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节

  可一旦卖了,你想买粮食,没有粮票那是别想的!粮票也需要拿家里粮食去粮管所换的,所以只有你交出去的没有你拿回来的。
  除非遭了灾,上头下来调查,认可,有可能给返销粮。
  返销粮也是按人口花钱买,根本不是白给的。
  如果生产队长不精打细算,队员们要想一年到头吃饱饭,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时候粮食产量又低,一年忙到头交了公购粮也没几个余粮,所以家家都不爱卖余粮。
  尤其孩子多的,除非公社、大队干部们带人来家里轮番“动员”才不得不卖。
  现在吃大锅饭,粮食不分给户都在队里囤着,那余粮就由队长说了算。
  队长总有办法和理由多留一些,这些就可以补贴在日常饭食里,让干活多的劳力多吃点,干的稀得搭配着尽量吃饱肚子。
  不过……王月娥看了孙婆子一眼,就算再没有粮食吃,她也能吃得白胖,可惜空有一身力气却懒得不干活儿,明明扒棒子速度快得很。
  哎,这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吧。
  ……
  男人走了以后,这些天女人们白天刨地瓜、晒地瓜干。
  他们的地瓜分两种,一种是春天秧的地瓜。
  这种地瓜一般中秋后就可以收,淀粉多,非常面,吃起来很噎人。所以一般都是擦成地瓜干晒干储存。也可以把鲜地瓜磨粉面子可以做粉条、晒淀粉等,还可以磨煎饼。
  还有一种就是夏天秧的麦茬地瓜,要等霜降的时候收。被霜打过以后糖分高,煮着又软又甜非常好吃,所以都储存起来煮着吃。
  从现在就开始吃,一直吃一个冬天,等天暖和的时候地瓜开始坏,一边削坏地瓜喂猪一边煮好的吃。
  晒地瓜干也非常累,力气大的用大镢头刨,小孩子给捡成堆,手快手巧的女人擦。
  擦子是一块一米左右的木板子,一头大一头小。将镰刀头或者是开了刃的刀片钉在大头那边,刃口高一些,进料口底下钉上薄铁片,矮一些,这样就有高低差,可以把地瓜擦成片。
  妇女把擦子架在筐子上,屁股坐在擦子板上,一手扶着擦板一手摁着大地瓜,咔嚓咔嚓地擦,擦到最后手指头要翘起来,用掌根压着擦,千万不要扣着手指头,那样就会被擦伤。
  要是技术不好的人很容易擦到手,不是手指头就是手掌根被擦得哗哗流血。
  动作快的妇女,左右开弓,擦地瓜的时候手上下移动只留残影,随着咔嚓咔嚓的声音,很快一个地瓜就擦完,另一只手接上继续。没一会儿功夫,一大堆地瓜擦完,筐子里地瓜干也满了,拎起来在已经刨过地瓜的空地上撒地瓜干。
  小孩子们就赶紧一片片的摆开,趁着秋高气爽的时候赶紧晒干。
  秋天风大干燥,地瓜片几天就能晒干,再捡起来送回去用秫秸箔囤起来。
  如果碰到下雨被雨淋了地瓜干就要发霉所以秋天也要时刻关注雨云。要是下雨,哪怕半夜,全村老小也得赶紧去地里抢收地瓜干。
  ……
  莫茹趁着晚上别人看不见的时候,在地里试了试空间新功能——收地瓜!
  剥玉米皮不行,但是收地瓜没有压力,她手拽着地瓜藤,意念一动就可以将一大堆地瓜收进空间里,而且光溜溜的没有什么泥。
  今年的地瓜长得格外大格外多,一棵就是一堆地瓜。
  简直不要太棒!
  ☆、第113章 出货
  发现自己可以收地瓜以后,莫茹晚上就去地里收地瓜。
  走几步堆一堆,这样很快就能收好多地瓜。
  收地瓜比拾棉花轻松,可能因为地瓜藤连着地瓜不算隔空收,而且泥土埋得也不重,收起来丝毫不费力,就不需要费脑子。
  她弯着腰用手摸过去,很快就能将一垄地瓜收完,还要间隔一下几步放一堆,等白天的时候让女人们擦地瓜片。
  她并没有收太多,免得惹人怀疑。
  就这样第一次看到地里的地瓜堆的时候,吴美英等人还是犯嘀咕,“这是什么时候刨的地瓜?”
  张翠花就道:“昨晚上刨的啊,天黑了看不清就没擦。”
  吴美英一想好像似的,天黑了张翠花说不要擦地瓜了,都借着月影刨地瓜,刨了第二天再来捡。
  吴美英笑道:“看我这记性,昨天晚上我还刨了一片呢,刨破好几个,今天捡回去烀着吃掉。”
  果然是晚上干活儿不累!
  有莫茹帮忙收地瓜,妇女们又轻快很多,就跟掰棒子一样,掰的时候不累但是往家挑累。收地瓜也是擦地瓜不累,刨地瓜、往家运累。
  很多人都心照不宣,觉得平坟的时候祖坟没被动真是有好处的,肯定是老祖们显灵帮的忙。
  甚至还有老太太晚上偷摸去西边的祖坟地里烧纸祭拜,没有好东西就供奉几个大地瓜和大玉米。
  反正老农民就是地里有啥就吃啥,祭祖也不例外。
  张翠花知道了还私底下敲打那几个老婆子,“现在管得严,要祭拜有那个心就行啦,不要随便去烧纸,免得治保主任难做。”
  周城铭当了治保主任,从不会像张德发那样管得鸡飞狗跳,反而更注重治安。他不多管闲事,大家自然也要多考虑他的立场。
  老婆子们都笑道:“知道了知道了,以后不去了。”
  ……
  莫茹一边收地瓜一边拾棉花,几日后迎来了一波棉花盛花期,一夜之间满坡雪白。
  她原本一天拾三次棉花,现在干脆改成五次,九点钟,中午,三点钟,晚饭后,睡觉前。
  每一次她都觉得超负荷脑力劳动,可这么坚持下来,竟然也习以为常,不知不觉中,她对空间的驾驭能力又高了一层。
  抽空她还要沿着东西南北去捡棉花,有时候看到开得满坡一直都没人拾最后都被风吹在地里,她也当没人要收一收。
  就这样她每天忙得没时间好好睡觉,棉花也越捡越多,最后都堆成棉花山!
  不但阁楼堆满了,空间里也快满了!
  ……
  家里的轧花机也没闲着,一直都有人来轧棉花,直到村里人家分的棉花都压完为止。
  然后就需要弹棉花。
  柳秀娥前些日子趁着晌午吃饭的时候回了趟娘家,把弹棉花的家什儿借来。现在自家也没地,更没棉花弹,那家人就让她随便用。
  刚借来的时候,柳秀娥教了莫茹、张够和吴美英几个,张够学的最好,大家就将这个重任交给她。
  现在吃了晚饭张翠花带人去加班刨地瓜,张够则跟着柳秀娥来学弹棉花。
  一队有好几户人家分了五十斤籽棉,轧出棉籽以后也有十六七斤皮棉,需要弹成蓬松的絮棉才可以用。
  弹棉花虽然上手快,但是精通难。
  腰上绑着弹弓,手里拿着木槌,不停地敲打弹弓上的牛筋,发出“嘣嘣”的声音,利用牛筋的振动将棉花弹得蓬松柔软。弹棉花的时候,随着清脆的击打声,棉絮也是飞个不停的,所以要把嘴捂起来。另外,木槌很重,轻快的也有十来斤,力气小了根本拿不动。
  这么一会儿下来,一直嘣嘣嘣个不停的,也是很累人的。
  手艺好的弹花匠,一斤皮棉的损耗能控制在半两以内,一般一斤棉花也能出个八两八,手艺不好就难说了。
  她们又是新学者,那损耗就更多。
  好在莫茹有的是棉花,不在乎这个,而且她能将四散的棉絮收起来,并没有浪费多少。
  张翠花还将自家分的交给她们随便弹。
  于是张够就拿自家棉花练手,两个晚上下来居然也有模有样的。
  “嘣嘣嘣”,每天晚上直到莫茹要关门睡觉(拾棉花)她就回家,这么四天居然将张翠花交给她的十六斤半皮棉弹好了,最后居然有十五斤,损耗并不大。
  真的是蓬松柔软,和白云一样!
  张翠花看到非常满意,当场就点点头表扬了她,对莫茹道:“弹一斤棉花一个鸡蛋,人工、家什儿、场地三分。”
  16个鸡蛋,张够拿了五个,给她高兴坏了!
  自己也能赚钱了?
  柳秀娥出了弹弓,但是她没要鸡蛋,都给了莫茹,莫茹也没单独拿回来,还是放回装鸡蛋的小缸里,留着送供销社加给邱磊倒卖。
  张够弹棉花上手以后,村里人的棉花就归她弹,毕竟她们可以自己掐籽儿却不能自己弹。
  不就是几个鸡蛋么,俺们有!吃过杀猪菜以后,一个个豪气的很。
  这时候正是秋天丰收的季节,地里虫子多、掉的粮食多,村里的鸡自己刨食儿就能吃得饱饱的,每天下蛋也及时,让农妇们手里有鸡蛋好办事。
  所以有棉花的人都没留着,赶紧让张够给弹出来,马上就要冬天不管是絮棉衣还是棉被,都大有用处。
  于是张够早起、晌午、晚上见缝插针地弹棉花,越来越熟练一天居然也能弹四五斤!
  莫茹瞅着自己藏的棉花太多,就把自己轧好的棉花拿出来请张够帮忙弹。
  “三嫂,我没有鸡蛋,等你弹好了我们拿去卖掉,卖了分钱给你。”
  张够一听这可了不得,这是男人妮儿信任自己?
  原本因为莫茹生了个闺女没生出儿子,她对男人妮儿的崇拜有所下降,可因为拾棉花事件,她的崇拜又回到了顶点。
  现在莫茹投机倒把居然要带着她!
  她一直对投机倒把有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在别的村和队里,干部们对投机倒把、黑市是严厉打击的,一直都深恶痛绝,提起来就说是割尾巴挖社会主义墙角等等,就和坏分子一样不招人待见。
  可老百姓就是这样,越是大力宣扬很坏的东西,他们就越是好奇。尤其家里没有火柴针线的,买不到,就得去黑市倒腾。
  所以这让他们觉得黑市其实是很神秘很厉害的地方。
  张够大喜:“妮儿,真的吗?我和你一起去卖?”
  莫茹点头,“是啊,小五哥不在家,只能咱们自己去卖了。”
  现在天天轧棉花、弹棉花,自己家用不完,得想办法卖掉一部分。
  这个得靠邱磊。
  大炼钢铁以后,他们的投机倒把就被迫终止,也不知道夏庄李农江那里还可不可靠。
  按说李农江肯定也被调去炼钢铁了吧。
  晚上她去找张翠花,想去跑一趟。
  她自己出门,张翠花肯定不放心,虽然也没有土匪劫路的,可毕竟是晚上,就道:“找个人陪你去。”
  有个人作伴总归安全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