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节

  远远的,也能听到后面船只上隐约,还传来歌舞琴弦声。
  想来是有的船上养了舞姬取乐。
  本朝商人地位倒不算太低,不像是某朝,商人连绫罗绸缎都不能穿。
  因此这些商人有了钱,都以豢养舞姬取乐为风。
  先前还有商人想孝敬舞姬给宋重锦,被宋重锦镇住之后,连提都不敢提了。
  因此宋重锦他们这船上倒是最安静的了。
  也有些商人,求个稳重,倒是像宋重锦他们靠齐,也就一家子坐在甲板上,吃个螃蟹,月饼,赏月说会子话。
  倒是让那些商人的原配夫人们,背地里念佛起来,都感激这宋大人,真乃原配夫人之友。
  有宋大人在前头镇着,家里的这死鬼不是也就老实起来了么?
  当然宋重锦是不知道,他头上多了这么一个名号的。
  过了凉州府,后头的船只慢慢的就分散了,直到到达岐水城,后面也就只跟着寥寥几艘船了。
  岐水城就是宋重锦他们这一行坐船的终点了。
  到了岐水城,还有约两百里路,就到达赤城县了。
  岐水城虽然地处西北,可因为有这一条江从城边穿过,因此比别处更多了一分水秀之气。
  如今已经是九月了,岐水城内外,还郁郁葱葱,真不愧它塞上江南的称号。
  岐水城码头十分旷阔,每日里来此停泊,上下货的船只犹如过江之鲫,繁忙的很。
  不过,挂着官府的旗帜的船只倒是不多见。
  官船停泊有单独的位置,因此虽然宋重锦他们的坐船到达的时候快晌午了,前头都排满了船。
  可所有的船看到了,都主动挪让开去,让宋重锦他们的官船先靠上了码头。
  一时岸上水上,无数双眼睛都盯了过来。
  宋重锦他们自然一时不会下船。
  姚大他们先下船,指了一个当地的帮闲过来,问了几句,丢了十来个大钱给了他。
  没多大一会子,那帮闲就带着人到了码头边最大的马车行面前。
  姚大和宋小寅一个会识马,一个会砍价,合作十分愉快。
  很快就敲定了十几辆马车到码头去等着。
  先是一箱子一箱子的行李搬下来,然后就是简怀风带着瘸子和金壶、简单一起下来。
  宋重锦和王永珠最后才扶着张婆子一起下了船。
  这西北地方,民风彪悍,看到王永珠,还有立夏和谷雨几个年轻女人,不同于西北这地方女人的泼辣,倒是一个个都看直了眼睛。
  宋重锦十分不悦,眼神冷冽的扫视了一下全场,那些本来盯着看的人,都后背一寒,知道这人不好惹,流水也似的低下头去。
  上了马车,若是在他处,肯定是去住客栈。
  可这已经离赤城县不远了,倒是住驿站还安全些,也省去了不少麻烦。
  因此,先一行人到了驿站,出示了公文,任命文书等等,驿站的驿丞和驿卒忙恭敬的将人给迎了进去。
  岐水城富足,这驿站也修得比别处齐整些。
  因着此刻并无其他官员来,又有姚大给了足够的打赏银子,驿丞直接将最大的一个院子就给了他们。
  还殷勤的送来了柴火和热水后还不走,只拉着姚大旁敲侧击的打听着,这赤城县新的县太爷什么来历。
  姚大含糊了几句,倒是从这驿丞嘴里听了不少关于赤城县的八卦,一一给记在了心里。
  算了算时间还足够,加上岐水城因为水路便利,这里汇集了各地的商贩,各色东西都是齐全的。
  他们此去赤城县,先前准备的恐怕不足,倒是要补充些东西才好。
  王永珠倒是对岐水城十分有兴趣,干脆就吩咐在这里多呆上几日。
  驿丞听了这个消息,越发高兴起来。
  要知道,他们在岐水城这个地方当驿丞,还真没什么油水可捞。
  这里是要道,来驿站住的人,大部分是那些兵爷,这些人脾气又差,要求还多,一个伺候不好,不是挨鞭子,就是挨踹。
  就更不要想赏钱了。
  就算偶尔有一些小官吏,那也是扣扣索索的居多,恨不得一文钱不出,还指望驿站什么都提供的。
  因此他们的日子都过得苦哈哈的。
  这突然来了这么一位出手阔绰的大人,自然是希望多住上几日,多给点赏钱不是?
  为了这个,驿丞真是无话不说,上到这地方的风俗规矩,下到到了这里,该准备些什么东西,尤其是过了十月就要下雪,到时候风雪吹在身上,跟刀子一般,若是不多准备,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 交待
  又特特的给王永珠他们推荐了本地的老字号,上好的皮子,还有做衣裳的老店之类的。
  王永珠和张婆子听得兴起,哪个女人不爱逛街买东西?
  干脆带着两个丫头和婆子,还有姚大,再有宋小午跟着,去逛街了。
  别说这岐水城,当然比不上京城,还有富庶的州府繁华,可在这西北之地,已经是极为繁荣了。
  街上的人熙熙攘攘的,大多数是高大的西北汉子,嗓门洪亮。
  本地的姑娘,也都个子高高的,丰满健壮,皮肤大多泛红,看起来没江南的姑娘细腻。
  她们戴的首饰,也少见绢花之类的,而是脖子上,手腕上都是戴着那种各色石头珠玉穿成的项链,头发里也绑着各色的玉石,颜色搭配的艳丽粗旷,虽然并不值钱,可也别有一番风味。
  王永珠她们只觉得稀奇,还跟着买了几样打算戴着玩。
  先前在七里墩,姚大虽然也预备了一些皮子,也做好一些衣裳。
  可听了那驿丞的说法,只怕预备不足,又在老字号里挑了一批好皮子,买了当地的衣裳裁缝店子的成衣。
  尤其是那皮毛的靴子,更是囤了不少。
  宋重锦和简怀风也没闲着,每日也出去,在酒楼人多的地方一坐半日,感受这西北的人文习惯,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眼见都过了九月中旬,耽误不得了,一行人才又重新启程。
  从岐水城出来北上,路上就再无大的城镇了。
  虽然和草原那边这几年并无大的冲突,可西北百姓已经习惯了抱团住在一起,不然真有个什么事情,只怕就只能等死了。
  因此这一路,除了偶尔路过大一点的村庄,大多就是黄土漫天,看不到什么人烟。
  还是九月中旬,这地里的庄稼早就被收割干净了。
  很少看见树木,就是偶尔有几颗,也都树叶枯黄了。
  地上的衰草连天,一眼看过去,就是望不到头的黄色。
  气候干燥的很,白天太阳晒得人昏昏沉沉的,到了晚上,却冷得让人怀疑人生。
  因为他们的行李多,行走不快,加上这中间有好长一段路,都没有村庄,到了晚上,就错过了宿头。
  还好车行的人,都是老把式了,这一条路他们是常走的。
  也并不见慌张,就将人带到了一处干涸的河床背风的地方。
  将马车行李围成了一个圈,将人围在中间,点起了好几堆篝火。
  因着先前有提醒,王永珠他们水和干粮都准备的充足。
  在篝火上架上锅,烧上一锅水,往里面丢腌制好的牛羊肉干,煮开就是一锅咸鲜的肉汤。再配上用树枝穿好,在火上烤得焦黄酥脆的饼,对于赶路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天最舒坦的时候了。
  张婆子是苦日子里过过来的,并不挑剔,将饼放在汤中泡得软软的,吸住了汤里的鲜味,咬一口,还品评道:“这羊肉倒是不膻,比咱们老家的好吃。我记得有一年村里有人养的羊在山上,被夹子夹断了腿,活不得了。”
  “那家人没奈何,只得将羊宰了卖。大家都嫌弃羊肉膻,烧上一回,满屋子的膻味几天都不消。没想到这里的羊肉吃起来倒是还好。”
  一旁的车行的老把式听了忍不住骄傲的道:“这位老太太您倒是识货,咱们这里,别的不说,这羊肉可是一等一的好。”
  “咱们的羊,吃得是草场上的甘草、苦豆子、盐蒿,喝得是山上流下来的雪水,肉质细嫩,肥瘦均匀,而且无膻无腥。刚宰杀的羊,切成大块,只放清水去煮,里面丢点姜葱,就鲜得恨不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听着这老把式的介绍,王永珠顿时觉得口水都快要下来了,眼睛亮亮的看着宋重锦。
  更别提,还有宋小寅几兄弟在一旁也附和,说什么这滩羊的确是绝了,又说起什么手抓羊肉如何如何,配上大碗的烈酒,那真是给什么都不换。
  说得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吞吞口水,本来还觉得挺不错的晚餐,突然就不怎么香了。
  说笑一阵,看天色不早了,将篝火点燃得更旺一些,老把式们就将腰间系着的皮袄解开,裹在了身上,躺在火堆旁,横七竖八的睡着了。
  也幸亏王永珠他们有准备,也都将皮袄还有皮褥子翻出来裹在了身上。
  张婆子年岁大了,吃了饭,就在马车里给她铺了狼皮的褥子,睡在上面暖和的很。
  丁婆子她们几个,也都裹着皮袄子囫囵的在车里睡了过去。
  倒是宋重锦和王永珠,还真是睡不着,两人干脆起身,裹紧了身上的皮袍子,打算往外面走走。
  宋小寅他们兄弟留了两个守夜,见状就要跟上来,被宋重锦给阻了。
  笑话,自己好不容易能跟永珠单独相处一会,哪里要人跟着碍眼?
  两人艺高人胆大,也不怕,慢慢的在干涸的河床上走。
  快十五了,月亮又大又圆,挂在了头顶上,映衬得地面一片霜白。
  走得离人群有些远了,只远远的看到那火堆,隐约还有骡马打喷嚏的声音。
  王永珠才开口:“还有两日就到赤城县了,你心中可有了章程没有?我记得当初在七里墩买骡子的时候,那人送了养骡马的册子,你可研究了?”
  宋重锦握着王永珠的手,心中满足,一面牵着她慢慢走,一面道:“那册子我已经看过了,也请教了一些养骡马的老手,虽不能说精通了,起码也不至于被人糊弄过去。”
  “到了那里,外头的事情你不用操心,你只先安顿好咱们家里和简先生。等安顿好了,想来那些下头的女眷们就要来拜见你了,你到时候只怕也不得闲了。”
  “若是那些女眷们老老实实的,对你恭敬也就罢了。若是有那心眼不正,或者欺负你年轻,欺负咱们刚去,想压你一头的,你也别忍着!该教训教训,该不给脸就不给脸!就算地头蛇又怎么了?咱们要想在这赤城县立足,以后日子还长着呢,先弱了声势,只怕他们还以为咱们怕了他们呢!”
  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初到赤城县
  王永珠一听,就知道宋重锦是什么打算了。
  这是打算在赤城县,摆出国公府世子和世子夫人的架子来。
  宋重锦这般交代自然有他的打算,她心中也自有计较,一一都应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