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节

  听到配方无比熟悉的吹捧,饶是陆辞自诩脸皮甚厚,还是感到招架不住。
  要只是柳七那种玩笑调侃,也就罢了,朱说这份发自内心的真诚,再联系上范仲淹在史书上堪称无瑕疵的评价……
  陆辞脸上微烫,明智地转移了话题。
  他扬了扬绳子拴在手指上的那几个小包,遗憾道:“早知你是今晚回来,我就不只买这些了,好歹得跟对柳兄那样,给你安排个接风洗尘宴。”
  朱说毫不犹豫道:“馆试未过,本就不当庆祝。况且摅羽兄有职事在身,每日很是繁忙,我还厚颜宿于此处,已是给摅羽兄添了莫大麻烦了,又如何当得起特意接风洗尘?”
  陆辞:“……”
  尽管个头壮实了不少,肤色也黑了一些,但还是熟悉的小正经。
  原本正趁此机会,悄悄挨在门栏边上,借着窗花的掩饰津津有味地看二人久别重逢的好戏的柳七,听了这义正辞严的一番话后,顿觉脸皮一痛,又本能地意识到不妙,赶紧灰溜溜地回去继续做题了。
  他之前怎么就抱有那么天真愚蠢的念头,觉得朱说一来,就多了个人与他分担这甜蜜的负担呢?
  柳七揉了揉眉心,只觉无比头疼。
  两年未见,以至于他几乎忘了,朱说对陆辞的话,素来是信服听从的。
  哪怕枯燥无味,也是甘之若饴。
  他哪儿是多了个难兄难弟,明明是多了个小饕餮的眼线和监督,定叫他从明日起,连方才那种偶尔放松的机会都绝了!
  就在柳七暗暗叫苦的时候,将风尘仆仆的朱说送回房里的陆辞,已转行到他房门前,轻轻地叩了叩。
  柳七哼哼一声,故意道:“忙着呢!”
  “方才我都看到你躲在厅门边上了,只想在朱弟面前给你留些面子,才未揭穿。”陆辞呵呵笑了:“你有本事扯谎,没本事开门?”
  “……”柳七彬彬有礼道:“请进。”
  陆辞进来后,倒不似柳七所安心的那般,要追究方才摸鱼之事。
  而是直截了当地拿起桌上他一下午写好的那叠练习作,仔细翻看起来。
  陆辞并未细看,只粗略翻了翻,大致过目一遍后,就知柳七并未偷懒,而是认认真真地在写的了。
  “若都能写得这几篇的好,”陆辞随手在桌上放下小食,莞尔道:“额外增加的那几篇小惩,倒暂时可以免了。”
  柳七乍闻这等好事,头个念头就是怀疑:“……当真?”
  小饕餮向来狡猾,自认识以来,就没见过对方吃亏,还擅拿捏他的脾气,引得他晕头转向。
  现都被抓个正着了,居然还能遇上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好事?
  陆辞却是轻轻地叹了口气。
  他微垂眼帘,长长的睫羽在烛火的柔辉下,打出一片动人的阴影,连曾一度流连花丛、览尽绝色的柳七都有一瞬的恍神。
  陆辞倒不知烛火给他开了个滤镜,在稍微酝酿一下情绪后,就演出了想要的语重心长的效果:“若真强令你在一日之内写完那十多篇,无异于逼你熬夜,或是敷衍了事。真要你如此的话,那岂不是弄巧成拙么?我原本就未想着要刻意去折腾你,不过是故意唬你一跳,本意不过是盼你正视馆试,莫要掉以轻心……”
  见柳七神色微动,陆辞复又叹息一声,下了一记猛药:“若是不成,你大不了回去继续当你的知县,我在这京中,却又得恢复孑然一身,连个说会话的人都寻不得了。”
  听陆辞破天荒地示弱起来时,柳七顿时就跟着懵了。
  这软刀子磨一下,可比呵斥他一万句都要来得要命。
  看着陆辞看似平静、实则充满感伤的神色,柳七不自在地轻咳一声,眼角余光一扫小饕餮特意给他买来的小食,更觉愧疚。
  他也不多说,只下定决心,郑重道:“摅羽的意思,我已知晓了。”
  陆辞眼底飞快掠过一抹微不可查的笑意,口中却只淡淡道:“好。”
  听出这看似简单、其实沉甸甸一个‘好’里所蕴含的意思,柳七接下来一边啃着芙蓉饼、一边练写赋时,心情都还是无比复杂。
  果真,就像他所想的那般,小饕餮面上总是笑眯眯的,其实孤零零地在京中,心里肯定不快活。
  他虚长那么些岁数,受这么多照顾,还不知体谅对方,实在是有些丢人现眼了。
  加上有朱说在旁虎视眈眈,每日与他切磋诗赋,柳七在之后这十几天里,就真静下心来,拿出了自贡举后就再没有过的认真劲儿,结结实实地刷完了陆辞给他准备的题集。
  陆辞暗中观察他们几日后,见二人一个比一个认真,也就彻底放下了心,专心研究他的治水方案了。
  ——依他对寇相的了解,在欠下那份‘人情’后,哪怕从林特手里要来拨款有多艰难,对方都一定会憋着这股火去冲上门来厮杀的。
  怕是用不了太久,就要准备动工了。
  一晃眼就到了馆试那日。
  当柳七和朱说随着神色各异的人流,一身轻松地从里头出来,不由对视一眼,心里颇感微妙。
  馆试真正所考的内容,竟完全被陆辞所出练题的范畴所覆盖了。
  对功底本就扎实,还临场冲刺了十数日的两人而言,自是太过简单。
  因陆辞之故,柳七对留于京中任职这点,内心充斥着前所未有的干劲和渴望,此时更是忍不住加快步伐,只想快点回去,将心中感受告予陆辞知晓。
  朱说虽不解他是何来的冲劲,也不愿落后,加快脚步跟上了。
  二人默默较劲,柳七快步走得一身汗,连途经的香风阵阵的秦楼楚馆都未多看一眼,不一会儿便到了陆辞的家门口。
  最巧的是,他撞见了陆辞与晏殊有说有笑,形容亲昵得就差勾肩搭背,一同骑马进宫去的情景了。
  柳七面无表情。
  这叫哪门子的孑然一身?孤苦伶仃?
  第一百四十章
  陆宴二人皆有公务在身,且是背对着柳朱的,因而并未发现满是悲愤的柳某人,亲亲密密地一同走了。
  饱受蒙骗的柳七杵在原地深吸口气,只觉满腔沸腾着酸溜溜的滋味,猛然扭头问一言不发的朱说:“朱弟,你怎么看?”
  朱说浑然不知他的满腔义愤从何而来,不禁略莫名地看了他一眼,一本正经地解释道:“柳兄不认得那人么?依愚弟之见,那位定是摅羽兄的新邻,晏殊晏同叔了。”
  他记得清楚,在摅羽兄给他寄来的某封信中,确实捎带过一句‘与交情甚笃的一位故友做了近邻’的话。
  毕竟朱说每读他的摅羽兄的来信时,向来都是极认真,逐字逐句地看的。自然对此印象不浅,此时再凭对方官服颜色和制式,一眼就能认出了此人为晏殊。
  柳七面上净是一言难尽。
  他默默地抹了把脸,无语地看着一脸不解、完全不配合他的朱说。
  怪只怪他一时昏头,问错人了。
  在看到刚才那一幕后,怎么这傻乎乎的朱弟还认为,他最关心的会是对方身份呢?
  难道不该是他们二人联合,夜里对故意自身说得那般孤苦伶仃,才哄骗得他不惜刷题刷得废寝忘食,就为争取留在京中为其作陪的陆狡童,进行一番重重的谴责吗?
  朱说皱了皱眉,关切问道:“柳兄脸色不好,可是身体有恙?”
  更叫柳七气结。
  小饕餮不骗他的话,自己能有哪门子的恙啊!
  眼见着朱说是根本指望不上的了,柳七唯有怒气冲冲地撇下对方,在下仆们的好奇注视下独自回了房,旋即将门重重一关,怀着孤军奋战的勇猛,挽起宽袖,亲自研起墨来。
  待真正落笔的那一刻,更是力透千钧,入木三分。
  他要写词!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此时陆辞自是无从得知,柳七意欲联合朱说一起谴责他未果,就憋在屋子里写了首《定风波·谴薄幸》的闺怨词来泄愤。
  他与晏殊一路闲聊着进宫,在要分道时,才想起是邀对方上门来的时候了:“馆试已毕,不知同叔今夜可得空上门来,赴我一约?”
  “实不相瞒,馆试的日子,我也记得清楚。”晏殊爽朗笑道:“即使摅羽不问,我也将不请自来的。到时只劳烦摅羽备上几坛好酒,为我与新友们引见一二了。”
  陆辞莞尔:“一言为定。”
  定下邀约后,陆辞便往继续东行,入东宫门不久,果然又在往资善堂的路上遇到了左看右看,假装散步的小太子赵祯。
  赵祯年岁虽小,却当得起‘言出必行’四字。
  从那日承诺过后,他每日一到这时候,就雷打不动地多了个‘出门散步’的习惯,每回‘刚巧’就能碰上来讲经的陆辞,再由陆辞带着,一同回资善堂。
  赵祯刚开始这么做时,其他内侍们还以为只是小太子的心血来潮,除试图劝阻几句外,并谈不上多么重视。
  直到察觉出这‘巧合’透着十足微妙后,他们才犹豫着上报给了自周怀政被免职官关押后、权知资善堂都监的林内臣知晓。
  林内臣一听,面上不动声色,却越发觉得陆辞手段了得。
  若说陛下对其的看重,最初是建立在三元及第的难得祥瑞、以及那副极其俊俏的好容貌的基础上的话,之后就是因王旦等人为其一路保驾护航,极力推进他奏疏中所提的建议的话……
  如今能将看似温和内敛、对臣下却向来是一视同仁的太子殿下拿捏得服服帖帖,这般倾力回护,还能坚持下来,就全凭的他个人本事了。
  再一思忖,林内臣越发觉得陆辞很是了得。
  不然在这大内多年得意的周怀政,能栽这么狠一跟头?
  纯粹是小觑了对方。
  退一万步来说,陛下身体是越发不好了,膝下又只得一位皇子尚存,往后大业由谁承继,新帝又肯听谁言,还不是一目了然的么……
  林内臣只略一斟酌,就知道该如何开口同陛下说了。
  要知道即便是同一件事,由同一人告知,却能因细微处措辞的不同,而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林内臣自是其中翘楚。
  他决口不言太子殿下是为‘亲自保护左谕德’安危这点,只挑了个官家难得心情不错、问起东宫中事时,才假装无意地抛出,殿下较从前的性子要活泼许多了。
  官家果真就来了兴趣:“哦?此话怎讲。”
  赵恒对林内臣的话,倒无半分怀疑。
  好歹上回他故意不让下人通报、去东宫看望太子时,就见到过一向沉默寡言的六子在高高兴兴地把玩那只小司南,很是天真烂漫的模样。
  林内臣才笑着将太子近来不再一昧闷头念书,而时不时带着内侍在资善堂附近散散步的事,给说了出来。
  他巧妙地隐没了太子的真正动机,只归于小郎天性。
  还将陆辞每回去到资善堂时,都会无奈地先将流连忘返的小太子提溜回去的事,也当做趣闻,与官家说了一遍。
  官家果真被逗得龙颜大悦,连连抚掌不说,还玩笑道:“狡童虽只长六哥几岁,却是三元及第,要出息多了,自然制得住他。”
  林内臣听得这话,眸光倏然一闪。
  别听这话明面上是玩笑居多,但那份将陆辞视作子侄辈的宠溺,表现得越是随口,就越证明了此为发乎内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