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扶乱唐> 第457章 漕运

第457章 漕运

  像是刘晏这样的治国之能臣,基本上是可以猜测出来李倓的执政手段的,俗话说的好,攘外必先安内,现在的大唐就处在安内的情况之下,而且已经走过了安内的第一步,把官员们都换成了相对可靠的人。
  之前刘晏还担心李倓之前没有过执政的经验,也没学习过怎么治理一个国家,所以在做完这些之后就觉得已经没事了。
  不过就冲着李倓这个时候找到了刘晏,显然他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做就是有数的,而且正合了他的心意。
  漕运这件事,几乎是刘晏在自己担任京兆尹的时候开始就琢磨着的事,而且前期他没少到河道上亲自去考察,周遭的村落和城池也都基本走了一遍。
  不管是运力还是会对周边的村落造成的影响,都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甚至已经成了县城的政策,就等着这一波结束了之后跟李倓说呢,谁知李倓竟然比他还迫不及待。
  “陛下就在这太极宫内稍等片刻,臣这就回府去把漕运的制度取来,跟陛下一同商讨!”
  刘晏这话说完了之后甚至都忘了跟李倓施礼告退了,直接一个转身就一路小跑的出宫去了,李倓自然是不会因为这点事而跟自己的宰相生气的,更何况刘晏这么着急也是为了他,为了大唐,所以这样的举动在李倓看来是一点毛病都没有的。
  果然,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刘晏气喘吁吁的回来了,额头上都是汗珠,还不住的往下掉,急的太极宫里面的宫女一路跟着他在后面擦地。
  他的手里拿着一册奏折,直接到了李倓的面前,迫不及待的就把这份奏折双手献给了李倓。
  李倓通过刘晏的一系列举动自然也就看出来了,这份东西,一定凝结着刘晏多年的心血,这些通过他大量的实地考察才得出来的东西,是一定有着相当的可信度的。
  没说什么废话,李倓直接就拿起这份有关漕运的新政看了起来。
  按照刘晏的想法,因为从江淮到关内的河道实在是太过冗长了,虽然大部分都是通着的,但是这其中也有不少淤堵着的地方,想要实现从江淮一路之下直接从水路入关,首先得组织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师的河道。
  与此同时还得打造至少二千艘坚固的大漕船,训练军士运粮,每十船为一队,军官负责押运。船工全部从周边沿途的地方招募,这其中需要大量的劳力,还是能让周遭村落里无所事事的百姓赚上一笔的。
  大唐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将不再征发沿河壮丁服役,而是由政府买单来雇用船夫,因为跟之前的运粮成本相比,省下来的钱用在雇佣船夫上的不过就是九牛一毛,这些东西刘晏都是经过了详细的推算的。
  不光如此,刘晏在设计新的漕运办法的时候也参看了古人的一些做法,这其中就沿用了过去裴耀卿的办法,改直运法为段运法,把全程分成四个运输段,建转运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黄河,河船不入渭水,这么办不光提高了运粮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因为不同河道而造成的翻船事故。
  此外又得在扬州、汴口、河阴、渭口等河道的交界处设仓贮粮,以备转运。
  漕运改革后,比过去用江南民工直运的方法是一定会提高效率的,而且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损耗,降低运费,免除了南方人民一项旷目持久的而又十分艰辛的劳役。
  江淮的粮食也会因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长安,每年运量达四十万石至一十万石,不但能够解决粮荒,还能够有所储备,跟现在费的这么大劲儿相比,简直就是不可同日而语。
  李倓不用怎么细看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做法,而且还能让江淮的百姓们拍手称赞。
  之所以不用看就知道这个新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是因为他知道在前世的历史上,刘晏的这个做法就已经是取得了不少的作用了。
  但是刘晏能想到的事儿,之前是一定也有人能想到的,之所以一直就没有实施起来,一个是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新事物接收起来都有点费劲,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之前的几个皇帝都有点害怕失败。
  这里面的主要难点有两个,一个是疏浚河道,另外一个就是制造出两千艘货船。
  这两个前期的准备工作虽说都是一劳永逸的事,不过做起来对于人力和物力的消耗也都是相当巨大的。
  可以说没有个一年半载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两件事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要消耗不少的钱财,一旦完成了之后发现并没有那么有用,首先打的就是皇帝的脸。
  不过李倓显然是有这个魄力的。
  “这件事,朕本来就是准备交给你的,而且在漕运的事过去之后,朕心里还有几个新政,也都得依靠着你,但就说漕运这件事,疏通河道与修建这些商船需要多少钱,多少人,用什么办法修建,多少时间可以投入使用,这些事朕都需要一个结果,等到你把这些结果送到朕的面前,就是这漕运之事开工之日!”
  刘晏一听这话,脸上都是兴奋之色,因为他知道,之前自己呈上来的方案李倓显然是同意了,现在李倓要的那些结果,都是具体实施起来之后的事了,换句话说,漕运之事开始实施,就看自己什么时候能把这些实施过程中需要的东西给李倓了,这对于一向都是实干家的刘晏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陛下,臣半月之内会将这件事告知陛下,若是陛下认可,便可以招募工匠,开工造船和疏通河道了!”
  “好,疏通河道之事,朕不做什么要求,但是这造船之事,你得留神着,将顶尖的工匠都给朕记录下来,后续朕可能还会需要他们,这件事,马虎不得。”
  “臣知晓了!”虽然不知道李倓需要造船的工匠干啥,但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