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 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 第233节

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 第233节

  关冬颖身为太后放在咸绪帝身边的一颗棋子,如今太后一党落败,她自然是跑不了的。
  只是心里虽然清楚,但一时之间,戚秋还是难掩心中的五味杂陈。
  叹了一口气,戚秋不再去看。
  咸绪帝此时正在霍贵妃宫里,坐在床边,悉心的喂着霍贵妃汤药。
  此番宫变,霍贵妃失去了孩子,更被宁贵妃刁难,身子落下了不少毛病。
  据说宁家与太后串联一事宁贵妃是不知晓的,宁家人嫌弃她愚笨没有告诉她,太后自然也不会对她主动提起,她一直被蒙在鼓里,这次本应不会受到太大的牵连,但却仍被打入了冷宫。
  戚秋听到传言说是,咸绪帝在为霍贵妃出气。
  这传言不知真假,但看着耐着性子哄着霍贵妃喝药的咸绪帝,戚秋觉得这还是有几分可信度的。
  宫人通传过后,咸绪帝并没有起身,而是一直看着霍贵妃喝下汤药这才走了出来。
  如今再看着咸绪帝,戚秋不禁在心中感慨一声。
  也是在胡安,她们查出芮家回了客栈,被皇宫侍卫敲响门走了进来之后,戚秋这才明白过来。
  明白过来这许多事的种种怪异,明白过来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明白过来谢殊线索回忆片段里老太监的那句话的真正含义。
  这隐在京城诡谲的局势下的第三股势力,是咸绪帝。
  为了能将太后一党和隐藏在朝堂之上的所有异党清扫干净,咸绪帝一直都在暗中布局,在得知谢殊插手此案后默默地推波助澜。
  戚秋一直都在想,钱御史到底是谁杀的。
  苗义吗?
  原本戚秋是这么以为的,但仔细想想便觉得不对。
  如果真的是苗义杀的,他的目的是什么?况且距离官员出行去江陵那么多日前他都一直跟在钱御史身边,要想动手早就动手了,为何要一直拖到了钱御史去往江陵的路上,在那么多皇宫侍卫的眼皮子底下动手?
  这有多冒险谁能不知。
  可若不知苗义,又是谁?
  谁能在皇宫侍卫的眼皮子底下,在东光等人的监视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动手?
  除了贴身保护着出行官员的皇宫侍卫还能有谁?
  想来这也是为了什么调查了那么久,皇宫侍卫却一直没有查到任务蛛丝马迹的原因。
  还有,戚秋之前一直以为戚父将她送到京城来,是迫于无奈想要利用谢府博一条生路,如今想来这才恍然。
  戚父把她送到京城哪里是在赌在求谢家庇护她,而是在请咸绪帝出手。包括戚父曾经送来的纸条,也是在暗示她——
  “无论如何,你都要相信父亲。”
  相信父亲不会做出那种事,相信父亲会保护好你。
  将戚秋送上京城戚父从来都不是在赌,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最稳妥的决定。
  跟着咸绪帝一起走到无人的偏殿,咸绪帝将目光落在了戚秋身上,抿了口茶之后意味深长地说道:“你父亲曾是朕的老师,你父亲任职巡漕运使的差事还是朕批的。”
  当年先帝处理大皇子一党的势力时,也发现了江陵官场的异动,为了派去一个刚正不阿的忠臣名单而头疼不已,那时候咸绪帝已经跟在了先帝身边学着处理朝臣,得知此事后便向先帝推举了戚父。
  戚父也果然没让咸绪帝失望,先帝驾崩之后,随着玉全帮和太后插手到这里,江陵的官场再次变得浑浊不堪。
  戚父第一时间秘密上报,将这异动告知了咸绪帝。
  咸绪帝却让戚父稍安勿躁。
  因为钓鱼需要诱饵。
  大皇子在朝堂扎根太久,有些势力埋藏颇深,为了能将那隐在浑水下面的鱼都钓出来,戚父必须去做这个诱饵。
  果然,因着戚父这特殊的官职,太后和玉全帮纷纷将目光放在了他身上,不论是威逼还是利诱戚父都照单全收,就是为了将那些心怀不轨的异党尽数引出来。
  送去给钱御史的那批银子确实是戚家送去的没错,但那是在咸绪帝的默许下戚父这才如此行事,为的是假意投诚,钓出来躲在更深处的鱼。
  现下想来,谢殊线索回忆片段里那个老太监未说完的后半句话应该是:“陛下如何不知戚家冤屈……只是如今时候未到罢了。”
  而同样做诱饵的还有荣郡王府。
  只不过戚父引出来的都是埋藏在江陵的小鱼,而荣郡王府引出来的都是京城的大鱼。
  荣郡王是个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他一点都不想做什么权臣,更不想要什么泼天的富贵,所以面对芮阁老的蛊惑他第一时间就上报了咸绪帝,本还怕咸绪帝不会相信,却是没想到咸绪帝却是笑了。
  之后,荣郡王便甘心的做了咸绪帝的诱饵。
  他假意归顺太后异党,帮着运送银钱给芮家,并从中抽取部分银子纳为己用,看似上了芮家这条贼船,实则根本就是咸绪帝的眼线。
  咸绪帝假意病重之后,他又从谢侯爷手里接过掌管京郊大营之权,在谢殊闯宫那日与其里应外合在,这才有了那日的光景。
  咸绪帝又看向谢殊,见谢殊一直板着脸,不禁笑骂一声,“怎么了,还怪朕瞒着你,不高兴?”
  谢殊是在查出芮家之后便想明白了这一系列的事。
  想明白了为什么映春会对他说我不是输给了你,想明白了为什么证人明明有疯病皇宫侍卫却不言语,想明白了钱御史的死,想明白了为什么去了江陵之后案子查的这般顺等等一系列的事。
  玉全帮最后与太后一党决裂,并且映春对他说出那句话应该是已经察觉到了这第三股势力来自咸绪帝,便知自己中了咸绪帝的计谋,她不是不跑,是知道咸绪帝不会让她逃走,她也无力抗衡,所以干脆饮毒酒自杀了。
  那个证人有疯病皇宫侍卫一直得知,但为了能让咸绪帝的计谋顺利进行下去,他们不能说,不然戚家的事万一出现转机,太后一党必定会警觉,会心生退意,事情就注定要再生波澜了。
  而他们到江陵之后,案子之所以一点弯路都没有绕,是因为一直有人在给他们指路,荣郡王府更是刻意露出破绽给他,不然那些装着赃银的箱子为何连换都不换,生恐他们追踪错了一样。
  至于为什么咸绪帝不直接告诉他,谢殊想了很久,终于想明白了。
  一来他怕太后一党暗中跟着他,直接告诉可能会暴露,皇宫侍卫登门的时候京城已经大局已定,所以这个时候咸绪帝已经不怕这些了,纵使有人跟踪谢殊,发现这一猫腻,等赶回京城的时候一切也都已经晚了。二来咸绪帝不信任他,或者说不敢赌。
  在这最后的关头了,咸绪帝不想节外生枝,以免出来任何纰漏,导致满盘皆输。
  毕竟京城最后的朝局一直都是握在太后手里的,若真是出现了什么纰漏,那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所以咸绪帝不敢赌,一直等到京城这边掌握在自己手里后皇宫侍卫这才敲响客栈的门来找戚秋和谢殊。
  谢殊也就是想明白了这些,所以心中满是复杂。
  他知道咸绪帝这样做并没有错,也最为稳妥,但要说心里没有一点波澜那是假的。
  但事到如今,他又能说什么呢。
  谢殊微微低下头,沉声道:“微臣不敢。”
  咸绪帝一看谢殊这样便知他心里还有疙瘩,但此时倒也不好再多说什么,挥了挥手,一旁的李公公便将早就准备好的圣旨拿了出来。
  咸绪帝低头抿了一口茶,眼神含着笑意在戚秋和谢殊身上打转了一下,“朕这里的这道圣旨是宣布戚家无罪的,朕派你亲自前去向戚家传递圣旨,如何?”
  谢殊愣了一下,没有料到咸绪帝竟然会这样安排。
  戚秋垂下眉眼,闻言抿了抿唇。
  顿了顿,咸绪帝又眼含笑意的重复一遍,“派你亲自去岳丈家里宣读圣旨,这个恩典总是不错的吧。”
  戚秋和谢殊顿时抬起了头。
  咸绪帝挑了挑眉梢,“怎么,你还觉得你能瞒得住朕不成?”
  岳丈两个词顿时让谢殊明白了什么,一丝喜色跃上眉梢,面对咸绪帝谢殊终于不再板着脸了,拱手道:“微臣多谢陛下。”
  咸绪帝挥了挥手,跟身后的李公公笑道:“还是这个有用啊,终于看朕不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了。”
  李公公也没忍住乐呵了两声。
  咸绪帝又道:“再过几日,魏安王和魏安王妃也要动身回京了,等你们都回来之后,到时候朕在宫里办个家宴,我们一起热闹热闹。”
  说起魏安王病倒,现下想想也满是蹊跷。
  魏安王病倒的突然,至今都没有查出凶手是谁,之前觉得疑惑,如今想想却是明了。
  为了将太后的势力一网打尽,咸绪帝不得不上演一出病重的戏码,让太后一党尝到甜头,敢于出手,但此事却有一个弊端,在他假意病倒之后,太后肯定会掌握朝政大权,到时候自然要清除咸绪帝手下的势力,魏安王身份特殊,乃是是咸绪帝的生父,太后一党掌握朝政之后自然第一个要除掉的便是他,为了计划能够进行下去,更也为了保证魏安王的安全,魏安王必须在京城变动之前找到一个不会被人生疑的借口远离朝局。
  于是魏安王便病倒了。
  他病的如此严重,人又去了行宫养病,纵使他身份特殊,但却对太后一党造不成任何威胁,在太后尚未大权在握之前,自然不会多生一事去找他的麻烦。
  而从太后谋逆失败之后,魏安王本病重的身体立马好了起来便可见其中端倪。
  只能说这盘棋没有谁是真的无辜。
  出了宫,谢殊甚至没在府上多留一天,便迫不及待的收拾了东西准备前往江陵。
  毕竟是要前去宣旨,此行是要跟着皇宫的礼官一起,谢殊不好带着戚秋一起,离行之前,戚秋站在京郊的亭子送谢殊。
  京郊的夏花已经开了,朵朵盛放,顺着朱红的亭子往上缠绕,谢殊身着一身用金丝勾勒的玄袍,冷白的肤色在日光的照耀下颇为显眼,他下颚微抬,眉眼显得格外的温和。
  翻身上马,谢殊逆着身后的灿烂的日光,高大挺拔的身躯映照在戚秋眸中,戚秋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酸涩,对着谢殊轻轻地笑了笑,“表哥,我等你回来。”
  谢殊高坐于马上,在这一刻,他失去原有的矜贵,没了往日克制的,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对着未来充满期许的鲜衣怒马少年郎。
  他勒紧缰绳,红色骏马扬起双蹄,青草飞溅,马背上的少年剑眉星眼,唇红齿白,一如他们雨夜初见那般贵气惊艳。
  “表妹!”谢殊直直地望着戚秋,眼眸中是不加掩饰的愉快,他爽朗一笑,大声道:“九月初八,我们说好了的!”
  远处传来催促的声音,谢殊回头应了一声,那双冷淡的眸子被喜悦和期待覆盖,亮晶晶的竟然叫戚秋不敢直视第二眼。
  “等我回来!”
  说罢,谢殊打马掉头,朝着远处奔去,在此期间还不忘回头看了戚秋一眼,身上的衣袍被风吹得猎猎作响。
  夏日的天总是多变的。
  谢殊走后没两日,京城的天便又阴沉了下来。
  小雨深帘,深宫无人。
  憋了一日一夜的雨终于落下,潇潇飘洒,连绵的雨水珠串般从檐牙滴落,在殿门形成一滩积水。
  殿内,寂寥无声,处处冷清破败,唯有一白发佝偻背影,无力地跪坐着,仪容凌乱也不顾。
  不过几日过去,她苍老的脸上最后一丝血色都被抽了去,像一具行尸走肉一般。
  她深陷空洞的双眼盯着眼前的一幅画像,上面是音容犹存的四皇子,正对着她笑。
  她像生了锈的傀儡,僵硬而执着,一遍又一遍地抚过他嘴角的弧度。
  似乎想起什么,她苍凉的眼底泛起一丝柔和,却也转瞬即逝。
  她的手边,是一条格格不入的白绫。
  这是她最后为自己求来的体面。
  宫中这场天翻地覆的变故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