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苏厨> 苏厨 第830节

苏厨 第830节

  ……
  汴京城里这段时间简直热闹到了极致。
  其实张榜的前一天,大佬们就已经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自家子弟的名次。
  所以王仲煜,邢居,韩粹彦,韩嘉彦,早早的就被家里人接走了,家中要给他们准备庆贺,接喜报的时候可是光耀门楣的大好时机,进士不在家那可就错失了显摆的机会。
  苏油倒是没怎么关心名次,因为能进入殿试,苏迈,苏迟的进士身份就已经稳了,《火德论》这个题目一出来,苏油就知道两人的名次,最起码比他们的父亲名次高,压根就不用担心苏轼苏辙会不满意。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金明池聊天
  可贞堂要移交给礼部,苏油趁休沐的日子,带着扁罐,漏勺,观儿,还有苏迈,苏迟,刘正夫,黄裳,收拾小楼搬东西。
  很多都是垃圾,几个小子做文章的草稿尤其多。
  一个仆人刚刚端着一箩筐的废纸出来,一群人便“轰”的一下冲了上来,将仆人挤得差点跌倒。
  一个抢到纸张的汉子从人群的腿下爬了出来:“哈哈哈哈抢到了……我终于抢到了……这张好全是字……”
  苏油被门外的吵嚷声吸引了,扭过头一看:“靠!这不是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情节吗?”
  苏迈拎着一篮子秃笔出来:“伯虎今年该转通判了吧?他在宁德推广种植茉莉,宁德茉莉熏茶和茉莉油现在广受海商青睐,来信可是得意得紧。”
  “呃……是吧?也不知道托他给我找的建瓯找没找到。”苏油决定跳过这一节。
  这个时候门口又来了一队人,见到门口哄抢废纸的人群都傻了:“大家让让,我们要进去报喜!”
  一听这个人群就沸腾了:“哪位少爷中了?”
  报信人得意洋洋:“苏家少爷,苏伯充讳迟,高中黄榜甲科,名列二甲第六!”
  “哇——”
  话音未落,又是一队人赶了过来:“喜报——苏家少爷,苏维康讳迈,高中黄榜甲科,名列二甲第四!”
  “哇——”
  然后又是一队人跑了过来:“快快快……恭喜刘家少爷德初讳正夫,高中黄榜一甲第二名!”
  “我去……榜眼!可贞堂出榜眼了——”
  “哎哟我刚刚抢的纸呢?是不是被你拿了?还我……”
  “走开这是我刚刚地上捡的……”
  “抢都抢不到,地上能捡?你还我,搞不好就是榜眼的文字……”
  “没有没有,就是一张废纸!”
  “那也是榜眼的废纸……”
  门口的人越聚越多,连两边街巷都惊动了。
  不少文玩字画铺子的商家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地放了起来。
  大宋重文士,一条街上出一个进士,哪怕是在这里租房住的,那都倍感光荣。
  何况这里又是顶级文化圈,可贞堂里圈住了三个进士,这就是了不起的大喜庆。
  这时一队衙役敲锣打鼓地走了过来,见到街巷已经人山人海,班头命衙役拿水火帮支开人群,拼了命地朝里边挤,扯破了喉咙嘶喊:“让一让让一让……还有一位咳咳咳咳……恭喜黄家少爷晟仲讳裳,得中元丰四年一甲头名状元——”
  “咳咳咳状元啊求你们让让啊……今后平步青云,登台入阁,封侯拜……我说你们都听了没有啊,一会儿赏钱发错人了了不得啊咳咳咳……”
  好不容易挤进园内,班头可算是明白咋回事儿了,原来自己前头,还有三班兴奋至极的人马。
  苏油坐在椅上,身前放着四个簸箩,簸箩里边都是宝钞,通宝,还有银笏:“总算是都到齐了,晟仲,德初,维康,伯充,这是你们的荣耀。大家报信辛苦,先把赏钱发下去吧。”
  四人对着苏油郑重行了一礼,将财物分赏给了前来给自己报信的差役们。
  这些都是苏油的老部下,知道苏油是个温和性子,一边谢赏,一边忙不迭地与他道贺。
  苏油看着门口幅模样:“老刘选几个会撑船的,先送四位新科进士去水西门码头登岸入宫谢恩吧,这架势,一时半会儿怕都出不去了……哎哟不行我也得随船走,陛下怕是要召见……”
  元丰四年的金明池进士宴,办得异常丰盛。
  王珪的儿子王仲煜拿了二甲第一,这可是响当当的正牌进士,起码保住了王家今后三十年富贵。
  王珪当年是榜眼,他那一科的二甲第一名,就是如今自家儿子坐那个名次,就是鼎鼎大名的王安石!
  大宋财政现在宽裕得很,因此这回的助局钱王珪给得异常痛快,金明池宴会的等级明显比照正旦大朝会,往上抬了一级。
  赵顼已经在水殿等着了,周围一干文学大佬和朝廷重臣陪侍。
  他们在耐心等待状元夸街,进士们入园,这是大宋给进士们的荣耀。
  终于,院外进来了三匹高大的雪白骏马,赵顼特旨,今年的一甲,用骐骥院的照夜白。
  黄裳是修道之人,心神镇定得很,头上戴着赵顼在和蚨祥特意定制的金牡丹,上边的蝴蝶随着马蹄还能轻轻扇动翅膀,可是今日汴京城中的一大话题。
  所以赵仲迁才是最大的赢家,和蚨祥抓紧机会做了个“金玉满堂”的展示促销活动,让本就已经富贵的家庭锦上添花。
  应该说,元丰四年一甲前三名,在气质这一块,每个人都拿捏得死死的,还各自都有各自的特点。
  黄裳身上有一种空灵的气质,这与他幼年随道士在獬豸山修行有关,加上人又年轻,给人一种仙都玉郎的感觉,赵顼定做的那朵大金花加在人家帽子上,都显得落了几分俗气。
  刘正夫是苏油最欣赏,那种真正被苏油所承认的士大夫,身上糅合了范仲淹,包拯,司马光,王安石的气质,正气盈然,不怒自威。
  太学的内部管理,如考勤,收食住钱,等很多杂事,都是学生管理,真有学生干部。
  刘正夫这是长期在太学搞运动,当学生干部搞出来的领袖气质。
  探花韩粹彦,出生大宋名门,这是天生锦衣玉食的洵雅公子哥,行动自幼都受过严格的家训,是汴京城小姑娘们梦中情郎最标准的形象。
  黄榜一甲的学问文章诗词如何,汴京城的老百姓其实根本就不关心,他们之所以如此高兴,是因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皇宋有史以来,一甲颜值和气质最优秀的一届!
  看着前方领着新科进士们翩翩而来的三人,赵顼心里都莫名地有了一丝妒忌,对王珪说道:“这一科的前三,气质上佳啊……”
  王珪好气哦,这么说第四就不行了吗?我家二甲第一那个,就不行了吗?
  讪讪地笑道:“要说起来,大约只有仁宗朝皇佑元年冯京那一科,状元二十八,沈遘榜眼二十,钱公辅探花二十八,差相仿佛。”
  赵顼轻轻摇头:“冯京,公辅入仕宦途之后,诗词就完全抛荒了,沈遘还行,有《西溪集》行世。”
  “前段时间翻阅他的遗作,见到‘凤下朝阳时鼓舞,鱼游太液自徘徊。’一句,才想起来当年陪仁宗宴金明池的情形。”
  突然扭头问苏油:“那次明润负责置办宴会的饮食,当年抓的那条金鲤鱼,现在还有没有在皇家理工学院?”
  当年赵顼在苏油帮助下,在金明池钓到一条大红鲤鱼,舍不得放回去非要带回去,养在了潜邸的池塘里。
  后来赵顼当了皇帝,将潜邸拨作为苏小妹解决宗室就业的培训场所,渐渐发展出了皇家理工学院。
  苏油傻眼了,这个我上哪儿知道去,只好答道:“按道理讲鲤鱼寿命很长,没有意外的话,应该还在那池塘里活得好好的。”
  赵顼有些感兴趣:“那什么时候有机会得去看看,冯京一科,沈遘和钱公辅却都不在了,唉……”
  说起来沈括真是辈儿大,沈遘还是他的从侄,不过年岁比他大十多岁,死了都十多年了。
  苏油赶紧岔开话题:“臣不佩服沈遘诗才,而是他的治政。臣与子瞻在杭州淘浚的街井,引水渠,都是当年沈公所凿。”
  “后来到了开封,参览前辈治政,发现沈公在这天下至烦难的治所,居然还能半日料理政务,半日与宾客旧友诗词酬唱,‘沛然有余暇’,实在是令臣叹为观止。”
  “科举的目的终是入仕,是故入仕之后,先要做好自己的差事。”
  “至于诗词文章,不过差遣之余,让心思放松消遣的小道而已。”
  王珪好气哦,想要辩驳,却又想起苏家还有个如日东升的胖大苏,于是更气了,只好轻咳一声:“陛下,新科进士们过来了。”
  赵顼意气风发,这一科的门生实在是给他涨脸,笑着说道:“走吧,我们上去迎一迎,国之华翰,当得起。”
  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照会
  汴京城一番热闹过后,又到了苏油送别的时刻。
  苏迈和苏迟,两兄弟就如同他们父亲一样,各奔东西。
  苏迈要去登州文登县做知县,那里是如今宋辽木材贸易的终点站,张散正在建设军港,船厂,打造军舰,四通商号营建司也在那里大建仓库,商号,皇宋银行也马上要在那里设立银行分号。
  苏元贞如今就是河北路转运副使知登州,有这些人在那里扎堆,算是苏迈一个良好的仕途起点。
  苏迟年纪太小,本来赵顼的意思是让他在京中几个司、监锻炼一阵,就跟韩佳彦差不多,先给个监官挂着,跟兄长在相州搞几年金石文字再说。
  无奈苏迟人小主意定,他可是横渠先生的衣钵传人,主动上书,要求去郑州学宫当助教。
  郑州是嵩阳书院所在,这是要和二程打擂台。
  为此赵顼还特意将苏油找去,苏迟要去当助教,是不是你的意思?要是明润你顾忌子弟在京中任职的话,苏迟才初入仕途的九品官职而已,根本就不在避嫌之列。
  苏油只能叹息,这真是人家伯充自己的志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理想,我这当幺爷的,也实在不好说什么啊……
  这大辈儿充得让赵顼哈哈大笑,这才准了苏迟所请,给了苏迟太学监书的身份,挂了京官职衔,让他去了郑州州学。
  看着汴渠上一东一西的两艘船,苏油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糟糕了,《石钟山记》这下可能没有了……”
  扁罐和漏勺也跟在父亲身边送两个侄儿,扁罐闻言问道:“爹爹,什么叫石钟山记没有了?”
  苏油只好打哈哈:“没什么没什么,石钟山是鄱阳湖边上的两座小山,山上没有寺庙,也没有钟,模样也不像钟,却得到这个名字。”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谁都不知道。本来苏迈的任命是江南,我还想让他探探石钟山的秘密来着,结果你无咎叔叔闹着要人,这就去了河北。”
  扁罐说道:“那等着以后我去破解。”
  “呵呵呵好的。”苏油心底暗翻白眼,你去破解写出来的那叫论文,能跟大苏叙议结合,丝丝入扣,同时又声情并茂,行文卷舒,霸占着课本几十年不下来的经典文章相比?
  跳开话题:“爹爹调了几天休假,这个寒假你忙着弥补错误,爹爹也忙着料理公务,都没有时间去看望八公,趁这个机会,我们去中牟看看八公好不好?”
  漏勺最开心:“也!哥哥我们又可以抓刺猬了!”
  四月,熙州知州苗授给梁永能发去了照会,声称最近在西夏发生的保泰军司和静塞军司之间的军事冲突,引发了宋朝的严重不安,要求双方保持冷静与克制,立即停止战争。
  同时要求梁永能对西夏在保泰军司部署重兵给出合理的解释,否则大宋将视其为针对大宋的不友好举动,将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
  同时,朝廷对西夏内政的变化表示严重关切,认为种种迹象表明,西夏有大乱的征兆,请西夏方面将最近的国内大事件通报大宋。
  陕西路转运司立即响应了苗授,同样给梁永能发去了一封照会。
  照会里声称,为了让夏人意识到宋人的认真态度,陕西路转运司决定,先期大宋将对几大榷市进行调整。
  应广大蕃部的要求,渭州榷市今后将北移到宁夏城外,节约他们的脚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