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87节

穿书假太子要当真女帝 第87节

  可她现在尚不知道这种连续下大雪的恶劣天气,目前都已覆盖哪些区域,当地官员有没有按照朝廷的指示,提前安置好那些住危房的百姓。
  这大雪下得正宁帝也有些发愁。
  “这大雪下得真让人心慌啊,马上就要过年了,又出这桩事,真是一年到头就没个安稳日子。”
  每到这种时候,正宁帝就会忍不住想起自己早年的愿望,当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富贵闲散人。
  何殊脸色沉重地点头,“是啊,希望这只是小范围内的,民生多艰,实在承受不起这么多的灾难。”
  只是怕什么来什么,大雪稍停,道路刚通,何殊就接到奏报,京城与周围三个府县遭受雪灾,被大雪压垮的房屋多达上千间。
  好在因预防工作做得还算到位,官府见势不对,就强令一些百姓搬到房屋条件较好的亲戚,或是祠堂、学堂等地暂住。
  各地出动驻军及时清理境内某些关键区域中的积雪,有效避免了雪崩之类的次生灾难发生,没有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只有一些因疾病,或是年老体衰之人,没能撑过场严寒。
  看到这些奏报,何殊的确松了口气,情况比她预料的要好些,但她随后就叫来江卫功,让他带人前去暗访,确定这些受灾区域中的情况,是否真如地方官员说得那样太平。
  已经直接放下心的正宁帝笑着摇头道,“真不知道你这多疑的性格像谁,朕与你母后可不像这样。”
  对何殊而言,她现在的‘多疑’,完全是被那些阳奉阴违的官员们给逼出来的,完全不是像谁的问题。
  毕竟她前世可没这种遇上重要事,总要先打个问号,让人再核实一遍的习惯。
  “民生无小事,儿臣若不抓紧些,就会给那些官员留下可乘之机,只有让他们知道,我们虽然深居宫中,但也时刻关注宫外一切,不会被蒙蔽,他们才不敢对朝廷的政令掉以轻心、敷衍了事。”
  至于的被压垮上千房子的损失,都只是小事,当务之急先安置好那些失去房屋,无家可归的百姓。
  回头让朝廷拨笔受灾贴补,再由宫中或东宫提供一笔建房专项款,无息借给受灾百姓进行灾后重建,就能帮助那些受灾百姓渡过这个难关。
  关键是人,前世的生活环境与经历,以及接受的教育,都让何殊见不得活生生的人,因各种灾难而大批的无辜丧命,就算她能做的有限,也想竭尽全力降低灾难之下的生命损失。
  何昌逸的假期毕竟有限,虽然不舍与老父亲分别,瑞王也不允许自己寄予厚望的儿子这般儿女情长,优柔寡断。
  对于瑞王而言,能有机会在出海之前见到小儿子,父子还能相聚一段时间,已然是意外之喜,可他小儿子的仕途与前程更重要,肯定不能耽误。
  何昌逸与左书意只能带着满心的不舍与担忧,踏上回京的路。
  虽然他们因为不放心自家老父亲,都曾生出过跟着一起出海的想法,却被他们的父亲给无情的镇压了下去。
  因为瑞王等人决定出海,既为了却曾经的壮志与遗憾,也是为了给膝下年长的孩子们留下一份基业。
  何昌逸与左书意则不然,两人在大安已经拥有属于他们的前程与机会,只要他们自己努力上进,未来可期,绝对不适合跟着他们一起出海冒险。
  毕竟大安的发展空间,绝对远比海外岛国大,不管是从现实方面,还是从感情方面上考虑,他都更适合留在大安。
  两人去临海府时,穿的还是秋装,在定海水师大营的期间,秋装穿着还嫌热。
  等到他们回到京城时,已然穿上棉袍与厚披风,回京没几天,就面临着积雪成灾的景象,让左书意忍不住感慨道。
  “我要是有杜知府的才华,此刻应当吟诗数首,抒发一下半个月前还在海边挥汗如雨,半个月后却在京中被冻得直打哆嗦的心情与体会。”
  何昌逸笑着往炭盘里添几块碳,“我怎么没看到你打哆嗦?”
  “夸张、夸张,表哥与沈状元都是读书人,总不能连夸张都不懂吧,不懂就向杜大先生学学,人家在海边看到一只海鸟飞过,张口就是鲲鹏展翼、志在万里,啧啧,那潇洒豪迈的胸怀,真让人敬佩。”
  沈卓笑着点头道,“乐贤居士的诗才惊世绝代,可不是我们这些普通读书人,堪与之相提并论的,书意兄莫要对我们期望太高。”
  何昌逸笑着点头,随后又难掩担忧地问道。
  “据说京中与附近的府县都遭了雪灾,不知损失情况如何?”
  “入冬后,上面就已下达多条政令,要求各地官府要做好防寒应灾的准备,各地纷纷上奏表示会响应朝廷的要求,问题应该不大,京城里虽然损毁了上百间房屋,因京兆府事前安排得当,没有出现人员伤亡。”
  门下省的官员早已总结出一条经验,就是上面不在乎房屋之类的损失,最在意的是百姓伤亡。
  不管是一年四季中的什么时节,只要宫中一旦接到这类意外伤亡的奏报,他们门下省往往就需直面御书房中的寒冬腊月。
  何昌逸搓搓手,满脸欣慰地点头。
  “没有出现伤亡就好,上面向来强调,应对天灾人祸,要以预防为主,相关政令年年都会提前颁布,后面还会反复强调,那些地方官员们,早该知道什么时候该提前做好哪方面准备了吧。”
  事实上并没有!
  这话说完不到十天,他们就敏锐地察觉到部里氛围突然变得凝重起来。
  因两人已经彻底融入部里,有那消息灵通的同僚没瞒他们,是上面派人暗访,发现文山府存在瞒报雪灾实情现象。
  目前还没彻底查清在雪灾中丧命的百姓数字,但已初步查实的,就在十人以上。
  即便出了这么大纰漏,文山当地的官员首先想到的也不是帮扶灾百姓,尽量避免灾情的持续恶化,而是一边忙着向朝廷表功,一边忙着封口。
  何殊接到暗卫发回的奏报时,竟然不觉得意外,因为这才是常态,若能真的都像奏报中写的那般好看,她这个太子也不用当得这么劳心费力。
  只是她仍觉生气,那是文山府,距离京城只有不到二百里的文山府,可以说是在眼皮子底下,那些胆大妄为的官员就敢欺上瞒下。
  那些距离上千里乃至数千里的地方,更是让人防不胜防,想到这些,何殊的心中就充满各种无力与暴躁情绪。
  可她当下最需考虑的是善后问题,出了这么严重的恶劣事件,何殊肯定不能让这件事善了。
  何殊招来沈卓,直接问道,“沈卓,孤本打算让你在门下省多历练两年后,再放出去,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如今文山府事出突然,孤打算派你去接任通判一职,你意下如何?”
  沈卓毫不犹豫地直接应下,“多谢殿下厚意,臣领旨!”
  何殊点头道,“你虽外放出京,秀林坊的房子仍可留与你家人租住,不必对此心存顾虑。”
  沈卓再次郑重道谢,对他而言,家人留在距离文山府不太远的京城内,有表姐夫妻照应,可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毕竟秀林坊的房子环境清雅,住宿与生活条件都十分便捷,安全方面更不存在问题,他的祖父母都适应得很好。
  总让已经年迈的祖父母跟着他到处奔波,不断适应新环境,也不是回事,所以沈卓没有推辞。
  得知沈卓被外放到文山府任通判的消息,门下省的众同僚都纷纷向他表示祝贺,表示不舍的同时,也不乏羡慕。
  “沈大人真不愧是去岁的状元,入仕不到两年,就已升任六品通判。”
  倒也谈不上有嫉妒,毕竟从门下省外放出去的官员中,有的人甚至是直接官升一大阶,被破格提拔重用。
  而且这种机会并不少见,这次没轮上自己,没准下次就能轮上,或是等到历练够了,总会轮到,端看他们自身的能力与缺职是否匹配。
  第九十八章
  应酬完部里的同僚们后, 下值回去的路上,何昌逸才有些不舍地问道。
  “怎么毫无预兆地突然定下要外放的事?贤弟还要匆匆赴任,这眼看着马上就要过年了。”
  沈卓抬手接住空中那细碎的小雪花,心情也有些复杂, 他也没有想到, 自己的外放与升迁竟然来得这么快。
  “那里的官员已被就地免职, 还等着被临时调派过去的官员,赶紧到任,好负责雪灾善后事宜。”
  文山府的瞒报消息尚未正式公开, 朝堂上的人,还在忙着为那些官员请功, 沈卓也不好说得太过清楚详细。
  何昌逸点头表示理解, 不过一想到两人可能从此以后,不会再有像这般同进出的共事机会,心中就充满对好友的不舍。
  “恭喜贤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希望你能自此鹏程万里, 直上云霄!”
  沈卓看着他,语气认真地回道。
  “谢谢昌逸兄, 不过我能得到的机会,以昌逸兄的能力,肯定也能很快遇上。”
  何昌逸连忙摆手道,“不急、不急, 我还想在门下省多锻炼两年,过去总是自以为已经学到了的那些, 都是来自书本与父亲的传授, 进入门下省后才发现, 学到跟用到,完全不是一回事。”
  沈卓对此深有同感,“是啊,门下省确实是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能有机会进入这里,实在是我们的幸运。”
  “贤弟,你说,那些官员都是怎么想的?无视朝廷三令五申,一再强调的政令,事后还试图遮掩。”
  回到部里后,为了追进度,何昌逸将他不在京中那段时间里,发生的大小事,包括朝廷颁布的各项政令,都仔细看了一遍。
  何昌逸十分确定,若那些官员但凡愿意上心一些,以百姓能负责一些,只需按照朝廷列出的几项措施做,见势不对,宁愿多费些功夫,也要先将那些百姓迁出去,以防不测。
  怎么也不至于出现目前这个局面,将上边那位气狠了,大家的这个年恐怕都不好过。
  沈卓也理解不了那些地方官员的想法,上边就差手把手地教他们做事。
  只需将钻营仕途的心思与精力稍分一些出来,放到老百姓身上,就不至于如此,可惜他们不愿意。
  “所以他们现在要为自己的玩忽职守、怠政、侥幸思想付出代价。”
  与此同时,京中宋太师府上,五夫人正满脸焦急之色地哭着跪求上首的公爹。
  “爹,您要救救夫君哪,他被人带走五天了,还不知会受到什么磋磨呢。”
  宋太师握紧手中要拐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宋老夫人则在一旁恨铁不成钢的怒声斥责儿媳道。
  “你是怎么给人当妻子的?连自己的丈夫被人带走的原因,甚至连带走他的是什么人都不知道?”
  宋五夫人一脸委屈无奈地回道,“娘,夫君前段时间得了两个城里人家送的舞伎,整日在府里风花雪月、吟诗作画,儿媳一直见不到他的面。”
  听到儿媳的辩解,宋老夫人下意识小心看了眼丈夫,随即冷着脸训斥道。
  “说到底,还是因为你这个正室无能,既不知劝勉丈夫要努力上进,也约束不住那些小妇,才有今日这祸事。”
  宋太师深吸了口气,才沉声问道。
  “你们这些家眷被控制起来的这几天,那些人都审问了些什么?”
  能够借机摆脱婆婆的斥责,宋五夫人心中松了口气,赶紧回道。
  “他们问过儿媳,家里都有些什么家产与财物,夫君日常的收入都有多少,府上平日里的花销多少,还问夫君平日里都喜欢做些什么,与什么人有来往之类的,那些人待我们倒还客气,就是不知道夫君那边的情况怎样。”
  问过他们这些人后,又搜了一遍身,就将她与几个姨娘、孩子直接赶了出来,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
  他们是靠着向昔日交好的人家求助,才在别人避之而不及的冷漠态度中,得了些路费回京。
  看着丈夫那铁青的脸色,怒不可遏的模样,宋老夫人赶紧温声劝慰道。
  “老爷,老五的性格是散漫爱玩闹了些,可他向来胆小,家里分给他的产业也不少,手里不缺钱花,应该不敢做出什么贪赃枉法的事,那些人会将儿媳他们放了,应该也能证明这一点,您还是赶紧让人打听一下老五的情况吧。”
  不劝还好,被这么一劝的宋太师实在忍不住心中的愤怒,瞪着她怒声质问道。
  “你现在才知道自己生的儿子,到底是个什么德性?早干什么去了?既然没有本事,好好领个闲职,有大把的时间玩闹,不是正好,你非要说什么他有心上进,这就是他宋进明上进的结果?”
  丈夫的勃然大怒,当着厅中众人的面,丝毫不给她这个妻子留面子的训斥,让宋老夫人瞬间意识到,她儿子这次是闯下大祸了。
  所以她现在已经顾不上什么面子不面子的问题,只一心想着自己的儿子。
  “老爷,这……”
  求情的话还没有说出口,就见大管家满脸仓惶地快步走进厅内。
  “老爷,九门提督府派人将府上围起来了……”
  话音未落,就见崔景怀已经带着人大步迈入厅中,院中已经传家丁侍女们试图阻拦,被兵勇们呵斥不得阻拦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