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节

  “带路。”太子和一群皇子大臣守在门外, 陈焕之当然也在。
  陛下的身体一日比一日差,太子殿下监国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目前朝廷中的形势已经完全倒向了太子殿下。
  陈焕之自己自己知道, 是他们赢了。
  其实如果陛下没有从马上摔下,身体没有坏的话, 这场斗争怎么也是要持续个十几二十年呢, 毕竟陛下的身体向来很好。可天有不测风云, 只是短短两年,事情就恶化到了这一步,那么在皇子们还没有发展出自己明显的势力之前, 占据着嫡长子名分且已经在太子位置上坐稳了的人, 自然就是最大的赢家。
  或许是在外面等的太无聊了, 陈焕之的思维也不由的发散了起来。
  如果是在长阳的时代,只是从马上摔一跤下来应该不是什么大事,说不定躺个十天半个月的也就好了。但是在他们大闫朝,因为抢救的不够及时,治疗水平也远远落后于长阳所在的时代, 于是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哪怕是这个时代的天子,这个时代最尊贵的男人,在生命安全的保障上, 还比不上长阳一个刚成年的女孩子。
  陈焕之觉得有时候事情真的是太奇妙了。
  “陈侍郎。”五皇子偷偷的靠了过来, “听闻皇兄最近喜欢砚台, 我最近恰好得了几方不错的古砚, 不知道陈侍郎能否赏脸,和皇兄一起过来呢?”
  陈焕之转头看向五皇子,脸上还是保持着无懈可击的笑容,“五皇子殿下您说笑了,您与太子殿下乃是血脉至亲,只需与太子殿下说一声便可。至于下官,能去五皇子殿下您府上叨扰就已经是万分荣幸了。”
  “哪里哪里,到时候若是陈侍郎有喜欢的,也可以尽管拿去。”五皇子得到陈焕之的回答,顿时放下了心。
  他们为什么会在这里候着,大家心里都明白。
  或许从今天过后,朝上的位子就要换一个人坐。
  他们以前没少给太子使绊子,但说起来也就是小打小闹,这还没有等拼到你死我活的时候,陛下就不行了,他们也只有干瞪眼的份儿。五皇子自认为自己也就是跟着两个哥哥凑了一脚而已,和太子殿下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要是能借个机会表达一下自己的忠心,表示自己会听话能够保得住自己就好了。
  只是这话不好和太子直接说,说了肯定也只会得到一个客气至极的敷衍的话,因此他才找上了陈焕之。
  明眼人都知道陈焕之是太子殿下的第一心腹,等太子上位之后,第一个要提拔的人就是陈焕之。
  五皇子也是觉得心虚,不过刚才听陈焕之的回答之后,就在回到太子目前还没有想要动手料理他们的想法,很是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接着,五皇子又开始沉思起来这陈焕之喜欢什么,到时候也送点东西让陈焕之帮忙说说好话也成啊。
  三皇子四皇子见状,心里又是不屑又是郁闷被老五抢先了一步。
  这先手被老五给抢了,他们想要表忠心就只能另寻他法了。
  实在可恶。
  他们的目光不由的都放在了陈焕之身上。
  陈焕之似乎还没有成亲……
  没有什么比联姻更加紧密的关系了!
  此刻。
  太子被太监们领到了自家父皇的病床前。
  皇帝躺在床上,看起来很是苍老清瘦。
  和自己记忆里的人完全不同。
  太子愣愣的看着床上的人,一时难以将他和自己记忆里的父皇重合在一起。
  按照太医的说法,父皇可能熬不过这几天了,所以趁着现在神志清醒,自然需要在这里将事情给处理好。
  除去太子之外,六部尚书还有几个元老大臣也跪在一旁,神色都有些哀戚。
  “父皇。”太子低低的喊了一声。
  病床上的皇帝缓缓睁开眼,声音格外沙哑,“你们都……都下去,我与,与太子说几句话。”
  “是。”
  大臣太监们都点点头,乖乖的退了出去。
  这些退出去的大臣立刻就被门外的大臣和皇子给包围住了,都是询问陛下病情的。
  太子扶着皇帝靠在床头。
  皇帝之前已经喝了几碗虎狼药,如今看起来精神勉强还行,只是怎么看都是回光返照。
  太子看着这样的皇帝,心里也有些难言的滋味。
  “怎么,害怕了?”皇帝咳嗽了一声,眼睛看着还是有些气势。
  “不,父皇,我只是……”
  “生老病死本来就是人之常情。”皇帝轻声说道,“时间有些快了,朕原本想着,还能再教教你,现在看来也来不及了,只能简单和你说几句。”
  ……
  “都,记住了?”说完一些为君之道之后,皇帝仅存的精力就想要被抽走了一大半,看着越发的病态了。
  “记住了。”太子对里面不少东西都还搞不明白,不过他都全部记住了。
  “你的性格太温和了。”皇帝有些不悦的看着太子,“可现在看来,也许正因为你温和,所以才能管的好这偌大的国家吧。”
  “父皇,我还有很多不懂的。”
  “不懂,你也要自己去学,我没有时间教你了。”皇帝稍稍提高了声音,连“朕”都忘记说了,“你只要记得‘平衡’两个字就好,就算你信任陈焕之,也不可让他一个人做大。”
  “阿恒不可能会背叛我的。”太子小声的说了一句。
  “是,他现在看着是很好,可权力这种东西最是害人。就算是你的亲兄弟也想着时时刻刻将你拉下来,何况只是一个表兄弟?”皇帝冷笑了一声。
  太子大惊失色,“父皇,您……”
  “你真以为朕老糊涂了不成,无缘无故让一个小娃娃去给你当伴读?”皇帝有些恨铁不成钢,“朕是在敲打你,告诉你陈焕之的事情朕知道了。”
  但这么直接的暗示,太子居然都没有搞明白?皇帝看了简直要被气死。
  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巧合?
  “父皇。”太子现在也提了几分勇气上来,“周家的事情,当年到底是……”
  “他们运气不好。”皇帝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当时内忧外患,他们正好撞到枪口上。比起那些树大根深的,比起那些家族子嗣茂盛的,他们既不根基深厚难以撼动又是外戚,最好用来杀鸡儆猴。”
  事实上,正因为周家还有其他几个人家的惨况,当时才会震慑住了其它家族,皇帝才能在后来的时间里将那些家族一个个的拔除。
  为了成大事而牺牲一些人,这事一个君王的必经之路。
  “可是父皇,因为周家的事情,娘她临死前都是放不下的。”太子还记得当时母亲拉着自己的手,絮絮叨叨的说着周家最后的血脉就交给他了的时候的场景。
  对于母亲来说,她一直觉得是自己害的周家家破人亡,最后就剩下一个小小的婴儿,还得改名换姓去陈家生活。她到死都放不下这一点,但是在父皇看来,这不过是一点小小的牺牲罢了。
  没有什么冤情,也没有什么阴谋。
  仅仅是因为他们运气不好,很好对付,所以他们就注定要成为牺牲品。
  这个解释让太子一时很难接受。
  或者说,不解释似乎更好。
  “那又如何?”皇帝不觉得自己有错,“朕不曾动了她的皇后之位,也不曾动了你的太子之位,陈焕之的事情朕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不过他有一段时间里对太子的确也有些不满意,觉得他太过软弱,就算自己不扶持其他皇子太子自己也会将自己给作死。没想到的是,周家出了事情之后,太子反而长大了不少,甚至还学会偷偷的阳奉阴违,将陈焕之给保下来了。
  这件事之后,倒是让皇帝对太子改观了几分。
  起码证明太子有个有血性的人,对于自己的母族还是有感情的。对母族尚且如此,也不用担心他以后会将其它兄弟姐妹们统统杀了。此外,他能够大着胆子去保人,证明他还是有点智谋的。
  陈家能够在这个时候答应太子的要求,也证明他们是真的忠于太子,不然不至于将周家的孩子记在自己的名下,且连陈家的当家夫人都不知道。
  一个太子,重感情不是什么大错,看人的眼光也有,这就是优点了。
  因此,皇帝将陈焕之后来指给太子当伴读,也是有暗示他的想法在,可是皇帝没有想到太子压根就没有想到这茬。
  太子大约还觉得自己隐瞒的很好,周家的事情已经过去好几年了都没有事,所以就没有多想。
  只是没想到,太子会在这个时候又来质问他。
  在皇帝看来,他已经做的足够好了。
  “父皇……”
  “咳咳,你去叫他们进来。”皇帝不想再和太子说些有的没的,而是打算一口气将事情全部处理完。
  “是。”
  太子只得退出去,将大臣们重新请了进去。
  后半夜的时候,大臣们一同哭了起来。
  皇子们也纷纷痛哭,太子则是被人小心翼翼的扶了起来。
  这一天,大闫朝的新皇诞生了。
  董长阳只陪了田静三天,三天以后,田静就回去了。
  事实上,田静这一次能回来也是赶巧了,她只是一个小小的收银员,假期也有限,基本是轮班制,能够请到这些假还是她和同事努力协调之后的结果。
  回去的时候,因为董长阳送她去机场,田静还有些胆战心惊,一直偷偷的看董长阳。
  “长阳,真的十分麻烦你,其实你不用送我,你回去还得转车……”田静有些絮絮叨叨,但看起来也是真的挺开心的。
  董长阳微笑着在一旁听着,没有打断她的话。
  同样的是女儿送母亲或者母亲送女儿,机场里的其他人看起来就要依依不舍的多,而她们两个人看起来却都有些太客气了。
  田静作为母亲,董长阳作为女儿,其实都知道她们两个目前这样的情况是最好的,客客气气的,当个普通的亲戚处才是对她们最好的。
  就算因为一时的感动而亲密的凑在一起,但时间一到还是要分开的。田静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孩子,她对于董长阳的感情虽然有,却绝对没有对她后来的孩子那么深。
  所以她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接董长阳去美国,也没有想过带着这个女儿加入到自己新的家庭里,因为这会打破她平静的生活。
  董长阳也早就不习惯家里还有一个母亲和她生活了。
  她们都习惯了各自的生活,并不想去改变。
  田静一个人朝着飞机的登基口走,走着走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她不是一个好妈妈,她自私,又无能,在美国也没有混的多么好,丈夫也不是那么完美,但比起前夫已经强太多太多了。
  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回来了。
  长阳已经成年,也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而这一段人生,她并没有参与,所以也不能干涉。
  董长阳深呼吸了一口气,意外的发现自己心里没有多少伤感的情绪,反而隐隐有些松口气。
  她和田静也的确是找不到什么话题聊,聊天的时候几乎都避开了这十几年自己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只是挑着一些热点话题说而已。
  说了三天,都快没有话题可以说了,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看了,总算可以将她送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