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节

  第88章 误闯
  平康坊, 赁春楼。
  景龙湖畔坐落着高低错落的小楼,顺着幽深街巷望进去,只见一座高楼上覆碧瓦, 檐下挂着一串串贴金箔雨铃。只是伴随着绵绵春雨,有一丝婉转莺啼似隐若现,歌伎声如清泉汩汩流转不觉,又好似饱含种种压抑忧愁。
  赁春楼近来风头颇盛,楼里的官伎赵环儿琵琶技艺高绝, 更是风靡上京, 身价日腾, 听闻今日便要在寒食万花会上争得第一部 头名。这会不过是日中时分,评比定在未时初。高阁之上悠悠乐声传来, 赁春楼婢女小厮路过,纷纷踮脚张望不已。
  卓枝抱着琵琶,懒散的拨了拨弦, 她扣上青窗, 对着凭栏的赵环儿说:“环儿, 要不要喝茶?你请了谁来?”
  赵环儿扭身接过琵琶:“花卿, 我准备了三年, 此刻正是胸有成竹。”她朗声笑,看向评比搭建的高台,声音又低下去, “若是这次能争的第一部 头名,遵循去岁圣人定会降下恩典, 如此便能去了官伎的籍。”
  卓枝饮了薄荷果子茶,唇齿乍凉,她对门扇外唤道:“路小远, 布筹都备齐了吗?”门扇开合,路小远笑着拱手:“小侯爷,这事您放心......只是,”他说罢,看了一眼卓枝似是欲言又止。
  此时赵环儿小心翼翼将琵琶放在架子上,一路蹬蹬小跑到了内室,她高声道:“你们快快说事,花卿等下你进来,我这厢还有更要紧事。”
  卓枝看了眼内室,以眼神问路小远何事。
  路小远搓搓手:“这些日您不是日日赴书斋抄书吗?今日您吩咐我去请假,应状元说书籍明日就会转回枯斋,小的也不懂只跑了趟。应状元问您今日怎么没去,小的旧照实说了,您看这......”
  去岁春闱应道奇状元及第,如今便不是魁首了。
  卓枝无语,路小远空长着张机灵脸,干嘛说这么清楚,这种事含混过去就好了嘛。
  不过这事算不上什么纨绔子弟风流事。每逢万花会,官伎争得头名便能脱籍,从此做良家子,因而不少教坊官伎都眼热此事。官伎是清倌人,每逢万花会,上京远近文人骚客千金博一位,曾有很多先例,诸如不知名的文人凭一诗闻名上京之类的。
  纵是世人看来,也算是雅事一桩吧。
  从前就有浊溪那事在先,若她不来,旁人还以为他们之间闹出龃龉。今朝赵环儿脱籍之事就在此一举。拼琴技是主要的,曲筹价高也算噱头,就像一场琵琶选秀......卓枝略想了想,又说:“你去书斋等着我,这边一结束,我就过去。”路小远领了吩咐转头退下了。
  内室不断传来金属碰撞的声音,也不知赵环儿在做什么要紧事。卓枝迈步进去,就见榻边箱笼全部敞开着,满目只见绫罗堆满,一匹又一匹,拈翠绫、贴金锦,鲛红绡仿若珍奇绫罗都齐聚于此。赵环儿说:“这些今晚充作酒酬,我早就备下了,原本打算送到侯府去呢。”
  这正是今朝的“噱头”。
  卓枝愣了半晌,她是打算将圣人赏赐绫罗全部搬来的,她感叹:“环儿,你真有钱。”这些绫罗算算下来,比圣人赐给她还要贵价数十倍不止。
  未时初刻,春雨不止,细细密密,但丝毫不曾打扰众人兴致。赁春楼门前悬着五彩帐子,厅内早已收拢出高台,两旁各设绯绿纱幕,其下摆着数盏一人高的贴金花灯。楼中分南北两廊,廊下挂着竹席一遮,便是看不出所坐何人。
  灯烛上下相照,卓枝掀开半面竹帘向下望去,只见大多亭阁都坐满了人......笛曲悠悠响起,教坊中琵琶名角姗姗来迟。
  琵琶乐声伴随着阵阵西域香木袅袅升腾,赁春楼愈发喧嚣。等待卓枝抛出几十匹拈翠绫绢,刘郎和着赵环儿琵琶曲连出三联短诗时,已是金乌西沉。春雨淅淅沥沥,赵环儿缓缓下场。这要等到评比结束,还要好一阵子。
  既如此她留着也无用,卓枝出了赁春楼,马不停蹄赶往书斋,她这几日抄录的正是春山先生去岁游历西域三十六国沿途所创新集子。不仅是诗,还有不少文章。上京人万金求一篇,若不是应道奇名声在前,还轮不到她誊写。
  若论往日这时已到了宵禁之时,百姓禁夜,但今朝是寒食节。
  寒食节圣人照旧令暂停宵禁,准允百姓通宵达旦。坊间韦诗人的新诗便是提及此事,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火出万家烟。原先据晋地旧俗禁火冷食月余之久。圣人考量到此事诸般不宜,便下令允百姓冷食一日,待寒食节当夜方灭旧火,次日一早迎新火。
  因而她得以骑马赶往永宁坊,熟料正好赶上书斋关门。路小远瞧见她,大喊道:“郎君!郎君!”卓枝引马上前,沮丧地问:“怎么了?”
  路小远高声说:“应状元一直等着您。”她顺着路小远说的方向望去,应道奇捧着书等在小楼檐下,她下马跑过去:“你将集子誊写好了?”她的目光扫过应道奇怀中的那摞书,心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应道奇稳稳撑起油伞,指了指东南方说:“花卿,寒舍就在附近,你随我回去,正好将剩余的文章誊写一遍。”春雨细密不觉湿冷,可历经一番奔波,卓枝身上春衫几乎湿了一片,她连连点头:“也好,不要浸湿了集子。”
  应家的宅子就在坊内东南隅,这里拢共两座宅邸,一座是永信公府,另一座就是应府。卓枝从前只去过太学之中应道奇的住所,也就是太学生宿舍。但是他姓氏罕见,又是东宫詹事府出身,卓枝从前便猜他应与应丞相有姻亲关系。
  但想也不是直属亲眷,毕竟他穿着简朴不说,还时常抄书换钱。
  卓枝慢慢随他迈入院中,应道奇请她换去湿衣,卓枝自然拒绝,她不自在地说:“等一会就干了罢。”
  应道奇也不勉强,准备好笔墨纸砚,任她自便。他径自坐回小斋,捧起本《农学三考》,专注的看起来了。卓枝执笔仔细抄书,不知今日怎了,这会总觉得浑身发冷不适,难道是淋了雨......她慢慢的想,可从前不也经常淋雨?
  天色昏暗,屋内油灯闪烁,卓枝终于抄写结束,她站起身活动了下手脚。方才发出些许声响,应道奇便望过来,他揉了揉额角说:“家中高堂远游,唯有长姐家中做居士修行。这会长姐应是修行事毕,花卿,你随我前去拜访。”
  还以为家中长辈不在,这可太失礼了。卓枝喝了几口茶,赶忙起身一整衣衫,便随着他前去拜见长辈。
  不知何时细雨已停歇,冰轮斜挂,月光温柔如水静静流淌。他们迈过一道道门,终于来到座敞阔庭院,卓枝抬眼就见到廊下摆着数十盆枝叶舒展的含苞牡丹。拜访过后,卓枝才知应道奇父母自他幼年便畅游山水做了修士,他算是由长姐抚养长大的。
  看来正是因此,他们才寄宿应府吧,卓枝心中暗暗猜测。
  熟料他们迈步至庭前,却见阶下站着个双丫髻小婢,她上前一行礼:“郎君,傍晚大娘子略感不适,已着人去请刘女医了......”
  寄人篱下,想来他们姐弟定是万般不易,她自然不能没眼色停留此处,徒惹麻烦。卓枝忙告别了应道奇,再三推拒留意,骑着马慢慢回到府中。
  建宁侯府安静如常,只是清和堂早已亮起数盏灯,瓶儿抱着白露珠守在门前,见她回来欢呼道:“婢子还以为郎君今朝不归家了!”
  卓枝将白露珠放回鹦鹉架子,温声说:“阿娘回府了吗?”寿春县主夫妇行至辋川见好友,论经谈道,这一去就是小半个月。她原本打算说东宫的事,可是阿娘根本不在家,自然无从说起。幸好前日来了口信说清明前后归家。
  瓶儿摇首:“夜色已晚,恐怕县主娘娘今日不能归家,但明日应该能回来罢。”她见卓枝面色疲惫,想了想逗趣道:“县主娘娘临行前不是吩咐田七家的在清和堂里兴土木吗?郎君好奇,县主娘娘却说拾掇好了再请您去看。总算赶着节前架好了,郎君要不要去看?”
  淋雨后遗症越发严重,一阵冷一阵热的,她实在打不起精神:“瓶儿,不知怎了这会困得很,明日再说吧。”瓶儿凑近才看出她面色不好,赶忙搀着她扶进屋里,关怀道:“郎君手怎么这般冰?幸好耳房备足热水,婢子伺候您沐浴。”
  泡泡热水说不得定会好些。
  瓶儿差人竖起几扇围屏,点起栀子灯,又将门扇一一闭合放下帐幔,这才请卓枝沐浴更衣。她平日沐浴都在专门的浴室,可她今日实在累得很,干脆就在内室沐浴。她喝了两盏石冻春,让身子热起来。这才除去衣袍踏进木桶,霎时她便觉好受了些。
  这会也晚了,她吩咐瓶儿退下安歇,无需停留照看。
  白气氤氲朦朦胧胧,卓枝半靠在浴桶边,小口啜饮石冻春,她痴望水气,心里想起回上京途中曾与东宫相约清明踏春的事。转念又响起去岁清明节,她与范姝夜游金市,误入万年楼碰见东宫......后来,东宫又来清和堂见她......
  许是饮酒的缘故,卓枝隐隐感到一阵脸热。可她转念又想如此对比,今年真是万分凄凉。阿娘久留辋川不归,大兄也已数日不着家。至于东宫远在百里之外的长春观替圣人斋戒祈福。躺了好一阵,她觉得好些了正欲起身,却听到门扇外不轻不重的敲门声。
  瓶儿惯爱操心,她还没睡下?
  卓枝轻啜一口石冻春,感觉浑身暖和不少。她揉了揉眼睛,懒声说:“进来罢。”
  院外廊下,东宫乍闻此言,也不免愣神。
  阿枝声音低哑不甚分明,难道是睡下了?婵娟高悬,金市大集正是热闹的时候。今晨他自长真观骑马回上京城,戌时三刻入城,又赶到建宁侯府递帖子进来。这方是亥时初刻,原以为阿枝定然人在金市。此番他不易人前露面,遂打算等在清和堂守株待兔。
  谁知他迈入清和堂,就见屋内灯烛暗淡,分明是有人在的。
  阿枝没出门去?
  屋内,久久不见瓶儿进门,卓枝端起酒盏,懒声唤道:“你进来罢,仔细风冷。”
  吱呀一声响,门扇缓缓开合,“瓶儿”缓缓踏进来。
  东宫掀开帐幔,只见栀子灯透过层层围屏依稀露出个人影。那人乌鬓如云,长发散散搭在肩头,闻声侧脸望过来,这般场景还有什么不懂的......阿枝正在沐浴,东宫哄然面红,只觉热度一直烧到了耳根,他当即闭目,急急后退几步:“孤在外面等你。”
  门扇闭合,依稀听见“扑通”一声,那是酒盏落入水中的声响。
  第89章 他仿若坠入离奇梦境
  门扇闭合带来一阵春夜凉风, 卓枝不自觉打了个激灵,她摸了摸渐温的水,又看向四垂的帐幔, 疑心自己饮酒过甚做了个无端梦。
  此时,东宫不应该在长春观吗?
  她抬手贴住脸颊,只觉微烫,又将身子彻底浸入温水中,试探着, 低声唤了句:“殿下......?”帘外春风又起, 带来虫鸣声纷纷, 时长时短,一声高过一声。
  到底是有人还是没人?
  说不准只是她饮酒的幻觉?
  卓枝起身踏出浴桶, 她披衣走到床前,打量着榻上那摞素缎亵衣裹胸......全部穿起来很麻烦,她犹疑着缓缓穿好, 又对着镜穿外袍。待一切收拾齐整, 她才勾起帐幔, 打开青窗, 迈步出门。廊下挂着几盏旧灯笼, 灯烛透过油纸,散出柔和的光。
  卓枝推开门扇,只见石榴树枝繁叶茂, 月光映照在白石梅花砖上反射出一片莹莹光辉,映衬着拇指大小的点缀其间的石榴花苞更为清艳。而树下立着一个熟悉的人影, 那人披着一领长氅,负手背对长阶站在树下,听到她出来, 并不回看温声说:“阿枝,石榴树要开花了。”
  方才真是东宫?
  幸好她虽嫌麻烦,仍穿戴齐整了,卓枝心中暗暗庆幸。
  闻言,她的目光转向石榴树,这株石榴是寿春县主成婚时栽种下的,原本种在边西,后来随着他们搬到上京城,距今快有二十余年了。风吹过庭院,石榴枝叶簌簌而响,春夜大抵仍有些寒。
  卓枝攥紧袖子,背上有冒出微微战栗,许是冷的微颤吧,她心下暗想。从前也没这般娇气,今朝这是怎么了?她穿着内室软鞋,不愿落步庭中。因这几日细雨绵绵,庭中虽以青砖石子铺就,但是软鞋底薄,踩着地定会感到湿冷。她一顿,挽袖靠着美人倚坐下,东宫却迈步过来。
  卓枝挪了挪位置,给他让出地方,随便找话题:“殿下,可有什么事?”
  东宫却似没打算坐下,垂目望着她,温声另行问:“怎么这么早就歇下了?”他握住她的手,东宫霎时皱眉道:“怎么这么冰?”他解开长氅披在卓枝肩上,侧目看向石榴花树,良久他半垂着长睫,唇角挑起笑意:“回上京途中,你邀孤寒食节赏牡丹,难道阿枝忘记了?”
  这也算不上忘记,这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吗?确实有点冷,卓枝裹紧了大氅,不消片刻便感觉暖和了些。她望见东宫穿了件云边绯袍,目光难免停留片刻,低声分辨:“原以为殿下不回来呢。”
  她喜欢东宫穿绯袍,清俊又温柔,但她知晓此事说来不合适,故而从未提及。
  好似没注意到她的目光,东宫拢了拢她额间碎发,仿若自言自语,低声说:“从前日日都能见到,乍然分开这么久,孤很不适应。”他低眼望过来,目光如同春雨般如云如烟,密密温柔,直教卓枝面上腾起红晕,东宫压抑着笑意调侃道:“今朝能见到传闻中的承露吗?”
  早先她与纨绔子弟上京厮混耍乐,也不知缘何有许多人传闻她家中藏着绝色女郎,又着了黄祭酒那句“别有玉瓶承露冷”,大家一致认为美人分别唤作“玉瓶”和“承露”了。
  怎么又借着这事故意笑她!
  这几日忙碌,她也不知晓牡丹开花了没......卓枝扭身看向屋后,她起身沿着回廊缓行。回廊四周栽种着遍地芳草,间杂着点点花苞。檐下悬着六角灯随风摇晃,婆娑花影也随着摇摆,经过最末一道侧门,他们迈入清和堂后苑。
  后苑牡丹栏绕阶而设,大都葱葱郁郁,枝叶舒展,又经春雨洗过更显碧绿可人。卓枝停步,抬手指了一指说:“这些还未到时候呢。”她虚虚指向远处那顶一人高的竹楼,竹楼四周笼罩着绿帐子,使人看不分明:“承露就种在那端......”
  东宫迈步走下回廊,卓枝看了看湿泞的地面,默默的退了几步。后苑栽种牡丹花丛,处处都是新泥,她穿着双软鞋还是不要冒险了。卓枝回身意图靠在美人倚,熟料方才转过身去,尚未坐下,就听一声:“阿枝。”而后被搂着腰打横抱起。
  顿时天旋地转,卓枝本能紧紧搂住东宫,她急声问:“殿下?”
  东宫淡淡的哼了一声,似是不悦道:“赏花也躲懒吗?”
  卓枝挣扎无果,无力解释:“殿下放我下来,不要教人看见了......那里是躲懒,地上有新泥,我怕粘湿了鞋子。”
  闻言,东宫挑了挑眉,思索着正色道:“是孤误怪,”他将她抱得更高了些,让她头靠在东宫肩旁。不急不缓步迈向绿帐竹楼,他低首贴着卓枝额上,戏谑道:“放心,孤一行抱着你,不会沾湿鞋子。”
  卓枝:......
  她还不如不解释。
  他们越行越近,东宫的声音响起:“阿枝,掀开帐子。”他说话时胸腔微微震动,卓枝不知缘何很不自在,她扭捏了下。东宫却误会她不愿意照做,他明悟叹道:“阿枝,孤抱着你,腾不出手来。”
  卓枝更不自在,满面涨红,她赶忙动手掀开帐子,生怕东宫再说出什么令人窘迫的话。
  熟料她撩开碧绿帐子一看,方才傻眼了。
  那竹子搭就的架子中笼罩的并非牡丹承露,而是新树起的一架秋千。这秋千与大昭女郎惯爱玩的秋千不同,因为大昭女郎玩秋千,都是站着荡秋千,因而秋千木板位置较低。这事她只跟寿春县主讲起过。
  而这架秋千木板位置较高且四周描金绘彩,非常鲜艳明丽,与她从前住在边西时那架秋千极为相似。恍然间,卓枝念及方才瓶儿说的话,县主娘娘令人在清和堂后苑大兴土木......阿娘还不许她去看,应当是打算趁节前树好秋千,以便玩乐。
  荡秋千这项活动几乎专属于闺中女郎。
  卓枝生怕东宫起疑,她想到春山先生提起的西域三十六国,忙低声说:“近来抄春山先生的新集子,其中说到西域秋千,我心中好奇如何坐着荡秋千,便令人树起一架试试看。”
  东宫不置可否,反是望向三五步远处另一架竹楼,问道:“那边总是承露罢?”
  卓枝连连点首。他们行至那边,照旧掀开帐子。只见明月之下,承露枝叶肥厚,一株株新花洁白好似月光凝成。花瓣似绽非绽,随着春风微微颤动。那是纤薄宛若白绢织就的细腻花瓣,其上滚动着点点雨露,随着风点点滑落枝叶中倏然间便消失不见。
  正如黄祭酒所言,别有玉瓶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虽说承露栽种已有数年之久,但卓枝性懒,从未有什么月下观花的兴致。此番美景突兀现眼前,她一时想起那篇美人赋,她忆起赋中曾言爱花之人种种痴态,喃喃:“有时醉里唤卿卿,花枝不应笑我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