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奇幻玄幻>儒道至圣> 第1471节

第1471节

  方运微笑道:“多谢杨相相助。五家学院各有多座,仅仅今年破土开工的,就有整整二十二座,不出意外,在未来几年内,景国将会建立超过一百座院校。各国有志之士甚多,必然也会群起效仿,各建学院。所以,如何能在他国建立院校之前获得足够的师资力量,是重中之重。圣院会派一些人,但终究有限,而且圣院会派人到景国,以后也会派人到他国。”
  众官点头。
  方运继续道:“既然本相是各学院的名誉校长,那自当要尽心尽力。所以,本相初步决定,凡是有资格进入五家学院当名师的,各种普通待遇不用多提,除此之外,每人做满三年,可得藻鱼一只,满五年,额外得生身果一只,满十年,额外洗心草一棵。除此之外,每年会评选优秀名师,有额外的奖励,比如延寿果、圣体果等等。总之,万界神物皆可成为名师奖励。当然,这只是基本奖励,若是大学士甚至大儒愿意来学院奉献,只要做满三年,必得延寿果一枚与开智灵香一炷,大儒额外得开智圣香一炷。”
  第2436章 内阁集中制
  金銮殿的众官呼吸声突然加重。
  做官为了什么?为名为利,也能辅助圣道。
  去学院当名师,没有政务缠身,对修行更佳,但基本上有名无利,不像做官能荫庇后代。
  但是,在方运的学院当名师则完全不同,那些神物之利,已经超过做官所得。
  做官最多能让子孙富贵几代,对后代在文位没有丝毫增益,但无论是藻鱼、开智灵香还是其他神物,都能让后代在文位上获得大好处,更何况,对自己的文位也有极大的帮助。
  若是方运最开始这么说,他们是不信的,那可是圣院都急缺严控的宝物,但是,方运前些天在左相阁见到三个进士第一面,就大方地赠送开智圣香,由不得他们不信。
  许多官员立刻在心里盘算,看看是继续当官合算,还是尽快去那些学院当名师有利。
  很显然,方运的奖励太有诱惑,到时候必然会有大量的高文位读书人前去应聘名师,若是不尽早前去,再过几年,文位不到大学士都未必能去任职。
  毕竟,跟整个圣元大陆的读书人数量比起来,那些学院的名师名额少得可怜。
  杨旭文笑道:“方虚圣,老夫年岁已大,做不了几年官,辞官之后,可否前去学院混个闲职?”
  方运微笑道:“那五家学院虽然是专科专学,但也必须辅修儒家和各科知识,您老是景国名士,或许过几年便成大儒,您去教学,杀鸡用牛刀,本官求之不得。”
  张破岳跟着道:“我也预订一个职位,不过我尽量兼职。”
  方运微笑道:“只有景国律法允许,当朝官员兼职亦可。”
  众人都本能地瞄了垂帘后太后一眼,都察觉到太后的呼吸变乱。
  方运一旦建立学院,那景国的一些大才必然会投奔而去,这必然会导致景国的官员整体力量偏弱,虽然这些人依旧代表景国的国力,但却意味着皇室的实力衰落。
  方运竟然提出兼职,虽然可能是双赢,但也可能是挖皇室的根,偏偏皇室很难反对,因为会得罪整个官僚集团。
  一旦官僚们领着双重俸禄,若方运与皇室相争,他们基本上会保持中立,一旦他们保持中立,其实已经意味着方运赢了。
  太后望着帘幕外的方运,突然感到深深的悲哀。
  方运即便不当左相,只是担任各学院之主,其力量也会很快凌驾于皇室之上。
  太后有种感觉,方运的确在夺权,但并非是为了打击皇室或者自己称帝,而是有更远大的目标,只不过顺带影响到皇权而已。
  就像,人不断前行,总会不小心踩到一些蚂蚁。
  蚂蚁没错,人也没错。
  杨旭文等人首先示好,其余官员自然也不再矜持,纷纷称赞方运此举乃是景国之幸,这个大功劳仅次于孔圣开办私学,教化众圣。
  不过,这些官员称赞方运并非仅仅为了私欲,更多是出于敬佩,因为他们很清楚让五殿在景国建立学院是何等不易,方运必然做出了巨大的付出。
  在讨论完学院之后,方运道:“本相的第二步,便是尊礼复古,结果大家都看到了,盲目尊礼复古行不通。所以,这第三步,则要改变方向。”
  听到“改变方向”四个字,所有官员双目圆睁,细心聆听。
  方运道:“本相之前说过,仁义礼教,如无瑕白手,而那利则如黑墨。白手持墨,焉能不黑?本相之前欲除墨,但诸位同僚反对,那么,本相便诚心改过,不让无瑕白手去碰触那肮脏的利。人族的礼,自祭天而始,也当归于天,岂能沾染世俗的污秽?当然,此事要徐徐图之,不可急切。接下来,本官从吏部开始,着手行利。若有不妥,诸位同僚大可进言,本相自会秉承那八个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盛博源道:“方相,下官以为,朝廷官署,本身就是白手持墨,不能因为墨黑就废掉墨,也不能因为手会脏就不再碰墨。历代先贤的一直在权衡仁义礼与利,我们要做的,便是尽可能让手沾染最少的墨,同时让墨最大限度有益于景国。所以,方虚圣废礼行利之举,下官不敢苟同。”
  方运微笑道:“盛尚书理解有误,本官并未废礼,本官甚至已经同礼殿商议过,要给予礼更崇高的地位。当然,这需要慢慢改变。本官应当这般说,此次朝廷行利,是在礼法的监督下施行,只要不违背礼法,并且内阁达成共识,便可着手施行。”
  盛博源问:“现在文相空缺,四相只有三人,若是三人同意,那么内阁便算是达成共识吗?”
  方运微笑道:“自然不是。内阁不仅有四相,还有内阁参议,还有内阁行走。本相有一良策,将准备实行。”
  “请方相明示。”盛博源道。
  方运微笑道:“景国之中,内阁参议皆是高官,如六部尚书等,而像州牧、都督与州院君虽然不在京城,但依旧可以传书论政。至于内阁行走,则册封过多,鱼龙混杂,不久之后,当重新商议。不过,无论是四相、内阁参议还是内阁行走,都是景国之官,都应有参政之权。本相初步建议,那些影响较小的政令,内阁各相可自行决定,若遭遇反对再与众官商议。那些影响较大的政令,则由内阁参议表决,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赞同,方可施行。至于影响巨大的政令,内阁行走也当参与进来,得超过三分之二的人支持,政令方可通过。当然,这只是本相初步建议,众官若是持反对,本相会改进。”
  方运说完,金銮殿静悄悄的。
  几乎所有官员都流露出惊骇之色。
  他们是在方运的《政史》中看过相似的制度,而且各国官僚都有一定的潜在规则,比如若是众官反对太激烈,政令基本上不会正式颁布。
  但是,之前的各国朝廷的政斗是在水面下进行,各自遵循潜在的规则。
  现在,方运竟然制定了清晰而又正式的规矩,一切放在台面上进行,这完全颠覆了景国甚至十国的决策方式。
  张破岳小声问:“方相,这种官僚形式,似乎和您《政史》中的所有国家都不完全相同。”
  方运微笑道:“你们仔细看遍《政史》便会发现,里面列举的二百余国度,没有任何一个国度的制度、政体和官署运作模式是完全一致。我们景国的新模式,自然也不存在于《政史》之中,本相,给这种模式起了新的名字。内阁集中制!”
  高空之上,似有伟力隐现。
  第2437章 太后之叹
  许多人仔细思索,很快,许多官员抬起头,愕然看着方运。
  景国将来既然要走内阁集中制,那国君呢?
  一些官员隐约感到,幕帘之后的太后在轻轻的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愤怒。
  方运补充道:“这只是官员的运作模式,不涉及国君,我们景国,永远是在国君领导下的内阁集中制。”
  众人摸不清头脑,这意味着方运至少目前为止并没有废除皇权的打算。
  曹德安点头道:“如此一来,景国从本质上并无变化。毕竟,我国的政令向来由众位同僚讨论推敲后,才会实行,方虚圣只是将其确定为明确的规矩。既然如此,那老夫没什么可反对的。接下来,还请方虚圣写一份完备的内阁革新奏章,若是获得多数内阁成员同意,则上书国君,请太后与国君定夺。”
  随后,曹德安看向杨旭文。
  杨旭文目光轻闪,思量数息,重重一点头,道:“只要内阁同僚大都赞成,那本相也不能违背众官意愿,必然赞同。当然,此事须要获得太后与君上的首肯方可实行。”
  曹德安微笑道:“反正以后就算内阁官员作出决定,还是要加盖玉玺方可实行,对于太后和君上来说,变化并不大。所以,诸位的反应无须太过激烈,此事可比拎鹅提羊简单得多。”
  众官笑起来,没想到曹德安当众开方运的玩笑。
  方运知曹德安没有恶意,道:“曹相说的没错,此次所谓的革新,只是规范内阁官员,并无任何违背礼法之事,完全不影响君权。林大学士,方某的此次革新,是否违背礼法?”
  百官齐齐看向林守岩。
  林守岩思忖片刻,道:“此次革新,并无颠覆君权之举,又无违背礼教之事,乃是景国官员内部商议并经由景君裁决,礼殿不会干涉。不过,既然要实行新制,当列入律法,无论如何,须知会刑殿。”
  “退朝之后,方某便会请示刑殿阁老,只有刑殿下达文书,我们才可名正言顺改制。”方运道。
  林守岩点点头,没有说什么。
  在场的官员心中一凛,一些官员暗道好险,幸好没有反对,方运表面上说请示刑殿,实际已经与刑殿沟通完毕,只要刑殿文书一下,由不得太后景君不同意。
  名面上,圣院不会干涉各国政务,但实际上,圣院统摄人族,刑殿一旦下发文书,太后若是敢否决,那便等于给方运动手的借口。
  太后一旦对抗刑殿,那从此以后,景国所有法家读书人将会坚定地站在方运身边。
  圣院,终究代表众圣。
  而刑殿,终究掌管圣元大陆的律法。
  太后和景国皇室终究不是方运,绝不敢对抗圣院。
  垂帘之后,传来一声幽幽轻叹。
  众多官员生出同情之心,但是,却又无可奈何,因为即便不理解方运的做法,他们也能感觉到,方运并没有私心,而且方运的革新的确对景国有利。
  至少,方运的内阁集中制,好过左相专权,也好过可能出现的昏庸景君葬送景国。
  曹德安道:“内阁集中制或许有缺陷,但至少胜过《政史》中胡扯的民选制。若是真实行民选,那君权将会遭到严重的冲击。”
  礼部仪制司司正魏栩却道:“下官以为,天下大同之后,民选制乃是堂正之道。”
  “荒谬!”曹德安毫不客气斥责这个正五品的官员。
  盛博源用极为严厉的目光看着魏栩,但魏栩视而不见,盛博源无奈摇摇头,面露苦色。
  礼部和监察院中的硬骨头极多,他身为礼部尚书都拿魏栩没有办法,魏栩并非谁的门生,交友也不广,但却是公羊世家的女婿,而且其母族是孔家的支脉。
  关键是,魏栩此人刚正严明,若非性情太过正直,早就会被委任品级更高的侍郎,而不是司正。
  魏栩道:“曹相此言差矣。天下大同,人人都是读书人,人与人同,为何不能行民选之事?方虚圣既然甘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政史》中列出民选制,必然认可民选。我们不如听听方虚圣的看法。”
  方运没想到这个盛博源的属下竟然如此率直,之前却没有反对自己,很显然,此人心胸非凡。
  方运想了想,道:“在尽善尽美的前提下,在人人的才智超越进士的前提下,在人人以事实为依据的前提下,在人人不受个人喜好或情绪的影响下,民选是最佳之道,毋庸置疑。”
  方运并没有像华夏古国某些喜欢空谈之人那样疯狂推崇民选,而是给出了严苛的限定条件。
  许多官员轻轻点头,认为方运的话大有道理。
  “但是您《政史》中列举的国度,就有民本国家,他们就实行了民选。”魏栩道。
  方运微笑道:“《政史》只是概括之书,很多话不便详说。民本政体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最佳之道,但那需要漫长的过程。更何况,《政史》中列举的那些国度,虽然号称民本国家,但民众真正的权力实际非常小。比如其中一个民本国家,那个国家的人的外貌和我们圣元大陆华夏子孙略有不同。那个国家真正掌权的是名为上议院的地方,但那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却不是百姓,而是大商人以及上议院的元老。”
  “看过《政史》,你们或许会怀疑,为什么民本国家会有贵族共和国家才有的元老?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那个国家的上议院的成员,是间接世袭的。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间接传承自己的权力,比如女婿,比如代理人,然后在可能的情况下,将权力转交给自己的后裔。”
  “你们或许会觉得我讨厌那个国度,但并非如此,我非常认可那个国度,那是一个伟大的国度,它在很多方面强大又伟大,在那片星域,那个族群最强,并且获得周边族群的仰慕。我之所以拿它举例,是要表达一个观点,在一个族群的平民阶层的才智、能力、学识和思维达到极高的高度之前,不可能存在所谓真正的民本,放眼回顾,历史上任何强大的国家,都是由精英统治。”
  第2438章 行利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政史》之中,民本政体起源于异族的雅典,但那里本质上分为贵族、公民和平民三个阶层,公民通过战争以及个人的努力,获得权力,但他们却和贵族一样,把平民当奴隶看待。那其实是一个伪民本国度。那个国度的大贤亚里士多德等人,竭力反对平民掌权,他们认为即便贵族甚至僭主也比平民掌权好。而号称民本雅典的创造人,是赫赫有名的贤者伯里克利,他把女子当作货物,把女子看得无比卑微。这种人,我不承认他内心有真正的民本。”
  “雅典之后,还有一位先哲名为卢梭,他在异族的成就若是放到圣元大陆,必然封圣,而且圣位极高。但是他却说过我不喜欢但却不得不赞同的话,他说,严格意义上的民本仅仅存在于理想中,是不现实的,多数人统治而少数人被统治,这是违反自然法则,我们不能想象人民无休止地开大会讨论公共事务。”
  “我初看这位先哲的言论,颇为不适,但联想到人族历史,万界族群历史,却不得不承认,他的话无可辩驳。而且,看到他的话,我联想到孔圣的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然,后来经过寻古我们发现,这话是后人传承错误,原话是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无论哪个版本,并没有本质的差别。都是在说,孔圣认为官员只需要告诉指导平民去做什么,而不需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当年孔圣未封圣前,有人说他这是愚民,说他看不起百姓,哪怕封圣后也有一些各家读书人因此批判孔圣。但是,我们若是认真思考,首先抛弃所有偏见,以春秋时期的教化程度,我们要实行一条政令,是直接告诉百姓去做好,还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教育他们这条政令的来龙去脉等一切相关细节?”
  众官没有一人说话,因为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当时的大多数百姓连字都认不了几个,真要逼他们去学习政令,他们说不定会揭竿起义。
  方运道:“所以,从实用的角度讲,这句话没错。我们把这句话放在现在来看,我请问诸位,现在若是圣元大陆每个百姓都有权决定每一条政令,那么天下会如何?”
  魏栩几乎不假思索道:“天下大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