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明徐后传> 大明徐后传 第164节

大明徐后传 第164节

  燕王府,徐妙仪细细给朱棣的手背涂上伤药,两排牙印深可见骨,妙仪倒吸一口凉气,“还疼吗?”
  十指连心,朱棣疼得肠子似乎都在打结,为了安慰妻子,轻描淡写的说道:“还好,你配的药很管用,涂上去清凉一片,就不觉得多疼了。”
  徐妙仪熟练的用纱布包扎伤口,叹道:“三哥太狠了,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连孝陵都敢开炮,看来亲王的爵位是保不住了。”
  朱棣说道:“父皇夺了爵位,发配他去凤阳守陵,要世子继承了晋王之位,三哥这一支算是保住了。”
  徐妙仪心疼丈夫,“可是外头传得沸沸扬扬,说燕王为了立功,不惜残害手足,他们可曾知道你为了救晋王几乎将自己的命都赔进去了?”
  朱棣说道:“不打紧,父皇知道原委,他会派锦衣卫平息谣言的。其实在领兵之前我就预料会有这种传闻。但三哥逼宫谋反,总要有人站出来平乱,太子大哥要坐镇皇宫,二哥死了,我若不出面背黑锅,难道要五弟顶着?”
  想想朱橚整天泡在医书里连剑都拿不稳的模样,徐妙仪摇摇头,“算了,为了五弟,这暗亏我们先咽下。其实不用锦衣卫细查,定是东宫那些附庸们暗地传的谣言,想想真是心寒,他们就喜欢用这种下作的伎俩伤人,等锦衣卫真查到他们头上,毛骧八成只是砍了几个牵头的,再说什么东宫被奸人蒙蔽,不疼不痒的搪塞过去,总之呢,东宫是储君,将来继承皇位,我们是臣子,东宫不会错,错的都是别人。”
  徐妙仪嫁入皇室十年,已经熟悉了洪武帝的套路,太偏心了,不仅仅是燕王府,其他藩王们也各有怨气,故无论京城如何传谣,藩王们心里都明镜似的,觉得燕王平了叛乱、救了三哥,还被泼脏水——幸亏我不是老四,否则就要被父皇推出去背黑锅啊!
  作者有话要说:  燃烧吧,我的小宇宙,今天继续双更。
  ☆、第256章 国储之争
  果然如徐妙仪所料的那样,毛骧不仅查出了东宫在外面传谣,同时还查出邓铭在陷害王音奴之前屡屡进出东宫,吕侧妃有挑唆的嫌疑。
  吕侧妃是东宫实际的女主人,毛骧不敢擅动,将两件事都给报给了洪武帝,请皇上决定是否继续查下去。
  洪武帝痴痴的看着摇篮里熟睡的男婴,似乎没听见毛骧的话,枯槁的右手虚浮在婴儿面颊上方,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毛骧说道:“你看看他的额头,像不像朕的皇后?”
  重孙朱文奎是马氏和朱允炆的儿子,朱马两家的血脉得以相连,洪武帝只要得空,便要奶娘将朱文奎抱来看着。
  婴儿都是白胖粉糯的一团,那里看出的像慈眉善目的马皇后?
  毛骧知道洪武帝定是思恋马皇后了,说道:“是,很像皇后娘娘。”
  这时男婴在襁褓里里挣了挣,面色潮红,似乎做梦了,洪武帝轻轻晃动摇篮,唱着凤阳乡下的曲调,哄重孙入睡。
  等男婴平静下来继续酣睡,毛骧又将东宫的异动禀告给了洪武帝。
  洪武帝几乎眼睛都不眨的看着男婴,说道:“把传谣的那些人砍了,以儆效尤,厚赐燕王府,以澄清谣言。朕知道四郎这次受了委屈,不过东宫就是东宫,四郎是个懂事的,他知道该怎么做。”
  毛骧应下,“是。”
  还没走几步,洪武帝问道:“三郎的腿怎么样了?”
  毛骧说道:“凤阳那边的太医说左腿腿骨碎裂,又拖延治疗,恐怕一辈子都要杵着拐,终身残疾。”
  洪武帝一怔,而后喃喃道:“瘸的好啊,免得他到处乱跑。三郎从不惹事,我以为他是个省心的,没想到他不鸣则已,一鸣想要朕的龙椅,朕上辈子定是欠他的。”
  毛骧见洪武帝伤心难过,将剩下的话咽了下去:太医说晋王拒绝服药,一心求死,伤口都开始腐烂生蛆了,恐怕难以熬过这个春天……
  半个月后,被夺位圈禁的庶人朱棡在凤阳病逝。
  洪武十四年的春天,似乎老天爷和经受丧妻、丧子、被亲儿子背叛的洪武帝一样的悲伤,总是在下雨,江南遭遇水灾。
  洪武帝派了刚刚病愈的太子下江南赈灾,一个月后洪水褪去,江南开始补种庄稼,太子返回京城,再次病倒!
  而这一次,太子染上了可怕的瘟疫!
  东宫到处都是石灰刺鼻的气味,朱允熥等皇孙都挪出东宫,搬到了其他宫殿,唯有皇长孙朱允炆坚持留在东宫,亲自照顾父亲,以尽孝道。
  朱允熥也要守在父亲身边,被哥哥朱允炆拦住了,“父亲染的是瘟疫,你年纪还小,身体不如我的。何况小姨回来了,她为了你发誓终身不嫁,此生荣辱都系在你身上,你若出事,小姨岂不痛不欲生?”
  朱允炆深知弟弟和常槿情同母子,父亲不喜太子妃,对弟弟一直淡淡的,所以在朱允熥看来,他和常槿的母子情分早就超过了对太子的父子之情。
  吕侧妃总是说常槿是朱允炆的软肋,其实常槿又何尝不是朱允熥的软肋!
  为了小姨常槿,朱允熥便不再坚持照料得了瘟疫的父亲,被大哥朱允炆轻而易举的占据了孝道的优势。
  没有人觉得年纪尚幼的朱允熥不孝,而是人人都觉得朱允炆最孝顺。就连洪武帝都是如此认为。
  然而朱允炆冒着生命危险的悉心照料并没有挽回父亲的生命。
  初夏,东宫敲响了云板,太子朱标去世。
  国储动摇,朝野震惊!
  太子的丧事由宗人府办理,洪武帝已经年老,朝野现在最关心的是赶紧立新的国储!
  大朝会上,文武百官都穿着丧服,神情悲伤,但是言语间刀来剑往,互不相让,场面已经吵的白热化,就差挽起袖子动手了。
  “皇上!有嫡立嫡,无嫡方能立长!这是千百年来的继承规矩,士农工商都遵守这个规矩,岂能说破就破了?微臣以为,东宫皇孙朱允熥乃是唯一的嫡出,若要立皇太孙,非嫡皇孙朱允熥莫属!”
  “皇上!主少国疑才是继承的大忌!我们今天议论的是储君,关系到大明的江山社稷,不是民间几亩田地,几箱金银!折腾没有了还可以挣回来,微臣以为,东宫长孙朱允炆贤德纯孝,天资聪颖,宽厚仁慈,请立为皇太孙!”
  沉默良久的郑国公常茂终于站出来说话了,“张大人,你的意思是说嫡皇孙朱允熥不贤不孝,愚钝失德了?”
  常茂常年在外征战,身上有股不怒自威的威压之气。他是朱允熥的亲舅舅,到了立储的关键时刻,他必须站出来为亲外甥说话。
  然而在朝堂上,斗的是嘴皮子,而不是拳脚兵法。张大人并不怕他,反驳道:“郑国公此言差矣!下官也去大本堂当过讲经师傅,朱允熥性格温顺,尊敬师长,礼让弟弟,勤奋好学,确实不错,不过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国储,身为大明江山的继承人,仅有这些优点是远远不够的啊。”
  此言一出,立刻有大臣附和道:“是啊!皇长孙朱允炆天资聪颖,过目不忘,三岁能诗,有神童的美誉,先太子染了瘟疫病重,唯有皇长孙一人在病榻边尽孝道,此等纯孝之人,堪为天下孝子典范!”
  朱允炆的母亲吕侧妃出身书香门第,而朱允熥的外祖父常遇春以前有“杀将”之称,凡招降不从者,攻下城池后便屠城,被文人指责噬血好杀。故朱允炆虽然是庶出的身份,但文官们大多倾向于支持朱允炆。
  朝中武将其实大多佩服常遇春,可是武将如何争得过靠嘴皮子吃饭的文臣?很快大朝会上支持立长的呼声大过了立嫡。
  立嫡派被气得吐血,有一个心直口快的武将大声吼道:“既然你们宣称什么主少国疑、要立年长的为国储,方能有能力保护大明的江山社稷,那微臣以为,应该立亲王里最年长的燕王朱棣为储君啊!”
  此言一出,大朝会先是一阵静默,而后提名朱棣的武将被群起而攻之。
  这个武将叫做火里火真,是北元投降的将军,洪武初年就投降洪武帝,战功卓绝,他曾经跟随燕王朱棣北伐,很佩服朱棣的军事才能和为人,他以前是蒙古部落贵族,在草原部落的规矩,谁的拳头厉害谁就是继承人,是部落公认的规矩,因为一个软弱的继承人带领部落,很快就会被别的部落吞并。
  拳头即真理。
  火里火真很不懂这个文臣吵吵嚷嚷些什么,有啥好吵的?看谁能打仗不就行了!
  孝道是什么?出身是什么?能吃吗?能庇护他的臣民吗?
  被群臣攻击,火里火真干脆豁出去了,据理力争,他身形魁梧,声音洪亮,一嗓子吼过去,足以将文臣的细嗓子淹没了。
  毛骧站在龙椅上旁边向下看去,就像看见了一只黑熊偷蜂蜜时遭遇群蜂的围攻。
  文臣:“四皇子燕王乃是庶出,排行老四,且是高丽贡女所生,怎么可能立他为国储?”
  火里火真:“我没记错吧?难道皇长孙朱允炆不是庶出?”
  文臣一噎,如果说朱允炆有什么弱点,那庶出就是唯一的弱点了。
  火里火真最开心文臣吃瘪,打开嗓子继续狂喷:“燕王是四皇子,全天下人都知道啊!可是没办法,先太子一病去了,二皇子和三皇子也去了,燕王就是老大,应该承担起保护家族的重任。”
  “至于燕王生母是高丽贡女……皇宫那么多高丽贡女,朝中那么多大员的宅子里也有高丽姬妾,可她们生下的孩子都是大明人啊!或者这位大人觉得高丽贡女生的皇子皇女不配当皇子公主?”
  洪武帝的脸色不好看了,“朕的后宫多高丽来的贡女,她们为皇室开枝散叶,所出子女都是朕的孩子。”
  居然敢质疑皇子公主的血统,真是不要命了。
  文臣慌忙跪地,“微臣不敢!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火里火真说道:“既然这位大人不是这个意思,都是庶出,还分什么三五九等呢?那就按照辈分和长幼来排嘛,且不论年龄,单说辈分,燕王是朱允炆的皇叔呢!”
  马上有文臣反驳,“虽然燕王辈分高,先太子去世,但是东宫仍在,嫡脉正统仍在,国储之位岂能旁落到藩王头上?”
  火里火真无奈的摊了摊手,“唉,其实东宫先太子也并非嫡出啊,先太子是因为占长才封了入主东宫。现在燕王居长,为何他就不能当太子?”
  “喂,我觉得你太不讲道理了啊,刚才郑国公和你说有嫡立嫡,你就和郑国公说应该立长。现在我和你说应该立长,你又反过来说应该立嫡,这位大人,你就像一根摇摇摆摆的墙头草,到底是支持立嫡呢,还是立长?”
  “你说立嫡,那就立朱允熥好了,他是东宫唯一的嫡孙。如果你说立长,那就立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燕王。也就是说不管立嫡还是立长,都和朱允炆不相干的,为何你们都要立朱允炆呢?”
  作者有话要说:  燕王能够得到北元降军的拥护,除了徐妙仪帮助王音奴的缘故,其实还有他自身的魅力,战场上以力服人。
  ☆、第257章 揽朝纲
  火里火真的话犹如一团烈火,烧掉了文官身上那层遮羞布,赤/裸裸的揭开了他们不可告人的小心思。
  如果立嫡,就应该立嫡皇孙朱允熥。
  如果立长,防止日后出现主少国疑,那就应该立燕王朱棣。
  但事实上目前呼声最高的却是庶长孙朱允炆,这其中的原因就耐人寻味了。
  然而火里火真的话是如此的坦诚率直,就连支持外甥朱允熥的郑国公都对此人心生好感,并不觉得他是为了燕王朱棣说话。
  郑国公甚至觉得,自己的外甥朱允熥争不过朱棣,勉强情有可原,毕竟朱棣都可以舍命救叛乱的晋王,他应该会善待侄儿们。
  总之,不能是朱允炆上位。在皇叔手里讨生活,总比在庶长兄手里讨生活要容易一些。外甥年少无知,从小就被朱允炆的甜言蜜语哄住了,觉得大哥什么都好,郑国公是亲眼见到妹妹太子妃常氏被吕侧妃逼到抑郁而终,他深信这对母子都不是什么善茬!
  于是郑国公站出来说道:“皇上,微臣以为火里火真说的对,无论立嫡还是立长,都各有道理,只要有利大明江山社稷,微臣都并无异议!”
  半路突然杀出一个燕王朱棣不说,连郑国公居然大大方方的接受了燕王作为皇储人选,吕家的党羽们顿时惊呆了!
  立刻有人跳出气急败坏的叫道:“不可不可!燕王是藩王,已经分封燕地,即将就藩!国储必须出自东宫才行!”
  “放屁!”有一个武将忍不出爆出粗话,“刚才你还说嫡皇孙朱允熥尚有,不宜为国储,长幼有序,主少国疑呢。亲王之中,燕王最大,且战功赫赫,威震八方,凭一己之力收复了五万北元降军,谁人不服?庶长孙朱允炆虽然也好,但是他扛过枪、杀过敌,赴过沙场吗?”
  言下之意,就是武将们不服朱允炆,只服燕王朱棣。将来朱允炆继位,恐怕震慑不住军队,要真正面临“主少国疑”的局面。
  敌人的敌人就是盟友。
  立嫡派见自家领袖郑国公都表明了立场,忙站出来说道:“臣附议,立嫡当立朱允熥,立长当立燕王朱棣,方不坏了规矩伦常。”
  “臣附议!”
  “臣附议!”
  眼看着场面即将失控,吕侧妃的亲爹吕大人不得不站出来说道:“臣反对!东宫乃是国本,岂能轻易动摇,被藩王取而代之?”
  火里火真立刻拍手叫好:“吕大人的意思,是立嫡皇孙朱允熥为皇太孙吧!”
  吕大人不敢明说不是,更不能说是,进退两难,修炼千年的老狐狸,居然败在了一介武夫脚下。
  朱允炆的老丈人、马全马大人站出来给亲家解围,“吕大人的意思是说国储必须出自东宫。”
  火里火真心想反正老子已经得罪了一大片官员,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也不怕再得罪这位传说是马皇后族人的马大人,立刻反问道:“马大人觉得应该立东宫那位皇孙为国储呢?”
  马全当然也不敢明说想立自己女婿朱允炆,于是将球踢还给了火里火真,“这位将军有何见解?”
  火里火真声如洪钟,说道:“我刚才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啊,如果非要从东宫里挑,那就立唯一的嫡皇孙朱允熥为皇太孙!”
  马全又反问道:“可是你刚才明明说燕王最合适!怎么将军说过的话转眼就改口了?”
  马全想要挑拨郑国公怀疑火里火真是朱棣指使的,以同仇敌忾联手对付朱棣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