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汉儿不为奴> 第六百章 为了粮食开战

第六百章 为了粮食开战

  安南在哪,铁毅还真不知道,等到兵部官董常清将地图摆出来,他才知道安南在哪,同时也算体会到什么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若真等他率第二镇去安南,黄花菜都凉了。
  周士相不关心朱由榔给他弄的这个老婆,他关心的是那个封齐王的圣旨是怎么回事。就在不久前,邵九公刚刚发来奏报,说是从清军那里截了一份文书,上面说是云南的清军曾经抓住了几个明军奸细,他们身上携带有永历帝册封周士相为粤国公的圣旨。
  永历帝给周士相封的是粤国公,现在广东那边传来的却是封齐王,事情变得很是有些扑朔迷离,也越发让周士相糊涂了:永历真那么痛快,肯给自己封亲王?若他真舍得给自己封亲王,那粤国公又是怎么回事?难不成是永历先给自己封了粤国公,后来想想觉得愧疚,又补封齐王?
  周士相无从猜测云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又是什么原因让永历改变了主意。他现在很头疼,头疼这个安南的麻烦。
  论理,不管自己是否愿意,他都要马上派兵去救那个名义上成为自己老婆的大长公主,哪怕对方长得跟头肥猪一样,周士相也要将她迎娶回来,因为这是皇帝给自己娶的老婆。身为臣子,只要周士相一天没有另立新君,他都得接受永历对他的安排。
  周士相还没有立新君,因为他不知道永历是否已经弃国出逃。在广西向太平军投降的清军将领只说吴三桂正在率军追击永历,且和晋王李定国在磨盘山大战了一场,这一战清军损失近万兵马,但晋王李定国也是惨败,现正领军在云南边境和清军周旋。各方说辞中都没有关于永历已经弃国的消息,所以周士相即便再如何心急想马上拥立唐王监国,都不得不耐下心来等侯。
  永历弃国的消息一天不传来,一天不被证实,周士相便不可能拥立唐王。他若这么做了,不但会被天下拥明势力唾骂,太平军自身也会因此而内讧。老四镇且不去说,赵自强的第五镇、苏纳的第六镇、胡启立的第七镇也没什么好担忧,可镇国将军朱统的第八镇、威远侯郭登第的第九镇、王兴的第十镇难免会因此事和周士相发生龌龊,进而离心离德。毕竟这些人愿意接受周士相的指挥,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勤王,勤永历这个王。他们的爵位和地位也是永历给他们的,而不是周士相给他们的。即便现在他们接受了太平军改编,但在太平军系统中,他们仍是独立的。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很难说朱统、郭登第、王兴他们真就愿意在太平军中当个镇将,要是有选择的机会,他们恐怕更乐意独立出来当一方军头。两广总督连城壁、四府巡抚张孝起为什么不愿意响应周士相的号召,原因不就是因为他们不愿居周士相之下么。
  一个是总督,一个是巡抚,响应了只是伯爷的周士相,他们能够得到什么?广东太平军控制的地盘又有哪个他们能插得上手,周士相为何不愿意总督衙门回迁广州,为何一手擅立广东布政使司衙门,原因又是什么?还不是权力二字。
  朱统、郭登第他们或是为了大义,为了抗清大局,或是实力有限,没法和周士相对抗,这才选择响应周士相。可周士相真要另立新君,大义不在,朱统、郭登第他们会不会有别的念头,实在是一件说不准的事。
  周士相在肇庆口口与他们声称的也是往广西勤王,这天子尚在国内,尚在坚持,周士相却转眼就拥立新君,这不但是打了他自己的脸,也是在打天下拥明势力的脸,更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
  夔东兵作为周士相计划中的“拥唐派”已经被他从夔东救出放入湖北,现正在湖北搅得天翻地覆。金厦的郑氏自从去年北上遭遇飓风退回后,也在休整,国姓爷没有放弃北上的计划,他正在着手于今年再入长江。而郑军这次再入长江方是周士相所知的“国姓爷打南京”之役,也是他摘取东南果实的最好机会。
  而无论是夔东兵还是国姓爷,这两个实质的拥唐派在永历尚未弃国的前提下,显然是不可能做无君无父之人,一块响应周士相拥唐的。这时代,大义是顶大帽子,也是能杀人的帽子。夔东兵已奉永历,国姓爷也看在抗清大局上违心奉了永历为君父,哪怕不听调也不听宣,在名义上国姓爷就是永历的臣子。因此,只要永历尚在,夔东兵也好,国姓爷也好,在大义面前,他们都不可能做无君无父之人。想要让他们和周士相一起拥唐,前提只能是一个,那就是永历自己作死——弃国!
  周士相等永历弃国的消息可谓是望穿秋水,可这消息却是迟迟不至,来的却是安南的麻烦。
  安南的事情很麻烦,太平军主力正在广西和湖南两线和清军对峙,根本不可能从这两处战场抽兵回去,那样时间上也来不及。但又不能不派兵去安南,毕竟周士相的名义夫人被安南人扣住,他要不救的话,万一那个大长公主有什么三长两短,他这“齐王”面子上不好看,要是安南人将大长公主给污辱了什么,那他这个大明“齐王”就更没有脸面了。再者,被扣的除了这个便宜老婆外,还有徐应元、郭绍等部下,更有大学士扶纲在内的两百多大明官员及他们的家人和护卫的士兵。这么多人,周士相能不救?
  但周士相是真不想派兵去救人,因为这等于是和安南宣战,和一个国家宣战,哪怕安南只是一个小国,凑个几十万人马出来也不是难事。周士相手上哪有这么多兵和安南开战?他又哪来的底气和实力能同时和清廷、安南作战?
  周士相很头疼,在他看来,派兵去安南救人似乎得不偿失,除了付出根本没有回报。
  思来想去,周士相决定赎人。
  世上事,不过一个利字。安南为何背叛大明,无非是见明朝快不行了。但是和清朝交好,也并非非要纳投名状。只要价钱出的高,出的让安南人满意,安南人也没必要非要背上一个背叛宗主国的坏名声,他们也得考虑新宗主满清如何看待他们干的这件事。要是将来满清也不行了,他们是不是也会这样干?再者,满清也不可能因为安南人没有将他们扣下的明朝官员和士兵交给他们就向安南宣战。
  所以,周士相自认赎人这个方案可行,在他的坚持下,铁毅等人便没有再言语。
  决定赎人后,周士相还要考虑一个合适的使者去安南充当说客,最后他决定派六官的吏官桂永智去安南。
  董常清这个兵官也是有眼光的,也不主张现在和安南人开战,因为太平军底子太薄,湖南和广西压力太大,一旦和安南开战,实质才拥有150万人口的广东根本支撑不了这场战事。所以大帅说要赎人,董常清欣然赞同,按周士相意思提笔将发往广州的公文写好后,一边递给周士相,一边随口说了句:“安南那地别的不好,就一个好处,地里的稻米是一年三熟,粮食多的吃不掉。”
  闻言,周士相拿公文的手停在了那里:“你是说,安南有很多大米?”
  “很多,不仅大米多,而且比咱们的米要香。”
  董常清点了点头,没有多想,话刚说完,却见大帅将写好的公文转手撕了。
  “既然粮食多,那就开战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