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我力能扛鼎> 我力能扛鼎 第229节

我力能扛鼎 第229节

  “街市上有仙鹤坐着花车出游,鹤颈朝向哪边,来年的喜气就到谁家,所以一群百姓吹着哨子,争相洒着谷米,诱惑仙鹤抬头。”
  山鲁拙说着,突然耳尖连耸,朝着东南方向望去。
  耶律烈警觉惊人,与他同一时间望向了那个方向。
  “砰——砰——!”
  一道又一道的金线窜上天,轰然炸开,一大片一大片红的、黄的、绿的焰火,染花了东边半片天。
  那是真正的焰火大典。
  荒村里的几百近卫兵仰起头,呆呆看着,这才知道前头那些都是百姓自己放着玩的小烟花。
  他们看花儿,听响,看热闹。
  只有山鲁拙唇边浮出了笑。
  炸得这样高,可见虞部的火炮又精进了,连民用的炮筒都大换样了。
  身侧有人一瞬不瞬地盯着他看,山鲁拙循着视线望过去,对上了乌都那双蓝眼睛。
  这孩子一双眼被焰火染了多样的彩,一瞬间几乎不像真人,像哪里来的山魑,带了点仓促落入人间的茫然。
  “小公子怎盯着我看?”
  乌都拖着曳地的毛披风凑过来,坐在个矮腿板凳上。
  他缺衣短食的,身量太矮,披风是用狐狸皮缀成的,一层狐狸毛不够长,两层狐狸毛就拖地了。
  这小孩慢吞吞问:“山师傅,你想回家么?”
  山鲁拙当他小儿说痴话。
  一群西辽兵都在旁边坐着,这群辽鬼给他座上宾的待遇,是因为敬仰他是个文化人,认定他是归附了辽汗,把他当成半个自己人了。
  但凡他露出一点想回中原的口风来,辽兵一定提刀朝着他脑袋砍过来。
  山鲁拙只好说:“自然是想家的,只是在这儿呆得也挺好,大汗待我恩重如山,我是万万不会背弃的。”
  耶律烈哼笑一声,阴恻恻道:“中原人,都爱说谎。”
  山鲁拙:“……”
  他面上笑得温良,心里边爆着粗口。
  ——那不废你娘话,不说谎,我等你提刀剁我?
  远方的焰火渐渐稀疏了,山鲁拙从袖兜摸出一把陶笛,呜呜吹起来。
  西辽兵常听他吹这个,往常听,只觉得调不成调,还不如野牛哞哞叫好听。今夜听来,又是另一番滋味了。
  每个调子都勾着魂,朝着心事更深处漫溯,勾扯出千万红的愁,绿的思,又随银河万里,飘往家乡的方向去了。
  乌都静静听着,听到他黔驴技穷,再也吹不出新鲜的曲调了。
  “山师傅。”乌都慢吞吞眨眨眼,问:“京城,真的像你说得那么好吗?”
  “……”山鲁拙无端端得有点心虚,分明他今夜说的那过年风俗字字为真,可还是心虚。
  小公子凭空一指头,戳穿了他的谎话。
  他按捺着这阵心虚,笑得更纯良了:“小公子既然好奇,何不亲自去京城看看?——京城离这儿不远,骑马不过四五天的脚程。”
  “真、真的?!”
  乌都半个身子前倾,呼吸都窒住了。
  耶律烈眼里透出凶光,掌心上抬,扶在了刀柄上。
  山鲁拙余光瞧见了,眼皮都没哆嗦一下,笑着转头:“大汗何不跟着小王子一起来?”
  “咱们两国又无深仇大恨——不是小的替我们皇帝说好话,您一定记得——当年蒙古远攻西辽,我家先皇还曾派出一支两万人的精兵驰援,只是蒙军攻得太快,没能赶上啊。”
  “咱们两国以前隔邦而治,可往来交流从没断过!我瞧大汗是千古难出的英雄人物,竟被时局拖累到如此田地,我这心……我心里边难受啊!”
  他摁着胸口,越说越激昂,差点要把自己也骗过去。
  耶律烈先是一滞。他在周围亲卫兵窒住的呼吸、圆睁的双眼中陡然醒了神,眼里的温度凉下来,掀唇寡淡一笑。
  “哦?你说的是真的?”
  他噙着笑,手抓住了刀柄,一截刀光已现。
  乌都察觉他想做什么,立马张开了双臂,老母鸡护犊子一般挡在山鲁拙面前。
  山鲁拙浑然不觉,装得像个地地道道的文人那样,脑子却转得飞快,他听出耶律烈厌恶听这个,立马改换口风,不再从家国大义上讲。
  “大汗要是想拜访我朝,只需递交一封国书,派几个传令兵递到云中府——小人虽不知守城的将军是谁,但大汗的诚意,他们一定能看得到。”
  “您不是稀罕京城?到时候,您想派使臣派使臣,想自个儿去就自个儿去,两国邦交,互相走动走动岂不是寻常事?我们朝廷邦交几十国,京城里还住着四万异族人哩。”
  耶律烈眯了眯眼,一字字分辨他话里的真伪。
  “耶律烈!写!咱们快写国书!”乌都身子后仰过了头,连人带凳子栽进山鲁拙怀里,欢叫一声抱住了山鲁拙。
  看耶律烈横眉竖目瞪着他,乌都又嚷嚷了一遍,把耶律烈最近天天忽悠他、他却抵死不从的一件事拎出来说。
  “父汗!父汗快写!爹!爹爹!求你了!写国书吧!咱们去京城看一看!”
  一点骨气都无……
  认贼作父……
  葛将军在天有灵……
  ——啊!啊!啊!
  山鲁拙心底咆哮三声,连同嘴边的笑都狰狞了一瞬。他借着乌都身形遮挡,摁了摁自己心口,心拔凉拔凉的。
  第207章
  “娘!爹!快来看呀,放焰火啦!”
  京城一年大宴小宴、千秋宴万岁宴,一年能放七八回焰火,珠珠每回见了,仍激动得能把地跺出个洞,蹦着跳着满地转圈。
  “来啦来啦!”
  天津城焰火放得早,这天子渡必要有京畿的气势,从鼓楼、北大关军营到天津城五个县,焰火轮着放,每一个时辰放三回,东边的刚停,西边就接上了,保管叫这个“长算盘”形状的城,任何地方的百姓都能赏着。
  静海县地界偏中,没漏过一场,漫天的彩花与烟尘盖住了天。
  唐荼荼被这震耳的轰声惊地捂住了耳朵,这动静,这高度,不像地面烟花。她叫了声“叶先生”。
  叶三峰没听着。
  唐荼荼扯扯他袖子,指着烟花迸射的远处:“那边是不是北大关?”
  叶三峰点头,也扯着嗓门回她:“确实是北大关军屯,这种节典的礼|花|弹都是在军营放的,不让百姓经手,炮火制造库也在军营中。”
  那里就是总兵府了,唐荼荼记住了这个方位,有点惦记杜仲。
  公孙老爷说年前送他回来的,这都除夕夜了,还没见着影儿。
  宅子里的雇仆都回家去过年了,剩下的有两户家生子,是老宅跟过来的,还有几个长契雇仆。
  从京城跟过来的都是忠仆,不好亏待,唐老爷挥退那些虚礼,把正厅的桌椅重新摆了,热热闹闹摆了三大桌。
  叶三峰端一杯酒,笑着起身:“夫人小姐都不开腔,这杯先由我敬老爷罢。”
  “今年,老爷自请外任,这是不破不立的大胆略——叶某来的路上还寻思老爷肯定吃不了这苦,这一个来月我走了半个县,实觉此县百姓民智未开,穷得有道理,这地界远远比不上京城。”
  “老爷选了此地磨砺,还没上任,您就见天的走东跑西,巡视县学,案户比民。老爷真是到哪儿都能踏踏实实沉下心做事,叶某佩服!”
  说完仰杯一敬,自己干了。
  唐老爷才要摇手,一脸的愧不敢当。
  唐荼荼不愿意看爹总这么谦逊,年后二月就要上任了,老这么和气温厚怎么行?如何压得住衙门那一群老油子。
  她立马鼓掌:“叶先生说得好!爹当得起这夸奖!”
  引得一屋子家仆纷纷应和:“是啊,老爷是要干大事儿的,我们擎等着老爷飞黄腾达,带咱们全家更红火呢。”
  一片欢声笑语中,最后一道大菜端上来了,是海河入海口能捞着的最大的洄游鱼,一条鱼有七八斤重,头尾俱留,是最有分量的“年年有余”。
  “第二杯就由我敬老爷吧。”
  唐夫人侧身,端起酒,张口说出来的话好像是提前打好腹稿的。
  “人都说贤内助,贤内助,偏我笨口拙舌,来了天津这许久,也没给老爷帮上什么忙,但我做事儿慢点,仔细点,也出不了什么纰漏,老爷且容我慢慢学吧。”
  她一口喝不下那么多,尝了一小口,辣得眉眼斜楞。
  瞧老爷眼里浮起泪意,伸手要握她的手背,唐夫人瞪一眼,给他手瞪了回去,又端着当家夫人的威风,起身敬大家。
  “要我说呀,家里不能全仰仗老爷一人顶门立户,各位在咱家多年,忠心不二、做事伶俐,任谁都是看在眼里的,咱们一起帮着老爷,把这衙门撑起来。”
  “夫人说得好!”
  唐夫人又扬声说:“年后的辛苦不比从前,到了二月,咱们就涨月钱!”
  这下,整厅人都沸腾了。
  闹过半晌,各桌开了席自己热闹,唐夫人起了点促狭心思,问:“老爷来了这一个多月,有什么收获与体悟?”
  她是打趣,满桌人都笑吟吟望去。
  唐老爷却放下了筷子,出神想了半晌,唏嘘道。
  “曾在礼部,六部里头我最羡慕的却是户部,户部掌户籍、财经、土地、军需,钱财调度、国赋盈缩全由户部管着。”
  “这一部人员比余下五部加一块都多,设置有九品十八级官,郎中、主事底下,还有度支、书吏、算盘使,管仓的管钱的数不清,最底下还有行走无数。”
  “一层一层官员叠床架屋,一套班子竟有将近千人!——每年年底核准官员俸禄,户部的俸禄总数大得让皇上看了都得愣三愣。”
  “御史总要先拿户部开刀,说官儿太多啦,要‘裁撤冗官,精简吏治’,我也跟着信了。但每年精简,每年裁汰,户部的官数总是减不下来。”
  “你们可知道是为什么?”
  谁也不知道,连见多识广的叶先生也听入神了。
  唐老爷叹一声:“因为一切民生政务奏到皇上面前,就只剩几个数了——江南清吏司上报,当地垦出新田多少多少;山东饥荒,招抚安置流民多少多少;军需拨放款项多少多少——呈到皇上眼前的,全是一列一列的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