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

  沈寒潭把信收好,道:“回复徐堂主,我不日北上,请他速来。西北各地做好接应。”
  家仆领命而去。
  沈寒潭转过身来:“大侄子,送你回朔方找你爹,去吗?”
  沈秦筝抱着在他身上到处乱抓的小弟弟,对着沈寒潭露出了一副出乎意料的表情。
  他离开京城时才四岁,在京城呆了一年半载,总共就见过他这个爹三回。刚入国公府算第一次,入京述职算一次,然后沈秦箫出生,又算一次。
  算下来,短短几天的相聚,说过的话还没有沈寒溪的一篇奏论长。日常的交流,就靠着每月一封专门带给儿子的家信。可就算这信中的寥寥数语,带来的力度也比想象之中更坚实。父亲这个身份,到底还是经年持久的情感沉淀产物,一听就觉得自己背后是巍峨高山,能让自己一往向前。
  不善言辞的节度使将军在字里行间,带给他的那种独属于父亲的隐晦温情,他其实是能感知到的。
  沈秦筝一直没有说清楚,其实当年沈寒潭过来要带他走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一直期盼着自己那不苟言笑的父亲能回绝沈秦夫妇的好心,开口留他一留。
  可是他没有。他好似只是轻飘飘地说了一句“日后把他送到朔方来”,就什么都不在意的继续看兵书了。这让他只能顺从的接下口,跟着来到太白山庄。
  他如果拒绝了,父亲还会喜欢他吗?
  沈秦筝觉得自己越来越贪心,就像一个不知饱足的饕餮,狂妄地吞噬着更多的温情,已经贪婪得没有道理。
  他在心中估摸着,艰难地开口:“父亲他,他不喜欢我在他身边吧?”
  沈寒潭一愣:“何以见得?”
  沈秦筝低下头:“父亲他几乎不怎么回来,见到我也不怎么开心,好像我是一个你们塞给他的累赘。他一定不喜欢……”
  话没说完,沈寒潭已经大笑着打断了他的话:“哈哈哈哈哈,我就说吧二哥还不信!”
  沈秦筝怒气冲冲地瞪着这个幸灾乐祸的人,他想起来了,这个人可是巴不得他难过,他竟然对着这个人袒露心扉,实在是太愚蠢了。
  沈秦箫抓着他的头发摇来摇去,安慰道:“二伯不喜欢你,阿箫喜欢你啊!”
  沈寒潭在一旁笑得更大声了,好不容易喘过一口气来:“二哥要是知道他那张面瘫脸能惹他儿子想这么多,说不定终于能愿意改改了!”
  “我这个二哥,是全家最出人头地的。除了一张拒人千里的死人脸,别的啥都好。我小时……算了没什么。”
  差点把自己小时候也这样想过的事儿说出来了,好险好险。
  沈秦筝这才隐隐约约捉到了沈寒潭的一点画外音,想道:“难道我想错了吗?”
  沈寒潭:“那什么,你既然这样想,那为什么不去找他问清楚?二哥要是不喜欢你,你就给我当儿子得了,反正阿箫喜欢你,我白捡一个儿子当然高兴。”
  沈秦箫一听,立刻在旁边附和:“好呀好呀!”
  沈秦筝白了沈寒潭一眼,又摸摸沈秦箫的头,道:“你想我还不想呢,你当初不要我,现在上赶着来拉什么关系。”
  没等沈寒潭接话回怼,他又及时地让沈寒潭把话塞回肚子去:“我去。”
  沈寒潭一句“话不要说太满,老天爷最爱打人脸”生生憋在嗓子眼儿里,扶摇直上送上脑海里,转化成了一句:“果然是个专门来给我添堵的小混蛋,给我当儿子我都不要,呸!”
  一旁的沈秦箫一听,立刻扭七扭八地挣脱了沈秦筝的怀抱,两三步又跑回了沈寒潭跟前,拉着他的裤腿就往上爬。
  沈寒潭立刻把儿子抱起来,沈秦箫顺杆上爬,在自己老爹脸上亲了一口。
  知子莫若父,沈寒潭太明白接下来是什么了,未卜先知地问道:“说吧,你又想要什么。”
  沈秦箫摆出了一幅难为情的样子,小心翼翼地冲着他爹笑着说:“爹爹,阿箫也想跟着去。”
  沈寒潭想也没想,当即否决:“你跟着添什么乱,给我在家好好陪你娘。”
  沈秦箫大言不惭:“娘说要让阿箫跟着爹爹,日后好一样当大英雄。”
  沈寒潭:“……你娘肯定没这么说过。”
  虽然某人在心里其实已经美得冒泡了,还是用尽全身力气,克制了又克制嘴角不停弯起来的笑意。
  自沈秦箫爬下去以后就转身走到一旁开始走桩子的沈秦筝听见沈秦箫这番一听就是奉承他爹的马屁,一个没走稳差点从梅花桩子上摔下来。
  他暗搓搓地想:“当着沈寒潭的面还能说出这番大言不惭的话,还不脸红,这孩子以后有大出息。”
  沈寒潭又说:“你娘还说了什么……”
  沈秦箫知道这事儿没戏了,兴致缺缺地回了一句:“娘说爹爹是个不靠谱的大棒槌。”
  沈寒潭:“……”
  沈秦筝:“……”
  这绝对是秦飞霜亲口说的。
  中午用饭的时候,沈秦筝终于见到了阔别五年的秦飞霜。
  五年已过,风华不减。
  秦飞霜看见他已经长到这么大,在席间一直感叹着“少年人一天一个样”。
  也的确是。
  若以前只是黄发垂髫小儿,现在来看,过不了几年沈秦筝只怕要成为哪家少女的“春闺梦里人”了。
  他刚来到太白山庄的时候,还是个四岁的毛孩子。由于一直以来的消瘦孱弱,显得整个人都不怎么精神。可现在,已然是一幅身量颀长,精瘦结实的小公子样子,那股奶味消散过后,留下的就是清爽的少年模样。
  秦飞霜道:“庄子里的医书你都看完了吗?”
  沈秦筝:“劳师傅费心,都粗略记在心里。”
  沈秦筝说粗略记得,那就是基本能倒背如流了。
  秦飞霜赞赏地点点头,夹了一筷子鲜笋放在他碗里,沈寒潭嫉妒又气愤地瞪了他一眼。
  秦飞霜:“我留在庄子里的《灵枢经》只是《黄帝经》的其中一部分,还有一本《素问经》这次从娘家带回来了,我路上又批注了几本我自己日常记的一些方子,你此次前去朔方,便一同带着吧。”
  沈秦筝觉得这个婶婶是真心待他太好了,满怀感激道:“多谢师傅。”
  用完饭,沈寒潭便着人收拾行李,准备动身。
  沈秦筝行李不多,唯一比较犯愁的就是秦飞霜留给他的医书着实有点多,他不能都带走。
  于是就慎之又慎地挑了两本精华,别的装好在箱子里,准备托付给陈州城中的镖局,让他们给送回京城去。待他抱着一大箱箧书刚走出院子门,就看见沈秦箫和一个约莫差不多大的男孩子偷偷摸摸在一起说些什么,见他一过来,立刻四散逃开。
  沈秦筝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头雾水的去了清风堂。
  刚进院子,沈秦筝就看见清风堂紧闭着大门。
  看来沈寒潭又有一大堆要事相谈,这阵仗,估计没两个时辰谈不下来。
  他刚准备转身回去,突然起了一个念头——他想去听听他这小叔叔这么神神秘秘地,日常里都在谋划些什么。
  于是他轻手轻脚的将箱子放在花园草丛里,然后亦步亦趋地收敛气息,慢慢靠近窗下。
  屋子里人不少,杯盏之声此起彼伏。只听得沈寒潭说道:“‘噬魂灯的传言,我一直觉得并不可信。可江湖上人人趋之若鹜,传得沸沸扬扬,倒让我不得不在意,背后是谁走漏的消息,知道这东西在少林寺。”
  一个声如洪钟的中年人道:“塞上城处心积虑,听音阁是一直知道的。塞上城城主傅义天,盘踞西北是当地一大地头蛇,又一直跟西域各国勾勾搭搭,并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人物。”
  沈寒潭:“恪言,把消息递给听音阁,把他们引过去。”
  一个声音年轻的男子开口:“庄主,我们在听音阁的人已经被拔干净了。此刻把朝廷的人扯进来,这水怕是更浑浊。”
  沈寒潭哼了一声:“不浑水,怎么摸得到鱼。山庄的人不动,整个定风波的人都随我赶赴西北。各位行事谨慎,不能让朝廷的人发现我们搅和在里面。”
  屋子里约有六七个人:“是。”
  接着,刚才那个年轻男子又开口:“庄主带着小二公子,是个幌子?”
  沈寒潭应道:“嗯,总不能把他送回沈家,让他这么小就进听音阁那种地方吧。在二哥身边好好待几年也是好的,父亲这个人啊,唉。带着他也好,为防听音阁起疑心,我到时候会留在军中,圆空大师就全仰仗各位了。”
  方才那个声如洪钟的男子沉默了一下,开口道:“小二公子总有一天得面对,您这样在前面挡着,对他未必是件好事。”
  沈寒潭叹了一口气:“那些插进来的钉子都是冲着他的,我又何尝不知。可我卸了听音阁这担子,让他顶了阿箫的位置,总庇护他安安稳稳的长大再说吧。我烂在那里十年,我侄子总不能也给他们李家人卖命一辈子。”
  他收回情绪:“诸位先进西域摸个底,弄清楚当下的情形。徐堂主正在赶往……”
  当年临走时父亲说的话——有些事是避不开的。原来父亲说的是这个。
  沈秦筝抱着一箱子书愣愣的回到了书房,心里五味杂陈,所以后面的话,他都没有听。
  太多的疑问在他心中逡巡不去,又有太多的感情无法言说。原来秦飞霜带着沈秦箫避风头,太白山庄这五年许许多多的麻烦,都是因为他。
  听音阁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沈寒潭又如此避之不及呢?他突然想起了那块再也没有在沈寒潭身上见过的鸡血石珏!
  那块珏难道代表了什么身份?
  沈秦箫抓周抓到了这个,所以沈寒潭独立出来创立太白山庄,就是因为这个?
  这些迷惑并没有随着路上行程而消散,反而在他心里日渐浓厚。
  他们脚程飞快,颠得沈秦筝坐在马车里不得不抓紧能在车上固定住自己的一切东西,才不至于被颠出来。
  后面一车东西说是他的行李,其实全是沈寒潭用来当幌子的,里面藏着盘缠和进入大漠的吃食以及必备品。
  行了数十日,才绕过京城,从凉州出了关。
  沈寒潭终于愿意让他风雨兼程,都快在车里吐出来的小侄子出来透个气。
  沈秦筝站在地上,才有了一点活着的不真实感,万分后悔自己为什么不顺着他小叔叔的意骑马,非要唱反调坐什么马车。
  他又不是不会骑马。
  这不怀好意的小叔叔一定是故意的!
  一行人坐在关外的一个茶棚子里稍做休息。
  出了关,便已经能远远看见黄沙了。凉州城外延绵数千里往北,全是这样的风景。
  “等到了二哥那儿,就不怎么能见到这么多树了,”沈寒潭走上前来,给他递了一壶水:“喝点,待会又得坐回去受罪啊大侄子。”
  沈秦筝气愤地抢过水,并不想理这个大棒槌。
  他喝了口水,觉得自己站在此人旁边实在受气,于是又气冲冲的出了棚,走向车队最后行李那儿去。
  沈秦筝靠在车边,准备把手上的牛肉啃干净。
  这还是他从那个叫恪言的叔叔那儿接过来的,小叔叔哪里管他的死活。
  刚下一口,一个听起来快要断气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二哥,你能给我们分一点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