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节
小秋神色郑重地躬了躬身答应着,见王宪永和蔺医生都来到床前,她顺势退了出来。
没用上级批准,老人自己做了决定,一句话:“尊重郑先生的意见。”
这一天,郑秋实和小秋回到大院后,再去食堂吃午饭,才突然发现,往常人满为患的食堂,突然清闲了许多,打饭的窗口前甚至都不用排队了。
小秋来到窗口前,就见大嘴还在,却没见大牙的身影,她装小孩儿笑嘻嘻地问道:“李大哥呢?”大牙姓李,还有个挺大气的名字——李立臣,因为有一点龅牙,被起了外号‘大牙’。
而给他起外号额周向阳因为吃饭狼吞虎咽,饭量大,被李立臣报复地起了‘大嘴’的外号。这老哥俩数年如一日的互相伤害中,倒是培养出了另一种默契和感情。
周大嘴嗤地一声,笑道:“那家伙啊,这会儿不知道在哪个草窝子里挖坑呢!”
小秋听得一头雾水,却也没再继续追问,吃过饭回到自己住的小院儿,小秋才就食堂里的‘异常’询问郑秋实。
这么多天,小秋对疗养院那位半句话都没多说没多问,郑秋实对小徒弟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此时听小丫头问起不相干的事情,自然尽力详细地解答:“炊事班作为部队的一部分,若逢战事、训练也要随同行动,祝贺就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过去运粮食辎重都是用马车牛车,甚至人力推车,如今条件好了,炊事班用的粮食蔬菜锅碗瓢盆都有汽车运输了,但野外训练不可能有建设好的灶,这就需要炊事班的战士就地挖坑,架上锅就能做饭,古代描述战争的,比如《三国》《水浒》,都有‘埋锅造饭’的描述,说的就是行军途中为了快速方便,挖坑为灶的事情。”
小秋听得怪有意思:“原来,‘埋锅造饭’是这么个意思……哈哈,我小时候看到这个还总奇怪,把锅埋起来了还咋‘造饭’呢!”
郑秋实也笑起来,又道:“不过,听说已经生产了‘野战炊事车’,南线已经开始配备,全军推广相比也不远了。”
这种野战炊事车小秋倒是有印象,在后来几次大的自然灾害中,救援部队就出动了这种后勤装备,不但给部队提供后勤支持,还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热饭热水,新闻上专门报道过的。
师徒俩说笑了一回,都回房间午休了,没睡着多大会儿,大门上就有人来敲门了。
小秋走出房间,就看见郑秋实也已经起来了,看见小秋就道:“收拾一下,我们准备走了。”
小秋没多问,她的行李也简单,不到十分钟就收拾好了,再出来,郑秋实已经拎着他的行李袋站在客厅里了,这几天一直负责接送的那位也到了。
师徒俩随着离开小院,悄悄坐车离开,没来得及和任何人告辞。
坐在吉普车上,小秋心想,亏得那天借着买调料去逛了逛街,要不然,还真的白跑了一趟草原了。
一边想着,还一边遗憾,大雨过去五天了,蘑菇大概已经长大又干枯了,她也没能真的去草原……
真遗憾没维持多久,一个多小时后,当吉普车离开柏油路,开上土路,最后直接开入草原后,小秋傻眼了——尽管她不认识路,这会儿也没有卫星导航啥的,可她敢断定,这绝不是回京城的路。
又过了一个小时,小秋还没看到目的地……只是,她终于置身草原,却早已经顾不得想什么‘天苍苍野茫茫’、蓝天白云羊群,更别提骑马、打猎、捡蘑菇了……
第七百零二章
国产的吉普车,加了越野之后,体现出相当优越的越野性能。茂密的草丛、比较浅的水沟,吉普车都能够顺利通过。当然,坐在车上的人是什么感受,只看郑秋实和小秋师徒俩的脸色就知道了:郑秋实是蜡黄,小秋同学是煞白……
心心念念的大草原,当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小秋却除了仅仅抓着车扶手,努力忍着不断翻腾的胃,让自己不至于吐出来,其余种种,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
有一段路程稍微平坦些,车子颠簸的也轻一些,小秋给自己按压穴位缓解不适,又去查看郑老爷子的情况……回过神还禁不住自嘲:她这也算是‘叶公好龙’了吧?
等车子终于在一片军绿色的,又扎了许多树枝作伪装的帐篷群近前停下,小秋的身体也几乎达到了极限。她拼命忍住不适,先跳下车,绕到郑秋实老爷子那一边,扶着老爷子下车,又给老爷子做穴位按压缓解不适和疲惫……眼看着,老爷子挪动几步,终于长长吐出一口气来,小秋才连忙把水壶打开盖子递过去。
郑秋实接了水壶,一口水顺利喝下去,连他自己都觉得缓过劲儿来了,一边感慨:“到底是老了,这身子骨儿禁不住折腾啦,这要是年轻上十年,别说你一个小丫头,就是大小伙子来也不一定比得过我……”
老爷子这牛吹的……也不怕把草原的牛都吹绝了?!
小秋忍俊不禁想笑,只是笑声还没出口,她却再也坚持不住了,扭头猛跑出两步,就控制不住自己,刚来得及弯下腰,胃里翻腾了许久的东西就冲口而出,吐了一地。
经过几个小时颠簸,中午吃的东西早就被消化得差不多了,吐出来的基本都是胃液,几口之后,颜色开始泛黄发绿,竟是把胆汁都给吐出来了。
郑秋实也顾不得自己头晕眼花了,连忙上前关切询问。小秋吐出来,反而觉得舒服了许多。她摆摆手,接了水壶,用手捧着水漱了漱口,这才觉得缓过劲儿来。
“爷爷,不必担心我,吐出来舒服多了。”对上郑秋实担心的目光,小秋连忙宽慰。
郑秋实答应着,到底伸手评了评小秋的脉象,这才放了心。
此时,一直负责接送的那位同志已经向营地的人员做了交接,郑秋实带着小秋过去,人家双方像交接战略物资一样完成了手续,那位送人的同志就向郑秋实敬了个礼,然后开车回去了。
营地负责接待的人与郑秋实握握手,挺热情地招呼:“郑老先生,您来了,我们团的战斗力可是要提升了好几个台阶啊!我叫林志坚,您叫我小林就行。”
郑秋实笑着道:“我就个干巴老头儿,两只鸡大概都抓不了,又怎么能给你们增加战斗力呐。是战士们本身就勇敢无畏,坚忍不拔……”
两个人互相寒暄着,郑秋实又把小秋介绍给对方,那人身后跟着的两个小战士接过师徒俩的行李,一行人往营地里边走去。
入眼的都是行军帐篷,一个个长方形的行军帐篷,与一座座小房子。
郑秋实和小秋被领到一座有红十字标识的帐篷前,走进去,这个大帐篷里边又被隔成两间,外间比较大,放着两张医用床。隔间里边相对小一些,支着两张行军床。
进去之后,林志坚介绍道:“郑老先生住在这个小间里边,外边是诊疗室,比较方便。”
回头看向小秋,又道:“王小秋同志就去女兵那边安置一下,就在这个后边,隔着不远。”
入乡随俗,更何况是进了军营,只有听从命令服从安排的份儿。
小秋看向郑秋实,见他点头答应,于是也很乖顺地随着一个兵哥哥出了治疗站,让后边走过相对空旷的一段地带,大约隔着二三十米的样子,就是两座相连的军用帐篷。
兵哥哥将小秋送到距离门口四五米的地方就停住了脚步,然后高声喊:“赵小月!”
声音刚落,帐篷的门帘一掀,从里边快步跑出一个短头发姑娘来,人到声到:“到!”
随着声音,这位还非常标准地做了个立正的动作,那小腰身儿挺拔的,简直就是一棵小白杨。
只是,画风没稳定两秒,标志端庄的小姑娘眨眼就变了一副嘴脸:“哎哟,原来是小白菜弟弟啊,你找姐姐啥事儿?……咦,这是哪里来的小姑娘啊?这么标志啊?小妹妹,我叫赵小月,你叫我小月姐就行。小白菜啊,这姑娘交给我了,你回去吧……姐妹们,我们来了个特别特别漂亮的小妹妹,大家欢迎……”
小秋傻眼,呆愣愣地被自封的小月姐带进帐篷,又介绍给屋里的五个姑娘。
这些姑娘,无一例外地年轻,无一例外地腰身挺拔,行动如风。另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一例外的短发,显得特别利落、干练。
赵小月是这间临时宿舍的小班长,手下七个姑娘,四个话务员有两个去值班了。另外三个加上赵小月自己都是卫生兵,负责简单的疾病治疗和简单的急救、伤口包扎什么的。
帐篷里一共放了八张行军床,两边各四张,中间拉着一道帘子,称得上泾渭分明。
赵小月得知小秋是学医的,高兴地拉着她到了左边的隔间里,让她在一张床上落座,一边快言快语道:“你既然来了,就跟大家都是姐妹。你且坐下休息一会儿,我去找小白菜,让他把你的床和行李送过来……这里别的东西都可以不用,但蚊帐和被褥必须有。草原的蚊子特别多,而且一只一只的个儿都特别大,嘴特别毒,一咬一个大疙瘩,不管用什么清凉油消炎膏都没用……你看看我这胳膊上腿上都是,痒得很,挠烂了还是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