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虎妻兔相公> 虎妻兔相公 第59节

虎妻兔相公 第59节

  若不是小兔那个离奇的“梦”,一向心大的雷寅双也不会觉得自己那些“梦”古怪了。如今细想想,似乎她打有记忆起,就一直在做着一些跟自己无关的梦。梦里的她,住着奇怪的高楼,做着奇怪的事,说着奇怪的话,通过一种叫作“电脑”的东西看着一些奇怪的话本;偶尔还透过那奇怪的“电视”,看着里面的人表演着一些不合情理的奇怪“电视剧”……若不是她知道自己生来就是雷寅双,且作为雷寅双活到至今,雷寅双险些就要以为,自己这状态,就是“梦”里那些话本中常提到的,所谓“穿越”了!
  雷寅双走着神时,那春歌则听着窗外稍重的脚步声微拧了一下眉。
  她悄悄看向雷寅双,见她眉头微蹙,却是误会了她的意思,赶紧敛手回禀道:“都是奴婢失职,没能调-教好那些小丫头,倒扰了姑娘清静。”
  雷寅双一怔,眨了一下眼才明白她的所指,便笑道:“我什么都没听到。”
  这时,外面的帘子被人轻轻挑起,随着一阵细碎的动静,以及一阵轻微的碗碟碰撞声,雷寅双便闻到一股香香的味道。几息后,也不知道春歌接到了什么暗示,忽然弯腰请示着雷寅双道 :“姑娘,可要加件衣裳再出去?”
  雷寅双低头看看身上的中衣,立时明白了这丫鬟言中未尽之意——这模样,大概是不适合在卧室外面出现的。她忍不住叹了口气,在“因不懂规矩被丫鬟耻笑”和“舒适随意”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这样就好。”
  她站起身,走到卧室门口,还没伸手去掀帘子,帘外站着的小丫鬟就跟有双透视眼一般,又一次早她一步挑起了帘子。
  雷寅双看看两个小丫鬟,差点忍不住要问一问她们:“小兔打哪儿把你们弄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
  ☆、第77章 ·新家(下)
  第七十章·新家
  吃饱喝足,再泡了个舒服的花瓣浴,雷寅双坐在梳妆台前,任由一个叫翠衣的丫鬟替她擦拭着她那一头长发,一边骨碌着眼,从镜子里打量着她身后那一溜垂手静立的大小丫鬟。
  她进浴室洗澡前,春歌就告诉过她,家里下人们都是卯时三刻才会上来听差。这会儿她看到的,不过都是她院里轮到当天值夜的丫鬟们。所以,当她洗完澡出来后,不仅看到了那个春歌嘴里提到过的冯嬷嬷,还看到一溜十来个嫩葱般水灵的大小丫鬟时,倒也不显得怎么吃惊。
  不过,这冯嬷嬷的模样,倒确实是出乎雷寅双的意料。也不知道她是打哪里得出的印象,总以为那什么“嬷嬷”,一定是个生得又高又瘦,长着张马脸,神情严肃得像是一辈子没笑过的妇人。却再想不到,这冯嬷嬷竟全然颠覆了她这错误的印象。
  冯嬷嬷身材娇小,一看便是南方人。虽然年纪已经过了五旬,因她极擅保养,看上去却最多只有三四旬左右的模样。她生得面容白净,肤质极佳,圆圆的脸上一双弯弯的笑眯眼,看着跟老街上烧饼铺子的老板娘颇有些相似之处——那烧饼铺的老板娘待人极是亲切,可厉害起来时,也是只谁都惹不得的母老虎……
  雷寅双对人有种天生的直觉,一见这冯嬷嬷,她便觉得,她俩应该能够合得来。
  冯嬷嬷也早听世子江苇青提过她要伺候的是个什么性情的人,如今当面一看,便知道这雷寅双不是那刁蛮任性的,于是嬷嬷那悬了一年多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
  一见面,冯嬷嬷便给雷寅双交待了自己的履历。原来,她竟是前朝遗宫里出来的老宫人——那鞑子打进中原时,旧朝仍有一脉在南方苟延残喘着。直到应天皇帝兴兵抗鞑子的前几年,旧朝才彻底被鞑子所覆灭。冯嬷嬷便是那时候从旧朝遗宫里逃出来的幸存者。
  正如那年天启帝在江河镇时对朝臣们发的牢骚一样,随着天下承平,如今权贵们越来越耽于享受,家里的女眷们也变得越来越讲究个规矩礼仪了,于是,如冯嬷嬷等幸存的旧宫人们,一时竟成了“抢手货”,不仅宫里愿意留用,外面有本事的人家更是花重金相聘。这冯嬷嬷,原是在小兔的亲姨妈临安长公主府里当差的,负责教养长公主的女儿德慧郡主。不知怎么,她就被小兔看中了,跟那临安长公主一阵撒泼打滚,硬是想着法子把她给要了过来……
  “如今姑娘院子里的事儿,都是我在管着,将来却是要姑娘慢慢学着管起来的。”
  冯嬷嬷抿着唇角笑着,那胖胖的脸庞上隐约印着一个浅浅的小酒窝。
  雷寅双忍不住在心里翻了个白眼儿,暗道:要我管着,那要你们干嘛的。
  冯嬷嬷哪里知道她此时就已经生了偷懒的念头,便把她院子里的丫鬟叫上来,一一给她见了礼,又介绍着各人负责的事务。
  如今雷寅双的院子里一共有四个大丫鬟和八个中等丫鬟,还有若干小丫环——便是那跑起来控制不住脚步声的。
  那些进不得屋的小丫环们不论,其他丫鬟全都是冯嬷嬷以前朝宫规一手调-教出来的……所以说,雷寅双竟是一点儿也没看错。
  叫雷寅双惊奇的是,这冯嬷嬷挺会起名字的,四个大丫鬟名字都特别好听。那个给她守夜的春歌,是为首的总管大丫鬟;这正帮她擦着头发的,便是小兔告诉过她,最擅长给人梳头发的,叫翠衣,专管着她的首饰衣裳——雷寅双想想自己那尚未打开的行囊里有数的几件衣裳,就觉得,这丫鬟的工作应该挺闲——这会儿她还没看到,她的衣箱早已经叫小静和小兔给塞满了……
  接下来,那个个头比她还高,天生一副笑眉笑眼的,叫嫣然,是专管跟她出门诸事的;剩下一个温柔沉默的,名字就叫冬默。却是人如其名,看着就不怎么爱说话,但做得一手好吃食。今儿一早,雷寅双拿来垫肚子的那些糕点甜汤,便是这丫鬟的手艺。
  剩下的八个小丫鬟,显然那冯嬷嬷就有些偷懒了,只依着时令叫她们: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冯嬷嬷原想请雷寅双给几个丫鬟另外赐名的,雷寅双笑着拍了冯嬷嬷一记马屁,道:“嬷嬷这名字起得真好听,我肯定起不了这样好听的名字,就继续这么叫吧。”
  等认完了人,外间那自鸣钟恰正打起辰初的钟声。外面有婆子来报,说是正院里老爷太太问姑娘可起了。
  雷寅双应了声“就来”,便叫翠衣显示了一下她的手艺,将她那头乌黑的长发给盘梳了个极精致的旋髻,又从梳妆台上一个匣子里拿了几只精巧的花钿点缀在发间,春歌和嫣然则已经替雷寅双备好一身嫩绿配浅黄的家常襦衫长裙。
  要说雷寅双到底是个姑娘家,也爱个漂亮的,不过一来她懒,二来她手拙,总弄不出个好模样,所以她才怎么省事怎么来的。如今既然有人操心给她打扮,她便乐得享受了。
  等装扮完,往那一人高的西洋镜前一站,雷寅双自个儿险些没能认出自个儿来——镜子里,竟是个如初生嫩芽般一身清新的小姑娘。
  *·*·*
  昨晚雷寅双到家时,人已经困得不行了,所以她根本就没注意到她的新家是个什么模样,如今睡饱了,又装扮一新,她便心情极好地出了门。
  她早在信里得知,她家得了套前朝一个什么伯爵家里的宅子,不算两侧的偏院,光中路就有五进院落。若以雷爹眼下的身份来说,住着这样规制的宅子肯定是违规的,于是姚爷便在信里猜测着,许天启帝有意要给雷爹封个什么伯的爵位……当然,这是姚爷私下给雷爹的信里写的内容,雷寅双并不知道。
  不管违不违制,这是皇帝分给雷家的宅子,雷家自然也就住得。作为家主,雷爹和花姨自是住了那正房上院的;如今李健的身上已经有了功名,他想着交友方便,便独占了一套临街的偏院;至于雷寅双,她对于吃穿用度都不讲究,便是当初三姐特特给她画了图样寄回去,她也没个什么说法,于是小静和三姐就替她做了主,那二人一致认定,她家景致最好的地方,是那最后一进院落,所以她的院子其实离主院挺远。
  昨天雷寅双困得就差要被人抬进屋去了,今天出了屋,她才知道,原来三姐和小静之所以选这里,是因为她这院子紧临着她家的后花园。站在庭院当中,一抬头,她就能看到她家小花园里那郁郁葱葱的树木,以及一角飞翘的亭角——冯嬷嬷告诉她,那是她家的一角凉亭,建于一丛假山之上。站在亭子里远眺,还能远远看到那著名的曲江池。
  此时晨光正好,雷寅双虽有心往后花园走一趟,却是先得去正院给她爹和花姨问个早安。于是她遗憾地耸了耸肩,便带着她的那些丫鬟和冯嬷嬷,浩浩荡荡地出了她的那个院子。
  等出了院门,她偶然间一回头,才发现,她那院子的门楣上刻了两个篆字。虽然她不擅字画,可好歹跟着宋家老爷子混了这几年,倒也认得,那是“若水”二字。雷寅双想了想,又回头往自己院子里瞅了一眼,终究不解这二字的含义。
  她的院子,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三间正房带两厢,夹墙两间耳室,后面还有一排倒厦——倒也齐全。那迎着院门处,如从花园的山墙那边泄过来的一般,自墙头挂下一叠薄薄的假山石。雷寅双猜着那“若水”二字,大概就是因着这丛假山而来,只可惜她是个大俗人,怎么也没能从那片山石上看出个水的意境来。
  这一路往前院过去,雷寅双才发现,她家地方果然如三姐信里写的那样,竟是极大,比以前鸭脚巷里三户人家加在一起还大了不知多少倍。一路上遇到的仆妇们,全都规规矩矩地垂首退到一边。只是,在自以为不为人所注意的时,那些人的眼,多多少少都在偷偷往她身上瞄着——想来也是,换作是她,大概也要好奇这新主人是个什么德性的。
  这般想着,雷寅双便装着个对他们的偷窥无所觉的模样,背着手从容往正院过去。
  冯嬷嬷跟在她的身后,看着她背着手走路的模样忍不住微皱了一下眉,可再看到她家姑娘从容应答着上前来问安的仆妇们,那落落大方的模样,忍不住又暗自点了一下头——这位,虽然仪态方面有些问题,但待人接物倒着实不错,看着一点儿也没有小门小户里出来的那种畏手缩脚,或者故作清高。
  雷寅双就这么一路观赏着新家,一边进了正院。一抬眼,便只见那宽敞的庭院里,乌泱泱地站了一院子的人,却是男仆们分一边,女仆们分一边,一个个都屏息垂手,显得极有素养。在那排女仆们的最前方,站着的是昨天跟着王姚两家去十里长亭接他们的内宅管家于妈妈;男仆们的最前方,则是一个年约五旬左右的瘦小老头,姓王,他是雷家的外院管事。
  于妈妈是板牙娘通过牙行找来的,这王伯则是小兔找来的。
  王伯曾是鞑子的家奴,鞑子当政时,他在某王府里已经做到了二总管的位置。因着这个,后来鞑子被推翻后,他险些被义军当“汉奸”给砍了脑袋。小兔找到他时,他贫困潦倒得几欲沦为乞丐——他却是不知道,正因前一世的他真的沦为了乞丐,才叫小兔知道有他这一号人物的——那王伯原以为他此生再无前途可言,如今见雷家竟肯用他,他岂有不感恩戴德尽心尽力的道理?这次雷家进京,王伯便亲自去江河镇接了他们一家北上,沿途所有的事务也全都是他一手打点的。所以,比起留守京城的于妈妈来,雷寅双自然跟王伯更为熟悉一点。
  见雷寅双进了院子,王伯那枯瘦的脸上立时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来,竟是违了规矩,转身就抢了那传话婆子的差事,亲自替雷寅双打了帘子,对着屋里禀道:“大姑娘到了。”
  他的逾规,叫那传话婆子一阵无措,只好拿眼看向于妈妈。
  于妈妈许是觉得自己的领域受到了侵犯,便很是不满地横了王伯一眼。
  这于妈妈,倒是比冯嬷嬷更合雷寅双脑海里那“一个管家嬷嬷该长成什么样”的想像。她大约四旬年纪,生得又高又瘦,一张瘦长的马脸看上去就有一种令人不敢小觑的威严——后来雷寅双才知道,别看于妈妈如此严肃,偏她身边那最爱跟人说笑的嫣然,竟是这于妈妈的亲生女儿。
  不知为什么,雷寅双总不自觉地把这于妈妈跟江河镇上的陈氏族长太太给划了个等号——那陈家大太太也是个极重规矩的人,行事刻板到连脑后插着的两根簪子,那角度都是十年如一日地不曾变过分毫。就雷寅双跟她打交道时积累下的经验来说,其实这种人就是一张脸看着可怕,等熟悉之后,只要你不违了她的规矩,便是最好说话的一个人了。
  雷寅双笑弯着眉眼跟于妈妈和王伯各打了一声招呼后,便那么蹦蹦跳跳地上了台阶。
  虽然没人告诉过她,她却就是知道,若是里面的老爷太太不曾召唤,一直跟在她身后的冯嬷嬷和春歌她们是不应该跟着她进屋的。所以,上了台阶后,她便往身后瞄了一眼,果然只见冯嬷嬷领着若水苑里的丫鬟们,全都规规矩矩地归位到女仆那一列里去了,且冯嬷嬷垂手站到了于妈妈的身后。于妈妈见了,很是满意地冲着冯嬷嬷一颔首。
  雷寅双咧嘴一笑,又谢了那仍挑着帘子的王伯一声,便笑盈盈地进了屋。
  进到屋里,她还没有抬头,就先伸展着双手给她爹和花姐看她的新衣裳,“爹,花姨,看,我的新衣裳!”说着,她还就势转了一个圈。
  等她转完圈,回头看向雷爹时,却只见她爹狠蹙着眉头。一旁手里拿着个鸡油卷,正喂着小石头的李健也沉着眉眼,只花姨站起来迎着她笑道:“哎呦,这么一打扮,才真是个姑娘家了。”
  “这也是那小子预备的?!”雷爹看着雷寅双的身后沉声问道。
  那举着门帘正待要放下的王伯听了,赶紧进了门,垂手一阵沉默——他哪里知道,他可是跟着钦差一同去江河镇接人的。等他接了主人一家回府,才发现,府里竟多出许多之前没有的贵重摆设物件……
  雷寅双被雷爹那一脸冷气压得愣了愣,垂下手,回头问着花姨,“怎么了?”
  花姨指了指一旁桌子上堆着的各色贵重摆件,道:“虽说这宅子是皇上分给咱住的,可这些东西,却是太贵重了,肯定不可能是这宅子里自带的……”她看看雷爹,小声道:“健哥也说,他回乡前,家里没这些东西的,所以你爹觉得,这些东西怕是小兔……哦,世子,是世子送过来的。”
  “便是他送过来的又怎么了?”雷寅双一阵不解,指着头上的花钿,以及身上的衣裳道:“我这头上的首饰也是他给的。倒是这衣裳,看着像是小静姐姐给挑的。对了,我那屋里还有座西洋自鸣钟呢,听说那玩意儿可都是贡品,肯定也是小兔拿来的。可这又怎么了?”
  雷爹沉着眉道:“无功不受禄。”
  “咱不是有功吗?”雷寅双答着,坐到桌边,伸手捏起一只晶莹剔透的水晶虾饺扔进嘴里,含混道:“怎么说咱家还养了小兔那么多年呢,而且我对小兔可是有救命之恩的。再说,”她笑嘻嘻地一推她爹的胳膊,“小兔还叫了您三年的‘爹’呢,难道是白叫了不成?您就跟我学学呗,您看,我就坦然受用着。这可是我弟弟孝敬我的东西呢!”
  当初天启帝只在江河镇上呆了一天就把小兔给带走了,所以,虽然明知道小兔比她要大上一岁,可因着一下子分开,叫雷寅双对小兔的感觉就这么一直停留在了当初。便是理智上知道小兔比她大,感觉上,她仍认为他是弟弟,她才是姐姐。
  她的理所当然,却是忽地就叫雷爹生出一种“女生向外”之感——不会是他这傻女儿真对那江苇青生了什么情义吧?!
  雷爹只觉得脑中一阵抽痛,忍不住就和同样眼带疑惑的李健交换了个眼色。
  作者有话要说:
  ☆、第78章 ·风评
  第七十一章·风评
  一家子才刚吃完早饭没一会儿,雷寅双正跟雷爹和花姨说着后面那个小花园的事,就听得外面回报,说是王员外郎家的夫人和老夫人来了——雷寅双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这是说的板牙奶奶和板牙娘。
  果然,板牙奶奶和板牙娘带着小静进来了。相互一寒暄,众人才知道,王朗早在天还没亮时就已经上衙去了,板牙其实也跟着来了,可因他如今已经十二岁了,便是两家通家之好,这年纪轻易也不好再入内宅的。李健听了,便迎了出去。
  雷寅双见状,忍不住一阵抱怨。
  小静笑道:“规矩原是如此的,”又道,“你就只当是入乡随俗吧。”
  雷寅双斜眼看看她:“你倒适应得快。”
  其实倒不是小静适应得快,而是板牙娘打小就教着她们三个女孩儿一样的规矩,只是雷寅双总把那些话当过耳清风,偏那雷爹又是个对她狠不下心肠的,这才放纵了她。
  她这不以为然的模样,倒是提醒了板牙娘,便在那里跟花姨说着要给雷寅双紧一紧规矩,省得叫人笑话了。又提醒着雷爹,雷寅双好歹是小兔江苇青的救命恩人,只怕宫里知道他们进京后,是要召见的。
  正说着,姚爷带着三姐来了——和当年不过是雷爹副将的王朗不同,姚爷当年可是赫赫有名的“鬼师”。天启帝他入朝,一来,是真心看好他的才学,二来,则多少也借由他的身份收买人心之故。所以,王朗那里不敢误了差事,姚爷却敢凭借“简在帝心”四个字,三天两头地偷懒不去翰林院。
  姚爷进来时,正好听到板牙娘说着宫里召见的事,便拉着雷爹去了外书房——虽然雷爹是个武将,姚爷仍是刻意给他备了个很大的书房。
  书房里,姚爷掏出个要求觐见的奏折给雷爹誊写了一遍,又亲自陪着雷爹去宫门处投了奏章,只等皇帝有空召见了。他们回来时,就只见镇远侯世子江苇青已经由李健陪着,在正厅里坐了好一会儿了。
  原来他们前脚才走,后脚江苇青就到了。可虽然雷爹不在家,还有个李健充着守门神。连那板牙都没能进得二门,李健又岂会放江苇青入那二门,所以雷爹他们进来时,那江苇青脸上虽挂着抹微笑,整个人却是透着股薄薄的凉意。
  江苇青对雷爹行礼问安,且又叫了雷爹一声“爹”,叫得雷爹的汗毛陡然间都长长了些许,无比郁闷地对江苇青道:“世子身份尊贵,这一声‘爹’,可再别叫了。”
  江苇青沉默了一会儿,却是没应诺他再不叫了,只转移着话题道:“我父亲听说您一家平安进京,原想今日来拜访的,我想着你们刚到,家里一定乱着,就给拦下了。不过我猜,我父亲大概还是会给府上递个贴子的……”
  正说着,果然王伯在厅外回禀,说是镇远侯府的大公子亲自来送拜帖了。
  照理说,雷爹如今是平民,仅冲着这身份的差异,就该他亲自接出去,可打立国前,三家争天下时,雷爹对镇远侯江封就没个好感,因此,便示意李健接出去。
  李健回头看看江苇青,笑道:“要不,你跟我一同出去接着?”
  便是江苇青不是个愿意跟人述说心事的,李健好歹也是当年的当事人之一。就算是小兔不曾跟人说过他被拐的真相,只冲着当年他宁愿假装失忆也不肯跟江承平相认,聪明如李健,又岂能猜不出其中的猫腻?何况,他跟江苇青进京不过是前后脚,那侯府待江苇青如何,以及如今江苇青在京城的风评,可是再没人比李健更为清楚了。
  话说天启帝找到江苇青后,便派人往京里送了信,却并没有直接把江苇青送回京里,而是带着他继续南巡,直到诸事毕,才带着他回到京城。那时,京里早已经传遍了有关这位失而复得的世子爷的各种八卦。有说江苇青这些年被人当贼养着的,也有说他被卖到那些肮脏所在的,更多的,则是替侯府大公子江承平一阵打抱不平。
  却原来,那侯府刚接到寻回世子的消息,侯爷便是一阵大怒,直把当年“寻世子不尽心”的大公子给关了祠堂。于是一时间,当年那位世子如何性情暴戾,如何总是欺压着大公子的旧事,再次被人翻了出来。等江苇青回到京城,便是应着他祖母所请,求侯爷把江承平放了出来,却也不曾有人承了他的情——也是,不管怎么说,那江承平这些年来一直都有个好名声的,江苇青的名声却已经是烂大街了。何况,当年江大公子“小小年纪千里寻弟”的故事,可是曾被编成话本子,在茶楼酒肆里传唱过好一阵子的,如今忽吧啦地转了说法,百姓哪有个会信的?别人不说那侯爷如何不靠谱,却只说是这世子爷“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还没回京,就已经露出当年的霸道本性,欺压起可怜温驯的庶长兄来……
  李健跟着王姚两家进京时,那江苇青便正处于这样一种两极分化的境地——上层人士因着皇家对他的宠爱而热烈追捧于他;于市井间,他的名声却是几乎叫人掩鼻而过。
  而,都不用怎么动脑子,李健就能知道,这后面有什么猫腻。
  便是李健和江苇青一直处于那种微妙的对抗情绪之中,可就像雷寅双常说的那样,“自家人只能自家人欺负”,李健却是再看不得别人算计江苇青的。因此,只要不是关乎雷寅双的事,他俩总能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李健拉着江苇青接出来时,就只见眼前立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
  那青年生得极是清瘦。一张狭长的脸上,一对眼尾上扬的桃花眼,则更加加强了那种细长单薄之感。偏这样寡淡的一张脸上,却是挂着抹谦和的笑意,看着仿佛连一只蚂蚁都不忍心踩死一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