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徐后传 第40节
邓铭说道:“你心虚了吧,有景国公世子作证,谁会栽赃。你信不过我们,难道连曹国公世子都不信吗?”
这下邓铭也学聪明了,把李景隆拉回自己阵营。
姚妙仪装作悔过的样子,说道:“哦,我刚才说错了,马车里不会确实多出什么来的,因为邓大小姐的那个东西,其实早就没有了啊。”
这句话实在暧昧,各种暗示,好像是说邓铭早已失贞。
姚妙仪混迹市井十年了,更在脏话荤话最多的军营里混过两年,什么没听过?对付邓铭这种胡搅蛮缠的千金大小姐,她有的是法子。
“你……你……”邓铭不晓得如何反驳,顺风顺水十几年,却在姚妙仪出现之后频频受挫,各种侮辱打压,邓铭委屈不过,居然哇的一声,蹲在雪地里嚎哭不止。
邓铭在一旁哭道:“败坏我的清誉,杀了她,杀了他们!”
姚妙仪却故作惊讶道:“咦,你们是什么意思?要打要杀,寻死觅活的,我只是说邓大小姐蛮不讲理,早就丢了脸面,在马车里怎么能寻到呢。”
虽说姚妙仪已经做出了补充解释,但是听者有意,尤其是素有浪荡之名的李景隆,眼里的笑意根本掩饰不住了,憋得心口疼。十年不见徐凤,依然伶牙俐齿,胆大包天,而且更敢说了,真是有趣。
没想到姚妙仪拐弯抹角的出言讽刺,简直阴险歹毒,卑鄙下/流啊!邓铭蛮横,不讲道理,但此刻也败在了市井调调里。
三哥邓铤气得脸都白了,也顾不得被人耻笑欺负女人,他刷的一下拔/出了佩剑,直指姚妙仪,“满口污言秽语!今日我要替魏国公教训你这个嘴长的泼妇!”
丘福也亮出绣春刀,站在姚妙仪前面,“邓三爷,此处是皇家行宫之地,岂能拔剑闹事。”
丘福昨晚中了曼陀罗花之毒,经历了洗胃灌肠之痛,脸色蜡黄,握着刀柄的手有些颤抖,所以邓铤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冷笑道:“让开,否则刀剑无眼,误杀一个小旗,想必不会追责于我。”
丘福纹丝不动,铁了心要保护身后的两个女子。
姚妙仪以前在军营有过姚屠夫的恶名,她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人,今日遭遇重挫,还被邓家这对恶心透顶的兄妹屡次挑衅,真想好好打一架啊!
“丘福让开,你好好保护秀儿即可。”
“既然你们摆明了不讲道理,要用刀剑解决矛盾,那么——”姚妙仪对李景隆说道:“世子今日是见证人,邓铤有剑,我手足寸铁,有失公平吧?世子佩剑可否借我一用?”
李景隆巴不得更热闹一些呢,乐颠颠的解开了佩剑,递给姚妙仪,“此乃皇上赠我的宝剑,削铁如发,姚姑娘悠着点用,点到为止,徐家和邓家是世交了,卫国公和魏国公同朝为官,莫伤了和气啊。”
李景隆表面上是劝和,其实是煽风点火。要姚妙仪悠着点,其实就是暗讽邓铤力弱。
邓铤闻言,眼里杀气腾腾,朝着姚妙仪劈刺而来,姚妙仪单手持剑格挡,一脚踢向邓铤腰间。
☆、第60章 兵不厌诈
邓铤是没见过血的世家子,一招一式,板板正正的;姚妙仪常年混迹市井军营,打起架来百无禁忌,借着手中御赐的宝剑锋利,硬是将邓铤的佩剑削断了!
邓铤拿着断剑,尴尬的立在雪地里,输就输了吧,还输给一个女人,真是丢脸。
邓铭见哥哥败退,心下不服气,偷偷将怀中袖箭对准了姚妙仪。
丘福一直顶着姚妙仪和邓铤对决,没注意邓铭下三滥的招数。
不过宋秀儿早就防着她使阴招呢,一把将手里捏好的雪团扔过去,这一下砸的极准,正中邓铭的头部!
宋秀儿叫道:“堂堂千金大小姐,躲在背后暗算他人,真真不知廉耻!”
邓铭顶着一头白雪,见区区一个民女都不把她放在眼里,顿时火冒三丈,转而将袖箭对准了宋秀儿!
丘福赶紧拦在宋秀儿前面,“邓小姐,此事你是不对,说好了公平决斗,背地里发暗箭偷袭,曹国公世子在此当见证,您这样做太过分了。”
姚妙仪冷哼道:“邓大小姐的袖箭隐隐发出蓝光,是淬了毒的,看来你们兄妹今日搜查是假、决斗也是假,灭口才是真的。”
一听说淬毒,李景隆的脸色也不好了:打架不要紧,打伤了也不要紧,看热闹不怕事多嘛。麻烦的是死了人,无论死的人邓家兄妹还是姚妙仪,他作为见证人,恐怕不好脱身的。
李景隆这个中间人终于站出来发话了,说道:“胜负已分,大家都放下兵刃吧。邓铭,暗箭伤人本来就不对,你还往箭里淬毒,刀剑无眼,对人对己都是致命的,以后别把这东西拿出来了。”
邓铤也觉得妹子做的太过了,动手惩戒一下即可,要真杀了姚妙仪,恐怕魏国公会要妹子偿命的。
邓铭不敢在李景隆面前撒泼,只得委屈叫道:“我才没有!袖箭上根本没有毒,是姚妙仪污蔑我!不信的话,你自己看。”
言罢,邓铭打开手腕上的机括,将绑在前臂的袖箭递给李景隆。
姚妙仪说道:“世子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小心被袖箭机关误伤了。我懂得医术,精通药理,可以检查者箭矢到底有没有淬毒。”
李景隆赶紧将手里的烫手山芋递给姚妙仪。姚妙仪接过了,却将袖箭绑在了宋秀儿的手腕上,“送给你,以后就用这个防身。”
宋秀儿手腕僵直,“有毒的,我怕误伤了别人。”
姚妙仪笑道:“放心,没毒,我骗他们的。”
这……这是明目张胆的坑蒙拐骗吧?在场所有人顿时都目瞪口呆。
姚妙仪淡淡道:“你们比武比输了,这袖箭就当做彩头输给我了。”
我从来没见过如此无耻之人!
邓铭气得发抖,“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你就这样摆明了哄骗我们,真是不知羞耻。”
姚妙仪说道:“我只是骗你一个袖箭而已,你却想方设法各种想杀了我们。骗人和杀人,孰轻孰重?不懂的话,可以翻翻《大明律》。真是跑了一百步的人,反过来取笑跑了五十步的,这才是不知廉耻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邓铭无理取闹娇宠惯了,今日遇到命中相克的天魔星姚妙仪,无论口舌、武力、智慧还是狡诈、不折手段,都一败涂地。
邓铤觉得,如果任由妹子一直闹下去,无疑是自取其辱,还是赶紧走吧,来日方长,将来肯定有扳回一局的机会。
邓铤拉着邓铭仓皇骑马离去。
姚妙仪将宝剑还给李景隆,“多谢借剑。”
李景隆有些意犹未尽,摸着鼻子说道:“光一句谢谢太敷衍了吧,你要怎么感谢我?”
姚妙仪说道:“世子爷白看了一顿闹剧,这还不够?”
李景隆拍手笑道:“不够不够,永远都不够。我会把今日之事告诉徐增寿,哈哈,徐增寿肯定会找常森那小子帮忙,一起去寻邓铤兴师问罪,到时候我又能看一场好戏了。”
李景隆话音刚落,就见一彪人马匆匆赶到,正好就是徐增寿和常森,前面引路的居然北元世子买的里八刺!
徐增寿跳下马背,“妹子!你没事吧?阿刺说邓家兄妹找你麻烦,他的身份特殊,又和邓家兄妹有过旧怨,不方便出面调停,就快马加鞭找我们帮忙解围,邓家兄妹人呢?”
不等姚妙仪回答,李景隆就兴奋的抢过话头,唯恐天下不乱的开始挑事,“你们来的不巧,他们刚刚被气跑了,徐增寿,这个妹子太厉害了……”
李景隆口才了得,犹如说书人似的,添油加醋将挑衅事件讲述的有声有色。
徐增寿见妹子不仅没有吃亏,反而将邓家兄妹戏弄的团团转,顿时一副“吾家有妹初长成”的骄傲之色。
李景隆乘机煽风点火,“邓家兄妹实在过分,邓铭也就罢了,一个女孩子嘛,反正将来有秦王替她操心,收拾乱摊子。那个邓铤就——”
李景隆故意拖着话头不说破,徐增寿立刻咬牙切齿说道:“哼,敢欺负我妹子,分明不把我们徐家放在眼里,常森,今天和我去会一会这个邓三爷。”
常森平日和徐增寿好的恨不得穿一条裤子,他是个爽快人,说道:“好啊,是打架还是拼酒?兄弟给你撑腰去。”
徐增寿摩拳擦掌,“先揍他一顿,打得他满头包;再找他老子卫国公告一状,说他欺负我妹子。卫国公动起家法来,估摸会把邓铤的屁股打开花。”
李景隆闻言眼睛都冒光了,“你们这些小年轻,动起手来没个数,我跟你们一起去,免得闹出人命来。”
李景隆问一直在旁边笑而不语的买的里八刺,“阿刺一起去看看?邓家兄妹以前也曾经对你出言不逊,你不想亲眼看看他们倒霉?”
李景隆居然和买的里八刺关系这么好?姚妙仪觉得今日算是开了眼了,心中大叫:这个北元世子明明是李景隆的父亲曹国公李文忠亲手俘虏来金陵为人质的啊!
有灭国之很、杀亲之仇,怎么李景隆和买的里八刺好像亲热的像是结伴兄弟?
买的里八刺笑着摇头道:“我就不去了,免得再和邓家人结怨。”
李景隆巴不得人多场面再热闹一些,说道:“不要紧,有我在呢。”
买的里八刺婉拒道:“我今日还有事找燕王商量。”
一听说燕王朱棣,李景隆便没了兴致,摆了摆手,说道:“好吧,下次再找你玩。”对他而言,燕王朱棣是个顶顶无趣且讨厌的人。
因为他父亲曹国公李文忠总是说燕王如何如何优秀,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如何如何差劲,通常人们对类似“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充满了嫉妒和敌意的。
徐增寿,常森,李景隆三人结伴而去。买的里八刺笑对姚妙仪说道:“徐增寿看来很疼你这个妹妹。”
姚妙仪对他心生好奇:从外貌到举止、到言谈,绝对看不出买的里八刺是北元世子,而且是被曹国公俘虏到金陵当人质的。
买的里八刺的眼神平淡无波,在一群世家子弟中如鱼得水,好像过的挺满足的样子,甚至和仇人之子李景隆称兄道弟,相处的十分融洽。
到底是真的没心没肺的活着,还是买的里八刺城府太深,早就宠辱不惊了?
姚妙仪无奈的笑了笑,说道:“其实他不过是借着寻仇的名义玩闹罢了。世家子弟,享受富贵,也没有担当正经差事,整天游手好闲,今日你打我一拳,明日我踢你一脚,寻事寻开心而已。凭着两位国公爷的交情,他们也不敢真闹翻了。”
买的里八刺笑道:“姚姑娘看的通透——你当真不想见邓家兄妹倒霉?”
姚妙仪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听说他们曾经也得罪过世子你?就这种四处招祸点火的脾气,最头疼的应该是卫国公吧。”
“什么世(柿)子、栗子的,这称呼听的太生分了。”买的里八刺笑道:“他们都叫我阿刺,你叫我阿刺就行了。”
我们来就没有什么交情,“生分”再正常不过,一旦叫阿刺,就显得交浅言深了呢。姚妙仪暗道,估摸就是这自来熟的本事,让买的里八刺很快融入了世家子的行列当中。
姚妙仪和宋秀儿上了马车,丘福赶车,买的里八刺一路护送跟随,一直送到了织锦二坊的百和堂。
平日只要下车,看门的阿福必定殷勤的搬来下马凳,打着帘子,帮姚妙仪扛着药箱。而阿福在城隍庙遇袭,中了五步蛇毒后,就一直卧床休养。
离家三日,回来已发生了大变故。
进门之前,姚妙仪抬头看着百和堂刷着金漆的牌匾,这个牌匾是道衍禅师亲手所书,行笔间龙飞凤舞,苍劲有力,难得的好字。
可是这个人已经不是她的义父了,姚妙仪鼻眼间泛出一抹酸涩。回到后院,姚妙仪先去看了卧床的阿福,阿福的箭疮已经由黑转紫,由紫转红,没有大碍了,只是还有脓肿,余毒未清。
阿福这个糙汉子难得抱怨一次,“……朱五郎每天都来给我诊脉敷药,嘘寒问暖。只是他贵为周王,而我是卑贱之躯,那里敢要他服侍呢。我都跪下求他了,可他不听啊,说一切照旧,出宫之后,他就是个普通的大夫,有何不可?唉,愁死了。”
自从得知朱五郎真实身份后,宋秀儿对他的印象由恶转好,便出言为他辩解,“朱五郎宅心仁厚,妙手仁心,是个好人呢,福叔这样又跪又求的,这不是把他当外人了嘛。”
阿福叫屈道:“秀儿,当初是你天天刁难挖苦他的,现在反过来替他说话了。”
姚妙仪说道:“我回来了,你的伤以后交给我料理便是,不用麻烦朱五郎。”
阿福松了一口气,“多谢姚大夫。对了,方才道衍禅师和姚继同回来了,草草的收拾了行李,据说搬到了寺庙去住。姚继同还写了一封信,要我亲手交给你。”
他们终究还是走了。
姚妙仪拿着信件回房,姚继同在信中说,道衍禅师已经去信苏州老家,要姚大伯在姚氏族谱中除去她的名字,而且还写信给了魏国公,放她归宗,改为本姓徐。
从今日起,世间再无姚妙仪。
☆、第61章
万寿寺是千年古刹,佛教盛地,洪武帝朱元璋少年贫困时曾经出家当过和尚,四处化缘游历,信奉佛法。
称帝之后,朱元璋时常召集天下高僧,在蒋山开设法会,论经修佛,挑选其中的出类拔萃者,委任官职,给予俸禄。大明初期,时常会看见各类穿着袈裟的和尚官员在朝理事。道衍禅师便是在蒋山法会上得到盛宠,被洪武帝安排在万寿寺修编《元史》。
后来道衍禅师出使高丽国,满载而归,盛名之下,却闭关修闭口禅,此举令人费解,倒是洪武帝听说此事后,对道衍赞誉有佳,说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