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节

  余秋指着笔记本上漂亮的行楷:“病人的主诉、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实验室数据综合在一起, 需要我们进行鉴别诊断, 所有的数据要逐一分析,罗列全部可能,重点考虑常见病多发病,而后再逐步排除,分别解决问题,从而得到诊断。
  接着我们要从病理生理机制出发,明确到细胞水平来解决疾病的根本矛盾,使得病理状态向正常生理状态转,这就是我们针对疾病的治疗。
  然后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监测数据以及观察病人的情况来判断是否获得了理想的疗效。
  如果效果不理想,我们得考虑是不是要调整剂量或者更换药物甚至修正诊断。
  医生必须得学会相信自己,但同时也要有自我怀疑精神,后者比前者可能更重要。因为说到底治病看疗效,不管前头说的多么天花乱坠,完全可以写本书了,只要治疗手段上去以后没有效果,就应该考虑推翻重来。”
  余秋拿自己手上的help疾病综述举例子,“像这位患者,其实表面上她临床首先出现的症状是血尿,而且是导尿时意外发现的,但实际上她先前已经有恶心呕吐以及上腹部不适的表现,可惜并没有引起我的警觉。
  我把它简单的理解成孕期不适,因为有的人快要生的时候,也会恶心,而且她还吐得不厉害。
  实际上在那个时候我就应该以恶心呕吐为主诉,详细询问临床症状,进行相应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数据开始进行鉴别诊断。
  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的疾病包括肝炎、胆囊炎、胃肠炎、胃食管反流、孕期急性脂肪肝以及胰腺炎。”
  余秋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通,解释自己的临床诊断思路。
  她最庆幸的就是一件事,即使当时测量患者血压始终不高,尿常规也没有出现异常,她仍然没有放松hellp综合症这根弦。
  原因无他,因为对于产科而言解决了血压、出血以及新生儿三个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80%以上的麻烦。
  有的时候将问题想严重点儿,没坏处,起码可以提醒医生做好情况恶化时要如何应对的思想准备。
  要用的药拿在身边,使用的抢救工具放在眼前,一旦情况真的发展到那个地步,不至于两手空空只能凭着一张嘴巴说,什么治疗措施都来不及跟上。
  余教授夸了她一句:“你这个思维模式很好,我上课的时候跟他们讲讲。”
  学会看病看似简单,只要记下大量的基础知识以及病例就好,到时候依葫芦画瓢。
  但是疾病千变万化,要是不能抓住根本,很容易被绕晕了。
  余秋赶紧跟何教授讨论自己的想法:“教授,我想在卫生院见建新生儿科。”
  新生儿科一般分三级。
  一级就是普通的婴儿室,适用于正常新生儿进行检查以及指导父母护理。
  二级是普通新生儿病房,收住各种早产低体重儿已经有各种疾病但并不需要呼吸、循环支持跟持续监护的小小孩。
  三级就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余秋想要建立的就是介于二级与三级之间的简易新生儿监护室。
  现在没有高端设备,也没有一整套班子,但是他们可以培养专人做这一块。
  没有病房,他们想办法开辟出来。实在不行的话,就在厂房旁边开间屋子,充当新生儿病房。
  也不用多复杂,简易新生儿监护室设监护病室和恢复期病室。
  监护室里头配备保温抢救台,再配三四台暖箱,几张小床,就能管五六个情况危重的宝宝了。
  余秋以前暑期短期支援的时候,曾经去过偏远山区的卫生院。
  当地交通极为不便利,新生儿想要转到最近的县医院,救护车需要颠簸两三个小时。
  他们卫生院总共只有七八位在职医生,居然愣是搞出了一个简易的新生儿病房。
  里头的一套新生儿复苏器是大医院淘汰下来被他们接着使用。因为当地政府欠债太多,根本就没有资金投入给卫生院。
  新生儿喉镜、氧疗头罩跟单面蓝光治疗仪、高频呼吸机,是当初负责培训他们的市儿童医院捐赠给他们的。
  更叫人瞠目结舌的是,需要持续正压给氧的小娃,他们采用的居然是自制的鼻塞cpap简易呼吸机。
  就这么简陋到让人简直不堪忍受的环境,他们照样持续救助周围山民的孩子。
  就算后来通路了,附近人照样去这家卫生院生孩子。更大的地方他们去不起,他们也相信这家卫生院。
  人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能土法上马,能做一点是一点。
  余秋看着余教授:“新生儿监护室以及成人重症监护室,都是我想尽快建立起来的。不然这个医院没办法发展下去。”
  真正体现医院水平的地方,往往就是急重症,这也是医生真正能够为病人提供帮助的地方。
  因为60%的已知疾病都有自愈性啊。
  病人来医院,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医院救命。
  她说的慷慨激昂:“想要发展产科,新生儿科的建设迫在眉睫,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也必不可少。”
  余教授长久不出声,让余秋有些心里头打鼓。
  她知道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下,想要成立一个新的科室并不简单,可是这件事并非不能尝试啊。
  他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技术前沿角度上来讲,她可以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虽然她掌握的知识也不够全面,不过半瓶水晃荡。毕竟,她是专业搞产科的。但对付一个简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她已经差不多勉勉强强够用了。
  另外就是他们有人脉呀。文教授这样的儿科大拿是余教授的朋友,而且一直很关心余教授。
  不说要对方出人出物,最起码的在新生儿科建设方面,他也可以提供一些技术性支持工作。
  余教授苦笑:“那他可帮不上任何忙,他们医院也没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余秋大吃一惊,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怎么可能?
  余教授面上神情复杂:“2019年是不是都有了呀?”
  余秋点头:“最起码的一个县应该都有一家吧。就算没有,临近的市也有,到时候通过专门的新生儿保温箱把孩子转运过去。”
  虽然国民对医疗行业诟病极多,他们这些从业人员也经常自嘲。
  但实际上,国民享受的医疗服务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差。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算是价廉物美。
  最起码的一个对比例子,美国留学生有几个生病了敢打救护车啊?家里有矿的除外。
  余教授的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那就太好了。”
  他干了一辈子的产科,当然知道新生儿科支持的重要性。
  他见过不少孩子在他面前就这么眼睁睁没了,说句难听的话,直到孩子死,他都不知道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没的。
  “咱们国家底子薄啊。”余教授轻轻叹气,“据我所知,现在也就上海、北京、天津、南京这几个大城市的少数医院有新生儿病房,这是依附于儿科存在的,没有独立的新生儿科。你讲的这个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我没有听说过。”
  余秋真是傻眼了。
  不知道为什么,她一直以为现在医疗技术水平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所处的地方条件简陋造成的。
  现在已经是1973年了呀,国际新生儿科的发展应该早就生机勃勃。
  就算余秋没有专门了解过这方面的历史,可是影视文学作品就可以反映很多问题呀,在那些老电影当中,现在欧美国家的新生儿科应该已经建设的很不错。
  她没想到国内居然还属于近乎一张白纸的状态。
  余秋点头,表达自己对现在医疗工作者的佩服:“那现在的母婴工作可真不简单,这种条件下还能够维持现在的母婴生存率,我只能说佩服。”
  没有新生儿科,那他们就自己建设,从现在开始,从这家简陋的卫生院开始。
  他们自己组建专业的医疗团队,他们自己搞出正儿八经的新生儿监护病房。
  余教授神色舒缓:“你现在有合适的人选吗?我看这个卫生院,人手也很紧张啊。”
  如果确切点儿讲,是现在全国医务人员都非常紧张。
  “我想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培养现有的护士。”
  这话听上去不太中听,但目前的情况是,卫生院还能想办法争取来实习护士分担护理工作负担,短期内想再找医生不是件简单的事。
  “第二个就是培养赤脚医生,直接让经过一定医疗知识培训的赤脚医生专攻新生儿方向,再对他们进行专科训练。”
  余秋迟疑了一下,“不过这有个问题,就是各个大队可能有意见,因为每个大队都要有赤脚大夫,人手协调上面存在一定的麻烦。”
  她将侯向群、李伟民还有陈敏拉到红星公社卫生院,还是刘主任卖的面子。
  其实她不是没考虑过直接将主意打到知青头上,像郝建国跟周伟民,他们一开始就打定主意想当赤脚医生来着。
  但这有个问题,那就是知青终将会回城,等过几年时间,他们成长为成熟的新生儿科医生之后,又直接走人了,那整个科室就会瘫痪。
  余秋曾经听自己的导师提过,当初知青回城,对于他们下放地区的经济打击其实非常大。
  因为他们当中很多人在下放地点从事的是技术工种,有的地方甚至知青走了,拖拉机都没人会开。
  赤脚医生制度后来实行不下去,很大程度上也跟知青回城有关,人都走了,哪个来看病?
  余秋不希望这样,她希望自己辛苦建设扩大的医院,能够在知青甚至她本人离开之后依然能够正常运转发展。
  这才是个成熟的医疗机构。
  红星公社以及周围的老百姓并不会跟着知青一块儿回城啊。
  余教授看着余秋手绘的新生儿病房,微微点头道:“人员的问题我来想办法,看刘主任能不能找到合适的人选。要实在不行,我托托老朋友试试看。参与一个新学科的建设,想必他们也有兴趣。”
  余秋大喜过望,赶紧列出一系列单子:“这些医疗器材,麻烦你也去打听打听看有没有。要是没有的话,我在请陆师傅帮忙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
  其实辐射保温台的原理挺简单的,实在不行他们就自己来。
  余秋停下来喝水的时候,余教授突然间冒了一句:“小何的字写的不错呀。”
  妈呀,教授这是在祭大杀器吗?余秋差点儿没被水活活呛死。
  她捂着自己的嘴巴,羞愧地看自己写的笔记。
  她必须得为自己证明,她曾经写字也不逊色于何东胜的,她小时候也是念过庞中华字帖的人。
  因为写字好看,她小学时代还经常被老师叫到黑板上帮忙抄题目,吃了好多粉笔灰。
  就算是万恶的高中时代,也只是将她的楷书变成了行楷。
  至于她是如何一路堕落的?只要上过□□的门诊,当过三甲教学医院几年大夫,还能写出病人能认识的病历的医生,那都是大熊猫级别的存在,实在赶不上,也起码得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余秋的脸腾的一下子红了,她支支吾吾,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事实上,余教授好像也没问什么问题呀。
  头发花白的教授只朝余秋点点头,宾主自己名义上的女儿:“早点儿休息,我听说你昨晚就过来看急诊了。”
  说着他站起身,手里头拿着余秋的笔记本跟讲义,朝办公室门口走去,推开门的时候,他感慨万千,“你已经是个大姑娘啊。”
  都念完了博士,做到了主治医生,怎么还会是小娃娃呢?
  小秋大夫一个人留在办公室各种风中凌乱。
  妈呀,教授这是什么态度啊?搞得她心里头15个吊桶七上八下却死活活打不起一桶水来。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