个月挣得到两千块钱?
  经商成功的人里头还有那种小本生意、一个月挣几百块就很高兴的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