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铁索连舟

  曹操把徐庶请来,本就是要他好看,当下往台下扫了眼道:
  “听说士元与元直是同窗。呵呵,有元直在,士元在曹营也不算孤单。”
  庞统闻言道:
  “多谢丞相关心。丞相说的不错,元直是我的大师兄,因缘际会,真是未曾想到,久未曾与大师兄相见,今日竟能与大师兄丞相帐下相会。”
  说罢,深施一礼。见状,徐庶也只得点头回礼。
  此时,就听曹操道:
  “好!哎呀,真真不曾想到,你们竟还有这般际遇,元直竟是士元的大师兄。真是想不到啊,呵呵,果然真是青出于蓝啊。元直,你觉得呢?”
  徐庶闻言点了点头道:
  “庞师弟却是了不起的人物!徐庶甘拜下风。”
  言语中甚为平静,好似波澜不惊。曹操本想激激徐庶,让徐庶好歹出些对策,不想徐庶语言生硬仿如木头人一般,登时索然无味,不由干咳了两声道:
  “方才说了,孤幸得士元指点想到一条妙计,现下已解了我北方水军的问题,诸位品品,此计可好。大江风高浪急,我北方儿郎着实不擅长在这种情况下作战,但急切下,又不能逆转此种局势。故而,依孤之见,可将战船搭配,或以二十艘为一排,或以三十艘为一排,首尾用铁索相连,再搭以木板通行,则人来马往,如履平地,仿如在我北方平原上行军,岂不快哉?”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众谋士无不为之动容,饶是素来沉稳平静的徐庶、贾诩、司马懿之流也不禁难以置信地动了动眉头。能想到这种计策的人着实是高人一等,棋胜一着,最难得的此人能为别人所不能为另辟蹊径,独创一枝。
  一时间,堂下交头接耳,无不议论纷纷。
  看见徐庶眉头一动,虽是稍纵即逝刻意掩饰,但仍为逃出曹操眼睛,曹操知道徐庶此时看似平静,实则吃惊不小,不禁捋须暗笑:看来这计策却是不同凡响啊,在座恐怕无人能出其右!他心下更喜,不由道:
  “诸位可有什么看法?”
  闻听曹操发问,帐内顿时安静不少。
  此计若是从旁人口中说出,自然少不得要大加议论一番,但从曹操之口说出,众人却实在不好直说。
  一是此计略确实技高一等,旁人说不出什么;其二则是如今曹操颇有些志得意满,众人深怕触犯曹操威严,曹操怪罪;其三吗,自然是旁人俱是无计。
  故而一时间无人言语。旁人这样想,但曹操却明显不这样想。
  见台下无人说话,面色微沉道:
  “此乃军机大事,在座诸位都是随孤南征北战的得力干将,此时,切不可推托,都说说自己看法。”
  说罢扫视群臣,最后将目光落在于禁、毛玠身上道:
  “文则(于禁)、孝先(毛玠)你们在这件事上最有发言权,你们都有什么看法?直言无妨。”
  于禁、毛玠对视一眼,见毛玠眉头深锁显是凑不出一句话的样子,于禁当下道:
  “丞相此计甚妙!着实解决燃眉之急,只是,不知道可行性如何?依末将看,不妨一试,若有什么问题,也可及早暴露出来。”
  曹操点了点头道:
  “文则所言甚是!既如此,你们现在就着手去干。”
  二人闻言领命出去准备。
  众文武又在帐中议了议军机大事,不多时,便有人来报:
  “报:于都督已将十二艘战船绳索相连,请丞相阅兵!”
  曹操闻言大笑首:
  “果然是兵贵神速!哈哈,走!列位随孤去看看绳锁连舟如何?”
  说罢,起身走出帐外。
  当曹操引着庞统、程昱、贾诩、徐庶、夏侯兄弟等一众人文武出来时,水寨中虽是微风浮过,但江上却是一浪高过一浪,波涛汹涌,起伏不定。
  远远望去,在靠岸附近,已经有一组十二艘的战船绳索相连舶在岸边,只等曹操一众前来检阅。
  曹操一众来至看台,于禁躬身道:
  “禀丞相,一切就绪,只等试航!”
  曹操闻言点了点头,于禁领命下了看台。不多时,只见指挥旗挥动,十二艘战船同时向前方驶进。远远看去,就如同一座庞然大物在水中行驶,巍峨沉稳,气势磅薄。
  曹操起身望去,再见船上曹军往来行走如履平地,更也没有兵士呕吐、扶杆的现象发生。
  偶有一波水浪打在船头,但似乎对船毫无影响。
  “成功了,丞相!”
  一旁毛玠早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脱口而出。
  正此时,只见船上的曹军也挥矛向这边挥舞,齐声欢呼,显然对此计兴奋不已。
  曹操不由连声笑道:
  “妙!果然是妙!没想到效果竟比想像中更好!好!以后我北方儿郎就再不用顾忌水中作战了。只是绳锁柔软易断,可将绳索改成铁索,命铁匠日夜打造,将所有船铁索相边,这样在江上就能更平稳了!”
  毛玠一旁连连点头道:
  “丞相所言甚是!毛玠瑾计,请丞相放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铁索连舟。
  很多人可能对铁索连舟蚩之以鼻,但此计实则却是高人一等,堪称奇思妙想。
  演义里面说是庞统所献,其实史书都说是曹操自己所想出来的,而实际上这法也的确是曹操所想。
  大多数人都以成败论英雄,却没有人真正想过如果这么多的庞然大物在江面上行驶,就如同古时的战车在陆地上行走一样,那是何等的震摄?
  其实,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铁索连舟的。
  后世之中也有两位水中名将用了此计:一位是南宋名将张世杰,一位是明朝以水战发家的陈友谅。不过,不同的是,陈友谅的铁锁连舟与曹操结果相同,最后被朱元璋一把火烧了个底掉,连自己也被流矢射杀;不过,张世杰就不一样了。张世杰乃南宋名将,曾两度用铁索连舟,对铁索连舟最有发言权。
  第一次,焦山之战中用铁索将10000多大船相连,被元兵一把火烧得大败;第二次在崖山之战中又用铁索连船,事先已在舰船上厚涂醒泥,井缚以长木伸向前方,致使元军的火船无法接近,火攻失灵。
  由此可见,铁索连舟并非一无事处,相反我倒觉得现在的航空母舰与铁索连舟如出一辙,一个让飞机在海上起航,一个让骑兵在江上作战,是不是很有相通之处?为什么就没人批评航空母舰呢?
  笔者的这个比喻也许并不很贴切,但有一点却能说明的,铁索连舟是有可取之处的,并非拙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