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八仙桌旁边坐着几个男人和女人,正在吃早饭的样子。
  一个穿着暗红色大褂子的中年妇女端着一个簸箕从侧屋走出来。
  抬头看见姜老太太带了个年轻时髦的大姑娘进来,后面还跟了个小战|士。
  她好奇地看了姜宜凝一眼,朝姜老太太笑着说:“姆妈,侬大早上去哪儿了?早饭都做好了,侬吃了伐?”
  这中年妇女说得一口吴侬软语,姜宜凝倒是不陌生,她祖姑奶奶老家就是这里,她听得懂,虽然不会说。
  姜老太太笑着说:“我吃过了,刚才给子越送豆腐皮包子去了,他又一晚上没睡,得好好补补!”
  然后把姜宜凝拉过来,对屋里的人说:“对了,我去找子越,正好遇到宜凝,你们还记得伐?就是市里我娘家那边大房的大姑娘,去年我和媳妇去市里给姜家老太爷祝寿,还在她爷叔家坐席吃酒听戏呢!”
  那位中年妇女放下簸箕,快步走到姜宜凝身边,打量她几眼,惊喜地说:“真是宜凝小姐!咦,侬不是今年要出国伐?不去洋人国了呀?”
  姜宜凝也飞快地看了她一眼。
  这个中年妇女跟那位韩连长的眉眼有些像,都是细长的丹凤眼。
  不过她是女人,面部轮廓更加柔和,眼角处有着细密的鱼尾纹,但是面部皮肤还算白皙,也没有什么斑点。
  年轻的时候应该过得不错,营养跟得上,在皮肤上体现得很明显,很容易跟那些从小贫困,营养不好的人看出差别。
  姜宜凝垂下眼眸,做出不好意思的羞窘表情,轻声说:“他们都出国了……把我一个人留下了……”
  “啊?他们都走了?把你一个人留下了?!怎么能这样?!”那中年妇女义愤填膺地拉起她的手。
  姜宜凝有些不习惯跟人有肢体接触,但是这个女人的手干燥温暖,握住她手的力度温和适中,她并不反感,所以没有挣扎。
  她继续苦笑说:“……我到底不是他们家的人,隔房的亲戚而已……我能理解……”
  其实人家带了真正的“姜宜凝”(姜玛丽)出国,她就是个企图顶替“姜宜凝”身份的冒牌货而已。
  她在心里暗暗对祖姑奶奶的二叔二婶说对不起,让他们背“黑锅”了。
  但是不这样做,她的身份问题无法解决,那可是要人命的,字面意义上的“要人命”。
  因此她虽然心里觉得对不起祖姑奶奶的爷叔和婶婶,但还是这么做了。
  而且他们已经出国了,在国外还没有安定下来。
  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跟国内联系。
  这是唯一她不用担心会短时期内被揭穿的做法。
  第7章 你本事不小啊!
  “话不能这么说,他们是你的亲爷叔婶婶,跟他们的亲生孩子有什么两样呢?”那中年妇女还在叹息。
  姜老太太笑着岔开话题,拉开一条板凳说:“走了就走了,我们宜凝又不是没有别的亲戚。”
  她也拉住姜宜凝另一只手,让她坐下,亲切地说:“以后就在我们这里住下,多一双筷子的事。你是我娘家亲戚,这里也是你的家。”
  说着,她给姜宜凝介绍堂屋里的人。
  先是那个拉着姜宜凝手的中年妇女,“这是我儿媳妇,她娘家姓晏,叫韩晏氏,你叫她表婶就好。子越就是她大儿子。你去年见过你表婶的,她跟我一起去市里给姜家老太爷祝寿,就住在你爷叔家。”
  又给她介绍吃早饭的那些人。
  “那边的老头子是我男人,也是你爷叔。他跟你父亲曾经见过几次面,不是外人。”
  那老人看上去比姜老太太年纪大很多,佝偻着背,脸上的皱纹多得跟干旱的田垄一样,一垄一垄成沟壑了。
  他的眼神很善良,笑起来甚至有股讨好的意味,朝姜宜凝点着头:“都是一家人,都是一家人,以后就把这里当自己的家。”
  姜宜凝有些感动,朝那老人感激地说:“谢谢爷叔。”
  姜老太太又指着坐在下首的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说:“这是子越的弟弟子华,和他妹妹子英,也是你的表弟和表妹。”
  姜宜凝没有来得及开口,那两个年轻人已经热情地说:“姜表姐好。”
  姜宜凝只好朝他们含笑点头。
  姜老太太又指着跟她们进来的小战|士刘长锁说:“这是子越的兵,跟过来吃早饭的。”
  刘长锁:“……”
  他的脸一下子涨红了,想说自己不是跟过来吃早饭的,可不等他说话,姜老太太已经摁着他的肩膀让他坐下了。
  然后姜老太太拉着姜宜凝来到八仙桌的另一边坐下,说:“你先吃早饭,你表叔一大早去卖豆腐脑了,等他回来你就可以见到了。”
  那应该是韩晏氏的丈夫,也就是韩子越、韩子华和韩子英这三个人的父亲。
  原来这家是做豆腐的。
  姜宜凝心里揣摩着,轻轻点头,“知道了,谢谢三姑婆。”
  又再次朝八仙桌边的几个人点头致意,笑道:“我实在没地方去了,先借贵宝地住几天。等我找到工作,我会搬出去的。”
  “就在这里住吧,就算找到工作,也可以在这里住的,我们这里房子多,多一个人也没关系。”姜老太太给她夹了一个豆腐皮包子。
  姜宜凝饥肠辘辘,饿了一天一夜了。
  她实在忍不住,顾不得什么就餐礼仪,顺手夹起那个包子放入嘴里,几乎一口一个,一连吃了三个,才觉得胃里没有火辣辣的疼了。
  堂屋里几个人目瞪口呆看着她。
  姜宜凝不慌不忙地拿起桌上的粗瓷水杯抿了一口,说:“让你们见笑了,我是真的饿了,从昨天早上到现在,我什么都没吃过。”
  这话说得让堂屋里的人对她更怜惜了,连刘长锁都心软了,想着等连长回来,他要把在这里看见的听见都一五一十告诉他,也许姜宜凝真的不是坏人。
  韩晏氏这边马上从瓦罐里盛了一碗稀饭,放在姜宜凝面前说:“吃吧,锅里还有。”
  又把切碎的咸鸭蛋黄撒到她的稀饭里。
  姜宜凝用调羹舀起一勺稀饭,稀饭里还混有跟蟹黄一样的咸鸭蛋黄。
  还带着温热的稀饭夹杂着咸鸭蛋黄的咸香,唤醒了清晨的味蕾。
  姜宜凝赞不绝口,“太好吃了!这稀饭和咸鸭蛋谁做的呀?手艺真不错!”
  “都是你表婶做的,你表婶有一手好厨艺。”姜老太太笑眯了眼睛。
  姜宜凝又吃了一口,再想夸两句,突然听见从门外传来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
  她转身扭头,看见韩子越一身军装,面沉如水,带着一群背着木仓的战|士从门外大步走了进来。
  逆光走进来的韩子越俊眉修目,薄唇抿得紧紧的,身高腿长,气势十分渗人。
  姜宜凝喝稀饭的动作不知不觉慢了下来。
  堂屋里别的人也都被他的气势震慑,脸上不由自主露出瑟缩的神情。
  只有姜老太太愣了一下,很快站起来说:“子越回来了,我给你送的豆腐皮包子你吃了伐?”
  韩子越朝姜老太太那边看了一眼,淡声说:“阿婆,听说您把我的人带走了,我得带她回去接着审讯。”
  说话间,已经走到姜宜凝面前。
  姜宜凝忙把嘴里最后一口稀饭咽下,站起来说:“韩连长,您听我解释。”
  “解释?我看你怎么狡辩!一晚上功夫把我家里人都套上了,你本事不小啊!”他冷声说道,一把握住她的胳膊,手劲大的不得了,好像在她的胳膊上戴了个铁箍。
  姜老太太忙说:“子越,你弄错了!她是宜凝啊!姜宜凝,市里我娘家姜家大房的大姑娘,我去年和你姆妈去市里给姜家老太爷祝寿,还在她爷叔家住了一晚上,我和你姆妈都见过她的。”
  姜宜凝睁大眼睛,忙不迭地点头:“是的是的,韩连长,我去年就见过三姑婆和表婶。”
  韩子越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姜宜凝?你把你的名字告诉我阿婆了?你去年就见过我姆妈和阿婆?”
  “我没有告诉她,三姑婆一见我就叫出了我的名字。村公所的人亲眼看见的。哦,小刘……”姜宜凝侧头看着刘长锁,着急说:“小刘同志,刚才的情况你都看见了的,能帮我作证吗?”
  这屋里所有人加起来说话,大概都没有刘长锁在韩子越面前管用。
  刘长锁忙站起来,走到韩子越面前敬了一个礼,快速把今天早上的事说了一遍。
  当韩子越听见是姜老太太首先认出姜宜凝,并且准确叫出她的名字,韩子越绷紧的唇角略微放松了一点。
  但他还是皱着眉头,冷冷的目光盯着姜宜凝:“……是这样吗?真的这么巧?既然是这样,那你为什么不直接来找我家?而是三更半夜出现在河边的芦苇丛里?”
  “还有,昨天晚上为什么不说?要等到今天早上?”
  韩子越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姜宜凝有点招架不住。
  果然说一个谎言,就要用无数个谎言来圆它……
  姜宜凝脑子里飞快地思考着,正要开口说话,姜老太太已经拍了韩子越的肩膀一下,没好气说:“她爷叔婶婶都出国了,她一个小姑娘无亲无故,无依无靠从市里出来,不就是来找我们的?她又没来过,跟我们也不熟,只是去年见过一次。人生地不熟地,又是姑娘家家,都不容易,都是为了活着,你这要打要杀的,吓唬谁呢?”
  姜宜凝没想到姜老太太直接给她圆上了……
  心里一松,脸上的神情更显委屈。
  她垂下头,淡淡地说:“……我只记得在南嘉村有我们姜家的亲戚,所以想来投奔她……其实我都记不得三姑婆的样子……如果不是三姑婆认出了我,我可能就要跟她错过了。”
  姜老太太一点都没怪她,拉着她的手,不断叹息说:“唉,我知道的……我和你表婶只见过你一次,你不记得我们是正常的。去年是我们姜家老太爷做大寿,那么多客人,你不记得我和表婶的样子,一点都不奇怪。你能记得我们在南嘉村,我已经很高兴了!”
  姜宜凝眼圈一红,眼泪真的流下来了。
  这一天一夜的混乱和惊恐,还有病痛和难堪,终于让她心态崩了。
  心态崩了的时候,痛痛快快哭一场是最合适的。
  姜老太太一把将她搂进怀里,心疼地安慰她:“阿凝不哭……不哭啊……你子越表哥跟你闹着玩的,不是要抓你……”
  韩子越:“……”
  他眉头皱的几乎拧成川字:“哭什么哭?有话好好说。”
  姜宜凝:“……”
  哭声戛然而止,但因为停的太快,她开始打嗝。
  堂屋里的人没有那么紧张了,不过看姜宜凝那样子,又想笑,但又强忍着,怕姜宜凝面皮薄,被他们笑得不好意思。
  韩子越吁了一口气,抬了抬手,对身后的战|士们说:“你们先回村公所,我待会儿再回去。”
  “是,连长。”那些端着木仓的士兵收了木仓,一起转身,非常整齐地往外走去。
  刘长锁也忙说:“连长,那我也走了。”
  韩子越点了点头,“去吧,跟指导员说,我下午回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