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支点> 第六七七章身体为代价

第六七七章身体为代价

  谢昌云虽然是这段时间不打算下庐山,但事情偏不能全如他的愿。进入七月以来长江和汉江开始发洪水,由于湖北省今年大量的削减了江汉地区的防洪费用,致使两江的多处堤坝溃口,数百平方公里的低洼的地方被淹,有四万余人被困于水中。
  接到湖北省和华中军区的连续急报,谢昌云于七月十一日由九江飞往了武汉,在南湖机场接了一些军政官员及专家之后便马上起飞前往淹没区视察。
  让长江和汉江自由泛滥、大面积退田还湖是年初已经制定好的方案,为此湖北省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在规划淹没区总计迁移了十几万人,其中两万余人前往苏联和新疆垦荒,十万余人前往鄂北岗地,另有两万余人分流至本省其他地区。
  可是没料到洪水泛滥的范围会比预计的大了约三分之一,此外就是迁移的强制力度不够,有一些民众仍留在了原地,并且播种了夏季作物,因而导致数万人被困。
  这些情况谢昌云已经提前了解了,因此飞机从武汉起飞之后就一直阴沉着个脸,除了王秋和水利专家之外,其余官员谁都不敢吭一声。
  其实谢昌云不光是对官员失职的愤怒,也有对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的自责,在天上这么一飞、再加上专家的讲述,他才发现靠江河泛滥来退田还湖实际并不那么简单,里面有许多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只是年初的时候自己仅说了一个原则,把一些还不是今世人能掌握的事推给了下面的人,结果湖北省节省经费和开发鄂北心切,没有周密计划就仓促行事,而自己也没有再多过问,也难怪会出现这么大的纰漏。
  飞机在几处淹没区上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谢昌云这才放下望远镜道:“当务之急先救人,然后再根据最后的淹没情况进一步完善退田还湖以及其他相应方案。你们在飞机上考虑一下救灾的事情,到武汉再统一部署。”
  而廖广泽却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昌云,湖北减少两江的防洪经费是按你的思路决定的,这次发生了意外,有些人恐怕要借此做文章了。”
  谢昌云道:“这是免不了的,只好先通过有效的救灾来弥补一下,嗯……完了你布置湖北和广东的媒体对救灾行动大幅报道,沪宁的非官办报纸也要做些工作。把空军的运输直升机团调到武汉来,华南军区也紧急抽三个舟桥团过来,军区来一名副参谋长带队,随营先拨一百万救灾款,可以动用华中的军需储备,我明天还要来淹没区一趟,亲自参加救援,你也在武汉留几天,把救灾行动基本理顺了在回庐山。”
  返回武汉半个小时之后,谢昌云就在华中军区司令部主持召开了救灾会议,然后又转到华南军区武昌办事处,与郑肇经等十几名专家对江汉流域水利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次谢昌云心里基本有了底,所以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把退田还湖、行洪蓄洪、持久发展水面经济、保证交通线等融为一体的总体目标。
  被邀请来的这些水利和交通专家们对谢昌云的胆识都深为敬佩,谢昌云把主体一抛出,便纷纷的发表起了意见,其中也不乏有激烈争执。
  热烈的讨论连晚饭都没有停止,到了晚上十点多钟,专家们的意见基本同意在了长江以疏为主、汉江以疏堵结合、沿两江建设一批节制闸控制堤内水位、建设泛区高架公路等方案上面。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初步的规划,要想实施还需要有大量的论证和详细的设计,不过谢昌云还是感到这样一来就稳妥多了,于是就委托郑肇经来负责今后全面的规划设计,并决定由湖北省和随营各拨出十五万元的规划设计经费。
  郑肇经是水利工程教授、水利部顾问、交通部长江航道整理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过中央水利试验处处长,对两江水利多有研究,每年汛期几乎都要亲自前来江汉地区,而且编制《经济与社会发展大纲》时就是水利方面的牵头人,对谢昌云的托付自然是认为自己责无旁贷。
  这一天够繁忙的,而且武汉本来就是一个火炉,此时又正值盛夏炎日,尽管吃了不少冰棒、喝了大量的冰镇酸梅汤和凉茶,但一天下来谢昌云身上还是不知汗透了多少次,一身粘糊糊,汗酸味连自己都能闻到。
  送走了专家们,谢昌云立马就钻进了洗浴间,用凉水把浑身冲了个透凉,这才长舒一口气,四脚八叉的躺在了铺着凉席的大床上。
  王秋伸出手摸了摸谢昌云的身体,觉得异常的凉快,于是就紧贴过来道:“哥,明天你真的要去灾区救灾?”
  谢昌云搂住王秋道:“一定要去,准备的怎么样了?”
  王秋道:“我听麦德彪说九江调来的直升飞机已经到了,你的作战服我都给你放好了,开水我也凉着了,明天早上给你灌几壶凉茶,嗯,还有防暑的药都装在衣服口袋里了。哥,我也想跟你去,我把我的衣服也都准备好了。”
  谢昌云想了想道:“可以,不过我是到被困的那些地方救人,你就不必往里去了,就在安置点帮忙吧。丫头,我可跟你说了,别只顾干活,记者面前你也要多亮相,别怕暴露身份,这个很重要。”
  觉察到谢昌云的手已经从后面游动到了自己的股沟处,王秋连忙挣脱出了一条胳膊道:“我知道,你去救灾也是这个目的。”
  说完,王秋就从两个枕头间取出了一个tt,谢昌云的动作已经表明了他要干什么,同床共枕好几年了,这也早就在王秋的预料之中。
  谢昌云却装出不愿意的样子道:“丫头,不戴这个行不行?怀了就再生一个。”
  王秋是一贯顺从谢昌云,一听谢昌云想戴tt,便停下了要撕开包装的动作道:“哥……好吧!”
  谢昌云哈哈一笑,把手插进了王秋的双腿间,“丫头,哄你玩呢!等过一两年再说。”
  “哥,你好……呜……”娇嫃的话还没说完,王秋的嘴就被堵上了。
  紧搂着王秋的身体,谢昌云用无声的动作尽情的表达着自己对娇小可人的王秋的怜爱。
  第二天,谢昌云在沔阳的汉江泛区上演了精彩感人的一幕。
  早上七点多,谢昌云就乘坐直升机降落在了淹没区的一个较大孤岛上,然后带着麦德彪等数名卫士坐着四艘橡皮艇驶入了淹没区的中心地带,有时躺着齐胸深的水,有时爬上房顶,有时背着老幼,有时用肩膀扛着木板达成人桥,连续十一个小时穿梭往返整整二十趟,将三百八十余名灾民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这期间,有两名卫士中暑晕倒,而谢昌云的作战服也被刮开了好几个口子,身上几处刮伤和碰伤,双脚在作战靴里泡的白胀,满脸都是泥渍汗渍,中午吃干粮短歇的时候,竟从小腿上作战服被刮开的地方取下了三条吸满了血的蚂蟥,几名记者看得一愣一愣,赶紧用照相机和摄影机拍下了这一情景。
  一名记者上前问道:“谢副委员长,你完全可以在后面调动,为什么要亲临这里参加抢救呢?”
  谢昌云喝了一口凉茶,吞下了嘴里的压缩饼干,“整个大规模救灾行动昨晚已经部署完毕,各方面都有人负责,我来这里的目的是要稳定灾民的人心,向他们证明他们是受到了最大的关注。这位记者先生,你认为目前还有谁能够在这方面比我起到更大的作用呢?”
  另一名记者道:“谢副委员长,有传言这次灾害主要是由于政府没有进行堤防加固所致,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谢昌云道:“直接原因是这个,这一点我不回避。但是间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牵涉到长久的解决两江水患问题,牵涉到整个江汉地区未来的经济格局问题,所以我们对这次灾害不能用单一的眼光来看待,并且要从中看到我们解决以上问题的决心、看到我们国家迅速增长的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看到军队与民众之间戚戚相关的鱼水之情。”
  记者又问道:“谢副委员长,行政院现在对救灾还没有很大动作,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谢昌云拍了拍手上的干粮渣,一边往脚上穿着湿漉漉的作战靴、一边道:“这次救灾主要是湖北省和军队的行动,除了局部的军队调动之外,湖北本地的人力财力及物资储备足够应对灾害,这个我在庐山和行政院孔院长交换过意见,中间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好了,记者先生们,我要出发了。”
  在另外一处安置点,佩带着少校军衔的王秋也是从一早上就带着两名女卫士,忙着再给灾民分发食品和药品,协助医务人员为伤者上药和包扎,她是谢副委员长三夫人的消息一传出,同样是在灾民和救灾人员中引起了相当大的震动,当她端着水杯为一名孕妇服药时,孕妇激动的双手和嘴巴都颤抖了起来,孕妇的丈夫更是连连道:“不敢当!”
  在普通民众的眼里,谢副委员长的夫人可是远在云端的人物,此时近在咫尺并亲自端水送药,这是多大的恩惠和多少代的积德呀!
  当然记者们更不会放过这一机会,随即就有记者对王秋和灾民进行了采访,一篇篇感人至深的稿件很快就在记者们的笔下形成了。
  为了发挥舆论的作用,廖广泽做了周密的安排,在灾区开通了好几条电话专线并配备了传真机,使得记者们在现场写的稿件能够及时的发回到所在的报纸和电台。
  所以到了中午的时候,广播电台里就有了关于谢昌云和王秋亲赴救灾一线的报道。
  这些报道所引起的轰动是另一方面,有的有心人则感到谢昌云这一手玩的太绝妙了,以自己的优势及人所不能及,在这种情况下,谁还能公开对谢昌云发表非议呢?
  而在庐山的何欣怡等却被谢昌云和王秋的疯狂举动吓了一跳,心中不由忐忑不安,一家人连晚饭都没吃好。
  好在是到了晚上九点多钟,谢昌云和王秋终于带着一身疲惫和明显晒黑的面孔回到了庐山。
  对谢刘氏和何欣怡的一通关切的埋怨,谢昌云毫不隐瞒的做了解释,众人感慨之余,也觉得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效果最好,只是谢昌云身体上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那一道道的伤口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和平时期,谁又能料想到堂堂一级上将、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会有再次流血受伤的时候呢?
  谢昌云也确实累惨了,等医生来上过药和喝了些稀饭之后,他一头扎到床上不到十秒钟就睡着了,连被子都是何欣怡给他盖上的。
  麦德彪那里的情况也跟谢昌云一样,好在是当了将军之后仍然坚持了体能锻炼,否则今天就要在长官面前丢大丑了。
  在昏昏沉沉闭上眼睛的时候,麦德彪向小赖说了一句道:“我宁愿去冲锋打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