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奇幻玄幻>天工> 第1251节

第1251节

  “接下来,我将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也会提出一些疑问。”
  苏进的语气一如即往的平缓温和,一字一句清晰无比。
  他每说一段话之后,都会稍微停顿一下,再接下去继续说。
  然而他的每一段话都严谨而流畅,绝无半点漏洞。
  显然,虽然他是应那个年轻人一时冲动的邀请上台发言的,但发言的内容,句句都经过深思熟虑,是他多年工作与思考后的结果。
  苏进站在台上,看着下方密密麻麻的人头,与无数道目光对视。
  只有他自己知道,他说的这几段话,并非来自他自己。
  古迹的定义也好,宗旨也好,都是《威尼斯宪章》里一条条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它集结了无数世界顶级建筑师与修复师的思想,是他们经过无数次讨论,无数次研究后,最终得出的结论。
  它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成为了世界古迹保护、修复乃至开掘的指导性标准。
  甚至之后它传到国内,也具有了同样的指导性,现代文物考古乃至于保护修复工作,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依循它来完成的。
  在苏进以前的世界里,它具有的就是这样的权威性!
  现在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威尼斯宪章》这样一份文件,这样一份纲领。
  然而,当苏进站在这里的时候,却突然有了一种奇妙的感觉。
  世界的洪流不断向前,其中包含着无数的理论与思想。
  这些理论与思想仿佛河流中的不同支流,不断碰撞,不断激发出全新的浪花。
  它们一开始可能属于不同的分支,但当它们不断往前,最终会汇聚成一条,诞生出一个灿烂的、具有决定性的结论。
  他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正处于无数支流相互碰撞的时候。万千巨浪中,那个结论就在不远的他方。
  现在在场的上千人,每一个修复师,每一个建筑师,都是这巨潮的一部分。
  他们即将面临那个结论,自己却懵然不知。
  而现在苏进站在台上,他身后站着的,是他曾经那个世界的所有人。
  曾经那个世界的人们,跟现在在场的这些人一样,关注着文物,关注着古迹,关注着曾经过往那段历史以及遗留下来的巨额财富。
  两个世界在这一刻产生了交汇,透过苏进的嘴,开始对话,开始指出通向那个“结论”的路。
  苏进开启了这个篇章,接下来却并没有把威尼斯宪章的条条目目直接讲述出来。他知道,他要做的只是指出那条道路,而并非帮着他们走完。
  只有自己走出来的路,才是最有价值的。
  只有自己得出来的结论,才是最受重视的。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苏进并不觉得《威尼斯宪章》就是那个最终的结论。
  不然,《威尼斯宪章》后,不会再次诞生《奈良宣言》,不会再在国内产生那样多的分歧与疑问。
  他把自己关于威尼斯宪章的一些理解,以及对其中的一些疑问整理了出来,通过实际的例证,化作一个个问题提了出来。
  以南锣鼓巷为例,古迹作为城市的一部分,不可避免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为社会公用所使用。
  这种使用是有利于古迹的保护的。
  但是这种使用需要注意什么,如何协调古迹与城市的关系?
  仅出于古迹保护来考虑的话,在具体修葺或者维护的时候,哪些部分可以改变,哪些部分绝对不能变?
  承恩公府是一幢古建筑,也是南锣鼓巷的一部分。
  在这个事例上,承恩公府与南锣鼓巷得到了整体保留。
  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古迹与所属的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界定古迹的范围,以及需要保护的范围?
  以马王堆为例,考古挖掘中需要注意的原则是什么?
  马王堆汉墓群一共三个墓穴,一号墓和三号墓保存完整,二号墓几乎毁坏。
  现在它们内部的文物基本上已经全部迁出,但墓穴遗址同样也是古迹的一部分。
  类似同样的情况,墓穴遗址应当如何处理?
  马王堆将要变成城市的一部分,它与城市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苏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抛了出来,渐渐的,下方这些人很多没有在看他了,而是拿出了纸笔,开始奋笔疾书。
  明眼人已经看出来了,苏进这些问题绝对不是孤立的,其内部各有联系,指向了古迹保护修复以及发掘的各个方面。
  这些,也正是他们在过往的工作中常常需要面临的问题!
  韦斯登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以他的身份,当然不会是自己来纪录的,这个工作直接交给了他的学生乔治。
  苏进的每个问题都是一遍中文一遍英语,英语标准流利,专业术语极为规范,这是普通翻译绝对做不到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英方来客听得毫无障碍。
  乔治一边听,一边拼命在笔记本上记录,隔一会儿还要被韦斯登强调确认一次,紧张得要命。
  一段时间之后,苏进的提问终于告一段落。
  乔治等了一会儿还没听见他下一句话,确认他已经问完之后,总算松了口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