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文唐> 第764章 甲骨文汇编

第764章 甲骨文汇编

  这两年,文字研究院悄悄的对河南道发现的殷商遗址进行了几次挖掘。
  挖出骨片一万余枚,陶器和青铜器上百件,获得单字三千三百一十六个。加上岳山提供的参考,共破译出两千一百个。
  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前世的总破译数量。
  有人或许会说了,太扯了,那么多专家学者百十年才破译两千字,你们两年就破译两千一百个,怎么可能。
  还真有可能。
  第一个原因自然是有岳山提供的一千多字的现成翻译做参考,这一千多字已经知道答案,只要反推过程就可以了,没有多大的难度。
  第二个原因是提前一千三百年发现甲骨文,甲骨、陶器、青铜器等保存的更完整,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三个原因还是提前一千三百年发现所带来的优势,许多文字知识和相关质料都没有失传,为研究甲骨文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破译甲骨文最好的参考资料其实是金文,因为金文是直接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双方的关系非常深。
  从金文反推甲骨文,会变得比较容易。
  至于金文,是从商末到秦始皇一通六国时期中原诸国使用的文字。
  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时期才被小篆取代。
  到了清末时期中国文人开始重视金文的时候,它已经失传。
  经过收集整理只找到了不到四千个,还没有甲骨文的数量多,也只破译了两千多个不到三千。
  离甲骨文最近的金文失传,是甲骨文破译工作陷入困境的关键因素之一——中间出现了断层。
  而唐朝时期,依然有大量的先秦文献流传下来,关于金文的记载很丰富,甚至有些人还能进行辨认解读。
  所以在唐朝时期研究甲骨文,真的比二十一世纪更方便。
  这还是文字研究院闭门造车的结果,一旦把这个消息公布出去,集合全大唐学者的力量,只会破译的更快更多。
  能不能把甲骨文全破译了不知道,但肯定比前世要破译的多的多。
  岳山手中的那部书就是文字研究院关于两千一百个破译甲骨文的汇编。
  书编写的非常严谨,每一个字都找到了线性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
  甚至连不同时期的含义都进行了讲解,非常详尽。
  这部书有五本,前面四本是介绍单个文字的,后面一本是整理出来的甲骨文章二十篇,还有翻译。
  这二十篇有占卜祭祀用的,有记事文章,很丰富。
  事实上发现的文章远不止这些,之所以只记录二十篇,是因为只有这二十篇的翻译比较完整。
  为了避免争议,不能完整翻译的暂时就不发了。
  看完之后岳山非常满意,这本书让他来写也就这样了,甚至还有所不如,毕竟他不是专业研究文字的。
  书名也想好了,没有取什么花里胡哨的名字,简单直白:甲骨文汇编。
  序言采用的也是半文半白的风格,介绍了甲骨文是怎么发现的,又是怎么展开研究的。
  还有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号召大家保护好甲骨文,并一起研究什么的。
  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说什么大话,就是简单直白的介绍。
  他认为这部书最精彩的就是甲骨文本身,别的没必要搞那么花里胡哨。
  把这些事情处理好天色已经不早,去孩子的房间给他们讲了一篇童话故事把他们哄睡着。
  只是讲故事的时候多了一个大孩子听众,李淑,现在她是一千零一夜的代笔。
  故事还没讲完两个孩子就已经睡着了,不过岳山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讲了下去,后面都是讲给李淑听的。
  等故事讲完,两人才各自离开。李淑回去整理润色今天的故事,岳山则去找自己媳妇。
  毕竟都准备要二胎了,不找媳妇怎么生啊。
  第二天他拿着那本甲骨文汇编去了皇宫,把计划给李世民通报了一声。
  前面已经说过,甲骨文的事情具有很深的政治意义,朝廷必然是要大做文章的。
  提前给李世民通气好让他做好准备。
  得知这个消息李世民道:“这个时机不错,恰好赶上重启分封,又多了一个理由。”
  岳山说道:“我也觉得这个时机不错,不过朝廷还是要做好准备,甲骨文一旦问世恐怕会引起很大的震动。”
  李世民道:“有震动好,最好能让士族乱起来,这样朝廷才有机会打击他们。”
  岳山道:“这次必然会对士族造成重大打击。他们不是一直讲究复古吗,抱着一本《礼仪》当圭臬。现在我们把殷商的礼仪翻出来了,看他们有什么话说。”
  李世民担忧的道:“不会导致国朝礼仪混乱吧?”
  岳山道:“民间自有一套礼仪标准在流传,和《礼仪》记载的周礼已经大不相同。包括现在朝廷使用的礼仪和《礼仪》这本书差别也非常大。”
  “这次动摇的也只是士族坚持的那一套,波及不到民间和朝廷,您尽管放心。”
  李世民松了口气道:“那我就放心了。”
  岳山继续说道:“前两年孔尚书就已经开始着手整理大唐的礼仪,准备用唐礼取代《礼仪》,我估计他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李世民道:“这件事情我知道,他还拿那本书给我看过。这两年朝廷的各种庆典都是按照他整理出来的唐礼来施行的。”
  孔尚书就是孔颖达,去年凭借着《唐礼》成为礼部尚书。
  李世民立志超越秦皇汉武,不只是在武功上,文化上也一样不能落后。
  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汉武帝统一思想,那他也要做出重大突破。
  任何文学上的突破都会受到他的重视,《唐礼》自然也是如此。试想一下后世都用唐礼,这是多么大的成就。
  而唐礼这部书,就是孔颖达收集民间和朝廷的各种礼仪规矩,结合他所学整理创作而成。
  是完美符合新学思想的一套礼仪。
  一句话,实用。
  该复杂的时候很复杂,该简单的时候超级简单。
  比如皇家祭祀、庆典等重大场合的礼仪就很复杂,因为这种场合确实需要礼仪衬托。
  关键是这种大型活动一年才举行一次,繁琐点也无所谓。
  平时上朝的礼仪就很简单,继续保持了见皇帝、接圣旨等等都不用下跪的优良传统。
  而民间的礼仪能简化的就简化,尽量不给百姓增加负担。
  和《礼仪》那一套僵硬的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键是此时的大唐正处在民族大融合的关键节点,各种思想混杂在一起,《礼仪》那过于复杂的老一套已经不适用了。
  大唐需要一个简单的,能让所有人都理解的利益标准,让各个族群都能快速学会并理解。
  《唐礼》无疑是更合适的。
  从皇宫出来岳山又去了书院,和王绩商量了一下如何把甲骨文的事情公开。
  王绩显然早就有了计划,说道:“等下一期学报吧。研究院的同僚已经写好了文章,下一期是甲骨文专刊。”
  “我也已经把稿件火速送往了棣州书院、黄鹤书院、广州书院、范阳书院、辽东书院。到时候六家书院的学报同时出版,力求把影响力扩到最大。”
  岳山也忍不住侧目,这老头看来真准备把事情闹大和士族来一次全面碰撞啊。
  这五所书院,除了棣州书院之外都是在渭水书院的支持下创建起来的,是当地最著名影响力最大实力最强的书院。
  六家书院同盟影响力非常惊人。
  学政体系的教材偏向于新学,这二十年间培养出来的寒门士子大多都是偏向于支持新学的。
  两相结合起来,还真有和士族全面碰撞的实力。
  以前岳山不愿意和士族强行碰撞还有个原因是怕造成国家动荡,现在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大唐周边的势力已经被收拾了个干干净净,李世民个人威望达到又一个巅峰,对国家的掌控已经到了无可动摇的地步。
  前几年搞的那次人口普查和土地丈量,把士族藏匿起来的百姓都搜刮了出来。
  现在还真不怕他们闹事儿。
  从王绩这里离开,岳山就去了印书馆,让人暂停手中所有的工作,全力印刷这部书。
  这一期的渭水学报还有几天就要发行了,离下一期发行只有二十天间隔。
  他要用这二十天时间尽量多的印刷甲骨文汇编,到时候一举投入市场。和学报那边配合起来,尽量扩大这件事情的影响力。
  就在他忙的脚不沾地的时候,陈煜终于完成了工作移交,正式从六扇门脱身。
  岳山直接就对他委以重任:“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博物院的院监,是我的辅佐官,他们都要听你的,你只对我负责。”
  这种信任让陈煜非常感动,道:“我一定不负院长所托,协助您把博物院创办好。”
  对他的能力岳山豪不怀疑,拿出自己所写的计划书和实施方案丢给他道:“这些东西你先看看,想办法去完成。”
  陈煜把计划书看了一遍,马上就提出了一个疑问:“不经过统一考核就招人进来,恐怕会与您声誉不利啊。”
  岳山道:“我自然知道,不过这种事情咱们都是第一次做,怎么考核?难道和科举一样写诗作词,写经意策略?”
  陈煜继续劝说道:“就算随便考核一下做做样子也行啊,起码面子上过得去。”
  岳山无奈的道:“不是我不想要那层面子,是实在没办法。很多工匠只有技术大字不识一个,让我怎么考核?所以干脆就不考了。”
  “至于会不会惹来非议,我倒是无所谓。他们除了动动嘴皮子又能奈我何?”
  这霸气的话让陈煜心潮澎湃,也让他重新认识到,对面那个人是夏国公岳山,不是一般的官员。
  他把所有劝说的话都吞了回去,拿起计划书仔细阅读起来。
  吏部派来的那一群年轻官员对于空降的院监没有任何意见,也轮不到他们有意见。
  陈煜可是正儿八经的跨过了四品门槛的高级官员,当院监是理所应当的。
  他的到来也确实把岳山从琐碎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凡是只要拿个总,有什么想法吩咐一句就可以了。
  而陈煜具体做事的能力也确实吊打岳山,让他焦头烂额的事情到陈煜手里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看起来非常轻松。
  这也让岳山更加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也就耍嘴炮厉害,真干起实事儿什么都不是。
  陈煜的到来让博物院的基础建设迅速的步入正轨,而这时新一期的渭水学报也正式发行。
  朝廷组建博物院的消息也快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