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穿越明朝当暴君> 第621章 准备分迁大族,愧为汉家读书人

第621章 准备分迁大族,愧为汉家读书人

  “如今看来,江南士大夫内部的思想分化已经非常严重,矛盾十分尖锐,即便朝廷没有直接偏向哪一边,他们自己就发生了数次大斗殴!这简直与闽粤一带的土客之民大械斗可比一比!”
  “尤其是,不少士子已非常反动,漠视王法,竟崇尚用强硬的手段,直接杀掉不赞成自己观点的人,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我大明也不能有这样的汉人!擅夺他人性命,本质上就是大逆不道!”
  在圣驾离开南京的这天,卢象升在朱由校说起了这些天巡视后的感想。
  接着,卢象升又说起自己所分析出的缘由来:“而这些,究其根本,还是江南一带,世代官僚出身的大族甚多导致的,很多大族世家子,没法接受现在这种被朝廷控制,又被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争夺名位的现状,而因此产生很大的不满!”
  “故以臣之见,得着手把江南大族分迁别处!”
  卢象升因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温体仁也跟着附议道:“有些大族数房合在一处,乃至有的县基本上都是一族的人,地基本上也是他家的,官府也难以管束,所以,为避免将来真的出现更血腥的暴动,迁居确实是有必要的。”
  朱由校点头,问道:“依你们看来,这些大族分迁往哪里更适合?”
  “印度!”
  卢象升这时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且道:“若非陛下当年兴兵印度,且移民于印度,臣也没想到印度可耕之地会如此多,如今我大军在印度已开拓的可耕田亩数已超过中土,目前靠民间自发移民和移灾民过去都还是地多人少,当然这跟朝廷实行的是严格汉化政策有关,所以,土人抵抗者较多,抵抗者多,自然也就导致土人被杀的多,也就使得我们已经占领的地区还是地多人少的情况,强制迁移一些大族富户过去是很有必要的。”
  “那里也需要有足够文化底蕴的汉人士族扎根,仅靠庶民移过去,难以彻底在当地根植我汉家文化,没准还是会受当地文化影响,而渐渐形成新的文明。”
  温体仁赞成将一些士族移去印度,毕竟士族的确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加快汉文明在当地发展。
  朱由校听后,也很是赞同:“那些想做人上人的大族士子留在江南只会更加反动,甚至会腐化寒门士子,迁走也好!让他们去印度做人上人!回京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这个。”
  “是!”
  ……
  “陛下请看!”
  这时候,卢象升指了一下御用蒸汽汽车的车窗外面。
  朱由校因此看向了外面,就见官道两旁站满了士子。
  儒巾襕衫,翩翩而立。
  一眼望不到边,如江边的白鹭一样多。
  朱由校免天下田赋,又规范了商税,且又遏制权贵豪族的兼并,并大兴平民教育,故而,江南的许多贫民、小地主、小商人阶层出身的士子对他这个皇帝很崇敬的。
  再加上,朱由校前些日子的一番训斥,又让江南的士子们很受启发。
  所以,士子们也就对皇帝陛下更加崇敬,甚至不少已引以为师。
  包括像黄宗羲、陆符这样大族出身的一些士子,他们不是笨蛋,在经朱由校点化后,也明白皇帝的善意,而因此此心存感激。
  这些士子也就都不约而同地来恭送他们的皇帝陛下离开南京。
  不过,朱由校自己倒是没想到,他这些日子既准其进言又直接铁血镇压的操作,让江南的士子们倒是意外的比之前齐心了些,而因此都来恭送皇帝陛下。
  “恭送陛下!”
  “恭送陛下!”
  “恭送陛下!”
  ……
  这些士子此时齐声喊了起来。
  为首的黄宗羲和顾炎武等士子更是走到最前面来道:“我们让陛下失望了,我等愧为汉家读书人!请陛下放心,学生等此生绝不会将屠刀指向自己的同胞!除非有同胞要做汉贼,分裂我汉家疆土!”
  朱由校因此颇感欣慰地笑了起来,且道:“很好!就该这样,皆承一条血脉,何必水火不容!”
  “陛下,这是学生这些日子,奉圣谕,按白话文写的如何限民之权利一书,还请陛下御览,赐教臣不足之处!”
  在朱由校说后没多久,黄宗羲这里则奉出一本书,双手托着,举过头顶,朝朱由校弯腰,大声喊了起来。
  “陛下,这是臣按白话文写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之部分文稿,也请陛下审阅!”
  顾炎武这时候也献起书来。
  朱由校听后便道:“既然是用白话文写的,也算是在响应朝廷的号召,拿来吧,若写的好,朝廷帮他们扬名。”
  因此,便有内臣接下来将这两书都拿到了朱由校面前来。
  ……
  黄宗羲和顾炎武见此自然都是心情愉悦的。
  他们算是第一批响应朝廷号召开始写白话文体的政论文章的人。
  而这对于整个大明文化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个好的开始。
  毕竟这意味着白话文真的不再只是出现于市井小说上,严肃的政论文章也开始用白话文。
  汉人的士大夫们总算又向亲**民阶层、成为人民文学家的方向又迈了一步。
  “顾公,学生可否看看您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初稿,让学生也可多知道一些学生自己没想到的真知灼见?”
  黄宗羲现在还没做官,而顾炎武已经挂了新设的资政院学士官职。
  资政院是内阁下辖机构,为国策研究机构,不具备实权,只是给内阁大臣提供建议和进行相应政策研究,而使内阁大臣能在御前廷议上提出更好的建议。
  而这里,因为顾炎武做了官,所以,黄宗羲也就称他为公,而自称学生。
  顾炎武听后,笑着回道:“等我写完后再说吧,你的限民之书,也给我看看,如何?”
  “那到时候就请顾公斧正。”
  黄宗羲回了一句。
  两人就这么一边聊着一边并肩往城里走去。
  历史上,顾炎武被东林复社士子视为怪人,而顾炎武自己也不喜欢士风浇漓、四处搞讲学、游于权贵之间,且好结社聚势、并不怎么认真做学问做调查的东林复社士子。
  这一世也一样,他宁愿陪着毕自严这个罢官回乡的老辅臣走街串户的做经济调查,甚至自献田产试验职工持股的官办产业,也不愿意去各处讲学,和皇亲贵胄接触,乃至参与朝堂国本之争,且对三五一群、动辄就要改天换地的自由派士子也没有接触的兴趣,甚至还常登文批评其不务实。
  但因为皇帝朱由校的一番话,他也意识到,同为汉人,即便看不上,也不能太鄙夷,太没胸襟,而不肯交流,也就愿意搭理起黄宗羲这些人来,何况黄宗羲等也愿意推广白话文,更让他有了和黄宗羲等一起推动文学改革的想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