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柳竹秋> 柳竹秋 第128节

柳竹秋 第128节

  朱昀曦为这场豪赌下了血本,和柳竹秋的旖旎情、事是把双刃剑,每当看到她难以自持的陶醉情状,他就感觉胜券在握,同时又发现自己越来越输不起了。
  醉人的美酒是他们联手酿出的,他沉溺的速度似乎更快,焦急也日渐增多。
  以前他对妃妾雨露均沾,也不贪图此道,跟小学生被迫交作业似的,每人每月浮皮潦草地分配一两次,所以窦选侍才会在侍寝多年后才怀孕。
  等她产下皇长孙,朱昀曦担心影响冯如月的地位,这才兢兢业业临幸太子妃,也只深耕细耘了三次便大功告成。
  他纳闷为何这些女人怀孕轻巧,而柳竹秋那边却迟迟未有动静。
  这几个月他为了浇灌这朵野花,连家里的花园都荒废了好些,却次次无功而返,莫非那女人是棵不开花的铁树?
  此等烦恼只能同陈维远商议。
  陈维远安慰:“越是名贵的花木越难结果,但一结出来就是珍品。老奴知道有一种多子丸,女人吃了容易受孕,不妨拿给柳大小姐试试。”
  朱昀曦不能让柳竹秋起疑,命厨子将药丸碾碎了包在馅料里做成点心,骗柳竹秋是美容养颜的药膳,哄她吃下。
  柳竹秋有锦云楼的“避孕”秘方保驾,自认刀枪不入。吃了那些点心,照旧笑傲春风,不知太子在暗地里干着急。
  朱昀曦眼睛只盯着她这只空袋子,忽略了家里的藏宝袋。
  元宵节这天他领着冯如月去向尊长们请安,出席宫廷例行的节日庆典。
  期间冯如月少不了跪拜磕头,起起落落数次,脸上渐失血色,眼神也涣散了。
  朱昀曦看出异样,悄声问:“爱妃怎么了?”
  冯如月腹中隐隐作痛,身在庆典之上,周围成百上千人注视,必须顾忌丈夫的体面,强忍痛楚道:“殿下不用担心,臣妾没事。”
  她的声调与言辞传递着相反的讯息,朱昀曦忧急,而这冗长的仪式还将持续多时,妻子绝对支撑不到结束。
  他吩咐陈维远悄悄禀报太后,许太后闻报,即刻命人送太子妃回东宫。
  冯如月在宫女们搀扶下起身告退,朱昀曦忐忑地目送她离去,扭头时不经意地瞥向她坐过的椅垫。
  上面浸着一块杯口大的血迹,像一只炮仗扔进他的脑子,霎时万马齐喑,魂惊魄惕。
  作者有话说:
  1蓬莱和瀛洲。神山名,相传为仙人所居之处。亦泛指仙境。
  2尊称别人的仆人为“纲纪”或者“贵纲纪”
  3结缡:男女成婚。感谢在2022-04-26 09:16:15~2022-04-27 09:15:3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暗中调查 2个;西蓝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bujibujibuji 10瓶;皮几几鼓泡泡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零五章
  冯如月腹痛难忍, 出血不断,当晚便流出一个已成形的男胎。
  御医诊断是操劳过甚,忧思太重造成的。
  尊长们都惋惜不已, 朱昀曦最是烦恼, 这个儿子若平安降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孙。太子妃的地位得以巩固, 东宫的尊卑秩序就不会受到冲击, 将来立储也能避免很多纷扰。
  好事落空不算,更大的不幸联袂而至。冯如月小产两日后仍淅淅沥沥出血,性命危在旦夕。
  庆德帝急召京城最擅治疗妇科的几个医婆入宫为儿媳诊治,医婆们联合御医会诊,判断太子妃腹中还有胎盘残留, 药物和针灸、推拿、按摩各种手段齐上阵, 折腾了一天一夜,总算弄出作祟的血块。
  这些人以替冯如月保命为原则, 没顾虑其他, 治疗手法比较极端,最后是将产妇救出鬼门关,也让她的身体遭受了严重伤害。
  以至于皇帝派赏时,医者们都不敢接受,一齐伏地告罪, 预言太子妃今后可能无法受孕了。
  这消息令冯如月绝望,对朱昀曦也无异雷击。
  子嗣是后妃安身立命之本, 封建宗法制规定皇位必须传给嫡长子, 一个不能生育的女人是没资格做皇后的。
  朱昀曦对冯如月没有激情似火的迷恋, 但也十分爱敬她, 而且很认可她的品行才貌, 觉得有这样一位贤后坐镇坤位, 后宫的安宁当有保障。
  现在她身体残损,再加上那柔弱的性子,无疑为后宫争斗埋下隐患。
  想象那些可能来临的乌烟瘴气,朱昀曦胸口涌入无数乱线,缠得他将近窒息。
  宫中不乏落井下石的小人,这边冯如月不能生育的消息刚传出来,那边就有人向庆德帝进谗言,请他早为太子做打算。
  父母之爱子,心乎惟疾忧。
  庆德帝早年经历过后妃矛盾引发的储位之争,至今谈虎色变,生怕朱昀曦重蹈覆辙,等他来请安时委婉暗示:“你还年轻,不能没有嫡长子,太子妃成了那个样子,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朱昀曦昨夜辗转反侧思考的都是这件事,再三权衡后得出结论:不能换老婆。
  自己花了好几年时间观察考核才确立对冯如月的信任,今后没那么多心神精力可浪费,万一换来一个居心叵测的祸胎,更加得不偿失。
  他向皇帝表态后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出发点:“冯氏的风姿品德天赋都是少有的,又是儿臣的原配,儿臣实不忍将其废黜。”
  当初皇家征集了八千淑媛,经过层层精挑细选才相中冯如月。
  庆德帝也知道这儿媳是块千锤百炼的真金,很难找个一模一样的来替代。
  他深感此事棘手,叹问:“朕知你们小夫妻情笃,可她不能生育,将来难以服众啊。”
  朱昀曦观察父皇神色,谨慎提交对策:“儿臣想以后择选一位贤能的妃子辅佐太子妃,再把她生的儿子交给太子妃抚养,如此便能两全其美。”
  庆德帝说:“这样的女子可不好找啊,你心里有人选了吗?”
  朱昀曦认定柳竹秋能胜任,暂时不能明说,搪塞:“目前还没有,儿臣会加紧留意的。”
  庆德帝体量儿子感受,觉得这事不急于一时,先容他自行处置。
  朱昀曦回到东宫探望冯如月,冯如月自恨辜负丈夫期望,又恐他看到丑陋的病容会增添厌恶,,忙面向床里用被子蒙了头装睡。
  朱昀曦走进帐幔,见她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被盖只小小拢起,若非一缕青丝铺在枕上,真看不出被窝里躺着个人,数日不见估计已瘦成了一把骨头。
  他甚为难过,在床边默默坐了一会儿,不知怎么做才能切实安慰妻子。
  君王不该为妃妾耽误正事,他待了不到一刻钟,在此留守的李尚宫便出面规劝。
  “娘娘正睡着,请殿下明日再来吧。”
  朱昀曦心想若不能让冯如月得到一些安慰,他这趟就白来了。走到书案前提笔写下一张字条,用镇纸压住,吩咐玉竹等太子妃醒来交给她。
  冯如月在帐内听得清清楚楚,太子一走便催促玉竹呈上来。
  上面写着:“结发夫妻,百年之约。生时共枕,死后同穴。人有祸福,月有圆缺。我心未改,情真意切。”
  玉竹喜道:“殿下不忘前盟,娘娘可以无虞了。”
  冯如月看完这三十二个字,心上已多了三十二个窟窿。她对自身处境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明白此刻她对皇家而言不止无用,并且有害。太子顾念夫妻情分,将会承受不必要的风险纷争。
  她从小亦步亦趋接受最正统的礼教熏陶,明明是才华横溢的英秀,偏被尊卑观念害得鼠目寸光。
  客观来讲,抛开美貌地位,朱昀曦样样都比她差一大截,本人都承认娶到这样的老婆很难得,不愿冒险更换。
  冯如月却一味自我贬低抬高丈夫,认为他天潢贵胄,天日之表,是站在青云之巅的神,她终生都只配匍匐在其脚下仰视他。
  可现在她连跪在尘埃里的资格都失去了,问自己何德何能,要连累太子如此牺牲?
  自厌自咎令她万念俱灰,不久又遭遇致命打击,有人去向太后揭发了导致她流产的真相。
  原来窦选侍产子后,冯如月的压力空前增大,丈夫、公公、家人、身边的奴仆、朝中的大臣都希望她能尽快怀孕生下嫡子。
  她的乳母杜嬷嬷最焦心,私下为她找了很多补药偏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助她成功受孕。
  但高兴劲儿没过,新的烦恼又压得她喘不过气。
  这胎若生不出男孩儿怎么办?
  人胡思乱想没着落时往往会投靠鬼神。
  杜嬷嬷八方打听,在远方的古寺求回一尊送子观音。
  那寺里的主持说孕妇每日对着观音像叩拜一百次就能顺利生下贵子。
  杜嬷嬷迷信心诚则灵,冯如月急中失智,听信了她的鼓吹,在寝殿内秘密设立一座神龛,每天坚持拜那观音像,每次都累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怀孕初期本不易过度运动,她底子又弱,折腾半个月便伤了胎气,将一桩喜事变成悲剧。
  许太后闻讯大怒,命人捉拿杜嬷嬷,要按巫蛊罪将其凌迟处死。
  时值正月不宜杀伐,于是留待下月行刑。
  朱昀曦听说前情,深怨杜嬷嬷愚昧,想不通冯如月那样的聪明人怎会受一个目不识丁的老妪教唆。
  心烦意乱之际,门外忽起骚动,他命云杉去查看。
  云杉七慌八乱地跑回来,急嚷:“殿下,太子妃娘娘来了。”
  朱昀曦昨天去看冯如月,她病恹恹地说话都费劲。御医强调一定要卧床休息,他也叮嘱她好生静养,听说她带病跑出来,顿时不淡定了,大步赶出门去。
  只见冯如月正不顾宫人们劝阻跌跌撞撞跑来。
  向来仪容严谨的女人此刻发如蓬草,面色灰败,大冷的天只穿一件贴身小袄,一条皱绸撒腿裤,鞋子也跑丢了一支,像逃避妖魔追堵似的奔至阶下,上台阶时趔趄扑倒,爬在地上向丈夫惨哭呼救。
  “求殿下开恩!”
  朱昀曦气急交加地上前搀扶。
  冯如月抓住他的袖子,第一次毫无避讳地直视他。
  “殿下,求您去跟太后说说情,饶了杜嬷嬷吧!”
  她仿佛正在替乳母承受刮刑,那痛苦的表情令朱昀曦不忍卒睹,好言哄她起来。
  冯如月听不进任何劝告,杜嬷嬷一手养大她,陪她嫁入深宫,在她的生母逝世后成为她需索母爱的唯一对象。
  这些乱尊卑的话当然不能说,可她想不到其他理由能让丈夫明白杜嬷嬷的重要性,只好使用下下策——威胁。
  “若杜嬷嬷死了,臣妾也不活了,求殿下可怜可怜我,救她一命吧!”
  朱昀曦怨妻子不争气,他费尽心机庇护她,她却反过来拆台,居然在大庭广众下说这些蠢话,真丢尽体统颜面。
  激怒下甩开冯如月,命人送她回去。
  冯如月像被推进了深渊,发出最后一声凄厉惨哭,倒地昏死过去。
  朱昀曦见状慌忙弯腰想要抱起她,这下意识的关心本是一个丈夫的正常反应,却被周围人一致阻止。
  “殿下,这样不合仪范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