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100MW!

  跟随着陆舟的脚步,一行人从主楼移步到了装配中心的厂房内。
  当站到厂房门口的瞬间,张建荣院士看着厂房内的一切,整个人就像是中了石化术一样愣在了那里。
  至于他身后的两名研究员也是一样,嘴巴张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只见厂房内一台台工业设备就像运转不停的齿轮,在完全无人化的生产线上高速运转着,将原材料加工成所需的零件并进行装配。国内的加工基地他们见过不少,但能将自动化做到这种程度的工厂,他们还是头一回见到。
  没有去管呆愣在那里的三位,陆舟看了眼手机,拇指在屏幕上快速戳了几下。
  【还有多久?】
  小艾:【马上就好!(??????)??】
  很快,一台agv物流车托着一座直径约两米的圆柱体,厂房侧面的活动门缓缓开了出来。然后开到了两台已经完成加工的磁流体发电机组旁边,由等待已久的机械臂完成了最后的装配。
  好不容易才从诧异中回过神来,张建荣院士合上了嘴巴,又缓缓地张开。
  “……这是?”
  走到了那台造型古怪的设备旁边,陆舟伸手在那个圆柱体上敲了一下,笑了笑说道。
  “这就是你们在图纸上看到的那个声聚变反应堆,以及配套的磁流体发电机组。这里的造型可能看着还稍微简陋了点,不过反正是装在航天飞机里面,丑不丑也就无所谓了。”
  站在张建荣院士旁边的研究员忍不住问开口问道:“这玩意儿是刚才造出来的?”
  陆舟简单地回了句说。
  “算是吧。”
  准确的来说,是在半小时前造出来的。
  两台磁流体发电机组以及反应堆堆芯容器都是同时开始生产的,在陆舟离开这里的时候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而在生产这三样组建的同时,旁边的真空隔离室也没有闲着,在高温下对堆芯模具进行了浇筑和封装。
  等到陆舟带着三人来到这里的时候,小艾已经完成了对两台磁流体发电机组的装配,以及堆芯和堆芯容器的无缝接合。至于最后的组装环节,对于它来说已经算不上的挑战,很轻松便完成了。
  定了定神,张建荣院士开口问道。
  “可以为我们演示一下吗?它的运行。”
  “当然可以。”
  说着,陆舟对着厂房里的摄像头打了个手势。
  在看到了主人的手势之后,领会其意的小艾立刻操作着几只机械臂,将线路连接到了反应堆上,
  控制程序在先前已经安装好了,最后的调试也已经完成,随着加热装置与超声波生成装置的启动,整个设备进入了预热状态,开始为堆芯的启动做准备。
  安静地等待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堆芯内的液锂已经被加热至数百度的高温,在声场的驱动下缓缓流动。
  而与此同时,进气口开始放出被加热至等离子态的氘氚混合气体。这些不安分的气泡在从容器底部漂升至上方的途中,在超声波声压的作用下不断地塌缩放大。
  紧接着,伴随着一声微不可查的嗡鸣,只看见位于反应堆两侧的绿色信号灯亮起,庞大的电能从同样完成预热的磁流体发电中涌出,通过专用线路输往厂房外……
  等待了半天都没看到什么特别的反应,张建荣院士忍不住问了句。
  “已经启动了?”
  陆舟点了点头,用肯定的语气道。
  “已经启动了。”
  旁边的一名研究员小声吐槽了句。
  “我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
  听到这句话,陆舟笑了笑说。
  “这里当然看不到什么,咱们到外面去看吧。”
  说罢,陆舟转过身去,带着心中揣满了疑惑的三个人,走到了厂房外面。
  穿过厂房的大门,一股喧嚣的风儿吹来。
  正疑惑着这风怎么从东边刮来,循着那源头看去的王院士,整个人顿时愣了下。
  只见在距离厂房不远处,几台高高耸立的风车,正平稳地转动着。
  风力发电机?
  等等……不对!
  眉宇间闪过一抹震撼,张建荣院士立刻开口道。
  “这些……是那台反应堆供的电?”
  陆舟的点头,印证了他心中的猜测。
  “当然。”看着不远处的那排高耸的风车,陆舟笑了笑说道,“测试聚变电池产生的电能我们总得找个地方消耗掉,这附近又没有湖泊或者河流,我们也只能用这种方式了。”
  来不及宣泄心中的震撼,张建荣院士猛地转头看向陆舟,急忙问道:“最大功率多少?那台声聚变装置!”
  陆舟想了想,开口说道。
  “理论上极限功率能够达到100mw,只需要控制氘氚混合气体的注入速率就可以做到,不过这玩意儿发电成本有点贵,而且目前这里也找不到地方消耗多余的电能,我就不和你演示了。”
  说到这里,陆舟做了个无奈的表情。
  10mw的电能还可以通过外面那几架风车“吹掉”,真要把功率提升到100mw,只怕他也只能找个激光发射器,把能量转换成激光射天上去了。
  虽然这句话说的轻描淡写,但听完了陆舟的这句话之后,张建荣和他身后的两名研究员,脸上纷纷露出了震撼的表情。
  100mw!
  这个数字或许不算很高,现在不少火电站都能达到五六百兆瓦,但要知道这玩意儿可不是用来给固定设施供电的,而是“便携式”的可控聚变电池!
  以尼米兹航母上的2座a1g压水堆外加4台汽轮机为例,加起来的最大总功率也才达到了194mw而已,而且单套设备的重量已经到达了900吨!
  这聚变电池虽然看起来也不轻,但重量怎么也不至于900吨那么恐怖。
  而且最关键的是体积。
  至于核电装置上舰最大的一个因素之一,便是如何精简发电装置的体积。以这台聚变装置在体积能量密度和质量能量密度上的优势,毫无疑问已经将世界主流核动力航母上使用的裂变堆甩开了至少半条街。
  而且最令张建荣院士诧异的还是,这玩意儿还只是初代的聚变堆电池。
  这要是等这技术发展成熟了,等最大功率和稳定性都上去了,那还得了?!
  至于站在张建荣院士身后的两名研究员,脸上的表情除了震撼之外,更带上几分复杂。
  其实在来这里之前,他们是不相信那个叫声聚变装置的玩意儿真能输出电能的。
  然而此时此刻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事实,却是将他们原本坚定不移的想法,粉碎的一干二净。
  即便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们依然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做到了。
  确实完成了可控聚变的小型化。
  确实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