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宴

  北镇抚司的效率高是出了名的,李敬之从接管后也确实没让嘉靖失望,比如这次的案子,短短七天,让他给处理得一干二净。
  甭管清白不清白,该流放的流放,该抄家的抄家,要申冤的架起来先打一顿再说。
  除了牢里蹲的翊国公,其余人一概没放过。
  过去严世蕃总说我不适合做锦衣卫,那时我一直没懂什么意思,如今见识过李敬之的风格后,我算是明白了,我和他之间差了一百个阿勇呢。
  晚上,宫中摆宴,嘉靖邀了文武百官都去,殿内一时灯火辉煌,乐声荡漾,百官举杯,君臣一幅其乐融融的样子。
  “此番徙京富户助银一案得以肃查清楚,真相能大白天下,李大人可是功不可没啊。”席间,一名大臣举杯相邀李敬之。
  而我则尴尬的看了一眼邻座的严世蕃,他倒是满不在乎,嘴角噙着惯常的笑容。
  “张大人过奖了,在下不过是坐享其成,捡了个大便宜,说到底此次最大的功劳应属陆大人和严尚书家的公子。”身旁的敬之将酒杯一转朝我意味深长的笑笑。
  我知道他这是在皇上面前替我美言,毕竟失了宠的人在官场上也是不受待见的。
  “不敢当,不敢当,我不过是去了趟江南,也没做什么,这案子最后多亏李大人才能早早结案,我也敬李大人一杯。”
  我明着敬酒,暗下去却讽了那帮老臣,别以为我不知道,他们喜欢敬之的最大原因就是案情早早了结,若再追究下去,只怕会牵连更多人。
  “好了,都无需客套了,江南一案的了结,诸位都不容易。哪些人有功,哪些人有过,朕心里甚明了。”上座的嘉靖发话了,他的目光移上我的脸,“陆炳,你下江南有功,然回京后与刑部督察实在办事不利。朕这些日子让你在家闭门思过,就是想挫挫你的锐气,方知以后做事情才要三思而后行。”
  “皇上一片苦心,臣感激涕零。”
  “至于严世蕃。”嘉靖突然一笑,目光却转向席间的另一位老臣,他长须瘦削,少言寡语,虽坐在那里面带温和,但总给人一种干练的感觉。
  “严尚书,你确实有个好儿子。”
  “圣上过奖了,犬子愚钝,不过是平日仗着一点恩宠卖弄才学罢了,圣上没有怪罪,臣已是铭感五内。”
  “朕没有夸他,只道是他确实聪慧,青词写的好,案子也破的妙,我大明正需要这样的人才。正好,尚宝司还缺个人,你就去那儿,顶了少卿的职吧。”
  不仅严嵩,连着我也一并惊讶了。
  这才片刻功夫,严世蕃就升官了?敢情这回最大赢家是他严世蕃?
  “臣领旨叩谢圣恩,愿吾皇万寿无疆。”
  看着跪地谢恩的严家父子,我这一杯酒下肚还没缓过来呢。
  “朕这些日子也思量了一下,江南一案牵扯过广,归根结底还是旧例未除,再加上时日久远,错综难查。故而朕决定,废除徙京富户助银一事,让百姓得以回家团圆,免受离乡之苦。即日起内阁拟旨,下发各地。”
  “皇上圣明。”
  “另外,翊国公之事,北镇抚司也查的差不多了,翊国公年迈昏聩,受人挑唆犯下这等糊涂之事,确实有失德行,朕念他郭氏一门忠烈,饶他一命,届时将他发回两广之地,此生不得回京。”
  “皇上……”
  期间有言官想谏言,然被嘉靖一抬手制止了,“如今徙京富户助银一案就到此为止,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尔等当引以为戒。可知?”
  “臣等谨记圣训。”
  嘉靖满意的点头,宴会还再继续,百官欢飨,歌舞尽兴。
  我推了推身旁的敬之,小声道:“皇上是不是舍不得治翊国公的罪?”
  敬之举起一根食指做了个禁声,然后悄悄附耳道:“昨儿夜里,大长公主进宫去找的太后,我们也是今早才改的供案。”
  我明白的点点头,怪不得皇上含糊其辞,要尽早结案,这儿子闯祸,老子顶罪,亲娘负责通融,如此的一家子,就是皇上碰了也头疼,还不如趁早打发了他们一家离京去。
  “呐,下次这种揣摩人心的事情,你也教教我,免得我稀里糊涂的就得罪了圣上。”我说。
  这时,陈寅朝我们咳了一声,我俩赶紧正色坐好。
  我装出不动嘴唇的样子,低声道:“什么时候他下台了,你上去,咱俩的日子就都好过了。”
  “胡说什么呢。”
  “他是都指挥使,你是都指挥同知,能差多少。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是拍死沙滩上了,可你还有机会,皇上现在看好你,万一哪天就让你上呢。”
  “嘘!以后这种话莫再说,当心被陈大人听去,你我都没好果子吃。”
  “敬之,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时,陈寅又朝我瞥来,我列开嘴报以最温暖的笑容,然后大大塞了一口菜在嘴里。
  宴席过半,在舞姬曼妙的身姿下,我扫了一眼在场所有人,突然发现,好像,貌似还少了谁?
  当然发现这个问题的不光是我,还有皇帝陛下,要么自古以来怎么总夸皇帝英明神武呢。
  嘉靖看了一眼宴席左侧的那帮老臣,从左往右,依次是顾鼎臣,费宏,夏言之流的内阁大学士。
  他若有所思了一会,开口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饱学之士,朕知道很多都是自弘治年间就入了阁,这些年来,也着实不易,如今刘时年迈以求请辞,诸位看,这内阁谁人可代首辅一职?”
  一时,群臣默然,这嘉靖给的问题,看似简单,然而首辅一职事关重大,稍不留神举荐不好,就容易被扣上结党营私之罪,所以到现在谁也没开口。
  我长了教训,老老实实的闭上嘴巴喝我的酒。
  然而,还是有不怕死的——
  “臣以为内阁大学士,夏言夏大人堪当此任。”席上的严嵩突然开口道。
  所有人都朝他看了过去。
  严嵩,严世蕃他爹,现任礼部尚书,混了几十年官场的他,在同龄人都已封疆入阁之时,他还老老实实的在原地打转,平日少言寡语,更不与人结交,可谓是上司和谐下属和睦,如果不是有一个擅写青词的儿子,估计大家都要把他给忘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瘦高寻常的老头如今却第一回破天荒的开口了。
  “为何?”嘉靖挑眉,似乎对严嵩的这番行为很感兴趣。
  “夏大人当日参翊国公有七宗罪,臣今日推举夏大人也有七重好。”
  “七重好?”嘉靖噗嗤一笑,“你倒说来听听。”
  “一则,刚正不阿,不畏强权。二则忧国忧民,敢为天下先。三则,文不加点,才学过人。四则,明辨忠奸,断是非。五则经明行修,有德养。六则,勤勉为公,不辞辛劳侍诸事。七则,两袖清风,功名利禄为浮云。臣以为,此七重可担首辅重任。”
  严嵩这通话真可谓把夏言夸上了天,虽然我也觉得夏言确实适合首辅一职,但还不至于像严嵩这么能说,现在是结党营私还是合乎圣心,只等嘉靖决断了,一时在座众人都捏了把汗。
  然而,嘉靖笑了,真的笑了,他看着夏言道:“夏言,听见没,人家都把你夸成花了,你若再不担下这首辅之职,反倒成了朕的不是了。”
  夏言没有意外,一切好似如此的顺理成章,他从座位起身跪地,“臣叩谢皇上,愿担此重任,鞠躬尽瘁必不负圣恩,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从地上起身后,与严嵩又互相致了一礼,算是答谢了。
  我端着空空的酒杯,愣愣的看着面前发生的这一幕幕,诧异的同时内心再一次被大明朝的官场之道刷新了三观。
  我朝严嵩投去了寻味的一瞥,他风轻云淡的坐在那里,又变成了事不关己的样子,如今,我可算知道严世蕃那一身的本事究竟同谁学的,试问整个大明还有比他们父子更能揣摩人心的吗?
  这一次,是夏言赢了,然而,我却觉得真正的赢家是严家父子。
  宴罢后,群臣散去,锦衣卫涉及到保卫皇城与天子的重担,所以我和李敬之先退了出来,而严世蕃,夏言他们还在里头接受众人的祝贺。
  我和敬之并排走在皇城下,偶尔抬头仰望星辰寂寥的天空,突然觉得那些热闹都是与我们无关的,这世间我们仅有的也许只是同样身份的彼此。
  “刚才宴上那个人你认识?”我瞟了他一眼,方才一众红蓝官服中一个身着蟒袍锦衣华服的年轻男人一直含笑的看向这边,我自认不曾见过他,自然也不是看我的。
  “谁?我没注意。”
  “你装,再装。”我捶了他一记。
  他笑着闪躲,然而过了一会,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点忧伤与落寞的神色。
  我很少见到这样的他,在我记忆里的敬之一直是个洒脱不羁又爱笑的男人。
  我发觉也许是我触碰到了什么他不愿提及的事情,“不想说也没关系,当我没问就行。多大点事呀,笑一个。”
  “他,其实——”
  突然身后有人喊了他,他整个人似乎怔了一下,他抱歉的看着我,“你等我一会。”
  在身后的逆光中,那个人影我瞧得不甚分明,连同走近的敬之也变得模模糊糊。
  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但那一身锦衣蟒袍却格外显眼,因为我依稀记得小国公郭浔也有一件。
  没过多久,敬之便回来了,他吐了一口气,没等我问,自己先开口了:“他就是我哥,曹国公。”
  我挑眉有点惊讶,原来他就是曹国公——李廉之,现在一想是与敬之有几分俊俏得相像。
  不过这位曹国公传闻低调得很,承袭爵位后既不似郭浔张扬跋扈,也不像旁人建功立业,反倒深居简出,不闻世事,如果不是这次宴席,莫说我,朝廷里都没几人识得他。
  “那我,是不是打扰你们兄弟叙旧了?”
  他摇头,“你想多了,他是嫡子,而我——”说到这里,他自嘲般笑了一声,“是庶子。”
  “可是,我看他还是挺在乎你的。”我想起了宴席上那个男人的笑容,“再说,亲兄弟之间哪有什么矛盾。”
  “我们没有矛盾,只是,嫡庶有别。”他看着我一脸茫然的样子,叹了口气,“阿炳,你没有兄弟,也不曾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过,是不会懂的。”
  我微微一愣,点头。
  有些事情,尽管我不能理解,但我可以选择不去触碰,那些他不想提及的东西。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他走在前面,影子在月光下有点落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