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入关新美洲> 第80章 读书人

第80章 读书人

  朱训镗略知一些历史,有名的书籍《枪炮,病菌与钢铁》曾经慕名拜读过,一天热气,两天就放弃了,总算也记住了一些,从书名就能看出西班牙战胜土著人的秘诀。
  新大明的综合实力是比土著人强上很多,但也不至于形成压倒式的局面。
  魏无闲捋了捋自己的胡须,发声道:“臣有一个疑问,自关内战争过去了这么久,为何暴蒙方面没有丝毫的动静。”
  “今日召大伙前来,也是说一下暴蒙的事情。”朱训镗说:“从俘虏的贵族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暴蒙并不是没有敌人,而且不止一个。”
  “朱归德亲自诉说,暴蒙主要有两个敌人,一个位于山谷之中,姑且称为山鬼,另一敌人则位于东边,临近海边,暂称为海夷。”
  “暴蒙会和两个部落签订条约,约定时间地点,来一场荣冠战争,相信大伙早就知道。”
  这是使者出访暴蒙带回来的一个情报,大家都很了解,秦良垣手中的笔顿了一下,耳朵竖起,有些疑惑,这件事他了解的不清楚,他目光闪烁,看来会后要好好请教了。
  朱训镗停了一下,郭威接上话茬:“这两个部落常年被压制,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暴蒙抓走无数的青壮年和少女,虽然人少,但作战勇猛,这么多年来暴蒙一直留着他们,没有彻底剿灭。”
  和养韭菜一样,不能一下子割完,得慢慢地割,欺天大稻阴谋篡权后,走资势力如火如荼,进行全面的私有化,三十年的房贷,慢慢来。
  大伙听了之后,瞬间明了,宋爱明插嘴道:“暴蒙没有动作,难道是这两个部落作乱?”
  郭威点点头:“朱归德向我们吐露了事实,暴蒙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家,只是凭靠强有力的武力压迫着数不清的部落,每年的叛乱不止,但碍于武力强盛,无人成功。”
  “他们能够调动的军队最多能有三十万,关内战争就损失了五万人,对他们来说是动了国本,再加上,关内战争的同时,他们马上要与山鬼进行荣冠战争,这可能是他们未曾有动作的原因。”
  说完这些后,殿内陷入了沉寂,秦良垣停下手中的笔,瞧着大伙,作为资质浅的新人,他就有一个方法,话不多说,言多必失,他瞥见一旁的王允仁。
  王允仁皱着眉头,食指轻轻在椅子上轻轻地划,等等,似乎是纠结的样子。
  秦良垣心中泛起了嘀咕,难道第一次正式的会议,他就要发话嘛?
  没错,王允仁的心中是在纠结,他很早就接触了新大明的“国策”,而且是坚定的扩张主义者,但来之前,他的岳父千叮咛万嘱咐,第一次要老老实实地当个听客,不要轻易发表见解,否则给人留下有些毛头小子,不识大局的印象。
  王允仁深吸一口气,按捺住自己的想法。
  朱训镗眼观四方,来的时候自己就有了注意,只不过是想众人自己提出来,替自己担责任罢了,没想到个个都是大智若愚的人,就是不提。
  只好自己点名了,朱训镗轻咳一声,说道:“目前就是这样的情况,暴蒙方面不知道结果,关内新附之地也不得安宁,众爱卿都是大明栋梁,你们谈谈自己的措施。”
  朱训镗拉了一下音,说道:“就从年幼者开始说吧。”
  “秦爱卿,你觉得如何是好?”
  秦良垣一愣,随后他感觉无数道视线落到自己的身上,他有些兜不住,万一说错了,可是政治错误啊,而且......
  若说出来,要担重大的责任,万一......
  他只能硬着头皮道:“臣才能疏浅,一时没有什么好办法。”
  他怕陛下不满意,又匆忙加了一句:“关内的土地必须保,臣只有一个拙见,需要派更多的人前去教化,布施德教。”
  朱训镗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平宋战争中,秦良垣不顾危亡,亲自奔赴前线,让朱训镗记住了他,出身比较平民,所以,朱训镗才把他调进了军机处,没想到这么滑。
  “这一点已经想到了,朕派人已经告诉了杨予安,新大明全面扩招学生,只保留一些精细化的学堂,其他的按照粗放式培养,今后每年内,必须向关内输送二百名读书人。”
  对于“精细化”,“粗放式”两个词语,众人感觉有些新奇,但也能理解含义。
  如今的大明,朱训镗逐步改革后,各地新建学堂,学院,可以说好坏参半。
  朱训镗还是有些拍脑袋做主意了,读书是一件很费钱财和时间的事情,历数各封建王朝,后世一学习,便接触最璀璨的文化,脑海里就形成了刻板印象,觉得封建时代,古人大多数还是会一些字得。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拿唐诗三百首,众人一阅,没文化的高呼:“卧槽,牛逼。”有文化的会夸一句:“江山代有人才处,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百多年的时间,在大唐挑选出三百首古诗,当然都是顶级得了。
  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事实上,古代是精英教育,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读书,后世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寒门难出贵子。”
  古代的寒门可不是贫民阶级,任何底层的人都可以说的,古代的寒门可以特指寒微的门第,专指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
  古代的能读书识字的,可以说胜过百分之九十的人,或者更多。
  刚开始,按照朱训镗的思路,要教各地未开化的百姓知识,学堂是建立起来了,但面临许多问题,老师不足,学生凑不齐等。
  尤其是在一些赋税重的地方,一年辛苦半天,才能勉强交税收,自己填饱肚子。
  就连后世九年义务教育,也有许多农村地方上不了学,道理是一样得。
  后来,各地只好改变了教学思路,各地按人口多少,必须有多少学生保底,纳入官员的考核中,而且改变了教学思路,各地按人口多少,必须有多少学生保底,纳入官员的考核中,而且改变教学方式,一般会一些诗词,字即可,就算完成学业。
  大明的教育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