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奇幻玄幻>翡翠王> 第109节

第109节

  林跃微微摇摇头,继续查看其他的吧,发证还没有查看完。
  另一种就比较难鉴定了,因为选用的材料也是高岭土,但采用与古代相近的工艺对胎料进行加工,制作者挖空心思,在胎料中加入少量石英粉和其他物质,经过精心配制,烧成后无论从硬度、胎色还是疏密度都与唐代三彩接近,区别开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林跃避开了这个,直接去鉴定工艺。
  反正只要是假的肯定会露出马脚的。
  还不如直接鉴定下去。
  第四个是工艺。
  一般作假的都是采用与唐代相类似的模制按坯工艺制作,但组合后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器皿都显得笨拙,比例不协调,线条生硬。还有的过于精雕细做,画蛇添足,让人感觉不到唐代三彩的神韵。
  还有一点通常情况下唐三彩人物俑凡是没有衣物遮住的皮肤均不施釉,如人物的脸部、颈部、手部,一般采用彩绘。头发、眉毛、眼睛、胡须、巾帽等用黑色,口-唇和面颊用朱红。人物的五官、须眉描绘的细致入微。这些彩绘历经千年颜色已经变淡变薄,且渗入胎体。仿制品的彩绘颜色鲜艳清晰,看上去比较浮,勾画的线条不干净利落,人物表情显得呆滞,所用笔法描绘的往往不到位,与真品有一定的差别。
  这些特点都成了林跃鉴定的有力着手点。
  不过一一排查特征的林跃很快发现不对劲的地方,眉头不禁紧皱了起来。
  这个仕女的身体表面太光滑了,光滑的让人以为是天然形成的。
  一般唐三彩都不会这么光滑的,许多都留有唐代工匠的指印。这是因为人物多为分段制模,用手按坯,用陶泥粘接,然后装模的时候收音还会留在上面,即使施釉也会有印痕。
  可是眼前的这个唐三彩为什么没有呢?
  难道是因为釉色太过浓烟掩盖了上面的指痕?
  不应该啊?
  林跃为了更好的确定一下,再次拿起放大镜仔细的观察唐三彩表面的釉色。并不是太厚,也没有印痕。
  假的?
  林跃收起放大镜的时候,眉头紧皱了起来。
  很多证据都证明是真的,可现在突然出现了一个疑点,而且这个疑点只是疑点,并不完全证明是假的,因为古代的人的技艺不是现代人能猜想的绝对是媲美天工。
  或许是古代的工人故意去除了这些印记。
  林跃怀着疑问,继续查看,不过却没有发现任何疑问,正当他准备放下手中的唐三彩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自己没在意的特征。
  没有腐蚀斑块?
  原因为这件唐三彩太完美了让林跃以至于忘记了这个特征。现在想起来确实有人让人值得怀疑。
  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目前无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润的釉表极薄的一层釉水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会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唐三彩出土后腐蚀不再发展,过程停在了釉面上。腐蚀出现时,开始是釉面上出现隐约可见的微孔。微孔刚出现时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几十个、上百上千个,刚出现时太渺小还不足以改变其釉面的光泽和颜色,乍看上去釉面正常,不用放大镜观察也可看清;随着微孔的增多增大,其釉面的颜色慢慢变成浅褐色;随着腐蚀的日趋严重,腐蚀面积逐渐增大,就出现了粗糙的斑块,用手摸之有刺手感,用指甲轻轻一划可划出痕迹……
  腐蚀斑块是所有唐三彩中极不容易发现却很特别的痕迹。因为唐三彩埋在地下被腐蚀的,唐三彩最早发现时1904年,也就是这些陪葬品在地上至少埋了上千年。保存在好也不可能没有腐蚀斑块。
  所以……
  这件唐三彩是假的!
  得出结论之后,林跃立刻变得兴奋起来,幸好自己看出来了,要不然还真容易坚定地错。
  自己还真是命大!
  林跃下心中再次庆幸不已,幸好自己最后发现了一点,要不然真的打眼了。这一打眼不要紧不知道要被扣掉多少分。
  林跃微微的呼了口气,然后慢慢的走向第四十三件瓷器。
  第四十三件……
  第四十五件……
  ……
  第九十一章 艰难的鉴定(6)
  今晚八点半会有一个作品相关,麻烦大家看下o(n_n)o~
  ****************
  来到第四十七件,林跃抬头看了看墙上的表,五点二十一分。
  还剩下九分钟,时间太紧迫了!
  最后三分钟开始施展异能或许还有希望。
  六分钟四件瓷器?
  林跃无奈的苦笑起来,然后继续查看手中的瓷器。
  是一件青花瓷瓶。
  林跃没有先看青花瓷瓶的瓶底,反而对青花瓷瓶表面的图案有了些许兴趣。
  青花瓷瓶便面话着娇艳绽放的玉兰花,海棠花还有牡丹花,虽然只是各一朵但是却给人一种繁华似锦的感觉,尤其是牡丹花,自古寓意富贵,虽然没有原来的颜色,但是用蓝色的笔锋却给人别样的感觉。没了慵懒的感觉,反而多了有紫红清新淡雅。这样的团寓意着“玉堂富贵”。各取玉兰花的“玉”、海棠花的“棠”子谐音“堂”、已经壮丹花“富贵”的寓意。
  看着瓷瓶上的图案,林跃呵呵一笑。
  这种寓意恐怕是每个人都希望的吧。
  随后他拿起瓷瓶看了看瓶底的款识。
  四字楷体。
  永乐年制。
  笔道浑厚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折角处为圆角,结构严谨整饰,气象雄浑豁达。
  看到这林跃暗暗的点头,是明朝永乐年间的特征。同时他还注意到瓶底是那种高且深并且外撇式圈足,圈足露胎处有泛火石红斑,而且还全部包着釉。
  圈底也符合明朝永乐年间的特征。
  一般圈底是最容易看出作假痕迹的地方那个,圈足没事那这个持平个很大可能就没事。
  不过凡事都有意外,林跃也不敢大意。
  接着林跃又仔细的检查了一下整个青花瓷瓶的特征。
  造型清芳、圆润、灵巧,胎体轻重适度,尤其以白砂底之细腻而著称。釉面肥厚,莹润平净,无桔皮纹。造型工整精致色调凝重古雅,绚丽鲜艳,体态优美俊秀,用进口“苏泥勃青料”,烧造时有自然的晕散,形成浓重凝聚的结晶斑点,呈凸凹不平状,琢器胎体接痕微露…...
  尤其是青花瓷瓶的的口沿,以手试之有锋利的感觉。而一般仿品的口沿一般都是那种圆润的,没有棱角。
  所有的特点都无比的契合永乐年间青花瓷的特点。
  契合度堪称完美。
  但是就是这种完美给了林跃一种不踏实的感觉。
  反常必有妖,眼前的瓷器太过真了以至于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尤其是林跃并没有再次起本身看到什么什么保存不当而遗留的痕迹,一切都很完美,就像这个瓷器刚做好就被密封了起来,然后等比试开始才被取出来。
  即使照这样恐怕都会有些许变化,但是现在却一点都没有。
  林跃皱着眉头又再次仔细检查了一下整个瓷瓶,对于完美的东西他必须保存着一丝怀疑,不能大意。他真想找出一些作假或者磕磕碰碰的痕迹来证明这件瓷瓶的不完美。可是最后他还是失望了,没有找到任何的瑕疵。一切依旧是那么完美。
  看来世上还是有完美的东西的。
  最后林跃无奈的放弃了,放下瓷瓶,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件青花瓷瓶的编号和名称,然后走向第四十八件瓷器。
  第四十八件瓷器比较好坚定,圈底就能看出是假的。但是等林跃鉴定完第四十八件的时候时间还剩下三分钟多一点。
  望着最后的两件瓷器,林跃眼神中露出无奈的神色。
  用异能吧!
  这个时候如果再不开作弊器就只能失败了,自己已经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就让自己最后再疯狂一把吧
  稳定心神,集中注意力,调整呼吸,古井不波状态和异能同时出现。
  林跃仔细的将视线埋入第四十九件瓷器的胎体中,仔细的感觉里面的粘稠度。
  有些淡……
  应该是……明朝嘉靖年间的。
  感觉出之后,林跃用最快的速度翻过第四十九件瓷器大盘的盘底一看,上面果然是嘉靖年间的款。
  真品。
  林跃来不及记录下,立刻冲向最后一件瓷器。
  粘稠度……有点浓……民国的。
  他翻过最后一件瓷碗的碗底看了看,清乾隆款识。
  赝品!
  放下瓷碗,林跃就像一阵风一样,冲到自己不确定年代的从四件瓷器面前。
  很快他就确定了其中两件瓷器的年代,然后去确定剩下的两件陶器的年代。
  林跃全神贯注的看着眼前的陶罐,眼神透视到陶瓷里面但不完全透视只透视了三分之二的深度,然后将实现完全融入到里面,慢慢得到感受着高岭土给他的感觉。
  高岭土不同于瓷石,瓷石给人的感觉是粘稠度,而高岭土给人的感觉确实粗糙度,不同年代的高岭土的粗糙度是不同的。年代越久远粗糙度反而越高,正好和瓷石的粘稠度的特性相反。
  鉴定瓷器只需要感觉粘稠度就可以了,但鉴定陶器却需要感受高岭土的粗糙度。
  这陶器高岭土的的粗糙度……有点淡。
  应该是……
  林跃女里的将高岭土的粗糙度和脑海中的记忆相对比,很快答案就出来了。
  清朝咸丰年间的仿陶器!
  这个时候林跃看了看墙上的表,还剩下一分钟。
  还好,还剩下最后一件陶器。
  林跃来到最后一件陶器面前,全神贯注的去感受里面高岭土的粗糙度。
  粗糙度……很浓。
  西周时期!
  林跃立刻将自己刚才所感受到的结果全都家在本子上。
  西周的时候并没有景德镇这个制瓷圣地,不过为什么博物馆存放着西周时期的高岭土林跃就不清楚了,可能是收集的,不过肯定要费很大的功夫。
  记录完之后,林跃再次看了看投递上的表,还剩下十五秒。
  最后十五秒就不利用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