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节
等火盆里的柴火不再冒浓烟,梅香把火盆端进了前院倒座房,与黄茂林一起带着小柱和慧哥儿一起烤火,烤糍粑吃。
倒座房里还有一些豆腐,每天下午,镇上仍旧会有客人来买豆腐。
一家人正说说笑笑,忽然,外面有人摇铃铛。
黄茂林忙起身,打开窗户,伸头一看,是个外乡人。
黄茂林笑着问他,“客人,您需要些什么?”
外乡人先叽里呱啦说了一通,黄茂林一句没听懂。这人又用蹩脚的官话说了几句,黄茂林去过省城,勉强能听懂一些,才知道这人是想问此处有无货货栈可以存货。
镇上倒是有两家货站,都小的很,撑死两间门脸儿,自己家的货都要摆不下了。
黄茂林就把实情告诉了他。
哪知这人摇摇头,他从外地来的,运了一批货物,路过此处,没成想下了大雪走不了了。他先把货物寄放在驿站里,但驿丞要价高,他有些吃不住,就到最近的平安镇来问一问。
天下大雪,许多人家都紧闭门户,他问了几家,都没问明白,也不知是人家听不懂他的话,还是见做不成他的生意不想搭理他。
黄茂林把那人迎进屋子,仔细问了问他的情况。
这人运的是一些茶叶和药材,最怕潮,驿丞哪会好好帮他照看,他就想找个地方寄放东西,要是有那种专门对外租赁的仓房最好不过了。他只是个小商人,货物也不多,需要的地方也不是很大。
黄茂林想到自家厢房都空着,跨院也还有好几间屋子都空着,都是新盖的房子,若是底下铺上稻草,也不会沾上一点水。
那人一听,顿时大喜,想要把货物寄放在黄茂林家里。
黄茂林心里有些打鼓,从来没有干过这样的买卖。这人又是外地人,他的货物到底如何自己也没看过,万一已经潮了坏了,到时候岂不要我赔钱?
黄茂林仔细斟酌了一番,见那人面色焦急,最后提议要先看看货,那人点头答应了。
黄茂林怕自己一个人看不好,把隔壁杂货铺的吴掌柜和王老大夫的小儿子叫上了。吴掌柜家里也卖茶叶,王大夫的小儿子认识药材,有这两个人长眼,总不怕这人坑他。
驿站离这里不近呢,黄茂林套上了家里的驴车,赶了半个时辰才到。众人一看货物,果真都是好的,黄茂林这才同意把东西寄放在自己家。
那客商长期在外行走,也不是个没经验的傻子。他要求与黄茂林签一份契书,让当地里长做见证。
黄茂林又带着他和货物一起回去,然后找张里长做见证,签了份契约书。这人把货物寄放在黄家,等大雪消退,再来取货。
张里长等人以为黄茂林就是想干一件善事,既然他自己愿意,无非就是做个见证的事情。
梅香却觉得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等货物都整理好了,众人都走了之后,梅香低声问他,“茂林哥,怎的忽然大费周章管起这事儿来?”
黄茂林小声对她说,“我只是有个想法而已,也不知可行不可行。”
梅香忙问他,“什么想法?”
黄茂林看了看外头的大雪,低头和梅香说悄悄话。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早上好!
第93章 盖货仓小试深浅
黄茂林仔细对梅香说了自己的想法, “驿站里可以寄存东西,但驿丞主要的任务还是接待路过的达官贵人。行商们的货物,驿丞只是背地里偷偷帮着存, 按规矩是不允许的。”
梅香心领神会, “茂林哥,难道你想替人家存货?咱们家这么点地方,能存多少东西呀。”
黄茂林神秘一笑,“咱们家肯定是不行的, 离驿站又远, 地方又小。我想找个地方盖一些房子,专门留着租给旁人。原来镇上说有人来建货栈, 弄了这几年,也是只有两家小门脸,自家的东西都快放不下了, 哪里还有地方给人家放东西。”
梅香听后也点头, “这个法子倒是不错,趁着还没人搞,咱们走到前头。茂林哥你整日忙忙碌碌的, 怎么还有功夫琢磨这些事情?”
黄茂林摸了摸她的耳环,“我想多攒些家业,总得想法子呀。这平安镇就这么大,能让咱们找着机会的, 就是驿站了。原来没有驿站的时候, 镇子里是什么模样?现在不一样了,到处都有人把东西拉到这里来交易。现在来交易都是少量的货, 卖不掉拉走也行。你想想,要是有了存货的地方, 以后就会有更多的人把大宗的货物拉过来卖,长此以往,咱们这里岂不要成了交易重镇了。”
梅香听的直咂舌,“茂林哥,你想得真远。”
黄茂林也有些不好意思,“我只是想想而已,也没敢说出去。被人家晓得了,还不要笑话我,一个卖豆腐的,倒有这么大的野心。”
梅香立刻不答应了,“卖豆腐的怎么了,我听说,咱们皇帝老爷的老祖宗当年打天下之前,不也是在市井里混的。”
黄茂林忙去捂她的嘴,“可不敢乱说,被人传出去,一家子都要遭殃。”
梅香小声说道,“我就是说给你听,到外头再不敢说一个字的。”
说完,梅香又问黄茂林,“你要盖屋子,总得先找地方吧?存货物可得不小一块地呢。”
黄茂林点头,“头先我找菜园子的时候,把这一带都仔细查看了一遍。驿站离咱们镇上有六七里路,这中间有个小山头,山头边上有一块地。那地是沙旱地,种什么都没得收成。原是一家人开荒开出来的,每年也只能种几个豆子,连税都不用交了。我仔细打听过了,这块地的主家就是普通的庄户人家,若想买这块地,也不难。”
梅香忽然笑了,“茂林哥,你背着我竟然干了这么多事情。”
黄茂林嘿嘿笑了,“不是背着你,八字没一撇,我自己瞎琢磨的,说出来也没意思。今儿这事儿让我觉得倒是可以一试,不过就怕最后干不成,打了水漂。”
梅香听到这话,也有些犹豫,半晌之后,她对黄茂林说道,“茂林哥,你若是觉得可行,哪怕有个三成把握,也可以去试一试。谁都不晓得平安镇以后会是个什么样子,说不定忽然一天变得更发达,也有可能一下子又变成以前那样。但我总想着,当初你想做香豆腐,旁人知道了不也说你异想天开。若没有人异想天开,什么都是一成不变的老样子,人活这一辈子,又有什么意思。咱们现在还年轻,趁着有精力,好生去闯荡一番,就算不成,一来也不影响到咱们家吃饭,二来以后说起来也不用后悔!你只管去干!”
黄茂林听得直拍手,“了不得了,你这道理一通一通的,这口气,用明盛的话说,豪气干云!真可惜你不是个男儿,不然我就要和你拜把子了!”
梅香呸了他一口,“谁要和你拜把子,我要是个男人,说不得早就干出一番大事业了!”
黄茂林哈哈大笑,“可不就是,你要是个男人,我只能给你做跑腿的!不拜把子也无妨,反正咱俩也一起拜过天地。”
梅香立刻伸手拧了他一把,“说着说着你就不正经了!”
小两口说笑了一番之后,把盖货仓的事情丢到了脑后,一起烤火。
过了一会子,天黑透了,梅香去厨房做晚饭。黄茂林估摸着再也不会有人来买豆腐,把火盆搬到了厨房。
小柱刚才抱着慧哥儿在正院抄手游廊里玩耍,见师傅师娘进了厨房,也抱着慧哥儿进来了。
黄茂林抱起慧哥儿,“外头那样冷,非要出去玩!看这小脸冻的,冰凉凉的!小柱快坐下,一起烤烤!”
小柱搓了搓手,“师傅,我给师娘烧火,也能烤火!”
黄茂林笑着点头,“去吧,自打你来了,我想烧火都轮不上!”
小柱嘿嘿笑了,梅香嗔怪黄茂林,“得了个这么勤快的徒弟,不说夸赞两句,反倒打趣人家!”
黄茂林把慧哥儿的小手小脸都搓一搓,“如今我可不敢说他了,有师娘护着他呢!”
一家子在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说笑。
天冷,晚上必定要吃些热乎的才好。
晌午饭剩了些萝卜炒肉丝,梅香准备擀面条吃,煎一些鸡蛋,加几根菠菜,一人碗里舀一勺油炸花生米,至于豆瓣酱和早上炒的腌菜,愿意吃就自己加。
面条下好了之后,都端着碗围坐在火盆四周。慧哥儿坐在小板凳上,前面放了个高凳子,他的小碗搁在上面,里头加了些面条,面条上面有一些煎鸡蛋,还有从晌午剩菜里挑出来的肉丝。
梅香给慧哥儿弄了把叉子,慧哥儿把叉子戳进碗里,也能叉起两根面条。
面条太长,这头塞进嘴里,那头摆在胸口。得亏戴了围嘴,不然衣服就要糟蹋了。
一家人已经习惯了慧哥儿吃饭吃的一团糟,掉到地上也无妨,家里的小狗早就在一边候着,什么东西掉到地上立刻就进了它嘴里。
外面的风雪越来越大,厨房的门关着的,灶台上点着一盏油灯,面条吃的人浑身热乎乎的,火盆里面冒着火,整个屋子里暖意融融。
梅香吃过了面条之后,把碗放在了旁边。锅里还有一些,黄茂林和小柱一人又加了半碗。
慧哥儿吃饭就是吃个热闹,梅香每次吃完了自己的饭,继续喂慧哥儿吃。
她一边照看儿子一边和黄茂林感叹,“大冬天里,坐在火盆边边吃东西边烤火,真是给个神仙都不换。”
黄茂林笑了,“你说的不假,外面雪那样大,在屋子里坐着烤火吃东西,可不美呢!”
小柱插了一句,“师傅家里不愁吃穿,在屋里烤火倒不用发愁。要是家里房子不好,都得愁死了!”
梅香笑看他,“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倒有一副慈悲心肠!可不就是呢,这雪这样大,怕又有人家里房子要塌了。”
黄茂林劝慰他们,“如今镇上的活计多,各家各户除了种田,多少也能从外面挣几个零用钱,日子比以前还是好过多了。”
梅香忽然想起件事情,“茂林哥,以前我家里油坊因一年只有个一二十两银子的出息,故而从来没人收过税。如今咱们家里又是豆腐坊又是喜馍铺,这一年收成也不少,怎么县衙里从来没派人来收过税?”
黄茂林笑了,“没人收税还不好?我听说,凡开作坊的,一年若盈利不足二十两银子,朝廷是不收税的。看着吧,镇上的店铺越来越多,县衙还能放过这一块,早晚会来的。你们家的油坊挂在明朗名下,不用交税。咱们家的豆腐坊和喜馍铺子,若是县衙来征税,头一个跑不掉!”
梅香往慧哥儿嘴里喂了一根面条,心想若是明朗能早日中了举人,倒是可以往他名下挂一挂。
两口子丢开这个话题,又开始说别的。
这一场雪下了七八天,喜馍铺子里接了两单生意,豆腐坊仍旧日日卖出不少豆腐。特别是张五叔和刘麻子那边,二人往乡下跑的勤,那些嫌路不好走没有赶集的,都从他二人手里买豆腐。
黄茂林倒不计较这些,反正不管从谁手里买,自己都能赚一些。
雪停了之后,又是连日的大太阳。三四天的功夫,路面就晒干了。
有梅香的支持,黄茂林更想去试一把。为谨慎起见,他又去问了黄炎夏的意见。
爷儿两个背着众人单独说私房话。
黄炎夏有些吃惊,儿子家里豆腐坊自从开始往县里送货以后,一个月能挣不少钱,再加上儿媳妇喜馍铺子里的收益,还有几十亩田地的出息,就他们一家三口,这一年能结余不少呢!
他原以为大儿子一家以后就这样慢慢的把家业攒起来,没想到如今又有了这些想头!
黄炎夏沉默了半晌,他知道大儿子一向是个有主意的,不管是当年私自和儿媳妇进山,还是琢磨香豆腐,包括后来到县里找代卖的豆腐坊,哪样事情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若是一味听从家里安排,估计仍旧是每天挑着担子下乡卖豆腐,一个月挣个三五两银子,一家人混个温饱。
黄炎夏内心叹了口气,罢了,随他去吧,就算不成,再回来就是了,反正家里的豆腐坊是一直在的。
黄炎夏直接问黄茂林,“你预备什么时候开始干?”
黄茂林小声回答他,“我得先去找那一家把那块地买下来,那地方不错。边上就是大马路,离驿站不远,到我家里就算走路也就是吃顿饭的功夫。”
黄炎夏嘱咐他,“你买地的时候,先别说你要盖房子,防止那一家拿乔或是抬价。”
黄茂林点头,“阿爹说的我都记下了,儿子心里没底,慧哥儿他阿娘说让我只管去干,阿爹比儿子见多识广,有阿爹的支持,儿子干起来胆子也更大一些!”
黄炎夏笑了,“你还年轻,多想想路子总是没坏处的。等你以后有了三五个儿子,若是没点家业,分家的时候你会觉得对不起孩子们。”
黄茂林也笑了,“儿子倒没想那么远,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黄炎夏言归正传,“你家里事情多,若是信得过我,把盖房子的事情交给我也行。你想盖什么样的,提前画好样子,我给你找大师傅。论做买卖我不一定比得过你,说起盖房子,我可比你有经验多了!”
黄茂林忙奉承他,“阿爹不说我也想求您呢,儿子从来没盖过房子,可不就得您老出山。您放心,我把银子备的足足的,给您开大师傅的工钱!”
黄炎夏哈哈笑了,“那敢情好,冲着大师傅的工钱,我也得好生干活!不过我可说好了,若是去给你盖房子,豆腐坊里我就顾不上了!再者,你是准备年前盖还是年后盖?年前就剩两个月了,可得抓紧!”
黄茂林皱起了眉头,“我先去把地买了再说!”
与黄炎夏说定了之后,过了两三天,黄茂林悄悄的就把地买下来了。
那块地有三亩大小,黄茂林准备盖个大院子,里面先盖个七八间屋子,若是能成,以后再接着盖也行。
这块地到没花多少钱,反正是块荒地,黄茂林谎称说自己想种些果树,愿意以下等田的价格买这三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