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我在1982有个家> 我在1982有个家 第662节

我在1982有个家 第662节

  秋渭水听到这话后对漏勺说:“漏老师,明天开始每天早上给杨老师加一个鸡蛋。”
  杨文蓉顿时不好意思了,赶紧摆手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刚才的话……”
  “没关系,队里养的鸡多,鸡蛋多,给你加一个就行。”王忆说道,“你必须得赶紧把营养补上、把身体调理好,否则你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精力怎么跟得上?”
  吃过早饭收拾了一下,王忆换上一件衬衣、西裤和皮鞋,徐横和孙征南则换上了他们的机长制服,他们准备出发去县里了。
  秋渭水还是穿了王忆送她的连衣裙加上凉鞋,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漏勺是厨师,今天得给餐厅帮忙,他穿上了王忆给他那件厨师服,再戴上厨师帽,也是像模像样。
  几人带上了一些上午刚加急腌制出来的海鲜小凉菜去了县里,直奔大众餐厅,也就是曾经的县委二食堂。
  曾经的二食堂如今大变样。
  外墙用石灰粉刷的雪白平整,门窗上了新油漆、玻璃擦拭好几遍,外面街道天天被打扫,整体焕然一新了。
  大门两旁的墙上抹了水泥又在水泥上贴了竹片。
  竹片干涸刷上绿油漆,然后上面贴了泡沫板组装出来的金色大字:
  大众餐厅。
  下面还用泡沫板雕琢了一口大锅飘着香气的图案。
  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到这装潢都会停下脚步好奇的张望一番,有些人伸手指指点点、凑在一起讨论,都对这别开生面的装潢感到新奇。
  餐厅门口两侧已经摆好了花篮。
  直接用了高腰鱼篓当底座,然后鱼篓上插满了鲜花,就这样八个花篮分列门口两边组成一条通道。
  徐横看到后哈哈大笑:“王老师你真是会弄,这弄的花里胡哨,看起来洋气呀!”
  王忆说道:“饭店开业就要有开业的样子嘛!”
  他本来还想着拉几条横幅来着,结果被王向红给坚决否定了:
  好好的布不用来做衣服结果你要做什么宣传横幅?这不是浪费嘛!
  他还把领袖语录送给王忆:“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你还年轻,千万不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不过这样已经吸引上很多人了,这会还不到十点钟,饭店里头已经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了。
  王忆到来后好些人跟他打招呼:“王老师来了?”
  “王老师你怎么才来?你不早点过来招待我们,怎么,看不起老同学?”
  “小秋老师也在这里?呵,小秋老师还是风采依旧、光彩照人!”
  王忆一看来了不少民办教师。
  这显然是在当时县里教育工作者大会的结业晚宴上的宣传功劳。
  教师们得知大众餐厅今天开业,有的特意领着家人过来改善生活,也有的是请队里干部、学校领导来吃饭。
  还有一些是队里的干部们过来吃饭,他们是听了民办教师们的宣传后起了好奇之心:
  教师们绝大多数都是外岛农村小学的教师,平日里下馆子机会少,结果结业晚宴上又是烤肉又是冷锅串串的,各种美食让他们算是开了眼。
  那是一顿大餐!
  他们回去后自然把这顿饭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反正这年头也没其他好炫耀的,他们来一趟县城,总不能回到岛上后说自己只是在学校里学习没有去县里逛吧?
  即使他们这么说,社员们也不信,谁来一趟县城而且还是来二十多天结果只龟缩在个学校里念书?
  要是这些教师能有这学习劲头,他们至于连个师范中专都考不上只能当民办教师?
  八十年代只要能考上中专师范,那起码就能成为正式教师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
  王向红、王东喜、麻六这些场面人正在里面忙忙碌碌,这还没有到饭点已经来了不少人,他们得招呼人。
  这年头能下馆子的农村人要么是大包干后发了财的、要么是生产队的干部,总之他们跟王向红多数是相熟的,王向红便忙着递烟添茶。
  本来王东喜在招呼教师们,因为人家来了就直接搬出了‘王老师’的名头,他怎么着也得帮王忆给照顾到位。
  王忆、徐横、孙征南到来就用不着他了,把他解放去了后厨。
  但他还不想去后厨。
  王向红让他去后厨帮忙,他闷闷不乐的说:“支书你看我穿着西装、穿着这雪白的衬衣,后厨那油烟太大,我不能进去,白瞎我这衣裳。”
  王忆说道:“昨天不是已经把排烟机给装上了吗?厨房油烟还是大吗?”
  他让教师们等等,自己领着人准备往厨房送海鲜小凉菜、冷锅串串调料、烤肉料这些杂七杂八的零散东西。
  王向红说道:“你别听他的,后厨的排烟机很好使,没什么油烟,他就是不想去干活。”
  前来捧场的黄志武笑道:“王支书你别这么说,你们文书穿的是白面一样的衬衣、一套崭新的西装——这西装是租来的吧?现在租赁的西装是不能染上灰尘的。”
  “什么呀,这是我们队里的服装队自己生产的。”王东喜赶忙说道。
  虽然黄志武是给他说话,可是……
  事关队里的颜面,有些事情必须得解释清楚,不能过分的谦虚。
  领袖同志曾经说过,谦虚是美德,可过分的谦虚是虚伪,虚伪是要不得的。
  黄志武听了他的话后一愣,满桌的人都一愣。
  他们诧异的看向王向红、王东喜等人身上的西服——
  不知道是什么料子的,反正穿上去看起来很不赖,特别是肩膀位置撑起来了,让干瘦的王向红都有一种器宇轩昂的气质。
  黄志武难以置信:“你们队里人我都认识,还有会做西服的?不是,我知道了,又是王老师啊?你们王老师什么都会啊?”
  王忆摆摆手说:“这次还真不是我教的,是我的朋友帮我买到了一家纺织厂做的西服半成品。”
  “这都是人家城里工厂生产过程中出了点问题的西服,于是他们不要了,当废品处理了。”
  “我朋友帮我买了下来,找货运汽车捎到了翁洲,我去带回来跟队里的女同志们一起商量着进行了修缮,修出了这些西服。”
  “穿起来还不错哈?”
  一个村主任感叹道:“何止不错?这简直就是工厂里出产的成品西装!那你们队里还有西装吗?能销售吗?”
  “我也以为这是你们租赁的,现在咱县里头有租赁西装的店铺,专门供年轻人结婚租赁,没想到你们队里自己生产上了。”
  “你们队里要是能生产,那我也得买一件!”
  这些社队干部的反应不出王忆预料。
  整个八十年代服装市场就是西装崛起于华夏大地的主场。
  现在还不行,等到87年十三届一中全会召开,新当选的大领导们会集体穿西装亮相,那时候才是人不分男女、地不分南北,整个中国都会掀起西装热。
  不过现在西装地位已经起来了,就像天涯岛上的老人所说,西装是高档服装。
  这并不是因为当前国人崇洋媚外,觉得外国人的服装就是好,而是从建国至今人们接触到的都是老三装,在审美方面已经产生疲惫感和逆反心态。
  这不是王忆自己的揣测,是他搜索八十年代的西装信息时候看到的《时装》杂志社社长周长青对于当时西装热的一个评价。
  而且《时装》这份杂志就在今年也就是1982年初刚开了一期特刊,标题是【中山装,再见】。
  众人热烈的开始订衣服,王向红高兴的咧嘴笑。
  他看到了西服的市场!
  王忆说道:“我们队里的女同志现在正在学着做西装,还做不出来,等她们做出来了我让我们支书给你们送口信,一定先让你们买!”
  一个叫郭跃的校长说:“一定给我们多宝岛送个信我得买一件西装。”
  “上次沪都的国培服装店自己生产西装,那种白色一粒扣的西装,你们见过吗?”
  王忆说道:“我见过,我觉得一粒扣不如三粒扣大方。”
  郭跃说道:“可是一粒扣不是成本低吗?”
  “做西装这样的高档服装,还在乎这一粒扣子两粒扣子的成本?”黄志武摇摇头,“这什么服装店不行,不大气。”
  郭跃笑了:“他们还真不大气,不光是西装上只用了一粒扣子,他们店铺还用库存桌布来做西服,知道那库存桌布什么价吗?”
  “一尺三毛钱!一米九毛钱!”
  周围聊天的人全惊呆了:“我草!”
  然后有人发出轻蔑的嘲笑:“沪都人真会算计啊。”
  郭跃叹气道:“你们别笑话人家,人家这才是会做生意!知道那西服卖的多好吗?说真的,卖的那个好呀,卖时装就跟卖大白菜一样,抢啊!”
  “机关里的干部、大学里的知识分子、做买卖的老板,全去买这西服,我也想买,但没买上!”
  “太火了!”有人惊叹道。
  郭跃说:“确实太火了,所以王支书、王老师,你们队里要是真能做出西装来,我一定买一套!”
  他是校长,经常去县里、市里的教育单位开会,穿一身西装有面子。
  外岛人比较在乎面子,领导干部们自恃身份,更是在乎面子。
  这时候同样来帮忙的王祥雄出来。
  他看见漏勺后招招手说:“你怎么还在这里听人说话呢?赶紧进来忙活,对了,爆米花捎来了吗?”
  漏勺指了指外面的大推车说:“带了两大袋子!”
  王祥雄冲大胆吆喝一声,大胆领着人去把爆米花给抬进后厨。
  很快来客的桌子上都放上了一个塑料大碗,碗里是爆米花。
  这也是大众餐厅的服务之一。
  来吃饭送爆米花,免费送!
  到来的这些客人还不清楚,看见爆米花上桌纷纷问:“谁点的?怎么还点了爆米花?你点的?”
  “我没点,我点这小孩玩意儿干什么?”
  “肯定是老宋点的,老宋就爱吃零嘴!”
  王向红乐呵呵的招呼说:“送的、送的,这不是点的,以后来吃饭,等菜的时候都会送一盘爆米花!”
  众人很吃惊:还有这等好事?没听说过呀!
  王忆对他们的反应表示很理解,别说82年,到了02年去饭店吃饭也没有送小点心小零食给顾客的。
  但22年那就常见了,城市里商超的饭店都有这个服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