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103章 回乡(五更)

第103章 回乡(五更)

  “陈松能有如此想法,人之常情也。让他回去一趟吧。在市舶司劳累了这么长的时间,回去一趟倒也无妨。”朱元璋大手一挥,同意了陈松的请求。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都想将京城设在凤阳,更别说陈松了。
  “对了,你看着给陈松赏赐些东西,免得回乡之后说俺吝啬。”朱元璋揶揄一阵,将奏折交给朱标,让朱标安排。
  “孩儿听命!”朱标接过奏折。
  两天后,朱元璋的旨意下来了,同意了陈松的请求,给陈松放了几个月的假。
  应天府到陕西距离遥远,此时不比后世,出发之前要准备好几天。
  将这些东西都准备好后,已经过了两天时间。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陈松乘坐着马车离开了应天府。
  身后的城门逐渐变小,陈松坐在马车里,看向车窗外。
  这次回去,陈松带着朱静安、赵峰赵岭兄弟俩、李三娃和张铁牛等人。
  好说歹说,陈松如今也是驸马都尉,马车不敢说有多豪华,也要比寻常的马车大上不少。
  陈松和朱静安坐在马车中也不显得拥挤,里面的装饰也要比寻常马车好上很多。
  李三娃、张铁牛他们这些人骑着战马走在马车周围,赵峰坐在车辕上赶着马车,赵岭和高二柱不会骑马,所以一并坐在了车辕上。
  出了应天府城,马车上了官道。
  陈松看到了官道两旁冒着黑烟的烟囱,不用想,这些烟囱肯定是朱元璋让工部修建的水泥窑。
  ……
  一路往西,趁着夕阳的余晖,马车进入了陕西地界。
  天气也开始冷了,陈松能好点,不管后世还是现在,都一直待在北方。
  可朱静安就不一样了,朱静安出生江南水乡,难免会有些不适应。
  她披着一件厚实的皮大氅,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
  “马上天就黑了,先找个地方住下吧。”陈松掀起帘子,冲着感谢的赵峰说道。
  “好!”
  赵峰应了一声,赶着马车往前。
  陈松已经到了潼关,洪武七年朝廷设潼关守御千户所,洪武九年设潼关卫。
  潼关地理位置重要,是关中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朱元璋拿下陕西之后,对潼关非常看重,洪武九年,对宋时潼关旧城进行扩建。
  如今,潼关城已经成了一个功能齐全,面积不小的城池。
  未至城门,城门口的卫兵便看到了骑着战马的李三娃等人以及后面的马车。
  卫兵们打起精神,目光全都放在了队伍上。
  这个时代,能骑的起战马的人,都不是普通人。
  行至城门口,卫兵们围了上来。
  李三娃等人从战马上跳下,从怀中取出自己的路引以及身份明证。
  领头的卫兵从李三娃手中接过,眯着眼睛看了起来。
  领头的卫兵识字,当他看清这些东西后,瞬间变得恭谨起来。
  “原来是陈大人!”领头的卫兵换上笑容,把路引等物还给李三娃,随后让手下让开道路。
  领头的卫兵不认为会有人在路引上造假,更何况还是当朝驸马都尉。
  进了城,就不能再骑马了。李三娃他们牵着战马,为队伍开路。
  陈松透过车窗,往外面看去。
  后世的陈松不止一次来过潼关,可后世的潼关,哪里有如今的场景?
  未进城时,陈松就看到了绵延不绝,气势庞大的城墙。
  城墙依山势曲折蜿蜒,如同巨蛇一样盘在大地上。
  东南方向的麒麟山、砚台山和笔架山,西南囊括凤凰山和蝎子山,以及潼河入黄河段全都容进了关城。
  经过扩建的潼关城城池南高北低,北临黄河,东、西、北三面城墙高五丈,而南边的城墙,最高处竟然高达十丈,整个城池周长近六公里。
  城墙上时不时还能看到巡逻队士兵,这些士兵个个衣着鸳鸯战袄,头戴范阳笠。
  陈松收回目光,感慨道:“潼关西山古蓝田,有气郁郁高拄天。雄虹雌霓相结缠,昼夜不散非云烟。
  真是一座雄关啊!”
  “以前听爹说过潼关,只是爹从来不在我们这些人面前多说,我也只是知道潼关。”朱静安看着窗外的潼关城,开口说道。
  “嗐,不说了,有时间了再来逛逛,如今天色已晚,找个休息的地方的。”陈松掀起帘子,冲着李三娃他们喊道:“找个客栈吧,安歇下来。”
  “好!”李三娃回了一声。
  在城中转了又转,马车终于停在了一家客栈门前。
  这里距离驿站不远,是环境最好的一家客栈。
  明初,朱元璋对驿站的管理极为严格,普通官员如果没有特许,不准住驿站,如果被发现,处罚非常严厉。
  如此一来,驿站旁边诞生了不少的客栈,供官员居住。
  停好马车,陈松带着众人走进了客栈。
  入夜,陈松坐在房间中间的圆桌旁。
  这里比不上应天府,条件相对艰苦,加上天气寒冷,朱静安早早的上了床。
  陈松喝着开水,吃着花生米,借着桌子上的蜡烛,看着一本医书。
  第二天一大早,陈松带着众人出发了。
  过了潼关,离家就近了。
  马车吱吱呀呀的行走在官道上,陈松坐在车辕上,双手笼袖,靠着车门,看着前方。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陈松内心的写照。
  距离家乡越近,陈松的内心就越忐忑。
  下了官道,一下子变得颠簸起来,马车的速度也降到了极点。
  从富平县城一路往北,大约四十多里的路,就到了陈松家乡。
  已经是十一月中旬,天降大雪,道路艰难。
  陈松回家没有通知任何人,所以村里的人并不知道陈松回来。
  等马车出现在村口时,被几个出门的百姓撞见,才知道这事。
  这几个村民二话不说,飞快的将这个消息传了下去。
  还没等陈松到家,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陈松回来的消息。
  一时间,百姓们不顾大雪,全都拥挤在了马车前方。
  陈松从车辕上跳下,一脸笑容的喊道:“乡亲们,我回来了!”
  “小先生回来了,小先生回来了!”
  百姓们欢闹起来。
  可是,虽然欢闹,但百姓们看向陈松的眼睛中,多了一些惧怕和生疏。
  自古民怕官,如今的陈松已经是朝廷大官,和他们已经拉开了距离。
  陈松一脸随和,丝毫没有在意的自己的身份。
  见陈松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架子,百姓们放下心来。
  之前的那个小先生还在,他回来了。
  在百姓们的恭贺声中,陈松回到了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地方。
  这里和走时一样,只是院子里多了一些积雪。
  推开大门,过往涌上心头。
  朱静安站在旁边,她看着眼前的院子,说道:“这就是夫君以前居住的地方吗?”
  “是啊,这里就是我居住的地方,住了十几年。”
  说话间,陈松踩着院子里的积雪,往里面走去。
  朱静安急忙跟在陈松的身后。
  来到堂屋,陈松找来一些干柴,搭了一个火盆。
  陈松坐在火盆旁边,烤着火。
  门外有拿着各种礼品的百姓出现,朱静安坐在陈松旁边,往外面看去,“夫君在家乡竟然如此受百姓爱戴!”
  “谁对百姓好,百姓就对谁好。
  在家乡行医这么多年,别的不敢保证,我陈松却没有坑害过任何人。”
  说罢,陈松站了起来,带着笑容走了出去,招呼那些百姓。
  招呼完之后,天已经黑了。
  就当陈松准备关门时,赵铁绳坐着一辆带着棚子的牛车朝着这边缓缓而来。
  不用想,肯定是村里人跑去说的。
  赵峰他们正收拾着院子,没有功夫出去。
  站在门口的陈松瞬间看到了牛车上的赵铁绳,他急忙朝着赵铁绳迎了过去。
  来到赵铁绳面前,赵铁绳跳下牛车,有些埋怨,“回来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陈松有些尴尬的挠挠头,“回来的时候天已经晚了,本来打算第二天去看看的。”
  “哼,好不容易回家一趟,竟然不提前打个招呼,真是的!”赵铁绳训斥了几句,来到牛车车厢旁,从里面取出半扇猪肉。
  “这是昨天宰杀的年猪,不知道你回来,半扇都送了人,只剩下这半扇了。”赵铁绳扛着这半扇猪肉,往大门走去。
  “舅舅腿脚不利索,我来吧。”陈松急忙从赵铁绳手中接过猪肉。
  这时,赵峰他们跑了出来。
  看着跑出来的赵峰等人,赵铁绳骂道:“一个个的回来都不知道提前说一声,如果不是孙娃子,你们还想瞒到什么时候?”
  赵峰乖乖的站在赵铁绳面前,任凭赵铁绳训斥。
  “行了,赶紧把东西往里面搬吧。”赵铁绳指了指牛车,对赵峰他们说道。
  赵峰急忙朝着牛车跑去,将里面的东西往里搬去。
  这些东西都是赵铁绳之前置办的年货,现在陈松回来,全都带了过来。
  朱静安站在大门后,对着走进来的赵铁绳行了一礼,“舅舅可好!”
  赵铁绳连忙换上笑容,笑道:“我是个粗人,公主使不得啊。”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您也是我的舅舅。”朱静安一脸和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