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335

[三国]焚香祭酒 完结+番外_335

  ……又或许,他们曾经一致,但曹操最终改变了最初的信念。
  行百步者,止于九十。荀彧以为自己找到了理想之道,却在极尽穷途后发现,一切不过是他的空想。
  他的理想再也无法实现。
  这才是荀彧最后忧悒而亡的真相。
  刘协少而聪慧,善于辩人。他看见了荀彧的坚守,看出他与曹操看似默契相融,实则格格不入的理念,果决地出手,扯开二人之间的帷幕,逼荀彧做出选择。
  若无意外,最终的发展大概会与历史记载的一样,曹操欲称公为王,与荀彧决裂,荀彧信念尽失而亡。
  可崔颂并不想让荀彧死。
  没有那么多“惋惜”、“正义”的缘由,仅仅因为荀彧是他的至交好友。
  “文若,你追随司空多年,应当比其他人了解他。”
  荀彧其实什么都知道,比任何人都了解问题所在。他的心结不在于曹操和刘协的任意一方,而在于他自己的志。
  旁人无从劝解,更无资格指手画脚。
  可即便如此,作为朋友,他还是想多几句嘴。
  “殊途同归,其可谋乎?”
  荀彧微怔。
  他素来知道崔颂于某些方面格外敏锐,见崔颂已看穿他的烦忧,他莞然而笑,将这份关心藏于心间。
  “殊途无归,为之奈何?”
  如果无论怎么走,都抵达不到理想之所,应该怎么办?
  崔颂郑重道:“颂游学时遇一义侠之士,姓周名树人,自号鲁迅,诲曰,‘义之道,有也,无也。是故山间本无路,行之者众,始有路焉’。”
  荀彧动容,正襟危坐:“善。”
  穿越古代还不忘拉小伙伴一起学鲁迅语录的崔颂默默在心里给鲁迅大大翘了个大拇指,继续宣扬“鲁迅居士”英明神武的思想。
  但他的本意只是宽慰挚友,不得已而借之。为了避免这些语句外泄,侵占千年后的鲁迅大大的权益,他特意嘱咐荀彧不要将刚才的那句话告诉任何人,也不要宣传“鲁迅居士”的事迹。
  荀彧为人中正,闻言,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崔颂的要求,没有询问原因。
  自这天起,崔颂与荀彧没有再谈论过这件事。
  几个月的时间眨眼即逝,曹操身在冀州,却不忘惦念许都的崔颂与荀彧,几次寄来私信询问公私之事,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荀彧的儿子荀恽。
  曹操此举的用意,崔颂与荀彧都心知肚明。
  荀彧泰然接受,修书一封递往曹操,两人之间的僵滞得以缓解。
  没多久,曹操见许都水利之事已基本建设完毕,急召崔颂前往冀州。
  刚抵达冀州,崔颂就接到几位挚友传来的消息:侄子崔琰被曹操辟为别驾从事。
  在崔颂尚在闭关苦学的时候,他就已多次给侄子写过信,给他分析袁绍与曹操各自的优缺点,试图挖人。
  然而侄子敦朴刚直……一根筋地认为袁绍更好,婉拒了。
  崔颂再如何扼腕,也不能强行扭改侄子的个人意愿,只好随他而去。
  他隐约察觉到,崔琰应当是对曹操有些不满的。
  倒不一定是对曹操出身的轻视,总归是曹操身上有某个点,让犟气十足的大侄子很不喜欢。
  听到崔琰已被曹操叫过去询问户籍,崔颂暗道不好,加快脚步前往府衙。
  刚进门,就听见曹操对崔琰哈哈笑道:
  “听闻此地户籍有三十万众,(冀州)实乃大州也。”
  崔颂一听这话,眉峰狂跳。
  大老板大约是平时和他们这些幕僚开玩笑开习惯了,竟然和新召来的别驾从事说这样揶揄味十足的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