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84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384节

  *
  姜沃对着玻璃镜最后整了整身上的鱼符。
  此时此刻,曜初应当也在整理官袍吧。
  虽说,皇帝是以公主掌‘出版署’为由,让公主入朝的。
  但姜沃心知,不管是玻璃秘方,还是出版署,都是一个引子。
  曜初能进入朝堂的根本缘故,还是她这三年来,在皇帝跟前的表现,获得了这个入朝‘公主’的契机。
  这是她自己争取来的。
  从皇帝把周王李显放到司农寺去,就可知皇帝对公主的定位了,因三年前育种荞麦之事,司农寺算是曜初最熟悉的署衙之一。
  而把周王放到司农寺,便是皇帝没有精力盯着儿子,直接交给女儿了。
  当然,皇帝也希望,次子到了司农寺后,能体验‘农桑之事的不易,能够体验民生疾苦’,可以幡然醒悟从此勤奋刻苦。
  姜沃觉得:嗯,梦想总是要有的。
  但据她所知,司农寺偏远地广,周王去看过一回后,当即很欣喜地把他的斗鸡们都移过去,散养起来了……
  *
  “该出门了。”崔朝站在门口,见姜沃对着镜子,似乎并不只是在照镜子,而是有些发怔。
  他不由含笑:今日是安定公主第一回 上朝,除了欢喜,她一定颇多感慨。
  说来,对于皇帝选择长女来稳定朝局,对崔朝来说,也是令他心头大石落地的一件好事:“将来,咱们也可放心许多。”
  姜沃回头,她知道崔朝之意,就随口顺着他的话道:“是啊,安度晚年的机会大大增加。”
  因在回京之前,她与崔朝曾经谈过一次回京后的安危问题——
  就像师父担心她回来,夹在天后跟太子之间有可能会有危险一样,崔朝也是这样担心的。
  他怕太子思及旧事,容不下她。
  说实在的,就像李淳风只认先帝一样,崔朝的心理也差不多,他与皇帝才是君臣朋友。这份感情过渡不到下一任帝王身上。
  而且他自问也没有擎天架海的本事。甭管大唐是兴还是危,崔朝都不觉得是自己能够影响的。
  那么,如果皇帝和天后都不在了,而太子掌控不了朝局,他也只能……表示遗憾。
  于是在回京前,崔朝对她道:“若是太子大婚后,陛下选择太子监国,咱们就离开长安去海外再也不回来了好不好。”
  姜沃当时只笑而不语。
  崔朝也只好叹然:天后在京中,她就不会走吧。
  如今,皇帝让安定公主入朝平衡朝堂,崔朝也觉得安心许多。
  **
  紫宸宫。
  媚娘给女儿递上笏板,曜初双手接过。这让媚娘想起,年少时的她,也曾给一人递过笏板。
  而曜初正好问起:“母后,姨母上朝的时候,与我年岁相仿吗?”
  “是啊。”
  媚娘颔首,彼时她还在掖庭之中,出门都困难。其实是很羡慕的。却不想,而今她们已经相伴走过了这么多年。
  曜初对着玻璃镜——她入朝的诏令是姨母拟的,入朝第一日的笏板,是母后递的。
  她想起数年前泰山之时,曾牵袖相问:“姨母,你是不是觉得很孤独?”因为在朝堂诸多朝臣之中,姨母就像是异乡人一样。
  那时候姨母倏尔落泪。
  但此刻,曜初想到诏书上‘循例授官’。
  循例。
  没错,正是因为姨母后还有女官,文成公主、库狄署令……所以她入朝的时候,朝臣们虽也震惊了一下,但并没有反对声甚隆。
  一次两次,到了数次震惊后,什么人都难免有点麻木了。
  曜初对着镜子笑了笑:麻木好啊。
  说不定,将来令月入朝的时候,朝臣们就不只是麻木,而是习以为常了呢。
  **
  这一年秋日,京中多有大事。
  说来,在后世史册中,无数人分析高宗一朝朝堂之大变局的开端,都会把‘安定公主入朝’这件事情,拿出来反复分析,恨不得把当时相关的文字记录每个字都掰开了揉碎了来解析。
  但那都是后人的观点了。
  其实在此时朝臣们眼里,安定公主入朝,虽然让他们有些惊讶,但其实比不过另外一件大事——
  中秋前,太子大婚。
  东宫自此有了太子妃。
  朝野上下,宫内宫外,都等着看这位太子妃,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
  虽说在闺中,这位太子妃的名声是性情娴雅,温敦谦恭……但名门世家之女传出来的名声,是做不得准的。
  说来,当年王皇后王鸣珂也是差不多的名声,不然先帝也不会选为晋王妃啊。
  媚娘与姜沃在秋日里难得悠闲一日,对坐下棋。
  两人都穿着家常衣裳,未着天后和宰相的服制,因而媚娘语气也很是松弛平和道:“看看太子妃是什么样的孩子再说。”
  太子妃的为人处世,对她们也是有不小影响。毕竟自打二圣临朝来,媚娘对内宫事务就管的很少了,后来一直是曜初打理,如今有了太子妃,从身份上来说,太子妃接掌宫务才更名正言顺。
  但媚娘不管内宫,不代表其不重要。
  相反,这些年来,负责掖庭宫女教育事业的内教坊,一直是女官、女医的稳定出产地,对姜沃来说是很要紧的。
  媚娘笑了笑:“太子妃灵透懂事最好,但若不能。其实也无妨。”而且无论太子妃如何,掖庭内教坊之事,媚娘都不准备交给太子妃。
  她落下一枚黑子:“令月也渐渐长大了。”
  “原本这两年,曜初多忙于出版署之事,就有些分/身不暇。待入朝后,也该卸一卸内宫宫务了。”
  “不光令月。”媚娘抬眼看了看眼前人笑道:“还有你挑的那个弟子。”
  其实原本媚娘也有点不能理解,姜沃能挑的弟子,范围太广了。但她当时就是挑中了上官仪的孙女,说有缘分。
  如今看来,她这选人的眼光,果然是师承两位仙师啊!
  婉儿自小就常入宫陪伴太平,媚娘自然是考较过这孩子的。见其文而有行,宛如夙构而成,又聪颖明理,进退有度,十分赞叹。
  于是媚娘敲着棋子笑道:“不知你舍不舍得,让弟子进宫做女官呢?就如你当年一般,从宫正司典正开始做起如何?”
  “否则,直接将宫务交给令月,她那个急脾气,我还真不够放心。需得有个仔细的孩子,能从旁帮着她绸缪转圜。”
  姜沃抬头,也笑了:“好。”
  棋局落定。
  媚娘边数子边道:“昨日我还与陛下说起,今岁多有大事——改礼法、修律令,更有太子大婚、公主周王入朝。”
  “万象一新。”
  不用媚娘说完,姜沃就知道其意。
  “自明年起,改元——”
  “上元元年。”!
  第247章 沉默寡言的太子妃
  九月初一大朝会,天后下诏改元。
  朝后,王神玉对姜沃说过一句:“这回改元,各署衙可比之前从容许多。”
  九月里下诏,次年才改。
  不像皇上之前有过的,腊月二十八下诏改元,来,大年初一所有人就改起来,主打就是一个心随意动,措不及防。
  朝臣们已经公认,陛下是爱起名,爱改年号的。
  登基至今,已经改了七个年号,这是第八个了……
  说来,王神玉一直觉得天后性情沉潜,于是还颇有滤镜地说道:“这次改元,大概也是陛下的主意吧。”
  姜沃想想历史上武皇改元的频率:王相还是乐观的早了一点啊!
  他们夫妻俩是一样喜欢改元的,纵观数千年封建王朝,在爱改年号这件事上,这帝王夫妻俩都能排进前三。
  比起前三的另外一名,汉武帝,有过之而不及。
  可以说是后来帝王对先前帝王的致敬和超越了。
  *
  因已经是第八次改元,朝臣们的态度已经从‘什么?改元?!’变成了‘哦,改元’。
  故而比起改元令,另外一道诏令倒是让朝臣们更加在意——
  太子大婚不足月,太子妃之父裴居道便被调离了禁军,从左金吾卫将军调任为太常寺卿。
  虽然都是正三品,但这两者的职权决然不同,甚至是八竿子打不着。
  太常寺卿,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等礼乐事——跟其太子女婿所在的礼部,可以说是兄弟单位,权、事都互有交叉。简略来说,礼部主要是制定文书,太常则负责具体执行。
  天后这一调任,也少不得让不少朝臣心里犯嘀咕,摸不准套路。
  说是压制太子岳家一脉吧,看着挺像的,毕竟是把人从掌握兵权的位置上调走了。
  但说是将来要提拔亲家吧,也说的通。毕竟裴居道在南衙十六府卫中官职做到顶,也就是三品的将军了。
  再往上,只有总掌十六府卫的大将军——当年英国公的官位。
  以裴居道的资历(无战功),除非他像苏定方大将军一样后发力,年过六十后能立下连破三国的战功,不然他这辈子是不用肖想此职位了。
  因此,帝后把亲家调出军中,放到太常寺,也可以看作是提拔的前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