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故弄玄虚
听了杜清和的评价,王东旭失望的神情溢于言表,但最后还是问道:“那不知道杜先生是怎么看待风水的?”
杜清和笑了,看来这风水大师也是有点不自信的啊。“这么说吧,风水一开始就是为活得更好而诞生的一门学问,在先秦的时候,房子都是建在靠水土坡之上,其实王大师也很清楚为什么要这样。道理很简单,因为那样选址取水和捕鱼方便,又不容易被暴雨淹没房屋,这是古人适应自然的一种生存习惯。后来有了风水,就把‘择水而居、背山面水’当成了核心理论,也是风水选址的关键指标。班门弄斧一下,风水祖师郭璞写的《葬书》就有个很确切的定义:‘“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我认为,从人与环境的角度来说,风水之学暗合天道,算是有理有据的。但由于故弄玄虚,这就不可取了。比如,现代人都知道居住的地方要有树,地势要高,这样就不容易遭受灾患,而且氧气也会足一点,对身体也会好。可愣是要扯什么龙脉啊,就有点不切实际了。要知道,现代人都不用捕鱼求生,也有自来水供应了,根本不需要居住在水边。居住在水边,且不说湿气大,容易得风湿病,还会因为水质污染而损害身体健康。最简单的,居住在水边会滋生蚊虫,对人来说并不友好。
我不是在贬低风水,而是觉得风水应该与时俱进,正确看待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能因循守旧。
这么说吧,我是很认同气场理论的,而且也知道,强磁场的地方对人会有影响。但至于是有益的影响,还是有害的影响,还是需要风水师去判断。”
杜清和没有把话说满,王东旭是知道的,但他也获益良多。
有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王东旭接触的风水术,都是故老传下来的。其实,老祖宗也不太明白,为什么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实际上,这个“气”,是一种气场,或者说是能量场更为合适,能被风鼓动起来,但是遇到水,就会被储存了起来。这么说吧,有人做过实验,把磁铁放在急湍的河水中,磁铁的磁力会有一定的减弱。如果磁铁质量不过关的话,甚至还会失去磁性。
想想看,生活中的磁场,能有磁铁那么强吗?
没有吧,这磁场遇到了河水,会怎么样?对,这就是磁化水了,还是天然的磁化水……
看到这,明白了吧,风水并非是无稽之谈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事实上磁场对人体肯定是有影响的,但有益还是无益,那就难说了。磁化水也是一样,对人体确实有不同的机理作用,有益无益的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反正按照杜清和的看法,没必要刻意去追求磁化水,平常心去对待饮用水就行了。只要干净,煮开了,什么水都喝得。
“杜先生果然高见啊!”
王东旭也算是佩服了,有道是行家一伸手,就知道有没有。
其实风水大师也没有吹嘘得那么神奇,不过是经验老到一点罢了。这么说吧,有很多江湖风水师,除了懂一点风水术之外,都是靠嘴巴吃饭的。粤省有句老话,叫做“风水佬呃你十年八年,算命佬呃你三五十年”(风水师骗你十年八年,算命的骗你三五十年),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因为江湖风水师太多了,他们最厉害的本事不是寻龙点穴,而是一张能说服活人相信他们的嘴巴。反正你房子盖了,阴宅建了,这十年八年都不会应验的事,谁说得准?
退一万步来说,真的出事了,他可以说风水被破坏了,不然肯定是好的。要是成了,那就会徒增神秘感。反正基础很简单,只要你啃下两本风水书,懂得一点风水理论,那冒充一个风水师那是轻而易举的事。
这样的风水师,和算命的一样,有一万个理由来圆自己扯的谎,这实在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啊!
“看来,我的风水理论也要更新一下才行了。”王东旭嘴上这么说,但心中却有点不以为然。事实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不只是算命佬的本事,风水师一样要会。要是不懂行的,故弄玄虚,让对方觉得玄妙异常,那对方会不上当?当然了,遇到懂行的,那就照实说吧,反正王东旭两者都不差。
杨国伟没有说话,但听得杜清和侃侃而谈,他也算是明白了,这确实是一个奇人。
若不是奇人的话,岂能懂得那么多?
即便是偏理论的东西,可还是那句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那不知……杜先生对医学,有什么高深的见解?”
王东旭总算是问到核心问题了,因为一个有师承的修道之人,肯定多多少少会接触到草药方面的。甚至说不准,自身就是一个中医大师。
杜清和笑了笑,说道:“略懂一二,上不得台面,只能做几道药膳的水平。”
“呵呵,杜先生真会说笑……”
王东旭也没底了,要知道中医这东西,真的是经验之学的,每一个中医对同一个病人开的方子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对“君臣辅佐”的理解不一样。但真正厉害的老中医,开的方子用的药一般都很少,真正贴合“君臣辅佐”。像杜清和这么年轻,能有多精深的中医功底?别说杨国伟不相信了,王东旭自己都打鼓!
杜清和心中吐槽道:“呵呵你妹,不知道聊天止于呵呵吗?”
其实不是杜清和不想说点中医的事情,但问题是他的本事全都来自“医药”神通,他只懂怎么做,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好像学霸做数学题一样,他就顺理成章做出来了。但你要问,为什么要证明这一步?他也说得很含糊,甚至还会理所当然——为什么不证明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