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56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56节

  实不知该说些什么——
  李大将军还在这里感慨房杜家不肖子孙,连累房相杜相香火,殊不知自己的大孙子李敬业,将来武皇登基他起兵造反,连累的李勣大将军直接被掘墓砍棺,还不如房谋杜断两位宰辅。
  儿女一个不小心就都是债啊。
  姜沃看着眼前很有感慨的李勣大将军,想到这些年的往来,伸手再次给他添了杯茶。
  心道:别的不说,要是此番您大孙子还非要造反寻死,我一定给您求个情,让您能别被刨出来……
  两人喝过茶,李勣转头望着窗外的大雪,又叹口气:“只怕,便是太史令说与陛下,陛下也愿保江夏王——也保不住啊。”
  长孙太尉已经把江夏王和吴王得罪到这个地步,怎么会轻易收手?
  皇帝那句“请太尉切查之,若无实据不可连罪。”听在长孙无忌耳朵里,估计就是:懂了,去找点‘实据’把罪名敲死,然后利落地弄死他们。
  *
  新岁将近,京外忽然送来了消息——几乎就与谋反案同时发生,濮王李泰薨于均州。
  皇帝骤闻兄长薨逝,悲痛欲绝,罢朝三日。
  待新岁前最后一个大朝会,长孙太尉报上有关谋反事的处置后,皇帝便以此道:“如今濮王方去,思及父皇在时嘱托,如何忍心再株连如此多宗亲?”
  长孙无忌原坚不允,无奈皇帝早有准备,今岁早将诸王宗亲召回。
  宗亲都在眼睁睁看着等着此番处置结果:罪证确凿谋反之人也罢了,可其余人,若是由着长孙无忌肆意牵连、拿捏宗亲到不给人活路的地步——实没法再忍,谁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江夏王,下一个吴王。
  尤以长乐公主向皇帝道:“若以来往过密罪之,宗亲中谁无往来?”
  长孙无忌气的要命,长乐公主可是他的儿媳妇,居然在这儿给他拆台。
  长乐更是无语,只觉得跟现在的舅舅兼公公,简直无法交流——今日行此株连事,将来不怕旁人依样套在长孙家身上?
  今日给宗亲留一步余地,也是来日为自己留一步余地。
  永徽三年末。
  房遗爱谋反案落定:主谋荆王李元景、薛万彻、房遗爱、柴令武赐死,高阳公主、巴陵公主、吴王恪国除宗谱,废庶人流昆州,遇赦不回。江夏王李道宗贬至西州都督府,门下省侍中宇文节夺职。[1]
  *
  这道诏令自中书省发出时,姜沃正与媚娘一起在窗前看一直未停的雪。
  媚娘面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平静道:“自此宗室暗弱,太尉可安心了。”
  姜沃想到,这是她们两人第一次接触到权力的清洗。
  从前废太子事虽也牵连不少朝臣宗亲,然对她们来说,只能算是听闻和远观,像是听到新闻一样,并无太真切之感。
  也直到如今,姜沃才越发体会到,媚娘走上的是一条什么样的无法回头的路。
  正如李勣大将军,也只能冷静地站在‘这人有用’的角度上,提出试着保一保江夏王,而对吴王毫不提起。
  当一个人的不存在就能让皇帝更稳一些,而这个人本身又没有自保的权力,结局几乎就是注定的。
  姜沃转头看着媚娘:若以女子身登临帝位,她走的注定是一条浴血的路。
  是不可能一路风花雪月一般轻松干净,就能到达的巅峰。
  而她能做的,便是陪着媚娘这条血路,让她走的不再那么孤独。
  第92章 这两人可用
  永徽三年。
  除夕夜。
  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到了。
  虽说腊月里有轰轰烈烈宗亲谋反案,牵连人众多,但这个年过的却格外热闹——皇帝跟舅舅长孙太尉罕见统一了想法,年过得热闹些去去晦气,也好辞旧迎新。
  长孙太尉觉得少了给他添堵的一众宗亲,来年朝堂必是一片清净蔚然,
  *
  皇帝自前朝宫宴而回时,留在立政殿的鱼和已经准备好了玄色大氅和灯笼。
  陛下与昭仪前两年除夕都曾出宫去,今年也不例外。
  媚娘也换过衣裳从后殿而来。
  李治一见便笑了:“这回怎么要穿胡服出门?”
  只见媚娘只将头发简单挽了发髻,除了必要的簪环银梳固定外,其余昭仪可用的花树钗步摇等珠翠皆不佩。
  衣裳更简单,直接换去了宫妃服制,改着一身青绿色胡服,窄袖,短衣,下为裤与长靴,很是利落。[1]
  这般胡服男女都可以穿,皇帝也曾见晋阳她们穿着此服去骑马。
  只是自媚娘为昭仪后,李治见多了她盛服明丽之姿,骤然见了这样英姿飒爽的驰射胡服,就多瞧了一会儿。因见胡服鞢韄带(腰带)上用以别匕首箭筒的扣,又想起一事:“不见此服,朕还未想起——你那选掖庭宫女习弓马、为护卫之事如何了?”
  李治记得,前年媚娘来与他说过,要置內教坊,教授掖庭宫女读书识字事。
  去岁又提过一事,想如选侍卫一般,选些体质出众的宫女,熟习弓马,以作护卫。
  当时皇帝还随口问了句,宫女?做什么护卫?
  媚娘当时带着嗔色睇了皇帝一眼,然后转头道:“陛下偏心。”
  皇帝:?
  后宫人都说他偏心媚娘,那媚娘说他偏心,又是偏心谁?
  见皇帝明晃晃疑惑,媚娘又回头笑道:“陛下偏心崔郎。”
  皇帝一听这话,连寒毛都竖起来了,曾经巨大的心理阴影再次笼罩了他一瞬。
  不由立刻警惕道:“媚娘,你与皇后私下少相谈——有时明明是荒唐的话没影儿的事儿,却能叫她说的一板一眼似真的一般。”皇后做事讲话向来有自己的逻辑,还很强大很能自融,皇帝如今都是说不过就放弃,惹不起就躲。
  媚娘忍不住笑了。
  笑过后才与皇帝解释道:“陛下曾给过崔郎天子亲卫不是?是觉得他孤身一人在京,家中只有老仆和小厮,偏又手里握着许多商贾、矿产等巨财事,担心有人起歹意对他不利。”
  皇帝也就明白了:“你这宫女是给太史令准备的?”
  “其实朕的亲卫就是给他们两人的。”
  媚娘再睇皇帝一眼道:“他们又不是总在一处——且侍卫难道能贴身跟着她?她之前往吐蕃去我就担心的不得了。且她既然在朝廷为官,少不得领圣命到处去,年前不是还奉陛下命又去了北面大明宫查看正殿位?那里才开始重新动土,不说旁的,便是不小心崴一下,身边也得有个人啊。”
  “总是独来独往叫人悬心,陛下说是不是?”
  皇帝受不住媚娘用这种‘你偏心’的眼神看他,直接点头道:“你说的都有理。且掖庭宫女事,朕既然交给你,就都按你的来。”
  之后皇帝为表示自己‘不偏心’,很关注太史令的护卫培训工作,还特意问过两回人挑的怎么样,练得如何,要不要派个亲卫过去指点一下。
  这一问才知,媚娘和太史令居然还真弄得像模像样的,将挑出来身体素质合宜的宫女,同训北衙禁军一般,每日要训弓马、翘关(举重)、负米奔走等。
  据说这训卫项目表,还是太史令从负责掌北衙禁军的薛仁贵那里请教来的。
  所训皆同,只是按照女子的体重按比减了翘关、负米的重量。甚至还专门托人从宫外请来一名家学渊源的武学女教头,每隔几日进宫教导。
  皇帝见媚娘对此事如此上心,就没忍住,当场还了一句:“媚娘好偏心啊。”
  *
  今日见媚娘身着胡服,皇帝忽然就想起此事来了:“若是可用的护卫宫女已经训练得宜,就趁着年节就将人给太史令送去吧,也算是咱们送的年礼。”
  “再有,朕自朝上点了太史令后,明着寻她的朝臣多了起来,暗地里动心思的人也不少——已有几人向朕试探过太史令的婚事了。”
  媚娘不由皱眉:“陛下该早告诉我此事。”
  “原想着再练些日子的。既如此便先挑两个最佳的给她。”
  媚娘从来不吝以最恶的角度来揣度人心——她到底是女子,若是有人在此事上动了恶意,真将人绑走个一天一夜,以名声威胁……
  皇帝温声道:“你放心,朕已经都回绝了。且朕也与子梧说过此事,也嘱咐过若太史令只从宅中到皇城,一路甚近也都是大路还罢了。若是出城门或是去偏僻处,一定带侍卫。”
  两人边说此事,边一路往外走去。依旧径直西行,从掖庭西门出宫去。
  媚娘一路问清了所有向皇帝提起此事的家族和朝臣。
  直到了宫门口,身后一直跟着的鱼和,才奉上手里的食盒。
  因方才一路在说正事,媚娘此刻才问起:“陛下这是备了什么?”
  李治笑道:“咱们也不好每年都双手空空去,正好有冬日难得的菜肴,就带着去。”
  门口已经如往年般停好了马车。
  崔朝等在那里。
  今冬多雪,至今仍有霜雪不化。只见他一袭湖蓝缎袍立于雪中,手中灯烛映亮了面容——
  媚娘与崔朝见面是最少的,但每每看清他的面容,就心中颇多欣慰:还好有美人在侧可解案牍劳形,毕竟袁李二位仙师先后离京,姜沃这两年比先帝年间要操劳顾虑的事多许多。
  *
  “陛下居然特意带了佳肴来?”
  姜沃带着好奇期待打开,然后又有点想盖回去:“是鱼脍啊。”
  这是她到了这里后,一直拒绝的大唐流行美食,鱼脍,就是鱼生,生鱼片。她自从上辈子看过能长到两米长的寄生虫图片后,就一直对生食很拒绝。
  媚娘在旁笑道:“我倒不知陛下带的是鱼脍——她不吃这个的。”
  “饮御诸友,炰鳖脍鲤。”皇帝听她竟然不吃鱼脍,不免有些遗憾道:“这不是寻常的鱼脍,是极难得的鱼,今岁宫中也没有几条。特意让人好生养着,留到今日。尝一尝也好。”
  且这道鱼脍做的也精细,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鱼脍还以橙肉佐之,称为‘金齑玉脍’。
  不用姜沃婉拒皇帝的好意,媚娘就替她解释道:“生的她都不入口。夏日那么热,她也不用井水,也不肯将冰直接搁在酸梅饮里喝。”
  姜沃笑眯眯道:“而且我对鱼脍有些惧怕。”
  李治问道:“怎么?”
  姜沃便做欲言又止状:“罢了,马上要用膳了,还是不说了。”
  见她这样,李治反而更好奇了:“无妨,子梧还在准备呢,你先说来听听。”
  姜沃见陛下好奇神色,忽然想到,自己在朝上好奇吃瓜的时候,被皇帝点了名。
  于是便笑眯眯道:“少时读《三国志》,见广陵太守陈登因喜食鱼脍而病,神医华佗为之诊脉,道腹内有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