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743节
“是吗?我就随便看两眼。”
尼森先生说着,人已经来到了向南的身边,他伸长了脖子,往大红长案上的那幅《平安帖》仔细看了看,顿时就忍不住心里一喜,脱口而出:“向先生的修复技术果然精湛!”
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原本是破洞连连,折裂起翘不断,绢帛都变得有些发脆了,可如今再去看时,原本那些破洞裂痕都不见了,发皱起翘的地方也都恢复了,就好像从来没有残损过一样!
果然啊,当初趁着访问团来博物馆参观的时候,通过访问团的团长赵炳天邀请向南来修复这幅王羲之的《平安帖》是请对人了。
换一个人来,他敢不敢上手修复这幅字帖还是个问题呢,更别提修复得如此完美了!
第1214章 现在它属于你了
“虽然代价是高了一些,不过,这钱也算花得值了。”
尼森先生看着面前这幅依旧还是有些潮湿的《平安帖》,心里面暗自想道。
实际上,尼森先生收藏的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需要修复保养的消息传出去之后,博临市里也有几位华裔文物修复师,甚至在f国、y国那边拥有着偌大名声的几位倭国文物修复师都纷纷表示愿意出手为尼森先生“排忧解难”,不过,尼森先生始终没能下定决心。
在他的心里,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文化,倭国文物修复师再厉害,修复倭国的文物也许还行,可要说修复华夏文物,总感觉还是隔了一层。
至于那几位华裔文物修复师,也许能修复这幅《平安帖》,可尼森先生不相信他们的能力,这可是王羲之的《平安帖》,不是什么小学生涂鸦作品,没有试错的可能,一错了就得损失好几个亿呢,哪怕布罗斯家族再有钱,也不是这么浪费的。
更何况,这还不止是钱的问题。
“尼森先生,这幅《平安帖》还有最后一道装裱工艺,不过现在是做不了,得先让画芯晾干了再说。”
向南可不知道尼森先生心里在想些什么,他见对方盯着这幅字帖看了半天,也忍不住有些好笑,便开口说道,“我现在需要将画芯挂起来晾一晾,等它干了,就可以装裱了。”
“哦哦,向先生请便。”
尼森先生一下子清醒了过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影响向南做事了,他讪讪地笑了笑,赶紧往边上退了几步。
看着向南将修复好的画芯小心地搭在窗前的架子上,尼森先生又说道,“向先生,现在已经到了午餐时间了,与其在这等着画芯晾干,不如咱们先一起去吃个饭?”
向南将画芯晾好之后,这才回过头来,一脸认真地问道:“尼森先生,这附近有口味好一点的华夏餐馆吗?”
“华夏餐馆?”
尼森先生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也对,身为一个华夏人,在异国他乡待了这么长时间,肯定很想念家乡的味道了,这个问题一点都不意外啊。
他笑着说道,“当然,华夏餐馆在博临可是深受喜爱,不仅数量众多,几乎每个城区里都有,而且还有不少营业了数十年之久的传统华夏餐馆,等一下我就带向先生去一个很不错的华夏餐馆尝试一番。”
“谢谢尼森先生。”向南笑了笑。
的确,在博临的这段时间里,他要么吃面包配香肠,要么就是烤猪肘子配酸菜土豆片,总之,刚开始还能应付,反正他在饮食方面也不怎么挑剔,可时间稍微一长,就有点腻了,想想还是家里的饭菜可口啊!
所以,哪怕知道明天就要回国了,向南还是没忍住想尝一尝博临这边的华夏餐馆的味道,也许和国内会有些差异,但好歹也能解解馋啊。
将修复室稍稍收拾了一番,向南和尼森先生就下了楼,坐车直奔附近的华夏餐馆去了。
这是一家湘楚口味的华夏餐馆,看得出来,店里的生意很火爆,餐厅里面十来张小长桌,几乎都坐满了人,有博临本地人,也有来博临这边旅游的华夏人,d语和华夏语混杂在了一起,仿佛交织出了一曲能情感共鸣却听不懂歌词大意的歌曲。
尼森先生和向南两个人进门后,也不挑剔,随便找了一张空桌子就坐下来。
尼森先生将菜单递给向南,笑着说道:“向先生,你是华夏人,应该比我更懂什么菜好吃,你来点餐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
向南笑了笑,接过菜单随便扫了几眼,就拿起笔“刷刷刷刷”地勾了几个特色菜,然后将菜单交给了服务员。
过了没多久,服务员就开始上菜了,剁椒鱼头、湘楚小炒肉、清炒三丝,再加一个西红柿蛋汤。
有鱼有肉,有荤有素,还有汤,简直完美!
“尼森先生,你要喝啤酒吗?”
向南知道d国人爱喝啤酒,因此就多问了一句。
“来一罐吧。”尼森先生想了想,笑着问道,“向先生不喝吗?”
“不了。”
向南摇了摇头,说道,“我吃过饭后,还要回去给《平安帖》进行装裱处理,不能喝酒。”
“那好吧。”尼森先生耸了耸肩,他从服务员手里接过一罐啤酒,打开拉环,然后往嘴里灌了一大口,然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舒服啊!”
他喝啤酒觉得舒服,向南吃着热辣鲜香的剁椒鱼头和辣椒炒肉,浑身的毛孔似乎都大开着呼吸,那才叫真的舒服呢。
吃了一餐华夏菜,向南心情就更好了,回到博物馆三楼的修复室以后,那幅《平安帖》的画芯早就晾干了,他将画芯摊放在大红长案上铺平,很快就将它装裱处理完毕。
“尼森先生,这幅《平安帖》,以后不能总是放在古董盒里,隔一段时间,还是要拿出来挂起来吹吹风,晾一晾,以免潮气过盛,滋生霉菌病害。”
向南一边将《平安帖》挂在阴凉处,一边叮嘱道,“当然了,这字帖原本的绢质已经老化,还是要尽量避免折叠挤压,否则的话,依然会缩短它的‘寿命’。”
“好的,向先生,我会记得的。”尼森先生连连点头。
把《平安帖》挂好之后,向南又将修复室收拾干净,这才洗了洗手,和尼森先生一起下了楼。
两个人来到一楼的会客室里,尼森先生给向南倒了杯水,笑着说道:“向先生稍等一下,我去将那件哥窑胆瓶给取来。”
说着,他又转身走进了会客室里面的一个小房间里。
过了没一会儿,尼森先生抱着一个古董盒走了出来,将它轻轻放在向南面前的茶几上,说道:“向先生,现在它属于你了。”
“谢谢尼森先生。”
向南朝他笑了笑,打开古董盒的盖子看了一眼:
这件元代哥窑瓷器,在光线的照射下,浑身的釉色如水银一般流光溢彩,它也知道自己即将回归故土了吗?
第1215章 求求你做个人吧
向南没有在布罗姆艺术博物馆逗留太长时间,和尼森先生稍稍聊了一小会儿,又指点了他几招文物保养的小窍门,就带着那件元代哥窑胆瓶回到了酒店。
上楼回到房间,向南一眼就看到了正躺在床上午休的钱昊良,忍不住愣了一下。
不是说访问团今天还有活动的吗?怎么钱昊良还留在酒店里睡大觉?
心里虽然有些纳闷,但向南也没有惊扰对方休息,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里,将背包放在了沙发上。
如今,这背包里,除了有剃须刀、手机充电器、钱包和几本书外,还放着三只装有文物的古董盒,整个背包被塞得鼓鼓囊囊的。
向南拿出手机,靠在床头准备玩一会儿游戏,还没点开游戏,身边就传来了钱昊良的说话声:
“向南?你怎么就回来了?那件王羲之的《平安帖》修复完了?”
钱昊良刚刚睡醒,眼神里还有些迷茫,声音也是含含糊糊的。
向南扭头看了他一眼,笑道:“你醒了?已经修复好了,我才刚回来。”
“靠!这才半天时间,你这修复速度也是没谁了!”
钱昊良甩了甩脑袋,深吸了一口气,一脸无奈地说道。
“半天哪能修复得好?”
向南摇了摇头,解释道,“别忘了,我昨天下午就留在那边开始修复了,起码花了一天时间。”
“一天时间很长了吗?”
钱昊良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哪个人修复文物,不是用周来计算的?还有人修复一幅古画修复三五个月的呢,你倒好,一天修复一件文物,你居然还觉得时间长了。向南,求求你做个人吧!”
向南:“……”
这也怪我咯?是你们自己修复得慢,关我什么事?
钱昊良跑到洗手间里洗了把脸,出来后就精神多了,他看了看向南,忽然说道:“对了,向南,我们去逛街买点东西吧?”
“逛街?”
向南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外面太阳很晒是小事,问题是他真不喜欢逛街,又不打算购物,逛什么街?
他问道,“团里今天没活动吗?”
“上午到一家博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开了一场研讨会,介绍了一下两国在近几年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各项举措。因为明天就要回国了,所以下午就没再安排活动了,团长说让大家休息一下,顺便留点时间给大家自己逛一逛。”
钱昊良说道,“其实我也不喜欢逛街,不过这次出来,我答应了要给女儿带点礼物的,不趁着这时间出去买,明天可就没时间了,再说了,除了我女儿,修复室的那几个同事也得带点小礼物啊。”
“行,那就去逛逛吧。”
向南一听,这才醒悟过来,钱昊良要是不说,他都没想起来要带礼物这事,别的不说,老爸老妈和自己的几个老师,总得带点礼物的,还有公司里的那些同事……
这么一想,人好像还挺多。
向南忍不住头皮发麻,这么多礼物,自己怎么带回国?
……
第二天一早,向南和钱昊良下楼吃过早饭以后,就回到房间里将各自的行李收拾了一番,然后就拖着行李箱到酒店一楼里等着集合了。
过了没多久,赵炳天团长和谢彦青副团长就下了楼,召集众人集合。
赵炳天拿着花名册点了一次名,确认三十六名团员都到齐了之后,这才说道:“大家的行李物品都收拾好了吧?现在还有点时间,大家可以回房间里去确认确认,要是等我们上了车,那是想再回来拿都不可能了。咱们这次回去还是跟上次一样,中途要转一次飞机的,时间比较紧,所以大家最好把各自的事情都处理好,免得影响了别人。现在大家散了,十五分钟以后上车前往机场,要是谁跟丢了,掉队了,那你可不仅仅是要自己想办法回国了!”
这言外之意大家都懂,无非就是,要是掉队了,回国后还有可能受处分呢。
知道归知道,大家也都没有怠慢,有人上楼回房间确认东西是否都收好了,有人则是干脆待在一楼大厅里,三三两两地聊着天,就等着一会儿上车回国了,脸上都带着期盼的笑容。
原先在家时还没什么感觉,这在国外待了十几天,很多人忽然发现原来自己这么想念自己的国家,故土难离在这一刻,理解得比之前几十年都要深刻。
向南和钱昊良也没有上楼,将行李箱拖到角落里,找了个地方坐下来等着,熊嘉正和鲁立军两人也跟了过来。
鲁立军看了看向南,打趣着问道:“向南,这半个月帮那些收藏家修复了那么多古董,赚到手软了吧?”
“哪有这么夸张?”
向南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也就三件华夏文物。”
“那也不少了啊,这才半个月时间呢。”鲁立军啧啧出声,感慨道,“再过个几年,你都能自己开个博物馆了。”
“三件华夏文物?”
向南还没有开口,站在一旁一直听着的熊嘉正忽然开口问道,“都是些什么文物?向南,说来听听。”
在这大厅里人太多,看是不能看了,让其他人看到了影响不好,不过说说是什么文物还是可以的。
向南见熊嘉正和鲁立军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只好说道:“那件哥窑胆瓶你们看过了,另外两件,一件是一函六册天禄琳琅宋版首部著录乾隆御题《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存卷首、卷十至十五,还有一件是元代缂丝《蟠桃献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