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
“能挣钱吗?”
月牙儿点点头,然后她见鲁大妞变了脸色,正经道:“月牙儿,我想同你一起做生意,你看成不成?”
这就有点猝不及防了。月牙儿一时不知怎么回她,说起来她要摆摊子,的确可以要一个人来帮忙。
许是见她犹豫,鲁大妞忙夸耀起自己:“我做事很利索的。真的,什么活儿我都能干。”
月牙儿想了想,说:“那你明日到杏花巷来,让你试一试。”
鲁大妞笑着答应了,走之前再三叮嘱道:“我明天上午一定到。”
似乎捡到了一个员工呢。月牙儿心想,忽然想到一事,喊住鲁大妞:“你等一等,我有件事要麻烦你。”
西河街的东西果然齐全,柜板、板凳、匣子、酒晃……应有尽有。
只是有一样不好,西河街的卖家见月牙儿一身好衣裳,都不约而同的将价格调高了。
月牙儿哭笑不得,难道我看起来就那么像待宰的肥羊吗?
说起来,她在砍价这件事上,当真没什么天赋。
这时候,鲁大妞的用处就十分凸显了,她总能找到物品的不足之处,咄咄逼人的要卖家降价。口齿利落到月牙儿恨不得拿个小本子出来,将她杀价的套路一条一条记下来。
连卖家都被逼得无奈:“你这小丫头,杀价也太狠了些!”
鲁大妞雄赳赳气昂昂地领着月牙儿穿梭在西河街的店铺中,或订或买了许多东西。见月牙儿买的东西多,她很殷勤地抢过包袱,不肯让月牙儿提。
“弄坏了这身好衣裳怎么办?”
鲁大妞理直气壮道。
等两人大包小包回到杏花巷时,已经过了饭点了。
月牙儿有些不好意思,请鲁大妞吃过饭再走。
因时间紧,她也没做什么复杂东西,见昨夜还有剩饭,便做了蛋炒饭。
厨房里透出香气,满屋子都闻得见。
鲁大妞坐在堂屋里,伸长了脖子往厨房张望。她起先已经打量过月牙儿的屋子,就一个印象——干净。
不知道跟着月牙儿做事,到底好不好。鲁大妞心里盘算着。
不多时,月牙儿捧了一大碗蛋炒饭出来,又端来满满一碗双皮奶。
“将就着吃吧。”
话是这么说,但鲁大妞挖了一勺双皮奶吃,发现这东西半点不将就。
奶制品她吃多了,可从来没吃出过这等美味。蒸好的牛奶细腻嫩滑,奶香浓郁。也不知她是怎么做的,竟然有两层奶皮!上头那一层甘甜,下层奶皮滑爽,直吃的满口都是奶香味。
单凭这一碗双皮奶,鲁大妞便坚定了信念,跟着月牙儿做事,准没错!
第15章 姊妹团子
月牙儿的小摊子,是在十一月初一开张的。
邻居徐婆看了年历,信誓旦旦这是一个好日子,宜开张。月牙儿倒不怎么信这些,说实在的,她甚至想双十一的开张呢!
毕竟要准备好齐全,需要些时日。月牙儿是在人家双虹楼的檐下摆小摊子,要卖什么可得注意。双虹楼也卖茶点,她总不能同人家打架。
她思来想去,既然是做茶肆的伴生生意,那么最好的情形,就是卖的点心适合吃茶时用。新开的小摊子,没法做太多东西,总得有个主打产品。
那么,是该做甜的点心,还是咸的点心?月牙儿问了一圈身边人,发现口味都是各有所爱。她索性下了决心,做一道甜咸俱全的点心——姊妹团子。
所谓姊妹团子,是后世湘省的名小吃之一。听名字就知道,原是一对姐妹花做出来的吃食。糯米做的一双白玉小团儿,一甜一咸,皆大欢喜。
已经下定主意,月牙儿首先买了一具石磨回来,放在院里。鲁大妞力气大,就负责推磨磨细粉。
取糯米八分,粳米二分加泉水碾成米浆。用纱布过滤之后,再掺生粉和匀,揉捏成团。盖上一块湿纱布备用。
内馅有甜有咸。甜咸以红枣泥拌桂花糖,小火慢慢炒;咸馅用五花肉加香菇,切成糜子,添上芝麻油、猪油、好酱油、盐、清水制成肉馅。
粉团压平、包馅。甜馅捏成小圆团儿;咸馅捻出小宝塔尖,易于分辨。置于沸水之上,用旺火蒸上一刻。待小院的空气里,尽弥漫着香气,便可食用。
开张那日,月牙儿起了个大早。等到了双虹楼,却发现鲁大妞起的比她更早,手揣在袖子里蹲在门口等。
茶馆才开门呢,里头的伙计还打着哈欠,见月牙儿摆好摊子,凑过来瞧。
摊子前贴了一张画,画上的点心玲珑可爱,伙计没见过,但看着就很有食欲的样子。
“这卖的什么?”伙计不识字,只问月牙儿。
“姊妹团子,六文钱一双,十二文两对儿。”
伙计看了眼蒸笼里的小团儿,没吭声,很快推了回去。三文钱就能买个大馒头,他才不买这喂猫份量的点心。
鲁大妞立刻皱起眉头,正想嘲讽几句,却被月牙儿拦住:“别急,咱们想要的主顾,还没来呢。”
渐渐的,人烟多起来。路边的馒头摊又卖出去一个馒头,她们却没开张,鲁大妞急得发慌,恨不得张嘴吆喝。可一旁的月牙儿却气定神闲,一副不紧不慢的的样子,闹得鲁大妞也不敢自作主张。
也不知道为什么,月牙儿年岁比她还小,可鲁大妞却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尽管她心里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该跟着月牙儿干下去。
鲁大妞看月牙儿跟没事人一样,殊不知月牙儿心里也有些急,只是她性子沉稳,不曾显露出来而已。
若是真没人捧场,可怎么办呀?月牙儿心里有些懊恼,要不是钱不够花,她早就叫雇十来个人,排长队卖点心,做出一副红火的样子吸引路人。这下子,要怎么开张呢?
等了许久,才等到第一位主顾。来人是个穿青道袍的白发老头,挺儒雅的,看着像茶楼的老主顾,轻车熟路的直走向双虹楼。
他瞥见月牙儿摊子前的画,夸了一句:“怪哉,小小商妇,竟能书画。”
月牙儿看老头捋着胡子,却无端想起语文课本上的杜甫图像,竟是一样的气质,不禁笑道:“书画虽好,却不及我点心味道好。老先生要不要试一试?”
这老先生名叫唐可镂,原是屡试不中的白发秀才,现开了一家私塾,靠教小子们读书过活。平日里喜好吃美食、饮美酒,朋友们都戏称他为“老饕餮”。今日因远方有旧友来,唐可镂便告了一日假,早早地到双虹楼等友人归来。
左右现在友人还未至,唐可镂想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用些点心。尽管他是吃过早饭出来的,但嗅见香味,却觉得早上没吃饱。
“给我来两双。”
“好嘞,老先生是在双虹楼吃茶吗?我叫人给你送到桌上。”
唐可镂才在双虹楼坐定,姊妹团子便送了过来。
两对糯米小团子,用荷叶包着,衬得色泽越发白嫩。样子小小巧巧,一如圆珠,一如宝塔尖,很是斯文。
唐可镂捏起一个圆珠样的小团子,放在口里一咬。温热的桂花糖汁顷刻间流淌于舌尖之上,枣泥油润且细腻。流沙的糖芯配合上糍糯的柔软,香留齿颊,勾得唐可镂食指大动。
等两个圆珠样的小团子吃进肚,唐可镂才后悔不已,他怎么能这样囫囵吞枣呢?真是暴殄天物!
他一面骂着自己,一面飞快地拿起宝塔尖似的糯米团子,直往嘴里塞。
咦?这是咸的口味?
满口香甜,忽然被咸鲜压住。细滑的肉糜里,香菇的清淡时有时无,悄然润和了肉的荤。隐约有一丝芝麻的香气,萦绕齿尖。
原来姊妹团子,是这样的意思吗?唐可镂恍然大悟。
他年过半百,吃过的美食数不胜数。但似这样大胆,有甜咸两味的点心,却是第一次吃。这一甜一咸,倒是暗合了中庸之道。甜的过了头就腻,咸的过了头则腥,二者相结合,倒成就了一个“鲜”字。
来双虹楼之前,唐可镂不免有些犹豫。友人归来,他虽然欣喜,但也惭愧。念了大半辈子书,到如今却还只是个秀才,连个举人都考不中,哪里有脸面见友人呢?更无论他囊中羞涩,只敢在书信里约友人在茶楼相聚。像秦淮河畔的楼外楼,那一顿饭的价格,唐可镂是承受不起的。
然而姊妹团子吃下肚,他立刻将早先的忧愁抛之脑后,心里想着,我虽然屡试不中,但却不曾少了口福。等旧友到来,一定要请他尝一尝。
尽管决定与友人共尝美食,但他还没来,我再吃一对儿应当没什么关系。唐可镂心想,又要了一份姊妹团子。
等他的友人到时,唐可镂的桌上已摆了好几张荷叶。
“唐兄,好久不见了。”友人姗姗来迟。
唐可镂立刻起身相迎,有些不好意思,将光了的荷叶往桌边推,试图让它们不那么显眼。
然而他这损友,阔别多年,依旧是一样的眼尖。
“一箪食一瓢饮,唐兄饱乎?乐乎?”友人笑道。
“是真好吃,”唐可镂轻咳一声,掩饰住自己的尴尬:“来来来,我给你叫一份,你吃了就知道了。”
很快,一份姊妹团子送过来。鲁大妞传话道:“月……,萧姑娘可说了,老先生你不能再吃了。糯米吃了容易发起来,撑着了就不好了。”
唐可镂分辨道:“老夫胃口大,怎么会撑着?再来一份嘛!”
“萧姑娘说不行。”她转身就走。
“哎,哪家卖吃的,还怕客人吃的多?”唐可镂气呼呼的。
友人看他这模样,轻笑起来:“唐兄啊,你真是赤子心肠永不改啊。”
他叹息道:“我在帝京,多久没和人痛痛快快说过话了。”
“段翰林,你当心我打你,得了便宜还卖乖,又升官了吧?这回来,去什么衙门。”
唐可镂一面说着话,一面死盯着那份姊妹团子。
段翰林拿起一个糯米团子:“惭愧惭愧,还是在东宫当太子洗马。”
“太子洗马。”唐可镂听了直乐:“敢问段兄,一天能洗几只马呀?”
段翰林白了他一眼:“能洗你这么大一只。”
唐可镂哈哈大笑,催他说:“你赶紧趁热吃,不吃就给我。”
“想得美。”段翰林怕他抢似的,一口咬下去。
真香啊。
段翰林原以为唐可镂是夸大其词,逗自己玩。等他真吃了姊妹团子,才相信老饕餮怕是真的馋。
“这姑娘的手艺,我在京里都没吃过。”段翰林和唐可镂既然是朋友,自然有不少相似之处,譬如两人都爱吃。
他起身道:“我问问这东西怎么做的,等回京让家里人做去。”
“你官当久了,怕是不清醒吧?”唐可镂拉住他:“人家赖以为生的东西,随随便便说给你听?”
听他这一提醒,段翰林想想也是,复又坐了下来:“江南的点心倒是一番别具风味。”
“肯定啊。”唐可镂挺直了腰板,得意洋洋:“在吃这一项上,我倒是不输你。”
段翰林笑答道:“成,礼尚往来,眼看着就到饭点了。听说楼外楼的餐点不错,我请你吃去。”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往楼外楼去。
这楼外楼,可是江南出了名的饭馆,这时候去,桌子都快坐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