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奇幻玄幻>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 第692章 三权分立

第692章 三权分立

  还都之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一直持续到了午时过才终于结束。
  按照以往的朝会规矩,大朝会结束之后皇帝还要赏赐御膳,崇祯却以宫中秩序尚未恢复为由拒绝给群臣提供膳食。
  文臣无奈,只能饿着肚子散朝返回驿馆。
  是的没错,许多官员因为时间紧,还没有找好各自的住所,只能暂时借住在由南宫也就是多尔衮府邸改建的驿馆。
  好在南宫府邸足够大,住几千人没问题。
  相比之下,内务府武臣的待遇就好得多。
  江天一早早的就让人在里草栏场准备好了酒食。
  散朝之后,江天一等士子当即准备前往里草栏场用膳。
  然而崇祯却笑着说道:“去什么里草栏场,就在武英殿用膳。”
  “武英殿?”徐应伟、阎应元等士子都有些懵,圣上这是什么意思?
  跟崇祯朝夕相处这么长时间,徐应伟、阎应元等士子对崇祯谋而后定的行事作风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许多时候,在崇祯看似随意的举动后面往往隐藏着深意。
  比如此刻,崇祯突然提出要在武英殿用膳,就一定有他的某种用意。
  不过他们也没有多问,因为崇祯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不会学世宗皇帝故弄玄虚,让大臣猜测他的用意。
  果不其然,崇祯直接就道明他此举的用意。
  崇祯说道:“今天朕虽然替内务府武臣争取到了参与大朝会的权力,但是内务府武臣的品级还是太低,急切之间朕也没有办法大幅度的提升你们的品级,所以得想个万全之策提升内务府的地位,否则就必然会遭到文官的打压。”
  好吧,不能给内务府武臣大幅度提升品级不过是崇祯的托词。
  真相就是,崇祯希望内务府武臣的品级始终保持在五品以下,为什么?当然是为了未雨绸缪,避免武臣群体中间也出现一个武版内阁。
  这跟老朱当初将内阁大学士的品级定得低低的是一样的道理。
  老朱创立内阁的初衷,只是想找几个秘书,帮着他处理政务,而不是想要找几个内阁大学士来代替宰相行使相权。
  只不过文官群体实在是太聪明了。
  从宣德朝,内阁大学士就解决了品级问题。
  就是通过加衔将内阁大学士的品级提上去。
  结果就是,内阁有了票拟权,皇权被侵夺。
  所以,崇祯不希望内务府出现另一个内阁。
  如果内务府出现武臣版内阁,后世大明皇帝就真成了吉祥物。
  而且,内务府如果真的出现了武臣版内阁,就会十分的麻烦,因为这个武版内阁不仅拥有庞大的财权,而且还手握兵权,这就很危险。
  所以必须将内务府武臣的品级定在五品以下。
  直白点说,这相当于对武臣群体进行去核心化。
  就是尽量避免在武臣群体中出现另一个权力核心。
  武臣群体的权力核心有且只能有一个,那就是皇帝!
  至于武臣群体是否会学文官群体通过别的方式解决品级问题,比如说军衔制,这个其实是存在隐患的。
  新军标准化后,肯定会出现一批少将。
  随着时间推移,还会出现中将、上将。
  到了上将级别,是有可能成为内务府的权力核心的。
  关于这点,崇祯已经想好了解决之道,就是把这些武将从内务府中剔除出去,单独成立一个总司令部,相当于三军总司令的幕府。
  换句话说,像徐应伟、阎应元这些带兵的武将就不再具有内务府的代表资格,也无权参与大朝会的重大事项表决。
  武将就变成了纯粹的职业军人。
  这样军衔制的隐患也就消除了。
  至于说是否还存在其他的隐患,崇祯就顾不上。
  毕竟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再好的制度也有时效性,过了这个阶段,原本优秀高效的制度也会变得落后低效,所以别想一劳永逸解决所有问题。
  而且,崇祯相信文官群体会很“自觉”的帮他盯着武臣群体。
  所以,只要他不开这个先河,后世皇帝就不可能将内务府武臣的品级提上去。
  真相就是崇祯要压着武臣的品级,但是内务府作为一个集体的地位必须得提上去,而且必须提到可以跟内阁分庭抗礼的地步。
  要不然在将来,武臣绝守不住内务府的利益。
  内务府现在可是一块大肥肉,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块肥肉只会越来越肥,以文官群体的尿性,肯定会想办法啄一嘴。
  如果内务府不能和内阁抗衡,就只能依靠皇帝撑腰,可万一要是再遇到一个性子软弱又或者被文官群体忽悠瘸了的皇帝,那内务府就完犊子咯。
  从此,银号还有皇家市易所都会成为内阁的钱袋子。
  这样的话大明就又回到了原来的老路,银号和市易所再厚的家底也不够漂没,然后又是肥了官员却穷了国家的恶性循环。
  所以必须提高内务府的地位。
  内务府的武臣品级可以不高。
  但是内务府本身必须跟内阁平起平坐。
  所有涉及内务府的重大事项,比如增减内务府诸科给事中数目,必须获得内务府三分之二以上武臣的赞成才行。
  要比大朝会表决通过更困难。
  这就对内务府的权利形成了一个壁垒。
  这其实相当于皇帝、内务府、内阁的三权分立。
  其中皇帝地位超然,联手内务府可以压制内阁,联手内阁可以压制内务府,但既便遭到另外两方的压制,内阁或内务府也足以守住基本盘。
  那么内务府和内阁有没有可能联起手架空皇帝?
  当然有可能,但可能性很小,因为内务府没有一个绝对的核心,除了皇帝,谁也不可能在内务府做到一呼百应。
  至于说党争,这样肯定会导致党争,而且还会使得党争公开化。
  但政治的本质其实就是党争,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所以玩政治不可能脱开党争,没党争的官场是不存在的。
  所以对党争只能引导而不能蛮横的杜绝。
  让内阁和内务府各管一摊,然后在法度、征税、用兵、修宪等重大事项上展开博弈,到大朝会一决高下,这才是王道。
  所以内务府的政治地位必须提上来。
  那如何提高内务府的地位?就从武英殿开始。
  这些念头从崇祯脑子里一闪而过,又接着说:“从今天开始,朕决定将武英殿辟为内务府的公廨,当内务府遇到重大事项时,比如增减内务府诸科给事中之定额,又比如变更各银号在工坊、商号或工厂中的持股比例,再比如增设银号或交易所等等事项,则必须召集内务府下所有给事中在武英殿中聚议表决,且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才行,若未经武英殿之议决通过,皇帝也无权擅自处理内务府之重大事项!”
  “啊?”马鸣騄、张岱等内务府官员当场懵掉。
  ……
  内务府武臣散朝之后并没有返回驿馆或者军营,而是去了武英殿用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内阁值房。
  内阁值房就在文华殿右前,与武英殿之间就隔着一座皇极门。
  听到这一消息后,路振飞、张慎言、孟兆祥、吴麟征、刘理顺等五位内阁辅臣的脸色一下就变了。
  这五位都是人精,一下就猜到了崇祯的用意。
  “圣上此是何意?”刘理顺忧心忡忡的说道,“他莫非忘了南北朝还有五代丧乱?武臣坐大只会贻害无穷哪!”
  “是啊。”吴麟征也愁眉不展的道,“何况内务府还掌握着庞大的财权,圣上若在,当然没什么问题,可是圣上万年之后怎么办?”
  孟兆祥也跺足道:“内务府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若是再出一个权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圣上此举真欠妥。”
  路振飞和张慎言却没作声。
  原因也非常简单,有顾忌。
  孟兆祥他们三个是赴难九卿。
  他们两个却没跟圣上共过患难。
  而且路振飞和张慎言想到了更深一层。
  圣上要提升内务府武臣之地位,未必就是件坏事。
  “不行,我等现在就去找圣上。”刘理顺说着就往值房外走去,“无论如何也要劝圣上打消此等念头,如若不然则贻害无穷。”
  “同去。”孟兆祥和吴麟征当即跟上。
  “且慢。”张慎言赶紧出面制止,“三位听我一言。”
  拦下孟兆祥等三人之后,张慎言又道:“圣上此举,对于大明未必就是坏事,我等何不静观其变呢?”
  “张阁老此言何意?”刘理顺怫然道,“如何不是坏事?”
  “张阁老好生湖涂!”吴麟征也忿然道,“远的姑且不说,刘良左、刘泽清、高杰还有左良玉等武将专横擅权可是殷鉴不远,这还不足以引起警惕吗?”
  “吴阁老此言差矣。”张慎言道,“内务府的武臣也是臣,不仅读过圣贤书,也是从童生试一路考上来的,跟左良玉、高杰等辈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
  张慎言的言外之意,内务府的武臣从本质上讲也是文官。
  【这两章真是绞尽脑汁,毕竟作者君只是一个网络作者】
  【所以有什么不周到处,请不要谩骂,这只是小说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