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五章刘基
刘岱刘繇兄弟,虽然因伯父而为世人知晓,但都能被举荐为一州刺史,恐怕也不是无能之辈。
不过,这两个人在三国史上却不太知名,原因就在于让人有点儿匆匆而过的感觉。
刘岱死于对黄巾军的作战,而黄巾军实实在在不是有多大战斗力的队伍。
刘繇被孙策打败,而孙策起兵时不过千把人,即便是过江后,也不过是五六千人,可见这刘繇军事才能是个什么水平。
合起来说,兄弟俩的起点都很高,只是处在这乱世,军事方面这块短板太过明显,也就难以成就大事了。
可是刘繇呢,历史上曹操却很欣赏他,难道就因为他是忠臣。
像曹操这种级别的人物,一般平常人是入不了他的法眼的,但凡能让他看上眼的,你总有什么过人之处,或者有超出常人的本领。
就像是刘繇在三国时期只是个三流军阀,但是曹操却对他十分的欣赏。
刘繇十九岁那年召集人马悄悄的潜入贼人的老窝,将被绑为人质的堂叔刘韪顺利营救,更厉害的事刘繇竟然将土匪头子的项上人头取下。
自那以后他可算是出了名了,他平时的表现也很亲民,所以乡亲们也都对他很拥护,也正因为以上的种种事迹,他被大家不约而同地选为当地孝廉。
后来官职也有些变化,但是由于他对于官场权贵之事并不关心,之后就干脆辞职不干了。但是又被征职为官,发现有不良之士,还将其官职罢免。
没过多长时间,刘繇成为掾属是司空府的职位,除了出任侍御史以外,其他的官职他都没有,而且那时四处战火连天,聪明的他选择在淮浦避一避战乱的风头。
194年,皇帝亲自下旨任命刘繇出任扬州刺史。
原本以前的时候扬州刺史的根据地是设在当初江北的寿春,可是那时朝廷局势飘摇不定,袁术的势力所及之地已然覆盖到了淮南一带,多亏了吴景和孙贲把刘繇转移到江南的曲阿,刘繇才能够保存了自己的性命并在扬州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袁术意图谋反,密谋篡位,一举攻下了方圆内大部分的州县,更让刘繇感到震惊惶恐的是孙策作为袁术的一名大将将庐江一举拿下之事。
刘繇肯定不会干瞪眼看着他们的行动,于是他也开始派兵来防卫抵御袁术的攻击。
双方的战斗难分高下,而每一方都不肯退让,就这样僵持着大约一年之于的时间也没有一方将另一方攻下,后刘繇又被加官进爵。
刘繇在还没有被孙策打败之前,完全有可能杀了孙策的家人,可他没有。
在就是太史慈这么一个猛将,他不重用,硬生生的推倒了孙策身边,至于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太史慈出身贫寒吧。
太史慈是刘繇的老乡,白身.而当地武将大多是土豪世家,他们把持了扬州的政治军事。
我想当时刘繇邀请太史慈的时候是因为还没有就任扬州刺史,手中毫无势力,所以才带上当地有武勇名声的太史慈。
但是到了扬州和当地势力达成协议,保持了一定的平衡。
自然无权无势的太史慈不能进入权力中心,分化当地土豪世家的兵力.而刘繇那句“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应该是刘繇说的一句玩笑话,当时虽然许子将和太史慈同在刘繇帐下,但是许子将名声赫赫,太史慈一个小人物怎么入了许子将的法眼.再说许子将,他的月旦评,评论的都是一方诸侯。
或者世家子弟中创出名声的俊杰人物,太史慈一介武夫,自然不可能被许子将肯定,而刘繇当时手下有许子将这个名人。
自然觉得自己牛气轰轰,所以不太想用太史慈这个无名小子吗,可能他觉得自己手下领兵的排个毫无名气的家伙会很丢人吧。
其他的懒得说了,现在刘繇死了,两年前死的,他死了,孙策就夺取了豫章,彻底统一了江东。
不过他的儿子刘基还在啊,可以把刘基拉到鲁肃身边,名义的主公。
历史上刘基也是一个人物,孙策把刘繇打的屁滚尿流,而刘基呢,备受孙权宠信。
历史上,刘繇去世后、当时刘基十四岁,为刘繇服丧一切合乎礼节,刘繇生前属下官员所赠馈的礼物,他一概不收。
孙策讨伐江夏时,回军时经过豫章,为刘繇治丧。并且带回刘基兄弟,善加礼遇。
刘基隐居在乡里,曾遭遇很多艰难和困苦,体会事理,并不感到悲伤忧愁。与
弟弟们一起居住,常常晚睡早起,妻妾们很少能见到他的面,几个弟弟都敬畏他,视其为父亲,不随便乱交朋友,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 。
这时候不低调都不行啊,住在孙策的地盘里,一有动静,全家遭殃。
刘基相貌姿质都很美好,深得孙权喜爱敬重。建安十四年孙权为骠骑将军时,征召刘基为东曹掾,任命他为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
黄武元年孙权为吴王,升任刘基为大农令 。
一次,孙权举办宴会时亲身起来劝酒,虞翻趴在地上装醉,孙权离开后,虞翻又起来坐下。
孙权于是震怒,拔出佩剑要杀他,在座的都很惊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