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小知县> 小知县 第96节

小知县 第96节

  谁料纪炀却笑:“可别,本就是买的官,再买通路子回去,我可真说不清了。”
  “明年任期才满,那就明年再说。”
  留在扶江县,那他能把扶江县发展得更好。
  被调到潞州,他也还有才能可施。
  不过依照知州跟通判的意思,他约莫是要走的,所以扶江县的事才一件接一件,赶在自己走之前,把扶江县料理得明明白白。
  不辜负信任他的百姓。
  扶江县的百姓也值得更好地生活。
  王伯见纪炀少爷早有打算,这颗心彻底放下,看来不用他画蛇添足多操心了。
  他也能回汴京,继续当少爷汴京耳目,继续打理生意。
  至少让少爷不缺钱花。
  想少爷小小年纪就有如此功绩,以后,以后必然更厉害!
  汴京那边,是要请着少爷回去的!
  第56章
  码头送别王伯一行, 纪炀带着凌县尉从常华县回来。
  这次王伯过来,得到不少有用的消息。
  去年打断庶弟科考, 给他争取了三年的时间, 如今那边没有功名,还不能轻举妄动。
  侧室还是侧室,庶子还是庶子, 他们只能等到昌盛三十六年再说,算起来就是两年后。
  至于两年后又是什么光景,那还另说。
  从常华县回扶江县, 纪炀并未走修好的官道,而是顺着河道过去。
  现在的运河已经快修到扶江县的县城, 到县城之后还有个大工程, 那边便是修码头。
  等码头完工, 这项大事才能结束。
  这比预计的时间长了些, 但河道拓宽不少。
  按照工部他们都是说法是, 这里土质比较合适,而已更方便走大船, 能拓宽当然是好的。
  顺着运河修建回到扶江县, 如今已经是八月份, 东边的稻子基本可以收获, 西边的麦子也进入最后的成熟期。
  不少人都发现,用了化肥之后,好像种庄稼的时间都能缩短一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但产量跟质量都提高,这点就肯定没错。
  走在路上, 还有不少非编户趁着天气好赶紧修缮房屋, 他们已经决定在这住下去, 房子跟土地都同样重要。
  一路走来,似乎断断续续看了纪炀这两年半的成果。
  纵然是他自己,也忍不住有些感慨。
  八月一到,又是秋收的季节,化肥进入淡季,葫芦倒是早早送了出去,今年还有不同模样的葫芦器具,应当很是畅销。
  现在的葫芦作坊有上集村葫芦江家负责,玉县丞监督,发展的也是非常好。
  化肥作坊还是稳定发挥,依旧是县城三个作坊最厉害的那个。
  香粉作坊则刚刚兴起,不过今年头一年,就有千两进账,等明年花样更多,茉莉也能采摘一到三次,估计很快成为扶江县的后起之秀。
  但这些跟粮食丰收相比,都要往后退。
  粮食,才是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稳定最重要的因素。
  别说古代了,现代都是如此。
  去年扶江县耕田不足一万亩,也就是不到一百顷,很多宗室子弟名下的田产都比这个多。
  今年的情况跟去年却有很大不同。
  先是扶江县发展周围人有目共睹,然后是隔壁州雪灾兵祸,来了不少人。
  从年初开始,过来安家落户的外地人已经快超过扶江县本地百姓数量,而本地百姓就跟纪炀之前预计的一样,因为生活好起来,迎来一波婴儿潮。
  条件好起来,嫁娶便多,大家身体也变得好,孩子自然而然降生了。
  家里口人一多,迎来就是继续开耕土地,各家占地都有增加。
  落到衙门纸面上的情况,便是人口增加,开耕土地增加。
  不管本地的还是外来人口,都让扶江县往中县发展。
  扶江县一边收割庄稼,纪炀他们这边重新计算土地。
  如今扶江县的普通耕地一共一万三千亩,今年新开荒的共计五千一百亩,后者属于开荒,田税只用交一半。
  人口也从纪炀刚来时的一两千人变成三千多人,而非编户的数量则在两千左右。
  民户已经到七百多户,编户有四百五十七,剩下还是没稳定的非编户。
  等到今年田税交完,正式落了户籍,扶江县想成为民户一千以上的中县,这并非难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只要按照纪炀的规划走,成为中县,甚至成为上县,都只是时间问题。
  扶江县稳定平和,治安也是周围几个县里面最好的。
  以后运河修好,只怕扶江县只会拥挤不堪,现在扶江县城一条主街肯定不够用。
  玉县丞跟纪炀算完之后,下意识说了句:“还真能成中县了,明年定然能达成目标。”
  这也是知县大人说过的事,想过会成,没想到会这样快。
  纪炀笑:“其实按我的想法,估计是运河修好之后,大批人口迁入,凉西州雪灾的事完全是个意外。”
  意外加快了这个进程。
  不过提到明年,玉县丞朝纪炀的方向看了又看。
  纪炀直接道:“有什么你直接问便是。”
  “知县大人,明年,便是第三年了。”
  玉县丞虽然没说明白,但纪炀跟他身后的平安都明白什么意思。
  明年便是纪炀来到扶江县的第三年,如果严格来说,到明年的五月份便满三年。
  不过地方上一般把刚来的那年省去,到年底十一月算是任期满。
  也就是纪炀到明年八九月份,就要开始着手准备离开,有下一任知县过来接任。
  纪炀好笑道:“说不定我会在此留任,再待个三年。”
  进来的凌县尉下意识摇头:“不会,您肯定不会留在这。”
  倒不是纪炀不想留,而是潞州那些长官,早就看他们知县大人眼馋了。
  不说别的,来过扶江县两次的宪司长官,还找凌县尉打听过他们知县大人的事,确定大人什么时候任期结束。
  问这还能有什么意思?
  潞州城那边肯定迫不及待想让知县大人过去。
  这都不用仔细想。
  话都说到这,纪炀摇摇头:“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来扶江县接任的,必然是去年的新科进士。他们这些新科进士考中之后,直接去翰林院实习学习,实习一年,然后派到各地任职。”
  “这才是正常官员的流程,旁的不说,他那手文章必然不错。”
  “文章写得好又有什么用。”玉县丞嘟囔,但表情明显丧气。
  虽说还有一年时间,但他们这些扶江县的人,现在就开始难过了。
  有时候还挺羡慕普通百姓,并不清楚任期的事,也就不会提前知道他们知县大人会离开。
  凌县尉原本是来禀告公务,没想到进来便听到这件事。
  他跟玉县丞一样,都舍不得知县大人离开。
  纪炀好笑道:“还有一年时间,不必难过的。”
  “万一潞州城那边五月份就把您要走,那怎么办,岂不是不到一年了。”凌县尉道,“要不然这样,您走的话把我也带上。反正知县可以带着身边小吏走,我们这些不入流的小吏,是可以随行的。”
  这倒是真的,承平国朝廷七品以下属不入流,俗话说不是正式朝廷职员。
  如果来了新知县,换成自己人也行,继续用也行,又或者之前的知县把他们带走,依旧放到下次任职的地方当左膀右臂。
  纪炀看看凌县尉跟玉县丞。
  若是要走,带上他们好像也不错。
  两人一文一武,都是他用惯了的人,只是背井离乡,对他们来说还是很大挑战。
  “再等等,谁也不知道潞州城那边什么情况,一年后再说吧。”纪炀抬头看向他们,“如果到时候还想跟着我,那咱们再仔细聊。”
  说到底,还有一年时间,以后再说吧。
  不过玉县丞跟凌县尉比他信心还足,觉得他们知县这次必然能升迁,这样有本事的人若不升职,那潞州城想要什么样的官员?
  别说他俩了,就连跟常华县知县魏大人书信来往的时候,那边都在长吁短叹,让纪炀升迁之后好照拂一下他。
  当初他还在笑话纪炀是个下县知县,而自己就要升迁。
  现在他还在常华县,纪炀却要升官了,真是时也命也。
  不怪纪炀周围人都这么早打算,而是任期满之前的一年,甚至一年半,都会是官员们格外紧张的时候。
  当初魏大人便是从一年多前就开始为任期满的事走动。
  纪炀早就做好两手准备,所以反而显得镇静自若。
  说到底,可能就是实绩在手,什么都不怕?
  说话间,秋收已经结束,今年扶江县粮食增产并不算明显,但也比去年上涨十斤左右。
  可均产远远超过潞州城平均值。
  不仅如此,因为耕地面积扩张,总体的产量也上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