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超级军工帝国> 965 长空利剑铸成(一)

965 长空利剑铸成(一)

  (因为书友群9512455里面@天珠的妹纸强烈要求,特为军工帝国那不到双位数的女性读者加更2/9)
  “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精度如何目前还没有进行试射,所以无法检测实际精度,但是,目前我们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还是导弹制导系统降温的问题……”梁思礼作为共和国最为顶级的火箭控制技术专家,对于小型导弹的控制系统并不是非常熟悉。
  尤其是目前研究的导弹采用的是主动雷达制导系统。
  听到这事情,刘一九还真的有些意外,“咱们不是在之前就解决了导弹内部的散热问题?更换材料以及换更加先进的计算机芯片都是不行?”
  主动雷达制导,跟别的制导方式不一样,惯性制导是利用机械陀螺仪等机械仪器来控制,所以精度并不是很高。
  红外线制导同样也不需要太多的电子设备。
  主动雷达制导就不同了。
  内部有用来进行指令分析,数据处理的微型芯片组,有电源,有其他的各种电子部件。这里面就是相当于有着一台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的计算机,散发的热量其实不大,却因为无法快速有效地散热,加上导弹在高速飞行的时候,会与空气产生剧烈的摩擦而产生大量的热量,最终会让内部的电子系统在高温状态下损毁,从而失去对导弹的控制。
  “更换性能更好的芯片之后,确实能够让处理数据时候的问题下降不少,但是却不足以到达安全的情况。为了让导弹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一共采用了数组计算机芯片来同时进行处理数据,让导弹的反应更加快速灵活……通过计算机模拟,导弹在飞行状态中温度还是非常高……”梁思礼有些无奈地说道。
  任何技术发展,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咱们看看在进行讨论吧。”刘一九有些头痛。
  连梁思礼等人都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他也是无奈。
  原来担心靶机会出现问题,现在靶机的问题解决了,f-14仿制也已经成功了,结果却在导弹这方面卡住了。
  “近程的如何了?”在去技术室的时候,刘一九询问杜仲坤。
  “经过再次修改设计,已经开始了样品试制,不过速度最大只能达到2.75马赫,还是发动机方面的问题,至于性能,应该还是比较可靠的。后羿的红外制导系统还算是比较靠谱的。”杜仲坤对着刘一九介绍着近程空对空导弹的情况。
  刘一九点了点头,对于这种弄了很长时间的导弹,他还是比较信任的。
  “对了,小刘,有没有考虑过,这导弹咱们叫什么名字?工程一直都是用矛代替,不能以后也叫这个吧?”杜仲坤询问着刘一九。
  九院的项目,直接就是随便一个代号加上编号就行了,根本就没有国内其他的工程项目那样严谨。
  “这个也是个问题,虽然说近程空对空导弹来源于后羿3的各种基础,但是不能继续使用后羿了。用国内的空对空导弹代号也不好,你们怎么=考虑的?有什么建议没有?”刘一九也觉得,应该弄个霸气威风的名字才行。
  “咱们的导弹速度足够快,要不就叫闪电?”王顺义突然冒出来了。
  “不行!”几乎是异口同声,刘一九,杜仲坤,任新民等人都是出口反对。
  叫闪电,实在是太俗了。
  而且,他们的导弹飞行速度并不是最快的,远程洲际导弹可都是7马赫以上的速度呢,这都没有谁叫闪电的。
  刘一九也是醉了,对于王顺义这种取名的方式,“咱们的导弹,有着咱们自己的特性,不能跟别的一样,要选用一个合适的名字,能够符合导弹的性能特性,也能够有着我们自己的特色。比如,咱们的黑箭,是因为我们采用了红外制导的方式,让反坦克反装甲导弹专门揍各种装甲装备的屁股发动机的位置,这就如同偷偷地对着敌人射箭一样……而后羿,那就不用过多的描述了吧?”
  黑箭跟后羿,都是有着非常的内涵。
  当然,这是刘一九取名的,怎么解释,他都能够说的通。
  黑箭之所以叫黑箭,不仅仅是因为希望黑箭如同那些偷偷射向敌人的黑箭一样让人无法防御,达到攻击效果,更是因为刘一九不想使用红箭的名称。
  红箭是线导,射程太近,虽然先进,到了最后全部得被淘汰掉。
  “幽灵?”
  “这个命名战机还差不多,只不过,这个名字已经有人在用了……”想到美帝那种即将开始服役,让人眼馋的第一代隐身战轰,刘一九的口水都快要留下来了。
  可惜,共和国还没有突破普通大型轰炸机的技术难题呢。
  唯一可以搞的,就是希望能够弄出更先进的导弹,让幽灵面临f-117那样的命运。
  “小刘,你脑瓜子灵活,要不你给说一个?”
  “对呀,你给想个名字……”
  刘一九苦笑着摇头,“还是先看咱们的导弹再说吧,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导弹的性能。”
  一行人也没有在这上面继续纠缠,而是向着山体内部最为庞大的技术中心而去,原本的工兵团,大部分都被抽调出去建设蓝军的驻地,不过扩建基地的行动依然在继续。
  导弹的研制,还是在原本研究336火箭炮的技术中心,那里面有着完整的各个技术团队。
  随着技术项目越来越多,有些被分离出去成立了专门的项目部,但是各种导弹相关的设计,依然留在里面。
  庞大的山体空间里面,被分割出了很多的空间,如同未来数十年之后那些办公室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并不是非常整齐的办公桌上面不是电脑,而是各种图纸以及画图工具。
  有的办公桌上面,则是摆着一些显示器非常庞大的微型计算机,有的办公桌上面则是直接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机械产品或者是电子产品部件。
  并没有一点先进的科技感。
  然而,就是在这里面,共和国最先进的火箭炮、最先进的反装甲导弹、最先进的近程以及单兵防空导弹等等武器装备诞生。
  在边缘的地方,有着十多个比办公桌上面计算机显示器大了三倍的庞大显示屏,庞大而又复杂的专业操作部件,就连刘一九都不明白有的部分是干什么用的。
  “这上面就是我们计算机模拟出来的结果,那边是通过风洞实验取得的数据建立的模型,飞行性能能够达到指标,但是在这个指标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会使得里面的温度上升到一个非常恐怖的速度……”
  十多个显示屏上面,每个都是有着不同的各种数据以及图形,甚至还有一些并不是非常精细的动画。
  “如果温度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性能需要降低多少?”刘一九看着屏幕上的众多显示,各种数据以及图形,当然,还有各种计算公式,来回走了好几遍,从一个显示屏前面到另外一个显示屏前,然后再移动,眉头越皱越深。
  “下降至少一半,速度不会超过1.7马赫,不过命中精度倒是有着更大的提升……”杜仲坤指着上面的一些数据介绍着。
  尤其是当他通过操作超级计算机专用装置的人员操作,显示屏上面的各种数据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控制系统的主动雷达部分制造出来了?”刘一九的脸上很是严肃。
  “样品各个部件已经生产出来了,只剩下最后的组装了。在旁边的测试室里面就有。温度还是很高……”
  电子产品,尤其是计算机芯片,在采用圆晶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出来的芯片的时候,运算量只要过大,就会产生庞大的热量。
  很多解决办法就是利用散热片或者散热风扇进行散热。
  然而,在导弹内部,即使有着散热片跟散热风扇,都是不够的,因为外壳在高速飞行过程中跟空气的摩擦产生的热量更高!
  测试室里面,有着三个已经完工的主动雷达导引头。
  这玩意儿,看起来有点像是后世的卫星接收天线,最前面那有着接收器,接收器跟后面的信号反射锅盖用相连接,后面就是一大堆的各种电子部件,都是用一些特制的电线相互连接着。
  在测试室里面的三个导引头,都是比较庞大的,或许是为了让导弹直径不增加太多,整个导引头从最前面的天线到后面,长度超过30公分。这些导引头现在全部在开机测试,跟后面的微型计算机以及其他的仪器相互连接,工作时候,引导头上面的一些电子部件的上面的指示灯不断地闪烁,很是好看。
  “没有加上外壳的时候,温度都很高?”刘一九看着前面的这个直径不超过30公分,长度不超过三十公分的圆锥形导引头,眉头皱的更深。
  “超过了70度,尤其是全功率开机超过五分钟之后……”
  “这实在是太高了。用的32位芯片?”
  刘一九觉得,仅仅是一个主动雷达制导,而且前面半段还是由战机对导弹进行雷达指引,不需要太过复杂的数据处理功能就能够实现的。
  怎么会这样困难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