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民战争

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民战争

  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与中国遍布山地丘陵的地形不同,西欧的地势相对平坦,而基建状况更是远非现在的中国可比,这些都有利于正规军而不利于游击队。但这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硬实力的对比、外部环境乃至双方策略等因素对游击战最终的结果影响更大,要不然抗战时期也不会有名声赫赫的“平原游击队”了......
  经过这番探讨,胡卫东意识到了一个目前还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人民战争思想,这一点从很多军官习惯于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与“人民战争”对立起来就可见一斑。事实上无论是重视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而轻视“人民战争”思想;还是重视人民战争思想,而反对解放军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军工专家,胡卫东对于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的意义比任何一位其他将领都更清楚,但他并不认为人民战争只是国力不如人的无奈之举,因为即使是实力相当的两个国家交战,一方只有军队投入战争,另一方却是举国上下全民动员,那么哪方会赢是显而易见的。所以胡卫东认为“人民战争”这个大杀器如果用好了,不但能够让弱国战胜强国,同样可以让强国的战争能力变得更加强大。
  考虑到“人民战争”这个词已经约定俗成地与全民游击战联系在了一起,胡卫东不得不在伟人默许后,将“人民战争”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概念。其中广义的“人民战争”指的是一种建设国防的思路,其核心思想为“军民一体”,而这又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广泛的军训和国防教育,提升普通平民的军事素质和国防意识,这样一则可以令其在战争爆发时可以更快地成为合格的战士,如果遇到强敌,大家也都知道自己该怎么组织抵抗乃至转移妇孺和物资等重要工作,而不致像抗战初期的大部分平民那样,很多人别说抵抗了,就连逃都不知道该怎么逃(例如家中财物哪些优先带走哪些可以放弃之类);二则利于养成“不好战,也不畏战。”的良好国民心态,这样即使战争突然爆发,也不会出现大的混乱,利于国家集中力量反击侵略者。这两点自然都不容易做到,但以此作为努力的目标,却是没错的。
  而另一方面,则是指国内的经济要同时考虑到国防的需要,从小的地方说,“军民两用”要大力提倡,无论是产品还是设备;从大处说,则是要求全国的经济和工业布局必须兼顾国防安全,这个时空新中国建立后之所以将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放到一边(除了青岛、上海与大连这三个造船基地。),而优先建设内地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城市,固然是因为洛阳工业区的基础与苏援的帮助,也同样有这方面的考虑。
  诚然,这么做在经济上往往不太划算,尤其是短期来说,但现在二战局面渐趋白热化,中国要想独善其身,就得预先作好准备才行,因为对战争准备得越充分,就越能避免战争。历史上伟人力主建设了大三线工程,甚至因此严重影响了经济建设(当时大三线建设【不过其中也有一部分经济建设的项目就是了】的总投资比同时期对经济建设的投资多了好几倍),而后来核战争并没有打起来,很多人就认为这么多钱白花了,要是都用到经济建设上多好?殊不知正因为中国准备充分,当时的苏联政府觉得即使对中国实施先发制人的“核手术”,也没法将中国一下子打倒,而给美国留下插手的时间,那场核危机才得以避免......
  而如果日后真的又与外国打了起来,那这些工作就更有必要了,历史上苏联若不是未雨绸缪,提前在东部建立了乌拉尔、新西伯利亚等新的工业区,日后苏德战争初期被德国一波流打懵而丢掉大部分老工业区后再想翻盘,即使有美国的援助,恐怕也会十分艰难,而抗战爆发后才开始转移工业的南京国民政府就更是一个反面典型了......
  不过,胡卫东也反对将国防安全的需要无限拔高,而完全无视经济上的效费比。例如英国水坝被炸后很多同志都觉得水库在战争时期太危险而反对建设,胡卫东为此还以“不要因噎废食”为标题让秘书按照他的意思写了篇文章,指出只顾经济效益固然只能建成“脆弱的繁荣”并因此变得无比畏战(经济体系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极差,一打起来、甚至只是被经济封锁了,国内经济就要崩溃,对外自然就硬不起来了。),但为了国防安全或者别的考虑而完全忽视经济效益更不可取,因为这是极大的浪费,毕竟现在的中国可没美国那么雄厚的本钱,在这些矛盾中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才是正确的做法。
  而在只交给伟人、周公等少数几位中央领导看过的一份秘密报告中,胡卫东还展望了未来热核武器(氢弹)恐怖的威力与远程弹道导弹防不胜防的特点,并指出这两样武器被世界主要强国掌握后,将很可能会形成一种恐怖的核平衡,从而为世界主要强国带来长期的和平,到那个时候,国防安全的重要性肯定就会相对下降了。
  而且在核战争的背景下,类似大型水坝这种遭到攻击后会酿成可怕后果的设施,只需要提高要求,令其达到“非核弹不能毁”的坚固程度,别为了省钱造那种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弱点的拱形水坝,到时候就不再是国防安全的隐患,因为若是敌国敢于用核武器攻击大型水坝,那就意味着一场核大战的爆发,在双方核弹数量都足以“确保毁灭”的前提下,被洪水洗地与被核弹洗地,又有多大差别,何必多此一举呢?或者换句话说,即使多此一举了,反正都是同归于尽,又有什么差别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